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準備課》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一、單元教學目標1.通過數數活動中,了解學生數數的水平以及對數數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初步了解計數物體個數的基本方法。2.在比較物品多少的活動中,了解學生對“同樣多”“多”“少”等含義的理解程度以及對比較物體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方法。3.了解學生語言表達情況、傾聽能力以及常規習慣,為教師有效把握教學起點做好準備。4.使學生了解學校生活,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并逐步養成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二、內容安排及其特點這一單元有數一數和比多少兩方面的內容。“數一數”由三部分組成:一是“美麗的校園”情境圖;二是從 “美麗的校園”中抽取出來的“10以內的”用集合圈呈現出來的人或物;三是配合此部分內容的練習題(練習一第1題、第2題)。這部分內容的編排有如下特點。(1)借助“美麗的校園”情境圖提供豐富的計數資源,并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美麗的校園”為學生提供了校園內飄揚的國旗、高大的教學樓、和藹的老師、活潑的學生、美麗的鮮花、寬闊的操場以及校園外飛翔的鴿子、整齊的大雁、蔥郁的樹木等計數資源。此外,也給初入學的小學生展現了校園生活,幫助他們了解學校生活并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小學生要遵守紀律、按時到校,要尊敬老師、關愛同學,還要好好學習、熱愛科學,鍛煉身體,等等。(2)豐富的計數資源為學生充分計數服務。情境圖中提供的每種數量的事物不止一種(如數量是1的,有一面國旗、一位教師、一座教學樓等),學生在計數同一種數量的各種事物中,初步感受到同一種數量的各種事物可以用同一個數表示,感知10以內各數,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對學習的新奇感,逐步形成喜歡學習、樂于學習的愿望。圖中各種人和物的具體數量見表1-1。表1-1?美麗的校園中各種人和物的數量統計表數量人和物數量人和物1國旗,樓房,老師,足球,帶紅領巾的學生,戴頭巾的學生……6六盆花,不運動的女生……2單杠,向老師行禮的學生,看踢足球的學生,讀書的學生,黃色垃圾桶,綠色垃圾桶……7鴿子3石凳,踢足球的學生,樓房左面的大樹,跳繩的學生,互相問好的老師和學生……8大雁,所有的大樹,鍛煉身體的學生……4垃圾筒,向日葵……9所有女同學,不戴紅領巾的男生5花壇里的花,五個大字,國旗上的五角星,樓房右邊的大樹……10所有男同學(3)在充分計數的基礎上辨認1~10各數。教科書第4~5頁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從“美麗的校園”中抽取出來的,每個集合圈的旁邊都標上了相應的數,讓學生認一認、讀一讀,幫助教師了解學生認數和讀數的情況、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的學習習慣等,為以后教學做好準備,但這里不是正式教學生認和讀這些數。“比多少”是學生學習認數、計算的準備性知識。教科書共安排了三個內容:一是主題圖;二是做一做;三是和此部分內容配合的練習題(練習一第3題、第4題)。具體編排特點如下。(1)創設了引人入勝的“小豬幫助小兔蓋新房”的童話故事,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創設引人入勝的“小豬幫助小兔蓋新房”的童話情境,有4個意圖: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引出所學內容;三是為教學知識提供現實背景;四是滲透互相幫助、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故事可以這樣講解:在一條蜿蜒的小河邊,有一所快要蓋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動物正忙著蓋房子,這是小豬在幫小兔蓋房子。他們有的搬著磚,有的扛著木頭。河里的小魚被這熱鬧的場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個究竟……(2)情境圖中提供了豐富的“比較”資源。“情境圖中提供了小白兔、小豬、魚和磚、木頭、板凳、胡蘿卜、蘋果、花等可供比較的資源。利用小兔與磚、小豬與木頭個數的比較,建立“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初步感受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與少。(3)通過兩個層次的比較幫助學生理解“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第一層是借助小兔和磚比較、小豬和木頭比較,幫助學生初步感受“同樣多”“多”和“少”的含義,初步理解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第二層是借助“圖中還可以比什么”的問題,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尋找資源,充分地進行比較。如小豬與小兔只數的比較、小兔與胡蘿卜個數的比較、蘋果與胡蘿卜個數的比較、凳子與動物只數的比較等,不僅讓學生在比較中充分感知“同樣多”“多”和“少”,還能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三、教學建議(1)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生剛剛從幼兒園邁進小學,對課堂學習還不適應,容易疲勞,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觀察能力有限。在觀察教材插圖時,往往只對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興趣。因此,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激發他們的觀察興趣。如教學“數一數”時,教師出示情境圖后,不要急于給出數數任務,應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觀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讓他們互相說說都看到了什么。當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以后,教師再讓學生帶著任務去觀察,數一數各種事物的數量。(2)充分利用教材的資源。教材的主題圖或情境圖都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教材只抽取出其中一種或兩種進行了展示。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圖中提供的信息,讓學生充分地觀察,充分地去數、去比較,以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3)采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觀察、數數、比較等數學學習活動,都可以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數,再小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合作學習中,可以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注意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虛心向他人學習的好習慣。(4)全面了解學生的數數能力及比多少的基本經驗。以數一數的教學為例,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是否會口頭數數,還要了解每一個學生是否能正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來。要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發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發現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適當給以幫助,但不必花過多的時間,在以后教學中,還可以繼續給以幫助。在比多少的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去觀察、操作、嘗試。要讓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做他們想做的,在做中調用已有的“比多少”的經驗,理解“比多少”的道理,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但注意要求不要過高,注意與數的“比多少”的層次的不同。(5)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習慣養成培養(參見本單元的備課資料)。(6)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單元蘊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師可以適時地加以滲透。如在觀察、講解“美麗的校園”時,可以將圖中小朋友的狀態與小學生守則中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在“小豬幫小兔蓋新房”的童話故事中,可以滲透團結互助、樂于助人的教育。(7) 建議用2課時教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