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年級上冊《總復習》教材分析本單元有3個部分的內容:一是成長小檔案,二是數學活動,三是針對全冊所學知識的綜合練習二十五。教材用建立“成長小檔案”的形式,共有4幅圖,引導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有趣的事情進行回顧。4幅圖所呈現的整理內容一次為:表內乘法、角的初步認識、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觀察物體。表內乘法的復習包含乘法的意義、用乘法口訣計算。角的初步認識包含對角的含義、角的分類、畫角等內容的復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復習包含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等計算內容,也包含了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等解決問題的內容。觀察物體單元主要學習了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物體,不但應使學生能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還應能在實際觀察活動中初步發展空間觀念。在復習乘法的意義時,可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說明乘法算式的意義。如第一幅圖中的電子圖,豎著看:每列有2個遠點,一共有3列,表示求3個2的和的乘法算式是2×3。橫著看,每排有3個圓點,一共有2拍,表示2個3的和的乘法算式是3×2。同時,再次體驗乘法與相同數相加之間的關系。乘法口訣是計算乘法的基礎,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對乘法口訣的復習也應與乘法的意義結合在一起。如在第一幅圖中,教材直接結合點子圖呈現了算式2×3和3×2,計算所有的乘法口訣是同一句:二三得六。從而,既復習了乘法口訣,又練習了用乘法口訣計算乘法。練習中也應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進行乘法口算的興趣,并保證一定的訓練量,同時,還應有所側重。“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這一部分的復習,教師應根據《標準(2011)》中關于“運算能力”的要求,關注學生對于算理和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準確計算,學會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觀察物體”學習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物體,重點讓學生認識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同一物體,觀察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并通過觀察和空間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形狀,突破從側面觀察物體的形狀的異同點,讓學生滲透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它是今后學習“三視圖”和投影幾何的基礎。復習時,應組織實際觀察活動,借助實際觀察和空間想象活動,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對“學習中最感興趣的事情是什么?”的回顧包含了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二是對活動方式的興趣。這樣編排,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活動生動活潑,激發學生進行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也引導教師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從而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第二部分的安排的7個數學活動,綜合本冊教材涉及的所有內容。活動1是針對兩位數加、減法計算的鞏固和提高。通過回顧筆算兩位數加、減法應注意什么,引導學生整理并運用計算法則,引導學生結合自己過去計算學習中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活動。活動2是利用表格形式鞏固表內乘法,同時滲透找規律的內容。將表內乘法集中在一個表格中進行整理與練習,使學生從整體上掌握乘法口訣,并通過整理、比較,使學生進一步發現乘法口訣中的規律,促進學生對乘法口訣意義的理解與記憶。活動3是復習鞏固認識時間的知識,重點復習“幾時幾分”時間的認讀和記錄。活動4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關注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活動5復習鞏固有關厘米與米這兩個長度單位的知識。活動6是針對角的初步認識的整理與回顧;活動7是復習觀察物體的活動。活動2、5、6體現了將所學知識與解決時間問題緊密結合的思想,活動6、7重視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豐富學生對圖形特征的感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練習二十五是對全冊教材所學內容的綜合練習,目的是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學生的數學的能力。本單元的教學重難點就是通過復習,經歷對本學期所學內容的梳理過程,初步養成回顧與反思的良好習慣,對本學期學習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理解,掌握更牢固,提高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感受數學思想,積累活動經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