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講《物態變化》達標檢測卷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共75分)1.如圖是某網友在四月拍攝的某地雪景:積雪初融后,在某停車場上出現了一個個“雪饅頭”,甚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磚,每塊方形地磚周圍是條形磚。氣象專家調研發現:四周條形磚比中間方形地磚具有更好的導熱性和滲水性。關于形成“雪饅頭”景觀的解釋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氣溫度較低是“雪饅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方形地磚導熱性差是形成“雪饅頭”景觀的原因之一C.太陽輻射導致條形磚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磚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地表熱量易通過條形磚及四周縫隙傳遞,使條形磚上的雪更易熔化2.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因為( ?。?br/>A.下雪時雪的溫度比較高 B.化雪時要吸收熱量C.化雪時要放出熱量 D.雪容易傳熱3.我國北方的冬天,河流會結上厚厚的一層冰,冰的溫度有時低到﹣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動的河水,那么關于水與冰交界處的溫度以下正確的是( )A.0℃ B.一定是﹣40℃ C.4℃ D.應該略高于﹣40℃4.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將兩種或多種金屬(或非金屬)加熱到某一定溫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卻成為合金。根據表中的數據判斷(其他條件均滿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br/>金屬鈉鎂鋁銅鐵熔點/℃97.564966010831535沸點/℃18831090246725672750A.鐵﹣﹣銅合金 B.鎂﹣﹣鐵合金 C.鈉﹣﹣鋁合金 D.鐵﹣﹣鋁合金5.如圖是冰的熔化曲線,下面有關該圖線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br/>A.AB段呈固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B.BC段呈固態,吸收熱量溫度不變C.CD段呈液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D.B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6.關于晶體和非晶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晶體和非晶體都有固定的熔點B.晶體和非晶體吸收熱量時都可能變成液體C.晶體和非晶體熔化時都要吸收熱量且溫度保持不變D.晶體和非晶體熔化時都要先變軟,然后變成粘稠體,最后變成液體7.在加熱條件完全相同的條件下,甲乙丙三種物質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A.甲,乙不可能是同種物質 B.乙和丙可能是同種物質C.乙的質量比甲的質量大 D.乙的質量等于甲的質量8.如圖所示圖象中,晶體的凝固圖象是( )A. B. C. D.9.加油站都有這樣的提示:“禁止抽煙”、“請熄火”、“請不要使用手機”等,其目的是為了防止火花點燃汽油引起火災,這是由于常溫下汽油容易( ?。?br/>A.液化 B.汽化 C.導電 D.導熱10.安裝在汽車上的后視鏡,內部有電熱絲加熱,當鏡面上起霧時啟用電加熱裝置,鏡面上的霧氣就會消退,使司機看清周圍的情況。霧氣消退的過程屬于( ?。?br/>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11.小明兩次煮雞蛋。第一次在水開后繼續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開后將火焰調小,但仍保持鍋中的水沸騰,直到煮熟。兩次比較發現( )A.第一種方法比第二種方法省燃料又省時間B.第一種方法費燃料但省時間C.第二種方法比第一種方法省燃料但費時間D.第二種方法比第一種方法省燃料,兩種方法所用時間相近12.在標準大氣壓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的溫度達到100℃才能沸騰,在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B.水的溫度不論高低,都可以蒸發C.水的溫度達到100℃才能汽化D.水吸收的熱量越多沸點就越高13.星期天,小華在家燒水煮餃子。當水燒開準備下餃子時,媽媽提醒他鍋里的水量少了點,于是小華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鍋里少),用同樣大的火直至將水再次燒開。下面能反映小華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 ?。?br/>A. B. C. D.14.燒瓶內有一定質量的水,用火加熱至沸騰,然后撤去火使瓶內的水停止沸騰。迅速用橡皮塞蓋住瓶口后倒置,再向瓶底澆冷水,如圖所示,瓶中的水又會沸騰,這是因為( ?。?br/>A.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水的沸點降低B.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C.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水的沸點升高D.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水的沸點升高15.室內溫度為20℃,此時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溫度計的玻璃泡,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列各圖能比較正確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的是( ?。?br/>A. B. C. D.16.在夏天,下列辦法中能有效降低室內氣溫的是( )A.關閉窗,不讓外界的熱空氣進來 B.打開電冰箱的門,散出冷空氣C.打開電風扇 D.在地上撒一些水17.小轎車駕駛室內裝有冷暖空調,可使小轎車內冬暖夏涼,但是在使用空調過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響視線,對此敘述正確的有( ?。?br/>A.冬天,因為使用暖空調,所以玻璃模糊屬于汽化現象B.這一物態變化過程中要吸熱C.夏天,車外空氣中的水蒸氣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D.冬天,要使玻璃清晰,應該打開雨刮器即可18.如圖所示的現象俗稱為“飛機拉煙”,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排出的暖濕氣體遇冷在天空中會留下痕跡。在這一過程中,暖濕氣體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br/>A.液化 B.熔化 C.蒸發 D.凝固19.下列物態變化過程放熱的是( ?。?br/>A.早上籠罩樹林的霧漸漸散去 B.北方冬天霧凇的形成C.干冰升華制造舞臺效果 D.春天來了冰雪融化20.小明同學和爸爸在酒店吃飯時,點了一款新推出的甜品,發現盛甜品碗的周圍冒著白氣,詢問后得知,原來是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拿去上面的碗,看到下面碗里的液體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的現象B.甜品周圍的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C.碗里液體“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碗中的水吸熱后沸騰D.碗里液體“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從水中冒出21.下列一些關于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及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br/>A.用“干冰”來給食物保鮮是利用了“干冰”熔化時能吸收大量的熱B.水沸騰時燒水的壺口冒出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C.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不變,但內能增大D.醫生常用涂酒精的方法給發高燒的病人降溫,原因是酒精比熱容較大2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冰箱內側壁會看見附有一層白色的冰晶,這些冰晶是水蒸氣凝固形成的B.一杯熱水拿到冷的空調房內,杯子的外壁會有水蒸氣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C.燈泡用久后會變黑,是因為燈絲先汽化后凝華形成的D.被水蒸氣燙傷比沸水燙傷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熱量23.2016年1月21﹣26日受“霸王級”寒潮的影響,杭州出現了極寒天氣。23日上午停課在家復習的小周發現窗玻璃上出現了晶瑩剔透的冰花,關于冰花說法正確的是( ?。?br/>A.在窗內側,由水蒸氣凝華而成B.在窗內側,由水凝固而成C.在窗外側,由水凝固而成D.在窗外側,由水蒸氣凝華而成24.在兩杯水中都有沒熔化的冰塊,一杯放在陽光下,一杯放在陰涼處,此時,對兩杯水的溫度進行比較,判斷正確的是( ?。?br/>A.在陽光下的水溫度高 B.在陰涼處的水溫度高C.兩杯水溫度一樣高 D.無法比較25.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圖所示的方法應急取水,此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br/>A.熔化、凝華 B.凝固、汽化 C.汽化、液化 D.熔化、液化二.非選擇題(共25分)26.晶體在熔化過程________熱,溫度________;非晶體在熔化過程________熱,溫度________。如圖是某物質熔化的圖象,從圖中可知,它的熔點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段是熔化過程,物質處于________狀態。27.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種,在①冰、②石蠟、③松香、④鐵、⑤海波、⑥瀝青這些物中,屬于晶體的有________。(填序號)它們的根本區別是________。28.生活中的打火機中裝的液體是通過________的方式液化的。家中燒開水時,壺嘴上方有大量的“白氣”產生,形成白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如圖所示,電冰箱在結構上和工作過程中應用了許多科學知識。(1)冰箱的密封條上有磁性物質,而門框是鐵質的。冰箱門能吸在箱體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學在一密封、不與外界發生熱傳遞的房間內打開冰箱門,想利用冰箱降低房間溫度。冰箱工作一段時間后,房間內的溫度是否會降低?并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小明同學探究物態變化,他在試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緊蓋子放入熱水中,觀察到試管中固態碘逐漸消失,變為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試管。(1)此過程固態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_(填物態變化的名稱)。(2)在上述實驗中,小明同學猜想:固態碘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因為變化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為驗證猜想,他查詢了一些小資料:碘的熔點是113.5℃;碘的沸點是184.4℃;水的沸點是100℃.請你根據上述小資料分析小明的猜想為什么是錯誤的:__________________。31.在探究物質熔化特點的實驗中,實驗小組測得 100g 某種固體受熱時溫度隨時間變化如表所示?;卮鹣铝袉栴}:時間(min)02468101214試管內物質的溫度(℃)﹣20000001020(1)該物質屬于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2)在第 7min 時,物質處于_________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分析表格中數據,該物質在液態時的比熱容_________固態時的比熱容(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2.為了研究水的沸騰,小文采用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并觀察了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情況,并記錄了有關數據并繪制出如圖2所示的沸騰圖象:(1)在安裝、調整實驗器材時,科學、合理的順序是:先調整固定_________的位置(選填“A”或“B”);(2)根據圖象可知水的加熱過程的一些信息:(寫出兩點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文同學在做實驗時,發現從開始給水加熱到水開始沸騰所用的時間過長,請你幫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寫出一種即可)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講《物態變化》達標檢測卷時間:45分鐘 滿分:100分一.選擇題(共75分)1.如圖是某網友在四月拍攝的某地雪景:積雪初融后,在某停車場上出現了一個個“雪饅頭”,甚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磚,每塊方形地磚周圍是條形磚。氣象專家調研發現:四周條形磚比中間方形地磚具有更好的導熱性和滲水性。關于形成“雪饅頭”景觀的解釋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氣溫度較低是“雪饅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方形地磚導熱性差是形成“雪饅頭”景觀的原因之一C.太陽輻射導致條形磚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磚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地表熱量易通過條形磚及四周縫隙傳遞,使條形磚上的雪更易熔化【答案】C【解析】A、“雪饅頭”是固態積雪,空氣溫度較低,低于雪的熔點,積雪長時間不能熔化,才會出現這一現象,故A正確;B、方形地磚導熱性差,使得地面溫度不同,溫度較高處積雪熔化,形成“雪饅頭”現象,故B正確;C、太陽對條形磚和方形地磚的輻射相同,故C錯誤;D、地表熱量易通過條形磚及四周縫隙傳遞,使條形磚溫度較高,積雪更易熔化,故D正確;故選C。2.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因為( ?。?br/>A.下雪時雪的溫度比較高 B.化雪時要吸收熱量C.化雪時要放出熱量 D.雪容易傳熱【答案】B【解析】當雪融化時,由于是固態的雪變成水,所以這是一個熔化過程,此過程需要向外界吸收熱量,從而導致周圍的溫度比下雪時更冷;故選B。3.我國北方的冬天,河流會結上厚厚的一層冰,冰的溫度有時低到﹣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動的河水,那么關于水與冰交界處的溫度以下正確的是( ?。?br/>A.0℃ B.一定是﹣40℃ C.4℃ D.應該略高于﹣40℃【答案】A【解析】A、水與冰交界處,屬于冰水混合物,故其溫度為0℃,故A正確;B、﹣40℃是冰基本的溫度,不可能是交界處的溫度,因為達到這一溫度時,水早已結冰,故B錯誤;C、由于水的反膨脹原因,只有在靜止的水的深層,水的溫度為4℃,故C錯誤;D、略高于﹣40℃時,水早就結冰了,不可能存在為液態,故D錯誤;故選A。4.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將兩種或多種金屬(或非金屬)加熱到某一定溫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卻成為合金。根據表中的數據判斷(其他條件均滿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br/>金屬鈉鎂鋁銅鐵熔點/℃97.564966010831535沸點/℃18831090246725672750A.鐵﹣﹣銅合金 B.鎂﹣﹣鐵合金 C.鈉﹣﹣鋁合金 D.鐵﹣﹣鋁合金【答案】B【解析】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將兩種或多種金屬(或非金屬)加熱到某一定溫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卻成為合金。說明兩者可以同時處于熔化狀態下。A、當熔點較高的鐵開始熔化時,銅也處于液體狀態。所以可以加工合金。B、當熔點較高的鐵開始熔化時,鎂已經處于氣體狀態,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C、當熔點較高的鋁開始熔化時,鈉也處于液體狀態,所以可以加工合金。D、當熔點較高的鐵開始熔化時,鋁也處于液體狀態,所以可以加工合金。故選B。5.如圖是冰的熔化曲線,下面有關該圖線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AB段呈固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B.BC段呈固態,吸收熱量溫度不變C.CD段呈液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D.B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答案】B【解析】A、讀圖可知,AB段冰還沒有開始熔化呈固態,此時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故A正確;B、BC段時冰吸熱,但溫度不再升高,說明此時物質達到了熔點,正在熔化,B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處于固液共存狀態,故B錯誤;D正確;C、CD段冰已經熔化完畢,呈液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故C正確。故選B。6.關于晶體和非晶體,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晶體和非晶體都有固定的熔點B.晶體和非晶體吸收熱量時都可能變成液體C.晶體和非晶體熔化時都要吸收熱量且溫度保持不變D.晶體和非晶體熔化時都要先變軟,然后變成粘稠體,最后變成液體【答案】B【解析】A、晶體有固定的熔點,而非晶體沒有,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晶體和非晶體吸收熱量時都可能變成液體,從固態變成液態,故該選項說法正確;C、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且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逐漸升高,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非晶體熔化時要先變軟,然后變成粘稠體,最后變成液體,晶體熔化時吸熱直接變成液體,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B。7.在加熱條件完全相同的條件下,甲乙丙三種物質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br/>A.甲,乙不可能是同種物質 B.乙和丙可能是同種物質C.乙的質量比甲的質量大 D.乙的質量等于甲的質量【答案】C【解析】A、甲和乙的熔點相同,因此可能是同一種物質,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乙和丙的熔點不相同,因此它們不可能是同一種物質,該選項說法不正確;C、乙熔化的時間比甲長,所以乙的質量比甲的質量大,該選項說法正確;D、甲和乙的熔化時間不相同,乙的質量大于甲的質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C。8.如圖所示圖象中,晶體的凝固圖象是( ?。?br/>A. B. C. D.【答案】D【解析】A、整個過程溫度有上升的趨勢,且整個過程中溫度都在不斷上升,所以是非晶體的熔化圖象;故A不符合題意;B、整個過程中溫度有下降的趨勢,且整個過程中溫度都在不斷下降,所以是非晶體的凝固圖象,故B不符合題意;C、整個過程溫度有上升的趨勢,且有一段時間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是晶體的熔化圖象,故C不符合題意;D、整個過程溫度有下降的趨勢,且有一段時間溫度保持不變,所以是晶體的凝固圖象,故D符合題意。故選D。9.加油站都有這樣的提示:“禁止抽煙”、“請熄火”、“請不要使用手機”等,其目的是為了防止火花點燃汽油引起火災,這是由于常溫下汽油容易( ?。?br/>A.液化 B.汽化 C.導電 D.導熱【答案】B【解析】汽油在常溫下就會汽化形成汽油的蒸汽,遇到火花就會燃燒。故選B。10.安裝在汽車上的后視鏡,內部有電熱絲加熱,當鏡面上起霧時啟用電加熱裝置,鏡面上的霧氣就會消退,使司機看清周圍的情況。霧氣消退的過程屬于( ?。?br/>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答案】A【解析】當鏡面上起霧時啟用電加熱裝置,鏡面上的霧氣就會消退,鏡面上的霧氣消失的過程是從液態變為氣態,屬于物態變化中的汽化。故A正確。故選A。11.小明兩次煮雞蛋。第一次在水開后繼續用急火煮,直到煮熟;第二次在水開后將火焰調小,但仍保持鍋中的水沸騰,直到煮熟。兩次比較發現( ?。?br/>A.第一種方法比第二種方法省燃料又省時間B.第一種方法費燃料但省時間C.第二種方法比第一種方法省燃料但費時間D.第二種方法比第一種方法省燃料,兩種方法所用時間相近【答案】D【解析】水沸騰時雖然繼續吸熱但保持溫度不變,故使用急火、慢火所用時間一樣,但甲種方法浪費了燃料。故選D。12.在標準大氣壓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水的溫度達到100℃才能沸騰,在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B.水的溫度不論高低,都可以蒸發C.水的溫度達到100℃才能汽化D.水吸收的熱量越多沸點就越高【答案】B【解析】A、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溫度達到100℃才能沸騰,在沸騰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蒸發可以在任何溫度下發生,故該選項說法正確;C、汽化包括蒸發和沸騰兩種方式,其中蒸發對溫度沒有要求,任何溫度都可以蒸發,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與它吸收熱量的多少無關,故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B。13.星期天,小華在家燒水煮餃子。當水燒開準備下餃子時,媽媽提醒他鍋里的水量少了點,于是小華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鍋里少),用同樣大的火直至將水再次燒開。下面能反映小華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 ?。?br/>A. B. C. D.【答案】A【解析】水沸騰之后,溫度保持不變,當向鍋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鍋內水的溫度降低,然后在加熱過程中,水吸熱溫度上升,達到沸點繼續沸騰,在此過程中,水面上的氣壓不變,所以水的沸點與原來相同,據此分析可知;A圖象符合題意,BC圖象的沸點與原來不同,不符合題意;D圖象中水的溫度不可能直接從很低的溫度達到沸點,應該有一個升溫過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4.燒瓶內有一定質量的水,用火加熱至沸騰,然后撤去火使瓶內的水停止沸騰。迅速用橡皮塞蓋住瓶口后倒置,再向瓶底澆冷水,如圖所示,瓶中的水又會沸騰,這是因為( )A.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水的沸點降低B.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C.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水的沸點升高D.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水的沸點升高【答案】B【解析】向瓶底澆冷水后,瓶內氣體溫度降低,氣體受冷收縮,壓強減小,使液體沸點降低,所以液體重新沸騰,產生氣泡。故選B。15.室內溫度為20℃,此時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溫度計的玻璃泡,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下列各圖能比較正確反映溫度計示數隨時間變化的是( ?。?br/>A. B. C. D.【答案】D【解析】酒精蒸發吸熱,能使它附著的溫度計溫度下降;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掉后,受空氣溫度的影響,溫度計的示數又會上升,直到和周圍溫度示數相同時,不再上升;D圖象與事實相符合。故選D。16.在夏天,下列辦法中能有效降低室內氣溫的是( ?。?br/>A.關閉窗,不讓外界的熱空氣進來 B.打開電冰箱的門,散出冷空氣C.打開電風扇 D.在地上撒一些水【答案】D【解析】A、關閉門窗,不讓外界的熱空氣進來,只是阻礙了空氣的流動,不能改變氣溫,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電冰箱只是把冰箱內的熱量搬運到了冰箱的外部,還在房間內,同時由于電動壓縮機工作時要發熱,反而會使房間內的溫度升高,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C、電風扇可以加快空氣流動速度,加快人體汗液的蒸發,使人涼快,但不能降低氣溫,故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向地面灑水,通過水的蒸發吸熱,可以降低空氣的溫度,故該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17.小轎車駕駛室內裝有冷暖空調,可使小轎車內冬暖夏涼,但是在使用空調過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響視線,對此敘述正確的有( ?。?br/>A.冬天,因為使用暖空調,所以玻璃模糊屬于汽化現象B.這一物態變化過程中要吸熱C.夏天,車外空氣中的水蒸氣在玻璃液化使其模糊D.冬天,要使玻璃清晰,應該打開雨刮器即可【答案】C【解析】A、B、冬天,汽車內部溫度高,車外溫度低,車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在玻璃的內表面液化形成水霧,同時放出熱量。故A、B錯誤;C、夏天,汽車內部溫度較低時,車外溫度很高的空氣中的水蒸氣在車外側玻璃上發生液化,形成白霧。故C正確;D、冬天,由于水霧出現在玻璃內側,所以不能使用雨刮器清除。故D錯誤。故選C。18.如圖所示的現象俗稱為“飛機拉煙”,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排出的暖濕氣體遇冷在天空中會留下痕跡。在這一過程中,暖濕氣體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br/>A.液化 B.熔化 C.蒸發 D.凝固【答案】A【解析】“飛機拉煙”的“煙”實質上不是煙,而是小液滴懸浮在空氣中形成的,發動機排出的濕熱氣流與高空冷空氣相遇后,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白色的霧氣是液化現象形成的。故選A。19.下列物態變化過程放熱的是( ?。?br/>A.早上籠罩樹林的霧漸漸散去 B.北方冬天霧凇的形成C.干冰升華制造舞臺效果 D.春天來了冰雪融化【答案】B【解析】A、“霧”是液態小水珠。霧散去,是液態水珠變成水蒸氣,是汽化現象,需要吸熱。故A不符合題意;B、霧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冰晶,同時放出熱量。故B符合題意;C、干冰在常溫常壓下迅速升華成為氣態二氧化碳,同時吸收大量的熱。故C不符合題意;D、冰化成水,是熔化過程,熔化屬吸熱過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0.小明同學和爸爸在酒店吃飯時,點了一款新推出的甜品,發現盛甜品碗的周圍冒著白氣,詢問后得知,原來是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拿去上面的碗,看到下面碗里的液體在“沸騰”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汽化的現象B.甜品周圍的白氣是干冰升華成的二氧化碳氣體C.碗里液體“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使碗中的水吸熱后沸騰D.碗里液體“沸騰”是因為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從水中冒出【答案】D【解析】(1)甜品周圍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A、B錯誤;(2)水的沸騰過程需要吸收熱量,干冰升華吸熱,水放熱,不能沸騰,故C錯誤;(3)碗里的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從水中冒出,造成水面翻騰,看起來像是在“沸騰”,故D正確。故選D。21.下列一些關于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及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br/>A.用“干冰”來給食物保鮮是利用了“干冰”熔化時能吸收大量的熱B.水沸騰時燒水的壺口冒出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C.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不變,但內能增大D.醫生常用涂酒精的方法給發高燒的病人降溫,原因是酒精比熱容較大【答案】C【解析】A、利用干冰降溫防止食品變質,利用了干冰升華吸熱。此選項錯誤;B、燒開水時,看到壺嘴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此選項錯誤;C、晶體在熔化過程中,雖然溫度不變,但內能增加。此選項正確;D、把酒精擦在身上后,酒精易揮發,即會發生蒸發現象,在蒸發過程會從身上吸收熱量,這樣會降低身上的溫度。此選項錯誤。故選C。2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冰箱內側壁會看見附有一層白色的冰晶,這些冰晶是水蒸氣凝固形成的B.一杯熱水拿到冷的空調房內,杯子的外壁會有水蒸氣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C.燈泡用久后會變黑,是因為燈絲先汽化后凝華形成的D.被水蒸氣燙傷比沸水燙傷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熱量【答案】D【解析】A、電冰箱內側壁會看見附有一層白色的冰晶,這是水蒸氣凝華而成的。故A錯誤;B、熱水拿到冷的空調房內,杯子上方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空氣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但杯子的外壁不會出現水珠。故B錯誤;C、燈泡工作過程中,燈絲溫度很高,燈絲表面的鎢原子會升華離開燈絲表面,當鎢原子遇到溫度低的燈泡內壁,凝華附著在內壁上,所以燈泡用久后會變黑。故C錯誤;D、水蒸氣液化為同溫度的水時,要放出大量的熱,所以被水蒸氣燙傷比沸水燙傷更嚴重。故D正確。故選D。23.2016年1月21﹣26日受“霸王級”寒潮的影響,杭州出現了極寒天氣。23日上午停課在家復習的小周發現窗玻璃上出現了晶瑩剔透的冰花,關于冰花說法正確的是( ?。?br/>A.在窗內側,由水蒸氣凝華而成B.在窗內側,由水凝固而成C.在窗外側,由水凝固而成D.在窗外側,由水蒸氣凝華而成【答案】A【解析】“冰花”出現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內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比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內側凝華成的小冰晶。故選A。24.在兩杯水中都有沒熔化的冰塊,一杯放在陽光下,一杯放在陰涼處,此時,對兩杯水的溫度進行比較,判斷正確的是( ?。?br/>A.在陽光下的水溫度高 B.在陰涼處的水溫度高C.兩杯水溫度一樣高 D.無法比較【答案】C【解析】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兩杯水中都有沒熔化的冰塊,只要有冰,杯中就是冰水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故兩杯水的溫度一樣高,即0℃;只是陽光下的冰熔化得快些;故選C。25.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圖所示的方法應急取水,此過程中發生的物態變化有( ?。?br/>A.熔化、凝華 B.凝固、汽化 C.汽化、液化 D.熔化、液化【答案】C【解析】如圖所示,沙漠土層中的水分首先從液態變成氣態的水蒸氣,發生汽化現象;然后水蒸氣遇到塑料膜凝結成液態的小水珠,發生液化現象,小水珠越積越多,最后落在杯子里。故選C。二.非選擇題(共25分)26.晶體在熔化過程________熱,溫度________;非晶體在熔化過程________熱,溫度________。如圖是某物質熔化的圖象,從圖中可知,它的熔點是________℃;其中________段是熔化過程,物質處于________狀態。【答案】吸,不變,吸,升高;80,BC,固液共存。【解析】無論是晶體還是非晶體,熔化都是要吸熱的,只是在熔化的過程中,晶體溫度不變,非晶體一邊吸熱、一邊升溫、一邊熔化;圖象中變化曲線呈水平方向的BC段,就是晶體的熔化過程,它對應的縱坐標的值80℃,就是晶體的熔點,此時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的狀態。27.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種,在①冰、②石蠟、③松香、④鐵、⑤海波、⑥瀝青這些物中,屬于晶體的有________。(填序號)它們的根本區別是________。【答案】①④⑤;有無熔點。【解析】在冰、石蠟、松香、鐵、海波、瀝青這些物質中,冰、鐵、海波屬于晶體,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石蠟、松香、瀝青屬于非晶體,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所以它們的根本區別是有無熔點。28.生活中的打火機中裝的液體是通過________的方式液化的。家中燒開水時,壺嘴上方有大量的“白氣”產生,形成白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壓縮體積;從壺嘴內冒出來的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空氣液化成小水滴。【解析】氣體打火機中的液體是在常溫下通過對燃氣采用壓縮體積的方法使氣體液化的。燒水時,從壺嘴內冒出來的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空氣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氣”。29.如圖所示,電冰箱在結構上和工作過程中應用了許多科學知識。(1)冰箱的密封條上有磁性物質,而門框是鐵質的。冰箱門能吸在箱體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學在一密封、不與外界發生熱傳遞的房間內打開冰箱門,想利用冰箱降低房間溫度。冰箱工作一段時間后,房間內的溫度是否會降低?并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磁性物質能夠吸引鐵質物體;(2)不能降低。由于和室外沒有熱交換,故熱量仍在室內,并且壓縮機工作時其電路中也會因為有電阻而產生熱量,即產生的熱量大于制冷量,故室內溫度不降反升。【解析】(1)磁性物質能夠吸引鐵質物體,由于冰箱的密封條上有磁性物質,而門框是鐵質的,所以冰箱門能吸在箱體上;(2)冰箱壓縮機將冰箱內部的熱量通過消耗電能轉移到冰箱外部來,但由于和室外沒有熱交換,故熱量仍在室內,并且壓縮機工作時其電路中也會因為有電阻而產生熱量,即產生的熱量大于制冷量,故室內溫度不降反升。30.小明同學探究物態變化,他在試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緊蓋子放入熱水中,觀察到試管中固態碘逐漸消失,變為紫色的碘蒸氣并充滿試管。(1)此過程固態碘發生的物態變化是_________(填物態變化的名稱)。(2)在上述實驗中,小明同學猜想:固態碘是先變成液體,再變成氣體,因為變化速度太快,液態碘出現的時間太短,因而沒有觀察到。為驗證猜想,他查詢了一些小資料:碘的熔點是113.5℃;碘的沸點是184.4℃;水的沸點是100℃.請你根據上述小資料分析小明的猜想為什么是錯誤的: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升華;(2)熱水溫度低于碘的熔點,碘不可能熔化。【解析】(1)試管中的固態碘在熱水中,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屬于升華過程;(2)由數據知,水的沸點是100℃,而碘的熔點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31.在探究物質熔化特點的實驗中,實驗小組測得 100g 某種固體受熱時溫度隨時間變化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時間(min)02468101214試管內物質的溫度(℃)﹣20000001020(1)該物質屬于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2)在第 7min 時,物質處于_________態(選填“固”“液”或“固液共存”)。(3)分析表格中數據,該物質在液態時的比熱容_________固態時的比熱容(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晶體;(2)固液共存;(3)大于。【解析】(1)讀表可知,該物質在0℃時吸收熱量,但溫度不變,有一定的熔點,屬于晶體;(2)在第 7min 時處于熔化過程,該物質處于固液共存態;(3)在時間相同時,0﹣2min時間段內溫度升高快,說明這種物質在固態時升溫快,同時也表明固態時的比熱容小于液態時的比熱容即該物質在液態時的比熱容大于固態時的比熱容。32.為了研究水的沸騰,小文采用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并觀察了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加熱時間的變化情況,并記錄了有關數據并繪制出如圖2所示的沸騰圖象:(1)在安裝、調整實驗器材時,科學、合理的順序是:先調整固定_________的位置(選填“A”或“B”);(2)根據圖象可知水的加熱過程的一些信息:(寫出兩點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文同學在做實驗時,發現從開始給水加熱到水開始沸騰所用的時間過長,請你幫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寫出一種即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水沸騰前溫度不斷上升;水沸騰時吸熱溫度保持不變;(3)適當減少水量(或適當提高水的初溫)。【解析】(1)在安裝、調整實驗器材時,要先安裝下面的,因為如果先安裝上面的,下面不一定合適。所以先固定B裝置。第一講 物態變化l.描述固、液和氣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征。列舉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狀態的物質及其應用。2.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3.用水的物態變化說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了解我國和當地的水資源狀況,有關心環境和節約用水的意識。 知識點一:熔化和凝固1.晶體和非晶體:有 熔化溫度的固體叫晶體,沒有 熔化溫度的固體叫非晶體。2.熔點和凝固點:晶體 時的溫度叫熔點,晶體熔液 時的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 。3.晶體和非晶體的比較晶體非晶體物質舉例海波、冰、食鹽、水晶、明礬、萘、各種金屬松香、蠟、玻璃、瀝青相同點狀態固體固體熔化過程吸熱吸熱凝固過程放熱放熱不同點熔化過程中的溫度保持不變不斷升高凝固過程中的溫度保持不變不斷降低熔點和凝固點有無熔化條件溫度達到 ,繼續 持續吸熱凝固條件溫度達到 ,繼續 持續放熱知識點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方式:汽化有兩種方式: 和 。液體沸騰的 叫沸點,液體沸騰的過程中不斷 ,但溫度保持 ,液體的沸點與液面上的 、液體含有的雜質等有關。2.蒸發與沸騰的異同點蒸 發沸 騰發生部位只在液體 在液體 和 同時發生不同點發生條件 溫度下達到 ;繼續 劇烈程度緩慢劇烈影響因素液體 、液面上空氣流速、液體 供熱快慢溫度變化 致冷吸收熱量,溫度 共同特點都屬汽化現象,都要 3.液化方式:氣體液化通常有兩種方法: 和 ,氣體液化要 。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是水蒸氣液化為水,氣體液化的好處是便于貯存和運輸。知識點三:升華和凝華1.升華:物質從固態 變成 叫升華,升華吸熱有 作用;凝華:物質從氣態 變成 叫凝華,凝華要 。生活中利用升華吸熱達到致冷。2.了解生產生活中的物態變化:自然界中的水循環、人工降雨、電冰箱、航天技術中的物態變化等。3.注意:①判定物態變化時,要先明確物質的初態和終態,然后根據定義判別;②圖象分析方法:明確圖象中橫軸、縱軸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確圖象表達的物理過程→分析圖象變化的特點,理解特殊點和特殊線段代表的物理意義;③生活中看見的“白氣”,“霧狀物”,蒸騰的“熱汽”不是水蒸氣,而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知識點一:認識物態變化現象【例1】(2018?下城區模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電冰箱內側壁會看見附有一層白色的冰晶,這些冰晶是水蒸氣凝固形成的B.一杯熱水拿到冷的空調房內,杯子的外壁會有水蒸氣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C.燈泡用久后會變黑,是因為燈絲先汽化后凝華形成的D.被水蒸氣燙傷比沸水燙傷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熱量【答案】D【解析】A、電冰箱內側壁會看見附有一層白色的冰晶,這是水蒸氣凝華而成的。故A錯誤;B、熱水拿到冷的空調房內,杯子上方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空氣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但杯子的外壁不會出現水珠。故B錯誤;C、燈泡工作過程中,燈絲溫度很高,燈絲表面的鎢原子會升華離開燈絲表面,當鎢原子遇到溫度低的燈泡內壁,凝華附著在內壁上,所以燈泡用久后會變黑。故C錯誤;D、水蒸氣液化為同溫度的水時,要放出大量的熱,所以被水蒸氣燙傷比沸水燙傷更嚴重。故D正確。故選:D。【例2】(2018?秀洲區二模)下雨天,汽車后視鏡就會沾滿雨滴(如圖所示),嚴重影響安全駕駛。小明家新買的車后視鏡有防霧功能。這種防霧鏡,其實就是內部有電熱絲加熱,使鏡面的溫度升高,從而起到防霧效果。從物態變化角度看此過程屬于(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答案】B【解析】鏡子上結霧,指的是鏡子上出現的小水珠,它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使鏡面模糊不清;為了避免水蒸氣的液化,防霧鏡在背面裝有電熱絲,使用時,只要接通其電路,提高鏡面的溫度,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高的鏡面,不能放熱液化,所以能避免發生結霧現象,故B正確。故選:B。知識點二:物態變化與熱量【例3】(2018?江干區模擬)從節能安全的角度考慮,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選擇空氣能熱水器。空氣能熱水器把空氣中的低溫熱量吸收進來,經過氟介質汽化,然后通過壓縮機壓縮后增壓升溫,再通過換熱器轉化給水加熱,壓縮后的高溫熱能以此來加熱水溫。則該種熱水器內介質汽化的發生和吸放熱情況( ?。?br/>A.在低溫物質處,介質從空氣中吸熱B.在低溫物質處,空氣從介質中吸熱C.在高溫物質處,介質從冷水中吸熱D.在高溫物質處,空氣從介質中吸熱【答案】A【解析】由“空氣能熱水器把空氣中的低溫熱量吸收進來,經過氟介質汽化”和“增壓升溫后通過換熱器轉化給水加熱”知,介質在低溫物質處由液態變為氣態發生汽化,吸收熱量;在高溫物質中由氣態變為液態發生液化,放出熱量,冷水吸收介質液化時放出的熱量。故選:A。知識點三:晶體與非晶體【例4】(2018春?樂清市期末)如圖是某物質熔化時的“溫度一時間”圖象,分析圖中信息可以得出( ?。?br/>A.該物質不是晶體 B.物質在cd段時是氣態C.第5分鐘時物質熔化完成 D.物質在bc段也需要吸收熱量【答案】D 【解析】A、由圖象可知:A物質是達到一定的溫度才熔化的,且要吸熱,但溫度不變,為晶體,故A錯誤;B、物質在cd段時是液體吸熱升溫過程,故B錯誤;C、從圖中可知,A物質從第5分鐘開始熔化,到第10分鐘完全熔化完,故C錯誤;D、物質在bc段處于熔化過程,此過程也需要吸收熱量,故D正確。故選:D。知識點四:探究物態變化的規律【例5】(2018?北海模擬)小強在探究某種物質熔化規律的實驗中,根據實驗數據畫出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根據圖象特征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時,將裝有晶體的試管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加熱,試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適當。其“適當”的含義是:_______和_______。(2)用試管裝加熱物質放在燒杯中進行加熱,好處是_______。(3)該物質的熔點是_______℃。(4)該物質溫度為30℃時處于_______態。(填“固”或“液”)(5)該物質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續的時間是_______min。【答案】故答案為:(1)試管裝有晶體的部分要完全浸沒水中;試管不接觸燒杯底部;(2)受熱均勻;(3)48;(4)固;(5)6。【解析】(1)為了能使試管中的晶體均勻受熱,需要將試管中裝有晶體的部分全部浸沒在水中,但試管不能接觸燒杯底部。(2)將裝有冰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冰的溫度變化比較均勻,并且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3)BC段所對應的縱軸的溫度為48℃,這就是這種物質的熔點;(4)30℃低于物質的熔點,此時物質處于固態;(5)觀察BC段對應的橫軸可看出,物質從第6分鐘開始熔化,到第12分鐘結束,共持續6分鐘。【例6】(2017春?海寧市校級月考)小光同學在實驗室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當水溫為820C時開始記錄數據,以后每隔lmin讀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一段時間后停止讀數,其數據記錄如下表所示。(1)在記錄第四次數據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請將讀數填在表內空格中。時間/min01234567溫度/℃82868998989898(2)如需縮短實驗所用時間,采用的方法有:(寫出1點滿足題意即可)_______(3)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在交流時,發現各自測出的水的沸點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寫出1點滿足題意即可)【答案】(1)鐵圈;(2)丙. 【解析】(1)由圖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所以溫度計的讀數為94℃;(2)為縮短加熱時間,使水盡快沸騰,可以:①適當減少水的質量;②提高水的初溫;③增大酒精燈的火焰。(3)水的沸點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當時的氣壓不是1個標準大氣壓,沸點越高,氣壓越高。故答案為:(1)時間/min01234567溫度/℃8286899498989898(2)適當減少水的質量;(3)當時的氣壓不是1個標準大氣壓。 一、晶體、非晶體熔化和凝固的特點及溫度變化圖象的區分晶體熔化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一定的熔點,在圖象中反映出來就是有一段時間它的溫度是不隨時間變化的,即吸熱但溫度不變,圖像是吸熱先升高再水平;晶體凝固的特點是有一定的凝固點,在圖象中反映出來就是有一段時間它的溫度是不隨時間變化的,即放熱但溫度不變,圖像是放熱先降低再水平.非晶體是熔化是斜向上一條線,邊吸熱邊升溫;非晶體凝固是斜向下一條線,邊放熱邊降溫。【例1】(2017秋?渦陽縣期末)如圖是冰的熔化曲線,下面有關該圖線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br/>A.AB段呈固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B.BC段呈固態,吸收熱量溫度不變C.CD段呈液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D.B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答案】A【解析】A、讀圖可知,AB段冰還沒有開始熔化呈固態,此時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故A正確;B、BC段時冰吸熱,但溫度不再升高,說明此時物質達到了熔點,正在熔化,B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處于固液共存狀態,故B錯誤;D正確;C、CD段冰已經熔化完畢,呈液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故C正確。故選:B。【例2】(2016秋?濱江區期末)現在建筑出現一種新設計:在墻面裝飾材料中均勻混入小顆粒狀的小球,球內充入一種非晶體材料,當溫度升高時,球內材料熔化吸熱;當溫度降低時,球內材料凝固放熱,可以調節建筑內的溫度。則表示球內材料凝固的圖象是( ?。?br/>A. B. C. D.【答案】A【解析】由于墻內混入非晶體材料,所以它在熔化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固液共存的狀態,它的溫度會持續升高。在凝固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固液共存的狀態,它的溫度會持續降低。A、液體不斷放出熱量,溫度不斷降低,符合非晶體的凝固特點,是非晶體的凝固圖象。符合題意。B、液體溫度降低到一定溫度,不斷放熱,溫度保持不變,符合晶體凝固特點,是晶體凝固的圖象。不符合題意。C、固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到達一定溫度,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符合晶體熔化特點,這是晶體的熔化圖象。不符合題意。D、固體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符合非晶體的熔化特點,是非晶體的熔化圖象。不符合題意。故選:A。二、六種物態變化名稱及吸熱和放熱混淆在一定條件下,物體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之間會發生相互轉化,這就是物態變化;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同學們在解題中往往是物態變化的名稱混亂,吸熱放熱記不清。可以從分子距離的變化上來記憶吸熱或放熱:分子距離變大的吸熱,變小的放熱(與物體的熱脹冷縮是一致的)。【例3】(2017秋?金華期中)在下列幾組物態變化的過程中,是吸熱的是( ?。?br/>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華 C.升華、汽化、熔化 D.凝固、液化、凝華【答案】C【解析】由物態變化過程需要的條件可知:熔化、汽化、升華,三種物態變化需要吸熱;凝固、液化、凝華三種物態變化需要放熱。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三、“白氣”與“水蒸氣”混淆首先明確水蒸氣是無色的氣體,如果看到白氣一定不是水蒸氣,同學們經常會把白氣當成水蒸氣。常見的白氣一般都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如:是舞臺上經常施放“白氣”,是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后的小水滴;熱水瓶口處會出現“白氣”,這是瓶內水蒸氣冒出后遇冷液化為小水滴;河面上有一團團的“白氣”,這是河水蒸發后的水蒸氣又遇冷液化為小水滴;打開冰箱門時常會出現“白氣”,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水滴.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氣是人呼出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從冰箱中拿出的雪糕(或冰凍食品)冒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水燒開時,壺嘴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先汽化,后在空氣中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例4】(2018?濱江區模擬)小紅吃雪糕時,看到雪糕周圍冒“冷氣”,由此她聯想到了冬天用開水泡方便面時碗里冒“熱氣”的情景。以下是她對“冷氣”和“熱氣”的思考,其中正確的是( ?。?br/>A.“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他們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氣B.“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但水蒸氣來源不同,前者來源于空氣中、后者是由熱水汽化生成【答案】D【解析】看到雪糕周圍冒“冷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泡方便面時碗里冒“熱氣”是碗里蒸發出的水蒸氣,在上升過程中,遇到溫度較低的空氣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們的本質是相同的,都屬于液化現象。故選:D。第一講 物態變化l.描述固、液和氣三種物態的基本特征。列舉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狀態的物質及其應用。2.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熔點、凝固點和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3.用水的物態變化說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環現象。了解我國和當地的水資源狀況,有關心環境和節約用水的意識。 知識點一:熔化和凝固1.晶體和非晶體:有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叫晶體,沒有固定熔化溫度的固體叫非晶體。2.熔點和凝固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晶體熔液凝固時的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種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3.晶體和非晶體的比較晶體非晶體物質舉例海波、冰、食鹽、水晶、明礬、萘、各種金屬松香、蠟、玻璃、瀝青相同點狀態固體固體熔化過程吸熱吸熱凝固過程放熱放熱不同點熔化過程中的溫度保持不變不斷升高凝固過程中的溫度保持不變不斷降低熔點和凝固點有無熔化條件溫度達到熔點,繼續吸熱持續吸熱凝固條件溫度達到凝固點,繼續放熱持續放熱知識點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方式: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液體沸騰的溫度叫沸點,液體沸騰的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液體的沸點與液面上的氣壓、液體含有的雜質等有關。2.蒸發與沸騰的異同點蒸 發沸 騰發生部位只在液體表面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不同點發生條件任何溫度下達到沸點;繼續吸熱劇烈程度緩慢劇烈影響因素液體表面積、液面上空氣流速、液體溫度供熱快慢溫度變化降溫致冷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共同特點都屬汽化現象,都要吸熱3.液化方式:氣體液化通常有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氣體液化要放熱。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是水蒸氣液化為水,氣體液化的好處是便于貯存和運輸。知識點三:升華和凝華1.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升華吸熱有致冷作用;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凝華要放熱。生活中利用升華吸熱達到致冷。2.了解生產生活中的物態變化:自然界中的水循環、人工降雨、電冰箱、航天技術中的物態變化等。3.注意:①判定物態變化時,要先明確物質的初態和終態,然后根據定義判別;②圖象分析方法:明確圖象中橫軸、縱軸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確圖象表達的物理過程→分析圖象變化的特點,理解特殊點和特殊線段代表的物理意義;③生活中看見的“白氣”,“霧狀物”,蒸騰的“熱汽”不是水蒸氣,而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知識點一:認識物態變化現象【例1】(2018?下城區模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電冰箱內側壁會看見附有一層白色的冰晶,這些冰晶是水蒸氣凝固形成的B.一杯熱水拿到冷的空調房內,杯子的外壁會有水蒸氣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C.燈泡用久后會變黑,是因為燈絲先汽化后凝華形成的D.被水蒸氣燙傷比沸水燙傷更嚴重是因為水蒸氣液化時要放出熱量【答案】D【解析】A、電冰箱內側壁會看見附有一層白色的冰晶,這是水蒸氣凝華而成的。故A錯誤;B、熱水拿到冷的空調房內,杯子上方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空氣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但杯子的外壁不會出現水珠。故B錯誤;C、燈泡工作過程中,燈絲溫度很高,燈絲表面的鎢原子會升華離開燈絲表面,當鎢原子遇到溫度低的燈泡內壁,凝華附著在內壁上,所以燈泡用久后會變黑。故C錯誤;D、水蒸氣液化為同溫度的水時,要放出大量的熱,所以被水蒸氣燙傷比沸水燙傷更嚴重。故D正確。故選:D。【例2】(2018?秀洲區二模)下雨天,汽車后視鏡就會沾滿雨滴(如圖所示),嚴重影響安全駕駛。小明家新買的車后視鏡有防霧功能。這種防霧鏡,其實就是內部有電熱絲加熱,使鏡面的溫度升高,從而起到防霧效果。從物態變化角度看此過程屬于( ?。?br/>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凝固【答案】B【解析】鏡子上結霧,指的是鏡子上出現的小水珠,它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的小水珠,使鏡面模糊不清;為了避免水蒸氣的液化,防霧鏡在背面裝有電熱絲,使用時,只要接通其電路,提高鏡面的溫度,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高的鏡面,不能放熱液化,所以能避免發生結霧現象,故B正確。故選:B。知識點二:物態變化與熱量【例3】(2018?江干區模擬)從節能安全的角度考慮,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選擇空氣能熱水器??諝饽軣崴靼芽諝庵械牡蜏責崃课者M來,經過氟介質汽化,然后通過壓縮機壓縮后增壓升溫,再通過換熱器轉化給水加熱,壓縮后的高溫熱能以此來加熱水溫。則該種熱水器內介質汽化的發生和吸放熱情況( )A.在低溫物質處,介質從空氣中吸熱B.在低溫物質處,空氣從介質中吸熱C.在高溫物質處,介質從冷水中吸熱D.在高溫物質處,空氣從介質中吸熱【答案】A【解析】由“空氣能熱水器把空氣中的低溫熱量吸收進來,經過氟介質汽化”和“增壓升溫后通過換熱器轉化給水加熱”知,介質在低溫物質處由液態變為氣態發生汽化,吸收熱量;在高溫物質中由氣態變為液態發生液化,放出熱量,冷水吸收介質液化時放出的熱量。故選:A。知識點三:晶體與非晶體【例4】(2018春?樂清市期末)如圖是某物質熔化時的“溫度一時間”圖象,分析圖中信息可以得出( ?。?br/>A.該物質不是晶體 B.物質在cd段時是氣態C.第5分鐘時物質熔化完成 D.物質在bc段也需要吸收熱量【答案】D 【解析】A、由圖象可知:A物質是達到一定的溫度才熔化的,且要吸熱,但溫度不變,為晶體,故A錯誤;B、物質在cd段時是液體吸熱升溫過程,故B錯誤;C、從圖中可知,A物質從第5分鐘開始熔化,到第10分鐘完全熔化完,故C錯誤;D、物質在bc段處于熔化過程,此過程也需要吸收熱量,故D正確。故選:D。知識點四:探究物態變化的規律【例5】(2018?北海模擬)小強在探究某種物質熔化規律的實驗中,根據實驗數據畫出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根據圖象特征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時,將裝有晶體的試管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加熱,試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適當。其“適當”的含義是:_______和_______。(2)用試管裝加熱物質放在燒杯中進行加熱,好處是_______。(3)該物質的熔點是_______℃。(4)該物質溫度為30℃時處于_______態。(填“固”或“液”)(5)該物質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持續的時間是_______min。【答案】故答案為:(1)試管裝有晶體的部分要完全浸沒水中;試管不接觸燒杯底部;(2)受熱均勻;(3)48;(4)固;(5)6。【解析】(1)為了能使試管中的晶體均勻受熱,需要將試管中裝有晶體的部分全部浸沒在水中,但試管不能接觸燒杯底部。(2)將裝有冰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冰的溫度變化比較均勻,并且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3)BC段所對應的縱軸的溫度為48℃,這就是這種物質的熔點;(4)30℃低于物質的熔點,此時物質處于固態;(5)觀察BC段對應的橫軸可看出,物質從第6分鐘開始熔化,到第12分鐘結束,共持續6分鐘。【例6】(2017春?海寧市校級月考)小光同學在實驗室做“觀察水的沸騰”實驗,當水溫為820C時開始記錄數據,以后每隔lmin讀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一段時間后停止讀數,其數據記錄如下表所示。(1)在記錄第四次數據時,溫度計的示數如圖所示,請將讀數填在表內空格中。時間/min01234567溫度/℃82868998989898(2)如需縮短實驗所用時間,采用的方法有:(寫出1點滿足題意即可)_______(3)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在交流時,發現各自測出的水的沸點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寫出1點滿足題意即可)【答案】(1)鐵圈;(2)丙. 【解析】(1)由圖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所以溫度計的讀數為94℃;(2)為縮短加熱時間,使水盡快沸騰,可以:①適當減少水的質量;②提高水的初溫;③增大酒精燈的火焰。(3)水的沸點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當時的氣壓不是1個標準大氣壓,沸點越高,氣壓越高。故答案為:(1)時間/min01234567溫度/℃8286899498989898(2)適當減少水的質量;(3)當時的氣壓不是1個標準大氣壓。 一、晶體、非晶體熔化和凝固的特點及溫度變化圖象的區分晶體熔化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一定的熔點,在圖象中反映出來就是有一段時間它的溫度是不隨時間變化的,即吸熱但溫度不變,圖像是吸熱先升高再水平;晶體凝固的特點是有一定的凝固點,在圖象中反映出來就是有一段時間它的溫度是不隨時間變化的,即放熱但溫度不變,圖像是放熱先降低再水平.非晶體是熔化是斜向上一條線,邊吸熱邊升溫;非晶體凝固是斜向下一條線,邊放熱邊降溫。【例1】(2017秋?渦陽縣期末)如圖是冰的熔化曲線,下面有關該圖線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AB段呈固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B.BC段呈固態,吸收熱量溫度不變C.CD段呈液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D.B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答案】A【解析】A、讀圖可知,AB段冰還沒有開始熔化呈固態,此時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故A正確;B、BC段時冰吸熱,但溫度不再升高,說明此時物質達到了熔點,正在熔化,BC段是冰的熔化過程,處于固液共存狀態,故B錯誤;D正確;C、CD段冰已經熔化完畢,呈液態,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故C正確。故選:B。【例2】(2016秋?濱江區期末)現在建筑出現一種新設計:在墻面裝飾材料中均勻混入小顆粒狀的小球,球內充入一種非晶體材料,當溫度升高時,球內材料熔化吸熱;當溫度降低時,球內材料凝固放熱,可以調節建筑內的溫度。則表示球內材料凝固的圖象是( ?。?br/>A. B. C. D.【答案】A【解析】由于墻內混入非晶體材料,所以它在熔化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固液共存的狀態,它的溫度會持續升高。在凝固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固液共存的狀態,它的溫度會持續降低。A、液體不斷放出熱量,溫度不斷降低,符合非晶體的凝固特點,是非晶體的凝固圖象。符合題意。B、液體溫度降低到一定溫度,不斷放熱,溫度保持不變,符合晶體凝固特點,是晶體凝固的圖象。不符合題意。C、固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到達一定溫度,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變,符合晶體熔化特點,這是晶體的熔化圖象。不符合題意。D、固體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不斷升高,符合非晶體的熔化特點,是非晶體的熔化圖象。不符合題意。故選:A。二、六種物態變化名稱及吸熱和放熱混淆在一定條件下,物體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之間會發生相互轉化,這就是物態變化;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同學們在解題中往往是物態變化的名稱混亂,吸熱放熱記不清。可以從分子距離的變化上來記憶吸熱或放熱:分子距離變大的吸熱,變小的放熱(與物體的熱脹冷縮是一致的)。【例3】(2017秋?金華期中)在下列幾組物態變化的過程中,是吸熱的是( ?。?br/>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華 C.升華、汽化、熔化 D.凝固、液化、凝華【答案】C【解析】由物態變化過程需要的條件可知:熔化、汽化、升華,三種物態變化需要吸熱;凝固、液化、凝華三種物態變化需要放熱。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三、“白氣”與“水蒸氣”混淆首先明確水蒸氣是無色的氣體,如果看到白氣一定不是水蒸氣,同學們經常會把白氣當成水蒸氣。常見的白氣一般都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如:是舞臺上經常施放“白氣”,是干冰升華吸熱,使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后的小水滴;熱水瓶口處會出現“白氣”,這是瓶內水蒸氣冒出后遇冷液化為小水滴;河面上有一團團的“白氣”,這是河水蒸發后的水蒸氣又遇冷液化為小水滴;打開冰箱門時常會出現“白氣”,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為小水滴.冬天人嘴里呼出的白氣是人呼出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從冰箱中拿出的雪糕(或冰凍食品)冒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水燒開時,壺嘴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先汽化,后在空氣中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例4】(2018?濱江區模擬)小紅吃雪糕時,看到雪糕周圍冒“冷氣”,由此她聯想到了冬天用開水泡方便面時碗里冒“熱氣”的情景。以下是她對“冷氣”和“熱氣”的思考,其中正確的是( )A.“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他們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氣B.“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氣C.“冷氣”和“熱氣”本質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冷氣”和“熱氣”本質是相同的,但水蒸氣來源不同,前者來源于空氣中、后者是由熱水汽化生成【答案】D較低的空氣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們的本質是相同的,都屬于液化現象。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講 物態變化 達標檢測 (學生版).doc 第1講 物態變化 達標檢測 (教師版).doc 第1講 物態變化(考綱分析+思維導圖+重點歸納+難點突破+易錯點撥) 學生版.doc 第1講 物態變化(考綱分析+思維導圖+重點歸納+難點突破+易錯點撥) 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