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講《機械運動與力二》達標檢測卷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75分)1.右圖是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該實驗過程中小車速度改變最慢的是( )A.木板表面 B.棉布表面 C.毛巾表面 D.三個表面一樣2.小麗同學通過探究學習,思考了﹣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右端最高點時,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如圖所示),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圖中的黑點表示小麗同學)( ) A.保持靜止狀態(tài)B.繼續(xù)來回擺動C.做勻速直線運動D.做勻速圓周運動3.下列各運動中屬于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是( )A.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 B.空中飛行的手榴彈C.自由落下的小球 D.木塊從斜面上勻速滑下4.近年來,車貼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尚。下列車貼中的提示語屬于防止因慣性帶來危害的是( )A. B.C. D.5.如圖所示,木塊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車上并隨小車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遇障礙物而突然停止運動時,車上的木塊將( )A.立即停下來 B.立即向前倒下C.立即向后倒下 D.仍繼續(xù)向左作勻速直線運動6.在一列門窗遮蔽的列車上,乘客觀察到小球靜止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如圖甲,一段時間后乘客發(fā)現(xiàn)小球突然向東運動,如圖乙,那么列車( )A.在圖甲情景中一定靜止 B.在圖乙情景中向西做勻速直線運動C.在圖甲情境中可能靜止也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D.在圖乙情境中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7.如圖(a)所示,木塊與小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觀察到如圖(b)所示的現(xiàn)象。由此可判斷( )A.小車突然向左加速運動 B.小車突然向右減速運動C.小車保持勻速運動 D.小車可能向左做加速、也可能向右做減速運動8.起重機吊著貨物時,貨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間的關(guān)系為( )A.貨物勻速上升時,F(xiàn)>G B.貨物勻速下降時F<GC.只有當貨物靜止時F=G D.上述三種情況,都應為F=G9.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為了驗證單擺實驗能否發(fā)生時,給擺球一個很小的力,擺球在擺線的牽引下圍繞著轉(zhuǎn)軸勻速轉(zhuǎn)動(如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擺球運動到最高點受到平衡力作用 B.擺球的運動狀態(tài)始終不變C.如果擺線突然斷了,擺球的運動狀態(tài)始終不變 D.擺球的轉(zhuǎn)動速度越大,慣性越大10.猴子能夠輕松地倒掛在樹枝上,當其倒掛在樹枝上靜止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樹枝對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B.猴子對樹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C.猴子對樹枝的作用力和樹枝對猴子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D.猴子很輕,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靜止在空中11.氫氣球下吊一小重物G在空氣中做勻速直線運動,若不計空氣阻力和風力影響,而小重物G恰能沿MN方向斜上升,下圖中氣球和重物G在運動中所處的位置正確的是( )A. B. C. D.12.下圖所示,A重力為5N,B重力為10N,放置于水平面上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受到5N的重力和B對A的支持力為平衡力B.B受到往下的力為15NC.B受到10N重力和地面給B往上支持力為相互作用力D.地面給B的支持力和B給地面的壓力為相互作用力13.對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下述幾對力中屬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書所受的重力B.書對桌面的壓力加上書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C.書所受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D.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14.用手握住一個瓶子,瓶身保持豎直,如果增大握力,則( )A.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 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C.瓶子受到向下滑力減小 D.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不變15.如圖為蝸牛在豎直墻面上緩慢爬行的圖片,蝸牛爬行的時候會分泌出一種粘液,蝸牛正是靠這種黏液在墻上爬行的,蝸牛能牢牢靜止在豎直的墻面上而不會掉落,這是因為蝸牛( )A.蝸牛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它本身的重力 B.蝸牛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它本身的重力C.蝸牛分泌的粘液把蝸牛粘在墻壁上 D.蝸牛緩慢向上爬行時,受到的摩擦力向下16.如圖,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牛的物塊在AB段受F=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到B點時撤去水平拉力,物塊仍繼續(xù)運動,到C處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 AB 段物塊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為 10 牛B.在 AB 段物塊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為 20 牛C.在 BC 段物塊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為 10 牛D.在 C 點物塊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為 30 牛17.如圖所示,手握著瓶子處于豎直靜止狀態(tài),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瓶子處于靜止狀態(tài),不具有慣性 B.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C.瓶子受到豎直向上的摩擦力 D.瓶子受到手的握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18.一均勻木板AB,B端固定在墻壁的轉(zhuǎn)軸上,木板可在豎直面內(nèi)轉(zhuǎn)動,木板下墊了塊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圖所示,現(xiàn)在水平力F將C由A向B勻速推動過程中,推力F將( )A.大小不變 B.逐漸增大 C.先增大后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19.許多場合會用如圖甲、乙所示傳送帶傳送物體。若不計空氣阻力,關(guān)于傳送帶上的物體受力情況,下列有關(guān)說法合理的是( )A.甲圖物體水平向右勻速運動的過程中,可能受到向右的摩擦力B.甲圖物體與傳送帶一起向右減速運動時,一定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乙圖物體勻速向下運動的過程中,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D.乙圖物體勻速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一定受到向下的摩擦力20.自行車在我國是很普及的代步工具,很多同學騎自行車上學,從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和使用上看,它涉及了許多科學知識,對其認識不正確的是( )A.在車外胎、把手塑料套、腳踏板和剎車把套上刻有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B.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軸承以減小摩擦C.捏緊剎車把手減速,自行車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改變D.人坐在坐墊上時坐墊下的彈簧被壓縮,說明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21.我縣推出的公共自行車項目(如圖),既方便市民出行,又低碳環(huán)保,從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和使用上看,它涉及到不少有關(guān)摩擦的知識,以下方法可以減小摩擦的是( )A.剎車時,捏緊手剎 B.輪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C.車軸處裝有滾珠 D.車把手上套有粗糙的橡膠套22.下表是小明同學做“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記錄。下列對實驗結(jié)果的分析正確的是( ) 實驗次數(shù)接觸面材料壓力(牛)滑動摩擦力(牛)1木塊與玻璃60.82木塊與木板71.23木塊與毛巾62.5A.比較1、3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B.比較1、2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有關(guān)C.比較2、3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有關(guān)D.比較1、2、3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滑動摩擦力與壓強有關(guān)23.如圖為吸盤式掛桿,將吸盤壓在瓷磚上排盡其中的空氣,掛桿就能被固定在瓷磚上,掛有平底鍋的掛鉤沿光滑水平橫桿從P點開始向吸盤B移動,若吸盤與橫桿的重力、吸盤大小均忽略不計,設(shè)掛鉤與吸盤A的距離為l,則吸盤B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與l的關(guān)系圖象為( )A. B. C. D.24.如圖所示,A、B、C三個物塊受到F1、F2兩個力的作用,整體一起向右勻速運動,則( )A.B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5N,方向向左B.地面對C的摩擦力大小為2N,方向向左C.B對C的摩擦力大小為5N,方向向左D.C對B的摩擦力方向與地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相同25.在同一水平面上,兩個完全相同的木塊P、Q分別在水平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以不同的放置方式和運動速度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甲、乙、丙、丁所示,則下列關(guān)系式正確的是( )A.F1=F2=F3=F4 B.2F1=2F2=F3=F4 C.2F1=F2=2F3=F4 D.4F1=2F2=2F3=F4二.非選擇題(共25分)26.如圖(a)所示,木塊與小車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木塊的狀態(tài)如圖(b)所示。小車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可能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請將兩種可能的情況填寫完整)。27.如圖是一個“擦窗機器人”。它的“腹部”有吸盤。擦窗時,它的真空泵會將吸盤內(nèi)的空氣向外抽出,它就能牢牢吸在豎直玻璃上。當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板上靜止時,若真空泵繼續(xù)向外抽氣,此時吸盤內(nèi)的氣壓__________,擦窗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8.吊車以2m/s的速度將重物1×105N勻速向上提起,這時鋼索對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__N;若鋼索改為以3m/s的速度使重物勻速下降,此時鋼索對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若鋼索改為以3m/s的速度使重物勻速下降,重物進行勻速直線運動,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重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拉力大小是1×105N。29.如圖所示是某冬季500米短道速滑比賽,男子托起女子的快速的滑行的場景。滑行的過程中,當男子托起女子滑行時冰刀與冰面之間的摩擦__________男子單人滑行時行冰刀與地面之間的摩擦(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行的過程中,冰面的溫度會升高,這是通過__________方式增加了冰面的內(nèi)能;解釋初學者滑冰滑倒時總是仰面朝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一人站在電梯上隨電梯一起勻速上升,如圖所示,此時人處于__________(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tài),在圖中畫出人的受力示意圖。31.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拉著一木塊在水平木板上作勻速直線運動,請畫出木塊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圖。32.一輛汽車的質(zhì)量是10t,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如果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車重力的0.02倍,汽車的牽引力是多少牛?( g取10N/kg)第五講《機械運動與力二》達標檢測卷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75分)1.右圖是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該實驗過程中小車速度改變最慢的是( )A.木板表面 B.棉布表面 C.毛巾表面 D.三個表面一樣【答案】A【解析】由圖可知,小車在木板表面滑行得最遠,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最小,則小車速度改變最慢的是在木板表面。故選A。2.小麗同學通過探究學習,思考了﹣個問題: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右端最高點時,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將會處于怎樣的運動狀態(tài)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如圖所示),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圖中的黑點表示小麗同學)( ) A.保持靜止狀態(tài)B.繼續(xù)來回擺動C.做勻速直線運動D.做勻速圓周運動【答案】A【解析】當自己蕩秋千運動到右端最高點時,此時重力勢能最大,物體速度為零,所以此時處于靜止狀態(tài),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仍保持靜止。故選A。3.下列各運動中屬于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是( )A.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 B.空中飛行的手榴彈C.自由落下的小球 D.木塊從斜面上勻速滑下【答案】D【解析】A、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運動方向不斷變化,運動狀態(tài)是變化的,故A不符合題意;B、空中飛行的手榴彈,運動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不斷變化,運動狀態(tài)是變化的,故B不符合題意;C、自由落下的小球,速度越來越快,運動狀態(tài)是變化的,故C不符合題意;D、木塊從斜面上勻速滑下,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不發(fā)生變化,運動狀態(tài)沒發(fā)生變化的,故D符合題意。故選D。4.近年來,車貼已經(jīng)成為一種時尚。下列車貼中的提示語屬于防止因慣性帶來危害的是( )A. B.C. D.【答案】D【解析】A、“堵車不堵心,拒絕路怒”勸告駕乘人員保持一種平和心態(tài),與慣性無關(guān),故A不符合題意;B、“別嘟嘟,越催越慢”屬于不文明駕駛行為,與慣性無關(guān),故B不符合題意;C、“夜間會車,拒絕遠光燈”可以避免過強的光照影響駕駛員視線,減少交通事故的發(fā)生,與慣性無關(guān),故C不符合題意;D、“新手上路,保持車距”是新司機在汽車行駛過程中可能會隨時緊急剎車或行駛速度較慢,后面汽車在剎車時由于慣性會有一段剎車距離,所以要保持一定車距,防止慣性帶來危害,故D符合題意;故選D。5.如圖所示,木塊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車上并隨小車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遇障礙物而突然停止運動時,車上的木塊將( )A.立即停下來 B.立即向前倒下C.立即向后倒下 D.仍繼續(xù)向左作勻速直線運動【答案】D【解析】車停止前,木塊和小車一起作勻速直線運動,并且木塊和小車具有共同的速度,當小車突然停止時,由于木塊在光滑的接觸面上,因此木塊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大小不變的速度向左作勻速直線運動。故選D。6.在一列門窗遮蔽的列車上,乘客觀察到小球靜止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如圖甲,一段時間后乘客發(fā)現(xiàn)小球突然向東運動,如圖乙,那么列車( )A.在圖甲情景中一定靜止 B.在圖乙情景中向西做勻速直線運動C.在圖甲情境中可能靜止也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 D.在圖乙情境中向東做勻速直線運動【答案】C【解析】AC、甲圖中小球靜止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則列車有可能靜止也有可能作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C正確;BD、當列車加速時或減速時,小球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相對于小車發(fā)生運動,當乘客看到小球突然沿桌面向東滾動,則可能是列車由向西做勻速運動改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或由向東做勻速運動改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故BD錯誤。故選C。7.如圖(a)所示,木塊與小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某時刻觀察到如圖(b)所示的現(xiàn)象。由此可判斷( )A.小車突然向左加速運動 B.小車突然向右減速運動C.小車保持勻速運動 D.小車可能向左做加速、也可能向右做減速運動【答案】D【解析】(1)木塊與小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向右減速運動時,下端受摩擦力隨車減速,木塊上端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使得木塊向右傾倒;(2)當小車向左加速運動時,下端受摩擦力隨車加速,木塊上端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使得木塊向右傾倒;故D正確,故選D。8.起重機吊著貨物時,貨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間的關(guān)系為( )A.貨物勻速上升時,F(xiàn)>G B.貨物勻速下降時F<GC.只有當貨物靜止時F=G D.上述三種情況,都應為F=G【答案】D【解析】貨物在豎直方向上受到兩個力的作用,一個是重力G,另一個是拉力F。(1)無論是貨物勻速上升還是勻速下降,都是做勻速直線運動,因此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即F=G;(2)貨物靜止時,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即F=G。故選D。9.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為了驗證單擺實驗能否發(fā)生時,給擺球一個很小的力,擺球在擺線的牽引下圍繞著轉(zhuǎn)軸勻速轉(zhuǎn)動(如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擺球運動到最高點受到平衡力作用 B.擺球的運動狀態(tài)始終不變C.如果擺線突然斷了,擺球的運動狀態(tài)始終不變 D.擺球的轉(zhuǎn)動速度越大,慣性越大【答案】C【解析】A、擺球運動到最高點時,不是靜止也不是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所以不是受到平衡力作用,故A錯誤;B、擺球的運動方向不是直線,所以其狀態(tài)始是變化的,故B錯誤;C、如果擺線突然斷了,擺球?qū)3謩蛩僦本€運動,故它的運動狀態(tài)將不變,故C正確;D、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性質(zhì),其大小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擺球的轉(zhuǎn)動速度變大,慣性不變,故D錯誤。故選C。10.猴子能夠輕松地倒掛在樹枝上,當其倒掛在樹枝上靜止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樹枝對猴子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B.猴子對樹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C.猴子對樹枝的作用力和樹枝對猴子的作用力是一對平衡力D.猴子很輕,其重力不需要平衡就靜止在空中【答案】A【解析】A、樹枝對猴子的作用力和金絲猴所受的重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條件,所以是一對平衡力,故A選項正確;B、猴子對樹枝的作用力和猴子所受的重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選項錯誤;C、猴子對樹枝的作用力和樹枝對猴子的作用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所以C選項錯誤;D、有質(zhì)量就有重力,所以靜止時需要重力的平衡力作用,故D選項錯誤。故選A。11.氫氣球下吊一小重物G在空氣中做勻速直線運動,若不計空氣阻力和風力影響,而小重物G恰能沿MN方向斜上升,下圖中氣球和重物G在運動中所處的位置正確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重物在空中沿MN斜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如果不計空氣阻力和風力影響,氫氣球也要隨著該重物做勻速直線運動,而在運動中它們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所以氫氣球和重物應該在同一條豎直線上。從題中給出的四個圖示中,只有D圖符合這一情況。所以D正確,A、B、C不正確。故選D。12.下圖所示,A重力為5N,B重力為10N,放置于水平面上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受到5N的重力和B對A的支持力為平衡力B.B受到往下的力為15NC.B受到10N重力和地面給B往上支持力為相互作用力D.地面給B的支持力和B給地面的壓力為相互作用力【答案】C【解析】A、A受到的重力和B對A的支持力大小均為5N,且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為是一對平衡力。故A正確;B、B受到往下的力,一是A對B的壓力,大小為5N,二是B受到的重力,大小為10N,故B受到往下的力為15N.故B正確;C、B受到的重力為10N,地面給B往上支持力為A和B的重力之和,為15N,二者大小不等,且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所以不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D、地面給B的支持力和B給地面的壓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所以是相互作用力。故D正確。故選C。13.對于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下述幾對力中屬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書所受的重力B.書對桌面的壓力加上書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C.書所受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D.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答案】D【解析】A、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書所受的重力,它們方向相同,不是相互作用力,故A錯誤;B、書對桌面的壓力加上書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有三個不同的力,大小也不相同,不是相互作用力,故B錯誤;C、書所受的重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它們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錯誤;D、書對桌面的壓力與桌面對書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相互作用力,故D正確。故選D。14.用手握住一個瓶子,瓶身保持豎直,如果增大握力,則( )A.瓶子受到的重力增大 B.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增大C.瓶子受到向下滑力減小 D.瓶子受到的摩擦力和重力不變【答案】D【解析】用手握住一個瓶子,瓶子的質(zhì)量不變,重力不變。如果增大握力,瓶子還靜止在手里,瓶子豎直方向上受到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和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重力不變,所以摩擦力不變。故選D。15.如圖為蝸牛在豎直墻面上緩慢爬行的圖片,蝸牛爬行的時候會分泌出一種粘液,蝸牛正是靠這種黏液在墻上爬行的,蝸牛能牢牢靜止在豎直的墻面上而不會掉落,這是因為蝸牛( )A.蝸牛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它本身的重力 B.蝸牛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它本身的重力C.蝸牛分泌的粘液把蝸牛粘在墻壁上 D.蝸牛緩慢向上爬行時,受到的摩擦力向下【答案】B【解析】蝸牛能牢牢靜止在豎直的墻面上而不會掉落,說明有力與蝸牛所受的重力平衡,是因為在豎直方向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且蝸牛受到的摩擦力等于它本身的重力。故選B。16.如圖,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牛的物塊在AB段受F=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到B點時撤去水平拉力,物塊仍繼續(xù)運動,到C處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 AB 段物塊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為 10 牛B.在 AB 段物塊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為 20 牛C.在 BC 段物塊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為 10 牛D.在 C 點物塊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為 30 牛【答案】C【解析】AB、在 AB 段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處于平衡狀態(tài),拉力與滑動摩擦力相等,物體向右運動,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為 10 N,故A錯誤,B錯誤;C、在 BC 段物塊做減速運動,到C處靜止,BC段滑動摩擦力大小只與壓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guān),故滑動摩擦力不變,還是10N,故C正確;D、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在 C 點物塊靜止,在水平方向不收力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C。17.如圖所示,手握著瓶子處于豎直靜止狀態(tài),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瓶子處于靜止狀態(tài),不具有慣性 B.手的握力越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就越大C.瓶子受到豎直向上的摩擦力 D.瓶子受到手的握力和重力是一對平衡力【答案】C【解析】A、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瓶子越重,瓶子處于靜止狀態(tài),具有慣性,A錯誤;BD、瓶子保持靜止,受力平衡,對瓶子受力分析,豎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靜摩擦力,二力平衡,因而靜摩擦力等于重力,手握得越緊,油瓶與手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就會越大,但是靜摩擦力不變,B錯誤、C正確;D、手對瓶子的握力和瓶子所受的重力不是平衡力,握力在水平方向上,而重力在豎直方向上,重力和靜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故D錯誤;故選C。18.一均勻木板AB,B端固定在墻壁的轉(zhuǎn)軸上,木板可在豎直面內(nèi)轉(zhuǎn)動,木板下墊了塊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圖所示,現(xiàn)在水平力F將C由A向B勻速推動過程中,推力F將( )A.大小不變 B.逐漸增大 C.先增大后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答案】B【解析】桿受重力G和C對它的支持力FN,由力矩平衡條件知G?l=FN?L.在C逐漸向右推移的過程中,支持力FN對軸B的力臂L逐漸減小,則FN逐漸增大。由此可知,C和木板間、C和地面間的摩擦力逐漸增大,由平衡條件知,水平推力F也逐漸增大。故選B。19.許多場合會用如圖甲、乙所示傳送帶傳送物體。若不計空氣阻力,關(guān)于傳送帶上的物體受力情況,下列有關(guān)說法合理的是( )A.甲圖物體水平向右勻速運動的過程中,可能受到向右的摩擦力B.甲圖物體與傳送帶一起向右減速運動時,一定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乙圖物體勻速向下運動的過程中,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D.乙圖物體勻速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一定受到向下的摩擦力【答案】B【解析】A、圖甲中,物體隨傳送帶一起向右勻速行駛過程中,雖然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但是沒有運動的趨勢,所以此時物體和傳送帶之間沒有摩擦力;故A錯誤;B、甲圖物體與傳送帶一起向右減速運動時,受到向左的合力,即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故B正確;C、物體勻速向下運動過程中,此時物體有向下的運動趨勢,所以物和傳送帶間有摩擦力,且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即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故C錯誤;D、乙圖物體勻速向上運動的過程中,但物體有向下的運動趨勢,所以物體和傳送帶間有摩擦力,且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一定受到向上的摩擦力,故D錯誤。故選B。20.自行車在我國是很普及的代步工具,很多同學騎自行車上學,從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和使用上看,它涉及了許多科學知識,對其認識不正確的是( )A.在車外胎、把手塑料套、腳踏板和剎車把套上刻有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B.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軸承以減小摩擦C.捏緊剎車把手減速,自行車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改變D.人坐在坐墊上時坐墊下的彈簧被壓縮,說明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答案】C【解析】A、在車外胎、把手塑料套、腳踏板和剎車把套上都刻有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A正確;B、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軸承,是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來減小摩擦力的,故B正確;C、捏緊剎車把手減速,自行車的速度逐漸減小,其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故C錯誤;D、人坐在坐墊上時坐墊下的彈簧被壓縮,說明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故D正確。故選C。21.我縣推出的公共自行車項目(如圖),既方便市民出行,又低碳環(huán)保,從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和使用上看,它涉及到不少有關(guān)摩擦的知識,以下方法可以減小摩擦的是( )A.剎車時,捏緊手剎 B.輪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C.車軸處裝有滾珠 D.車把手上套有粗糙的橡膠套【答案】C【解析】A、剎車時,捏緊手剎,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題意;B、輪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B不合題意;C、車軸處裝有滾珠,是用滾動代替滑動來減小摩擦。故C符合題意;D、車把手上套有粗糙的橡膠套,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題意。故選C。22.下表是小明同學做“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記錄。下列對實驗結(jié)果的分析正確的是( ) 實驗次數(shù)接觸面材料壓力(牛)滑動摩擦力(牛)1木塊與玻璃60.82木塊與木板71.23木塊與毛巾62.5A.比較1、3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B.比較1、2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有關(guān)C.比較2、3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有關(guān)D.比較1、2、3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滑動摩擦力與壓強有關(guān)【答案】A【解析】A、比較1、3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壓力大小相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相同,毛巾表面更粗糙,滑動摩擦力更大,故可得出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故A正確;BC、比較1、2或2、3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壓力大小不相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也不相同,所以不能得出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有關(guān),故BC錯誤;D、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題中并沒有壓強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所以不能得出滑動摩擦力與壓強有關(guān),故D錯誤。故選A。23.如圖為吸盤式掛桿,將吸盤壓在瓷磚上排盡其中的空氣,掛桿就能被固定在瓷磚上,掛有平底鍋的掛鉤沿光滑水平橫桿從P點開始向吸盤B移動,若吸盤與橫桿的重力、吸盤大小均忽略不計,設(shè)掛鉤與吸盤A的距離為l,則吸盤B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與l的關(guān)系圖象為( )A. B. C. D.【答案】D【解析】以吸盤A為支點,設(shè)掛鉤與吸盤A的距離為l,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G×l=F×AB,F(xiàn)=,AB、G不變,l不為零,故吸盤B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與l的關(guān)系圖象為D。故選D。24.如圖所示,A、B、C三個物塊受到F1、F2兩個力的作用,整體一起向右勻速運動,則( )A.B對A的摩擦力大小為5N,方向向左B.地面對C的摩擦力大小為2N,方向向左C.B對C的摩擦力大小為5N,方向向左D.C對B的摩擦力方向與地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相同【答案】B【解析】A相對于B保持靜止狀態(tài),它們之間的摩擦力為0,故A錯誤;B相對于C保持靜止狀態(tài),水平方向上B受到拉力F1和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對平衡力,拉力F1是5N,B受到C的摩擦力是5N,方向向左;C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是5N,根據(jù)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C上表面受到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大小是5N,故C錯誤;物體C進行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方向上受到B對C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地面對C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的拉力F2,這三個力是平衡力,所以C下表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2N,方向水平向左,故B正確;D錯誤。故選B。25.在同一水平面上,兩個完全相同的木塊P、Q分別在水平力F1、F2、F3和F4的作用下,以不同的放置方式和運動速度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甲、乙、丙、丁所示,則下列關(guān)系式正確的是( )A.F1=F2=F3=F4 B.2F1=2F2=F3=F4 C.2F1=F2=2F3=F4 D.4F1=2F2=2F3=F4【答案】A【解析】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兩個影響因素不變,摩擦力不變。甲、乙、丙、丁圖在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時,改變了接觸面積的大小,摩擦力不變,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二.非選擇題(共25分)26.如圖(a)所示,木塊與小車一起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木塊的狀態(tài)如圖(b)所示。小車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可能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請將兩種可能的情況填寫完整)。【答案】向右減速運動;向左加速運動。【解析】木塊與小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小車向右減速運動時,下端受摩擦力隨車減速,木塊上端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使得木塊向右傾倒;當小車向左加速運動時,下端受摩擦力隨車加速,木塊上端仍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使得木塊向右傾倒;如b圖所示。27.如圖是一個“擦窗機器人”。它的“腹部”有吸盤。擦窗時,它的真空泵會將吸盤內(nèi)的空氣向外抽出,它就能牢牢吸在豎直玻璃上。當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板上靜止時,若真空泵繼續(xù)向外抽氣,此時吸盤內(nèi)的氣壓__________,擦窗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減小;不變。【解析】當擦窗機器人的真空泵將吸盤內(nèi)的空氣向外抽出時,內(nèi)部氣體壓強減小,它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告牢牢吸在豎直玻璃上。擦窗機器人在豎直玻璃板上靜止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豎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當真空泵繼續(xù)向外抽氣時,機器人的重力不變,則擦窗機器人受到的摩擦力不變;28.吊車以2m/s的速度將重物1×105N勻速向上提起,這時鋼索對重物的拉力是__________N;若鋼索改為以3m/s的速度使重物勻速下降,此時鋼索對重物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__N,方向__________。【答案】1×105;1×105;豎直向上。【解析】吊車以2m/s的速度將重物1×105N勻速向上提起,重物進行勻速直線運動,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重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拉力大小是1×105N。若鋼索改為以3m/s的速度使重物勻速下降,重物進行勻速直線運動,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重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拉力大小是1×105N。29.如圖所示是某冬季500米短道速滑比賽,男子托起女子的快速的滑行的場景。滑行的過程中,當男子托起女子滑行時冰刀與冰面之間的摩擦__________男子單人滑行時行冰刀與地面之間的摩擦(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滑行的過程中,冰面的溫度會升高,這是通過__________方式增加了冰面的內(nèi)能;解釋初學者滑冰滑倒時總是仰面朝天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大于;做功;滑倒時,腳部迅速向前運動,速度增加,而身體上半部分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下半身速度大于上半身速度而后仰。【解析】(1)當男子托起女子滑行時冰刀與冰面之間的壓力大于男子單人滑行時的壓力,故男子托起女子滑行時冰刀與冰面之間的摩擦大于男子單人滑行時行冰刀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2)滑行的過程中,由于摩擦,將機械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內(nèi)能增加,冰刀溫度升高,這是通過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冰刀的內(nèi)能;(3)滑倒時,腳部迅速向前運動,速度增加,而身體上半部分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下半身速度大于上半身速度,因此是仰面朝天;30.一人站在電梯上隨電梯一起勻速上升,如圖所示,此時人處于__________(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tài),在圖中畫出人的受力示意圖。【答案】見解析【解析】因為人站在勻速上升的電梯上,受重力和支持力為平衡力,此時人處于平衡狀態(tài);過重心作豎直向下的力(即重力)和豎直向上的力(即支持力);如圖所示31.如圖所示,彈簧測力計拉著一木塊在水平木板上作勻速直線運動,請畫出木塊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圖。【答案】見解析【解析】由圖可知,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為F=4N,木塊在水平木板上作勻速直線運動,在水平方向上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木塊所受摩擦力水平向左,其大小為f=F=4N,摩擦力的作用點可以畫在木塊的重心上,摩擦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32.一輛汽車的質(zhì)量是10t,在平直的公路上勻速行駛。如果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是車重力的0.02倍,汽車的牽引力是多少牛?( g取10N/kg)由題知:G=mg=10000kg×10N/kg=1×105Nf=0.02G=0.02×1×105N=2000N,因為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前進,車受到的摩擦和牽引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F牽=f=2000N答:汽車的牽引力是2000N。第五講 機械運動與力(二) 1.通過實驗探究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能表述牛頓第一定律。2. 知道二力平衡條件。了解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原因。3. 學會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知識點一:牛頓第一定律及慣性1.伽利略斜面實驗(1)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的 。(2)實驗結(jié)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得 。(3)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2.牛頓第一定律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 狀態(tài)或 運動狀態(tài)。2理解:(1)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chǔ)上,通過進一步 而得出來的,且經(jīng)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的物體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2)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 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將以不變的速度做 運動。(3)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 ,力不是 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 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3.慣性:(1)定義:物體保持 不變的性質(zhì)叫做慣性。(2)理解: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 ,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 有關(guān), 越大,慣性越 ;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大小等 關(guān)。慣性不是力,力有三要素,而慣性只有大小,因此在慣性前面加上“產(chǎn)生”、“出現(xiàn)”、“受到”、“克服”等詞語都是 的,也不能說 。知識點二:二力平衡1.平衡力: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 或 運動狀態(tài),此時所受到的力是平衡的。2.平衡狀態(tài):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也叫 。3.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 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 、方向 、在 上,這兩個力彼此平衡。4.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不同點作用在 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zhì)的力;其中一個力消失,另一個力不受影響作用在 的物體上,是相同性質(zhì)的力,這兩個力同時存在,同時消失5.力和運動狀態(tài)的關(guān)系:物體受力條件物體運動狀態(tài)說明力不是 運動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為零力是 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當合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時,物體做 運動;當合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 時,物體做 運動;當合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不在一直線上時,物體做 運動。知識點三:摩擦力1.摩擦力(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 時,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一種阻礙 的力,叫做摩擦力。(2)分類:摩擦力(3)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 方向相反。(不是與運動的方向相反)(4)影響因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 和 大小有關(guān)系。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物體運動的快慢無關(guān)。(5)改變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 、增大接觸面 、變滾動為 。②減小摩擦方法有:減小 、減小接觸面 、變滑動為 (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2. 滑動摩擦力的測量:(1)實驗原理: (2)實驗方法: (3)實驗步驟:①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更換不同的粗糙表面重復實驗,比較拉力大小得出結(jié)論。②控制表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重復上述實驗,比較拉力得出結(jié)論。(4)實驗結(jié)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物體接觸面積、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guān)。知識點一:慣性 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例1】(2018?杭州)大游輪向東勻速直線行駛,小金面朝游輪前進方向,在游輪上的A位置豎直向上起跳,落下時的位置在(不計空氣阻力)( )A.A?位置的東側(cè) B.A?位置的西側(cè) C.A?位置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答案】C 【解析】列車勻速直線運動時,在游輪上的A位置豎直向上起跳,由于慣性仍然保持與列車相同的運動速度和運動方向,所以會落回原處。故選C。【例2】(2018春?無棣縣期中)正在運動的物體,所受的一切外力如果同時消失,那么將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 )A.立即停下來 B.速度逐漸減小,最后停止C.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 D.速度大小不變,方向可能改變【答案】C 【解析】A、因為物體原來是運動的,所以外力消失時不會立即停下來,而是會繼續(xù)保持運動,故說法錯誤;B、物體速度逐漸減小,說明是受到了力的作用,這與“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相矛盾,故說法錯誤;C、正在運動的物體,在所受外力同時消失時,將保持原來的速度與方向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說法正確;D、方向發(fā)生改變也屬于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說明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這也與“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相矛盾,故說法錯誤;故選C。知識點二:二力平衡【例3】(2017?江油市模擬)木塊A上放置4個50g砝碼,細線的另一端B處掛著4個50g的鉤碼。拉著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若在A、B處各拿走一個砝碼,則物體A將( )A.仍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B.速度逐漸減小 C.速度逐漸變大 D.無法判斷【答案】B【解析】在此題中,木塊A上放置4個50g砝碼,細線的另一端B處掛著4個50g的鉤碼。拉著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即說明此時B中鉤碼的重力等于木塊與桌面的摩擦力;但若在A、B處各拿走一個砝碼,摩擦力和重力都減小,而摩擦力減小的程度較小,所以物體A將向右做減速運動,故B正確。故選B。【例4】(2017?余杭區(qū)一模)為了節(jié)能環(huán)保,許多商場安裝了智能化的電動扶梯,無人乘行時,扶梯低速運轉(zhuǎn),有人站上扶梯時,它會先慢慢加速,再勻速運轉(zhuǎn)。某顧客乘扶梯上樓,經(jīng)歷了這兩個過程。下列關(guān)于顧客的受力情況分析正確的是( )A.勻速時,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B.勻速時,支持力與顧客對扶梯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C.勻速時,重力與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整個過程,始終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答案】C【解析】A、勻速時,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不受摩擦力。故A錯誤;B、勻速時,支持力與顧客對扶梯的壓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C、勻速時,重力與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成、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C正確;D、勻速時,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只受重力和支持力,加速時,人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C。知識點三: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例5】(2018?浙江模擬)小夢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作了如下猜想:A.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B.可能與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接著她按圖所示的步驟進行實驗:(1)步驟①和②是為了驗證猜想________(選填“A”或“B”)。(2)小夢接著按步驟①和③探究另一猜想。你認為步驟③能否測出摩擦力?________。(3)小夢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guān)呢?她用①的裝置進行實驗:先水平拉動木塊勻速滑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N,緊接著增大拉力使木塊加速滑動,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N.根據(jù)上述實驗,小夢得到了“在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的結(jié)論。分析操作過程小夢的結(jié)論是不可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上題中小夢增大拉力使木塊加速滑動時,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為________?N。【答案】(1)A;(2)不能;(3)沒有勻速拉動木塊運動;(4)2。【解析】(1)比較①②兩圖,接觸面材料不同,壓力相同,說明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驗證了猜想A;所探究的摩擦力是指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木塊受平衡力,彈簧的拉力與摩擦力相等,所以拉力的方向必須沿著水平方向,而圖中彈簧測力計斜向上拉是錯誤的,測量的數(shù)據(jù)不正確;(3)彈簧測力計拉動物體時,彈簧測力計顯示拉力大小,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拉力大于滑動摩擦力,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大于滑動摩擦力大小,所以小夢的結(jié)論不可信,原因是沒有勻速拉動木塊運動。(4)因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都不變,故小夢增大拉力使木塊加速滑動時,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為2N。知識點: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例6】(2018春?岳陽期末)自行車在我國是很普及的代步工具,很多同學騎自行車上學,從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和使用上看,它涉及了許多科學知識,對其認識不正確的是( )A.在車外胎、把手塑料套、腳踏板和剎車把套上刻有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B.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軸承以減小摩擦C.捏緊剎車把手減速,自行車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改變D.人坐在坐墊上時坐墊下的彈簧被壓縮,說明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答案】C 【解析】A、在車外胎、把手塑料套、腳踏板和剎車把套上都刻有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A正確;B、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軸承,是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來減小摩擦力的,故B正確;C、捏緊剎車把手減速,自行車的速度逐漸減小,其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故C錯誤;D、人坐在坐墊上時坐墊下的彈簧被壓縮,說明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故D正確。故選C。【例7】(2017春?婺城區(qū)校級期末)體操運動員在上單杠之前總要在手上涂些鎂粉;而在杠上做回環(huán)動作時,手握杠又不能太緊。這兩種做法( )A.前者是為了增大摩擦,后者是為了減小摩擦 B.兩者都是為了增大摩擦C.前者是為了減小摩擦,后者是為了增大摩擦 D.兩者都是為了減小摩擦【答案】A.【解析】鎂粉是比較粗糙的,抹在手上,增大了手和單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從而增大摩擦;手握單杠不能太緊,是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摩擦的;故選A。 一、誤認為在空中飛行的足球,仍受到腳對它的作用力。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 在空中飛行的足球,離開腳后仍能向前飛行,是由于足球有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例1】(2017?黃岡模擬)如圖是小明同學踢足球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球被腳踢出去,說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用B.腳踢球使球飛出去,說明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C.空中飛行的足球,受到腳對它的作用力和它受到的重力是非平衡力D.空中飛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答案】D.【解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腳踢足球時,腳對足球有力的作用,同時足球?qū)δ_產(chǎn)生反作用力.故A錯誤;B、腳踢球使球飛出去,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B錯誤;C、踢出去的足球不再受腳的作用力;由于慣性在空中向前飛行,同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所以最終落回地面.故C錯誤;D、空中飛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沿原來的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正確.故選D.二、拉著小球勻速上升,若撤去拉力,誤認為小球會立即向下運動。首先要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然后注意一切物體具有慣性,氫氣球下用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勻速上升,若細線突然斷裂,小球由于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先向上運動,再由于受重力向下落.【例2】(2017春?槐蔭區(qū)期中)氫氣球下用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勻速上升,若細線突然斷裂,則小球( )A.不再受力 B.繼續(xù)上升一段距離后下落C.立即下落 D.依靠慣性仍保持勻速直線不停地上升【答案】B.【解析】小球原來隨氣球勻速上升,受到拉力和重力作用,當細繩斷裂后,由于慣性物體速度向上,但物體此時只受重力作用,因為重力方向豎直向下,因此重物在重力作用下先向上運動,到達最高點后再下落.故選B.三、運動的物體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誤認為物體會靜止。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當物體不受任何外力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在力消失的一瞬間,原來運動的物體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原來靜止的物體將永遠靜止下去。【例3】(2017春?兗州區(qū)期中)如圖是小明自制的“大炮”示意圖,當瓶內(nèi)產(chǎn)生的氣體增多時,瓶塞會水平向右沖出,若此時所有外力全部都消失,瓶塞將( )A.水平向右作勻速直線運動 B.向上運動C.立即沿豎直方向下落到地面 D.立即靜止【答案】A.【解析】瓶塞水平向右沖出,處于運動狀態(tài),此時所有外力全部消失,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瓶塞將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水平向右作勻速直線運動。故選A。四、混淆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缺一不可.相互作用力是發(fā)生在兩個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分別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上.【例4】(2017春?越城區(qū)期末)在如圖所示的跳水比賽中,關(guān)于運動員利用跳板起跳過程中設(shè)計到的科學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運動員能被彈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B.跳板被壓彎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C.運動員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始終是一對平衡力D.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和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答案】C.【解析】A、運動員能被彈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A正確;B、跳板被壓彎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B正確;C、因為運動員在跳板上時,其不是一直保持靜止,不屬于平衡狀態(tài),因此運動員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并非始終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D、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和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因此始終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正確。故選C。第五講 機械運動與力(二) 1.通過實驗探究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能表述牛頓第一定律。2. 知道二力平衡條件。了解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原因。3. 學會測量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知識點一:牛頓第一定律及慣性1.伽利略斜面實驗(1)三次實驗小車都從斜面頂端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同。(2)實驗結(jié)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得越遠。(3)伽利略的推論是: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2.牛頓第一定律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理解:(1)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chǔ)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得出來的,且經(jīng)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的物體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2)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原來運動的物體,將以不變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3)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3.慣性:(1)定義: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做慣性。(2)理解: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guān)。慣性不是力,力有三要素,而慣性只有大小,因此在慣性前面加上“產(chǎn)生”、“出現(xiàn)”、“受到”、“克服”等詞語都是錯誤的,也不能說慣性作用。知識點二:二力平衡1.平衡力: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此時所受到的力是平衡的。2.平衡狀態(tài):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也叫平衡狀態(tài)。3.二力平衡的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條直線上,這兩個力彼此平衡。4.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不同點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zhì)的力;其中一個力消失,另一個力不受影響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是相同性質(zhì)的力,這兩個力同時存在,同時消失5.力和運動狀態(tài)的關(guān)系:物體受力條件物體運動狀態(tài)說明力不是產(chǎn)生(維持)運動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為零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當合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加速運動;當合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時,物體做減速運動;當合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不在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知識點三:摩擦力1.摩擦力(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做摩擦力。(2)分類:摩擦力(3)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是與運動的方向相反)(4)影響因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guān)系。壓力越大、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物體運動的快慢無關(guān)。(5)改變摩擦力的方法: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變滾動為滑動。②減小摩擦方法有: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2. 滑動摩擦力的測量:(1)實驗原理:二力平衡(2)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3)實驗步驟:①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測力計拉著木塊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即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更換不同的粗糙表面重復實驗,比較拉力大小得出結(jié)論。②控制表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壓力,重復上述實驗,比較拉力得出結(jié)論。(4)實驗結(jié)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與物體接觸面積、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guān)。知識點一:慣性 運動和力的關(guān)系【例1】(2018?杭州)大游輪向東勻速直線行駛,小金面朝游輪前進方向,在游輪上的A位置豎直向上起跳,落下時的位置在(不計空氣阻力)( )A.A?位置的東側(cè) B.A?位置的西側(cè) C.A?位置 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答案】C 【解析】列車勻速直線運動時,在游輪上的A位置豎直向上起跳,由于慣性仍然保持與列車相同的運動速度和運動方向,所以會落回原處。故選C。【例2】(2018春?無棣縣期中)正在運動的物體,所受的一切外力如果同時消失,那么將發(fā)生的現(xiàn)象是( )A.立即停下來 B.速度逐漸減小,最后停止C.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 D.速度大小不變,方向可能改變【答案】C 【解析】A、因為物體原來是運動的,所以外力消失時不會立即停下來,而是會繼續(xù)保持運動,故說法錯誤;B、物體速度逐漸減小,說明是受到了力的作用,這與“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相矛盾,故說法錯誤;C、正在運動的物體,在所受外力同時消失時,將保持原來的速度與方向不變,做勻速直線運動,故說法正確;D、方向發(fā)生改變也屬于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說明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這也與“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相矛盾,故說法錯誤;故選C。知識點二:二力平衡【例3】(2017?江油市模擬)木塊A上放置4個50g砝碼,細線的另一端B處掛著4個50g的鉤碼。拉著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若在A、B處各拿走一個砝碼,則物體A將( )A.仍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B.速度逐漸減小 C.速度逐漸變大 D.無法判斷【答案】B【解析】在此題中,木塊A上放置4個50g砝碼,細線的另一端B處掛著4個50g的鉤碼。拉著木塊在水平桌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即說明此時B中鉤碼的重力等于木塊與桌面的摩擦力;但若在A、B處各拿走一個砝碼,摩擦力和重力都減小,而摩擦力減小的程度較小,所以物體A將向右做減速運動,故B正確。故選B。【例4】(2017?余杭區(qū)一模)為了節(jié)能環(huán)保,許多商場安裝了智能化的電動扶梯,無人乘行時,扶梯低速運轉(zhuǎn),有人站上扶梯時,它會先慢慢加速,再勻速運轉(zhuǎn)。某顧客乘扶梯上樓,經(jīng)歷了這兩個過程。下列關(guān)于顧客的受力情況分析正確的是( )A.勻速時,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B.勻速時,支持力與顧客對扶梯的壓力是一對平衡力C.勻速時,重力與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整個過程,始終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答案】C【解析】A、勻速時,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不受摩擦力。故A錯誤;B、勻速時,支持力與顧客對扶梯的壓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C、勻速時,重力與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成、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C正確;D、勻速時,人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只受重力和支持力,加速時,人的運動狀態(tài)改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故D錯誤。故選C。知識點三: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例5】(2018?浙江模擬)小夢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作了如下猜想:A.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B.可能與壓力的大小有關(guān)。接著她按圖所示的步驟進行實驗:(1)步驟①和②是為了驗證猜想________(選填“A”或“B”)。(2)小夢接著按步驟①和③探究另一猜想。你認為步驟③能否測出摩擦力?________。(3)小夢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guān)呢?她用①的裝置進行實驗:先水平拉動木塊勻速滑動,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N,緊接著增大拉力使木塊加速滑動,讀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4N.根據(jù)上述實驗,小夢得到了“在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的結(jié)論。分析操作過程小夢的結(jié)論是不可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上題中小夢增大拉力使木塊加速滑動時,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為________?N。【答案】(1)A;(2)不能;(3)沒有勻速拉動木塊運動;(4)2。【解析】(1)比較①②兩圖,接觸面材料不同,壓力相同,說明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驗證了猜想A;所探究的摩擦力是指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觸面,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當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木塊受平衡力,彈簧的拉力與摩擦力相等,所以拉力的方向必須沿著水平方向,而圖中彈簧測力計斜向上拉是錯誤的,測量的數(shù)據(jù)不正確;(3)彈簧測力計拉動物體時,彈簧測力計顯示拉力大小,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拉力大于滑動摩擦力,所以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大于滑動摩擦力大小,所以小夢的結(jié)論不可信,原因是沒有勻速拉動木塊運動。(4)因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都不變,故小夢增大拉力使木塊加速滑動時,木塊所受的摩擦力為2N。知識點: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例6】(2018春?岳陽期末)自行車在我國是很普及的代步工具,很多同學騎自行車上學,從自行車的結(jié)構(gòu)和使用上看,它涉及了許多科學知識,對其認識不正確的是( )A.在車外胎、把手塑料套、腳踏板和剎車把套上刻有花紋是為了增大摩擦B.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軸承以減小摩擦C.捏緊剎車把手減速,自行車的運動狀態(tài)沒有改變D.人坐在坐墊上時坐墊下的彈簧被壓縮,說明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答案】C 【解析】A、在車外胎、把手塑料套、腳踏板和剎車把套上都刻有花紋,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A正確;B、車的前軸、中軸及后軸均采用滾動軸承,是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來減小摩擦力的,故B正確;C、捏緊剎車把手減速,自行車的速度逐漸減小,其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故C錯誤;D、人坐在坐墊上時坐墊下的彈簧被壓縮,說明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故D正確。故選C。【例7】(2017春?婺城區(qū)校級期末)體操運動員在上單杠之前總要在手上涂些鎂粉;而在杠上做回環(huán)動作時,手握杠又不能太緊。這兩種做法( )A.前者是為了增大摩擦,后者是為了減小摩擦 B.兩者都是為了增大摩擦C.前者是為了減小摩擦,后者是為了增大摩擦 D.兩者都是為了減小摩擦【答案】A.【解析】鎂粉是比較粗糙的,抹在手上,增大了手和單杠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從而增大摩擦;手握單杠不能太緊,是通過減小壓力來減小摩擦的;故選A。 一、誤認為在空中飛行的足球,仍受到腳對它的作用力。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 在空中飛行的足球,離開腳后仍能向前飛行,是由于足球有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例1】(2017?黃岡模擬)如圖是小明同學踢足球時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球被腳踢出去,說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用B.腳踢球使球飛出去,說明力是物體運動的原因C.空中飛行的足球,受到腳對它的作用力和它受到的重力是非平衡力D.空中飛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做勻速直線運動【答案】D.【解析】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腳踢足球時,腳對足球有力的作用,同時足球?qū)δ_產(chǎn)生反作用力.故A錯誤;B、腳踢球使球飛出去,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B錯誤;C、踢出去的足球不再受腳的作用力;由于慣性在空中向前飛行,同時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所以最終落回地面.故C錯誤;D、空中飛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沿原來的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正確.故選D.二、拉著小球勻速上升,若撤去拉力,誤認為小球會立即向下運動。首先要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然后注意一切物體具有慣性,氫氣球下用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勻速上升,若細線突然斷裂,小球由于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先向上運動,再由于受重力向下落.【例2】(2017春?槐蔭區(qū)期中)氫氣球下用細線懸掛一個小球勻速上升,若細線突然斷裂,則小球( )A.不再受力 B.繼續(xù)上升一段距離后下落C.立即下落 D.依靠慣性仍保持勻速直線不停地上升【答案】B.【解析】小球原來隨氣球勻速上升,受到拉力和重力作用,當細繩斷裂后,由于慣性物體速度向上,但物體此時只受重力作用,因為重力方向豎直向下,因此重物在重力作用下先向上運動,到達最高點后再下落.故選B.三、運動的物體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誤認為物體會靜止。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當物體不受任何外力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在力消失的一瞬間,原來運動的物體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原來靜止的物體將永遠靜止下去。【例3】(2017春?兗州區(qū)期中)如圖是小明自制的“大炮”示意圖,當瓶內(nèi)產(chǎn)生的氣體增多時,瓶塞會水平向右沖出,若此時所有外力全部都消失,瓶塞將( )A.水平向右作勻速直線運動 B.向上運動C.立即沿豎直方向下落到地面 D.立即靜止【答案】A.【解析】瓶塞水平向右沖出,處于運動狀態(tài),此時所有外力全部消失,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瓶塞將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即水平向右作勻速直線運動。故選A。可.相互作用力是發(fā)生在兩個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分別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上.【例4】(2017春?越城區(qū)期末)在如圖所示的跳水比賽中,關(guān)于運動員利用跳板起跳過程中設(shè)計到的科學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運動員能被彈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B.跳板被壓彎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C.運動員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始終是一對平衡力D.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和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答案】C.【解析】A、運動員能被彈起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故A正確;B、跳板被壓彎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故B正確;C、因為運動員在跳板上時,其不是一直保持靜止,不屬于平衡狀態(tài),因此運動員受到的重力和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并非始終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D、運動員對跳板的壓力和跳板對運動員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因此始終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正確。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5講 機械運動與力二達標檢測卷 (學生版).doc 第5講 機械運動與力二達標檢測卷 (教師版).doc 第5講 機械運動與力二(考綱分析+思維導圖+重點歸納+難點突破+易錯點撥) 學生版.doc 第5講 機械運動與力二(考綱分析+思維導圖+重點歸納+難點突破+易錯點撥) 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