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教材歷史八年級上冊 第1課 鴉片戰爭【知識梳理】一、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煙1、鴉片走私原因: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英國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 2、鴉片泛濫的危害:白銀外流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嚴重摧殘吸食者的體質;政治腐敗;軍隊戰斗力削弱。3、林則徐禁煙:1838年底,道光帝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查禁鴉片。在林則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繳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4、虎門銷煙的意義: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二、鴉片戰爭1、時間: 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2、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國要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直接原因(借口)—中國的禁煙運動。3、概況:第一階段:1840年6月,英軍封鎖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趨天津→道光帝派琦善與英軍談判第二階段:1841年初英軍強占香港島→攻虎門(關天培等戰死虎門)、廣州→占廈門、定海、寧波→1842年進犯吳淞→占鎮江→8月初,英軍到達南京下關→清政府戰敗約簽4、失敗原因:統治者昏庸愚昧;經濟落后;武器陳舊等 失敗根源:腐朽的封建主義對抗不了新興的資本主義5、啟示:閉關導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必須思變,思變才能崛起三、《南京條約》的簽訂1、簽訂: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內容危害影響①通商: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中國被卷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 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了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國開始被卷進資本主義的漩渦。②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中國領土完整、主權獨立遭破壞③賠款:2100萬銀元開創賠款惡例,清廷財政吃緊,增加人民負擔④議稅: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納款,必須經過雙方協議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有利于外國資本主義商品輸出和掠奪原料 《南京條約》突出特征: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破壞了中國領土和關稅兩大主權2、其他條約:1843年中英《虎門條約》:英國獲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美法擴大侵略權益 3、鴉片戰爭的影響: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名師講壇】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從根本上說是為適應其殖民侵略的需要,其直接原因是為了扭轉它在對華貿易中的不利地位 道光帝禁煙的根本原因:維護清朝統治(鴉片走私使清朝白銀大量外流,造成政府統治危機,“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2、之所以說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因為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1)社會性質的變化: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鴉片戰爭對中國最根本的影響。 (2)社會矛盾的變化: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3)革命任務的變化:鴉片戰爭后,中國人民開始了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治的舊民主主義革命。(4)社會發展階段變化: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5)經濟結構的變化: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逐步解體,中國開始卷入資本主義市場漩渦,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夾縫中掙扎產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