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8 ~2019學年度八年級上學期科學學科導學案課題:1.1地球上的水 姓名: 得分:【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地球上主要水體的名稱,了解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存在于不同的空間位置以及循環轉換。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學會利用所提供的信息分析一些自然現象或人文現象產生的原因。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對水的分類和水的循環的講解對學生進行辯證觀的滲透。【重點、難點、考點】地球上水體分布、水的循環、樹立節水意識【導入】水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同學們知道我們的生活用水來自于哪里嗎?【學習探究】 1、地球上的水的儲量為 米3,其中海洋水水約占地球水總量的 ,地球上的淡水僅占總水量的 。2、陸地淡水包括冰川水、 、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體是冰川水,目前,人類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僅占地球上淡水總量的 。3、水的存在形式:有固、液、氣三種狀態,水的三態變化屬于 。 4、水與生命:一個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體重量的 以上是水。 5、水的循環:(1)海陸間大循環的5個環節:①蒸發 ② ③降 ④ (南水北調)⑤地下徑流(下滲) (2)形成水循環的外在動力是 和 。內因是物質的三態變化,平均更新周期最短的是 水。(3)海陸間大循環的意義:① 使地球上的水、大氣、巖石和生物發生密切的聯系;② 使海洋源源不斷地向陸地供應淡水,使水資源得到再生。6、一個地區的 越活躍,水資源就越豐富。從全球范圍來看,在 地區和南美洲地區,水資源相對比較豐富,而 地區和非洲地區,水資源相對貧乏。7、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 位,人均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分布從時間上看, 季豐富, 季欠缺,江河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很大,從空間上看, 。 【目標檢測 直擊考點】例1、當今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約占地球上淡水資源的0.3%,主要是( )A、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淺層地下水 B、江河水、湖泊水、深層地下水C、江河水、冰川水、淡水湖泊水 D、海洋水、冰川水、淺層地下水例2、水資源是可再生資源,在水循環中,水不斷地在大氣和地表之間運動。如圖所示為水循環的一部分,圖中X、Y、Z分別表示水循環的某個階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是蒸發,Y是凝結,Z是降水B、X是蒸騰,Y是凝結,Z是降水C、X是凝結,Y是蒸發,Z是凝固D、X是降水,Y是蒸騰,Z是凝結1、大氣中的水蒸氣主要來自于( )A、湖泊水的蒸發 B、江河水的蒸發 C、海洋水的蒸發 D、植物的蒸騰作用2、不同水分條件下的生命體為適應當地水分供給特點,往往會形成特定的行為特點和生理結構特點。下列是由于長期生活在水分過多環境中形成的是( )A、仙人掌的葉刺 B、熱帶樹木樹莖上長出氣根C、駱駝的駝峰 D、昆蟲表面的外骨骼3.下列四個地區,水循環最為活躍的是( )A、長江、黃河發源地區 B、長江中下游地區 C、新疆沙漠地區 D、南極冰川地區4、能使陸地上的水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環是( )A、海上內循環 B、海陸間循環 C、陸上內循環 D、大洋循環 5、讀“水循環示意圖”,回答問題:(1)下列數字在水循環中所代表的環節分別是:① ;② ;③ ;④ 。(2)圖中 (填序號)環節使陸地上的水不斷地得到補充。(3)水循環連續進行的動力是 。(4)不同的水循環中都包括的環節是( )A、地表徑流 B、蒸發和降水C、地下徑流 D、下滲和蒸騰6、下表為科學家通過研究獲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夠存活,“一”表示不能存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研究的是水體pH變化對部分生物的影響 B、pH為3.0~4.5時,最適合這些生物生存 C、牛蛙胚胎在水體pH變化時存活范圍最大 D、水體pH發生變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7、地球上三種類型的水循環中,都包含的水循環環節是( )A、地下徑流B、地表徑流C、下滲和蒸騰D、蒸發和降水8、生活在沙漠地帶的動植物,都有各自的本領適應環境,如沙漠中的胡有它明顯的特殊的生態特征,下列說法正確的( )A、葉柔嫩 B、葉寬而儲存水分多 C、根系發達 D、根系不發達9、下列有關水循環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陸地上的水可直接蒸發轉化為大氣水B、固態的冰川不參與水循環C、空氣中的水汽在適當的條件下會轉化會固態、液態的水降落到地表或海洋D、通過水循環,使得地球上的水、大氣、巖石和生物發生了密切的聯系,共同構成了人類生存的自然界10、在生物的進化中,為了有利于自己的生存,生物體的某些部位會長成特殊的形狀,例如,為了適應沙漠缺水的環境,駱駝一次可以喝大量的水并貯存在 ;而仙人掌的葉子長成針葉,這種結構主要是為了 ,從而有利于仙人掌的生長。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