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歷史復習思路和做法一﹑四輪復習方案用一段歌詞來概括:一輪:“橫掃一大片”;二輪:“槍挑一條線”;三輪:“身輕好似云中燕”;四輪:“我有豪氣沖云天”。一輪復習(8月初—2018年底):“橫掃一大片”第一階段,是整個高三第一學期。時間大約五個月,約占整個高三復習的一半時間左右。這個階段可以稱為基礎復習階段,。歷史課要充分利用這五個月,把這一科在高考范圍內的每個知識點都逐章逐節、逐篇逐段,甚至逐字逐句地復習到,應做到毫無遺漏。這個階段,復習中要提醒考生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只有這時候循序漸進、查缺補漏、鞏固基礎,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只有這時候把邊邊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復習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時間去攻克一些綜合性、高難度的題目。二輪復習:(年后—4月10號):“槍挑一條線”第二階段從寒假至第二次模擬考試前,時間大約五十天。這個階段是復習工作中的最寶貴的時期,堪稱復習的“黃金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個時期復習任務最重,也最應該達到高效率的復習。也可以將這個階段稱為系統復習階段。 我們的任務是把前一個階段中較為零亂、繁雜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找到每部分中的一條宏觀的線索,提綱挈領,全面復習。如:1、資本主義產生→民族資產階級產生/無產階級來源多元化,力量壯大,早期維新思想萌發。2、資本主義初步發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3、資本主義發展的春天→新文化運動。這個階段的復習,檢驗手段就是第二次模擬考試。二模這次考試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檢驗學生復習效果,又可以提醒學生自己急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把它戲稱為一次“小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學習檢驗和閱兵。二模成功,要全面總結,可以說二模考試一定程度上預示著高考的結果。二模考試歷史基本情況:歷史命題較好,整體來看有一定難度,但個別學生選擇題能全做對;主觀題40題切中重點,主觀題43題稍難,44題較易。應屆生答題缺乏整體把握,需加強綜合訓練。三輪復習:(4月中旬至5月20日):“身輕好似云中燕”第三階段從二模結束至高考前,時間大約40天月。歷經八九次考試,俗稱“九九歸真”。這是強化訓練階段。要鼓勵學生在千錘百練中提高自己,做題應先易后難,選擇題拿不準也不要放棄,選一個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四輪輪復習:(5月20日至6月5日):“我有豪氣沖云天”考前調整:參閱王金戰《中國英才家庭造》進行考前指導。隨著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學可能心理壓力會越來越重。因此,這個時期應當以卸包袱為一個重要任務。要善于調節學習和生活節奏,放松一下繃得緊緊的神經。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在此時,每天不必復習得太晚,要趕快調整高三一年緊張復習中形成的不當的生物鐘,以保證充沛的精力。另外,這個時期指導學生不必再做過多的過量的習題,更不應死摳難題和偏題,應該做少而精的練習。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歷年高考的題目,因為這些題目既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題人意志的直接體現,可謂字字珠璣。二﹑高效課堂改革 “高效課堂”應是我們課改的追求目標。我們的歷史教師也要落實高效課堂到每一節課,1.要查找發現課堂中存在的“高效課堂”中的“低效”因素,通過歷史組聽課評課和學生的反饋,找出共性問題,進行統一整改,一改過去,“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動,學生靜;老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的昏昏欲睡”的狀況。對于個性問題進行個別整改,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教師要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整改目標在哪里。2.林州市教體局給我們提出了高效課堂的評價標準,我們認真落實。教師針對自己的不足,對照自己的努力目標,依據高效課堂評價標準,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形成自己高效的教學風格。3.進行達標驗收,依據高效課堂評價標準,以聽課、賽課、評課、說課等手段進行達標驗收。4.以我校的賽課、縣級的示范課相結合,緊緊圍繞高效課堂評價標準,來開展“高效課堂”活動。5.最終實現四清: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6.推出榜樣,賈志偉,田秀峰和高鵬飛,在林州劇院展示,全林州教師學習。三﹑新課程理念下的考綱研究對歷史現實熱點問題的考查更加理性,高考文科綜合歷史學科命題之所以關注“歷史現實熱點”問題,這不僅是《高考文科綜合考試大綱》作了明確規定,而且是由中學歷史學科的課程性質所決定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中明確規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在這一基礎上,《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又明確規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在內容的選擇上,應堅持基礎性、時代性,應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其“課程目標”之一,就是要學生“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不僅要求我們在平時學習歷史過程中要關注“歷史現實熱點”,而且還告訴我們歷史現實熱點不等于“時政熱點”。現在與高三歷史教學相關的“熱點”問題通常是追隨傳播媒體的報道,在媒體大量反應相關問題時,該問題被列為“熱點”,隨著媒體對于該問題的降溫,這個熱點也就逐漸淡出教學所關注的范圍。關于這一類問題的教學,總是給人一種流于功利、膚淺和牽強附會的感覺。“時政熱點”問題和“歷史現實熱點”問題既有其一致性,也有其差異性。可以說,所有的“時政熱點”問題都是“歷史現實熱點”問題;如果反過來說,所有“歷史現實熱點”問題都是“時政熱點”問題,則難以成立。四﹑堅持周六日不上課,作為文綜周周練;堅持實驗班全批全改;周周練、月月測、單元過關練習,常抓不懈。五﹑舉行青年教師解題能力大賽。為了提高全校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校舉行了教師解題能力大賽,大賽起到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