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一、十一屆三中全會1.背景:(1)1978年 ,思想界展開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性質: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結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意義: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2)12月,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基本的指導思想。21教育網2.召開:1978年底,在北京召開。3.內容:(1)思想上:沖破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重要束縛,重新確立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思想路線)21cnjy.com(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政治路線)【21·世紀·教育·網】(3)組織上: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組織路線)意義:(1)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2)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二、撥亂反正1.平反冤假錯案。(1980年,為劉少奇恢復名譽)2. 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2-1-c-n-j-y意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勝利結束。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對內改革)一、(農村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2.進程:(1)嘗試: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2)逐步擴大:從安徽、四川開始,逐步推廣到全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作用:激發農民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提高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3)深化:隨著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www.21-cn-jy.com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1.1984年,改革從農村轉向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改革內容:(1)所有制形式: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2)管理體制: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3)分配方式: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3.意義:調動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活力。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時間和會議: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內容: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2.意義: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21世紀教育網第9課 對外開放1.經濟特區的建立(1)首批經濟特區:1980年,中央決定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深圳成為經濟特區的代表和對外開放的“窗口”。21·世紀*教育網(2)“特”在哪里: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體制。(3)意義:設立經濟特區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www-2-1-cnjy-com2.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1)1985年,開放了14個沿海城市。(2)1985年,把長三角、珠三角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3)1988年,增設海南島經濟特區。(4)1990年,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5)1992年,相繼開放沿江城市、陸地邊境城市等和內地省會、自治區首府。結果: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21*cnjy*com3.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間: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意義: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第10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注:1992年,中共十四大還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與黨的指導思想的確立和完善發展有關的會議(1)1945年,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2)1997年,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3)2002年,中共十六大確立(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4)2012年,中共十八大,確立(胡錦濤)科學發展觀為黨的指導思想。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同時選舉習近平為中共中央總書記?!?1cnj*y.co*m】(5)2017年,中共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21·cn·jy·com第11課 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1.中國夢宏偉藍圖(1)提出:2013年,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2)基本內涵: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3)奮斗目標:“兩個一百年”,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1921—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1949—2049),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地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新形勢下中共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2·1·c·n·j·y新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1)表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不斷躍上新臺階,經濟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①對內改革: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積極推進科技創新,保障國家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1教育名師】②對外開放: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河南自貿區),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2)影響:綜合國力的持續增強,使中國在實現國家重大發展目標、主辦國際盛會、應付突發事件、戰勝自然災害等方面具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1教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