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8 ~2019學年度八年級上學期科學學科導學案課題:1.2水的組成 姓名: 得分:【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水的物理性質,知道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實驗,進行宏觀和微觀的思維結合訓練;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電解水,滲透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重點、難點、考點】電解水實驗、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導入】水是不是最純凈的物質呢?水可不可以分解呢?【學習探究】1、水的電解①實驗現象陽極:有氣泡,氣體的量約為陰極的一半,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此氣體為 。陰極:有氣泡,氣體的量約為陽極的一倍,點燃氣休,氣體能燃燒,產生淡藍色的火焰,此氣體為 。②文字表達式: 。 ③反應的實質: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分子。所以,水電解的變化是一種 變化。④實驗結論:水是由 (元素)和 (元素)組成的。注意:電解水時,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或燒堿溶液,目的是增強水的導電性。2、水分子的構成①水由 組成。②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③一個水分子由 氫原子和 氧原子 。④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目標檢測 直擊考點】例1、如圖是一個水分子的微觀圖示,下列關于水的說法正確是的( )A、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B、水是由三個原子構成的C、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D、水是由兩個氫和一個氧組成的例2、下列關于水性質的敘述中,體現物質化學性質的是( )A、0 ℃,水結冰 B、100℃,水沸騰 C、糖入水被溶解 D、水通電被電解例3、右圖表示通電分解水的簡易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與A量筒中電極相連的是電池的 極,B量筒中產生的氣體是 ,檢驗該氣體的方法是 。(2)如果用VA和VB分別表示A量筒和B量筒中生成氣體的體積,則VA:VB約等于 。(3)該實驗能證明的結論是:①水由 組成。 ②水分子由 構成。1、在做水的電解實驗時,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A、增強水的導電性 B、增加生成氧氣的量 C、增加生成氫氣的量 D、以上說法都正確2、用電解器電解稀氫氧化鈉溶液一段時間以后,下列觀察到的現象屬于不合理的是( )A、正極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B、正極玻璃管與負極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C、負極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被能點燃,點燃時發出“噗”聲 D、裝置內液體的質量逐漸減小3、如圖是水電解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電解屬于物理變化 B、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4、利用電解水的實驗,不僅可以探究水的組成,而且還可以推出一些其他的結論。下列推論中,你認為正確的是( )A、氧氣和氫氣都能燃燒 B、氫氣能燃燒,氧氣能支持燃燒C、只要給液體通電,都會產生氫氣和氧氣 D、水是由氫、氧組成的,不是由水分成構成的5、科學家發現在特殊條件下,水能表現出許多有趣的結構和性質。一定條件下給水施加一個弱電場,常溫常壓下水結成冰,俗稱“熱冰”,下圖為其模擬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結成“熱冰”后溫度將升得很高 B、上述變化過程中分子間的間隔沒有發生變化C、在弱電場下,水分子的運動從無序變為有序D、利用該性質人們在常溫常壓下可建成溜冰場6、如圖是實驗室電解水的簡易裝置示意圖。(1)接通直流電后,甲試管產生氧氣,乙試管產生 氣;導線A接電源 極,導線B接電源 極。(2)水中要加少量的硫酸或氫氧化鈉的原因是 。(3)檢驗乙試管內氣體的方法是 。 (4)圖中現象表明實驗是“未開始””剛開始”還是“已進行一段時 間”? 。(5)某電解水的實驗中,測得與電源正、負兩極相連的陰、陽兩極上產生的氣體的體積如下:自 (填時間)開始,每分鐘內負極與正極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為理論比值2:1。仔細分析以上實驗數據,剛開始時陰、陽兩極生成氣體的體積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 7、氫氣被看成是最環保的清潔能源,但是電解水的方法制氫氣成本高。據報道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氮化鎵-銻合金,利用它能更好地促進水在太陽光下分解獲得氫氣,且可重復使用。如圖是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過程中出現的微粒示意圖,請按它們的化學變化過程中出現的順序排列 。(用圖中字母表示) 8、下圖是一定體積的氫氣和不同體積的氧氣化合成水(液態)的實驗數據的關系圖(橫坐標表示反應前氧氣的體積,縱坐標表示反應后剩余氣體的體積,氣體體積均在同溫同壓下測定)。試回答:(1)實線部分表示剩余的氣體是 ;(2)虛線部分表示剩余的氣體是 ;(3)實線與虛線的交點表示的意義是 。(4)反應前原有氫氣 毫升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