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人物的歷史足跡,事物的時代變遷,見證了歷史的進程教學目標:1.了解洋務運動的概況,理解洋務運動的背景。2.知道洋務運動具體措施,理解它們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意義。3.結合史料,分析洋務運動失敗原因。4.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5.知道中國近代民族工業興起與發展的基本歷程。教學重點: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分析教學難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關系【第一板塊:一位人物的歷史足跡——看洋務運動】從李鴻章的歷史足跡中對應洋務運動的歷史年 份足 跡…………1863年設立上海廣方言館,培養外語人才1865年創辦軍工企業——江南制造總局1872年創辦民用企業——上海輪船招商局1875年著手組建北洋海軍,加強海防…………梳理洋務運動的概況時間主要代表人物旗號聯系所學知識,分析背景“內外交困”的具體表現。(提示學生從已經學過的“盛世危機”“民族危機”兩課內容,引導學生從政治、經濟、文化、思想和戰爭等進行多方面整理。)21教育網分析李鴻章“足跡”著眼點在哪些方面——對應洋務運動的措施設計的方面。小組討論探究李鴻章的舉措對社會產生了哪些推動作用。(針對這些方面,引導學生針對措施具體學習,做到史論結合。)21cnjy.com 年 份足 跡…………1863年設立上海廣方言館,培養外語人才1865年創辦軍工企業——江南制造總局1872年創辦民用企業——上海輪船招商局1875年著手組建北洋海軍,加強海防1895年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1901年代表清政府與英、美等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聯系所學知識,探究李鴻章一些“足跡”對社會產生的負面消極影響。對比李鴻章兩段“足跡”,利用人們對他完全不同的評價。積極的評價——中國現代化的改革者消極的評價——賣國賊引導學生探究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一分為二;放到特定的時代背景中評價。【第二板塊:幾家企業的歷史變遷歷程——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制作江蘇大生集團歷史變遷歷程,從江蘇大生集團回望其前身大生紗廠,并分析大生紗廠的背景。(讓學生感受到這是中國近代民族企業初步發展的背景)利用書本發昌機器廠和繼昌隆機器繅絲廠的材料,制作企業發展變遷表格。年 份變 遷19世紀末因外國資本排擠而倒閉1881年遷至澳門1872年陳啟沅建立繼昌隆機器繅絲廠年 份變 遷19世紀90年代被英商吞并19世紀70年代快速發展1866年方舉贊創辦發昌機器廠引導學生從企業變遷結果感受近代民族工業興起之初的艱辛及基本情況。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梳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情況。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時間原因分布主要行業困難民族資本家代表從民族企業時代變遷不同結果,探究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命運與國家的興衰之間的聯系。國家興衰企業命運企業舉例………………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國家不斷發展全新發展時期大生紗廠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獨立穩定發展中提升大生紗廠19世紀中后期民族危機深重民族企業紛紛倒閉發昌機器廠、繼昌隆機器繅絲廠引導學生感受國家興,企業興的意義。 【第三板塊:一個標題的再次品讀——找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之間的聯系】1.利用年代尺,探究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之間的聯系2.分析甲午戰爭對兩者的影響,了解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是洋務運動破產的見證。結合相關史料,分析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資料1:“馬車鐵路”1880年,洋務派興辦的開平煤礦為運送煤炭,修筑了唐山至胥各莊的唐胥鐵路,次年竣工。建成后,清朝官員怕火車驚動附近的皇帝陵墓,最初竟然禁止使用機車,只準用騾馬拖火車,人稱“馬車鐵路”。而在鄰國日本,1872年出現了由英國人建成的第一條鐵路。明治天皇親自參加通車慶典,國人紛紛前來,在月臺上脫下鞋子,小心翼翼地登上火車參觀。資料2:李鴻章說“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資料3:19世紀下半葉,中日雙方都派人去歐洲學習。鐵血宰相俾斯麥在觀察了雙方的學習狀況后說,中國和日本的競爭,日本人必勝,中國必敗。因為,到歐洲來的日本人,討論各種學術,講求政治原理,謀劃回國進行根本的改造;到歐洲來的中國人,只問某廠的船炮造的如何,價值如何,買回去就算了。資料1閱讀卡“馬車鐵路”:引導學生感受清朝官員及百姓思想的愚昧,對比日本明治維新中對科學的尊重。資料2、3:洋務派對西方片面的認識,西方此時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正在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建立比封建制度更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啟蒙運動和近代科學也已經發展。事實上,此時,西方的文武制度已經超過西方。21世紀教育網 西方先解放思想,制度變革的條件下發展近代工業,才能促使國家發展,而洋務運動只學習西方器物,并沒有思想和制度上的變革,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