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多彩的“分數條”》教材解析指導學生制作表示相關分數的彩條時,可以先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形直條,同時提出問題:如果用這個長方形直條表示“1”,你能在這個直條里面表示出嗎?如果要表示、、,又該怎樣做?學生解決上述問題之后,再要求他們把教材第111頁的直條剪下來,分別做成表示1、、、和的彩帶條。在學生折、剪的過程中,可以相機討論:“1”里面有幾個?有幾個、或?你是怎樣想的?照這樣繼續折一折、剪一剪,還能得到哪些分數?在正方體的六個面上標注分數時,要提醒學生:相對的兩個面上標注相同的分數。組織“搶1”游戲時,可以先通過示范講清游戲方法,再讓學生分組開展活動。至于游戲的兩人中由誰先擲正方體,可以自主約定,也可以通過諸如拋硬幣的方法隨機確定。為了增加游戲活動的數學味,也可以規定:拋出正方體之后,先要根據拋出的分數判斷相應的分數條能否鋪得下,判斷正確的,本次拋出的結果有效;判斷錯誤的,本次拋出的結果無效。組織“清0”游戲時,先要適當介紹從現有彩條中拿走指定彩條的方法。例如,從中拿走,可以先把換成4個,再從中拿走1個;也可以先把換成1個和2個,再從中拿走1個。為了增加游戲活動的數學味,也可以規定:從一種彩條中拿走一部分之后,還要說說剩下的是幾分之幾,說對的,可以多1次拋正方體的機會;說錯的,暫停1次拋正方體的機會。此外,如果最后一次拋出的分數比剩余的彩條大,也可以把本次拋出的結果視為無效。組織回顧和反思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通過游戲,對分數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重點突出:1里面有2個、4個,8個、16個;2個是1個,2個是1個,2個是1個;4個是1個,4個是1個;等等。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為什么要通過拋正方體確定選擇哪個分數條”以及“怎樣看待輸贏的結果”等問題,幫助學生在討論中初步體會游戲規則的公平性以及游戲結果的隨機性。《多彩的“分數條”》教材說明及教學建議(一)教學目標1.使學生在用表示不同分數的彩條鋪滿“1”(搶1)以及從“1”里面逐次拿走表示不同分數的彩條(清0)的活動中,進一步感受幾分之一與幾分之一、幾分之一與幾分之幾,以及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與“1”的內在聯系,豐富并加深對分數的認識。2.使學生在拋正方體選擇分數,根據分數選擇彩條,以及根據需要將彩條進行等量替換的過程中,初步感受事件的隨機性,逐步增強對分數大小的判斷力,豐富解決問題的經驗,鍛煉思維的靈活性。3.使學生在制作彩條、合作游戲的活動中,感受數學學習的豐富與多樣,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二)教材說明和教學建議【教材說明】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知道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1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安排的一次綜合與實踐活動。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通過活動感受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豐富對簡單分數及其相互關系的認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同時為他們提供一些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機會。活動的安排大體分為四段。第一段是活動準備。教材首先結合直觀圖告訴學生:如果用指定長度的直條表示、、、。同時,引導學生看圖思考:“1”里面有幾個?有幾個、、?這個過程事實上是把學生對分數的已有認識進行初步的抽象。而這樣的初步抽象顯然能為下面的游戲活動提供必要的幫助。接下來,教材要求學生把附頁中表示“1”和上述幾個分數的彩條剪下來,并照樣子做一個六個面上分別標有、和的正方體,為游戲準備好活動材料。之所以只在正方體上標出2個,2個和2個,是為了保證正方體拋出后每個分數朝上的可能性相等,從而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初步體會簡單隨機事件的主要特點。第二段是“搶1”游戲。這個游戲的基本方法是:兩人一組輪流拋正方體,朝上的面是哪個分數,就把表示這個分數的彩條鋪在表示“1”的白色直條里面,比誰先把自己的“1”正好鋪滿。一方面,因為每次拋出的分數是不確定的,所以誰先能夠正好鋪滿表示“1”的直條,自然也是不能確定的。另一方面,因為最后一次拋出的分數可能比白色直條剩余的部分大,而出現這種情況時本次拋出的結果視為無效,這就凸顯了游戲輸贏的懸念,從而也就使得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游戲活動中。第三段是“清0”游戲。這個游戲的基本方法是:先用兩個的彩條把自己的“1”鋪滿,然后兩人一組輪流拋正方體。朝上的面是哪個分數,就從自己的“1”里拿走相應長度的彩條。一方面,由于從里面拿走、或時,需要先用不同彩條的組合去替換,而替換的方法又是多樣的,這就為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分數之間的關系,以及合理靈活地解決問題提供了機會。另一方面,由于最后一次拋出的分數可能比剩余的彩條大,而出現這種情況時,本次拋出的結果也是無效的,這就使得游戲結果同樣充滿了不確定性。第四段引導學生對上述游戲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幫助他們把游戲中獲得的認識加以適當提升,啟發他們發現并提出更多的數學問題。【教學建議】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1課時進行教學。2.組織游戲活動之前,先要指導學生制作彩條以及標有相應分數的小正方體。要利用制作彩條的過程,引導學生初步感受、、、與1,以及上述幾個分數之間的關系,重點明確兩點:第一,先要確定表示“1”的直條長度,才能接著確定表示、、和的直條長度;第二,因為把“1”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所以2 個是1,1里面有2個。同樣的道理,1里面有4個,8個、16個。正方體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做,也可以由教師為學生統一準備,但要適當指導在正方體六個面上標注分數的方法,強調兩個相對的面上標相同的分數。3.組織游戲活動時,先要講清楚游戲規則,重點說明以下幾點:第一,兩人一組做游戲;第二,通過輪流拋正方體確定鋪上或拿走哪種彩條;第三, “正好鋪滿”或“正好全部拿走”的具體含義是什么;第四,怎樣確定最后的輸贏。如有必要,也可以先由教師和一名學生進行示范,再讓全班同學照樣子開展活動。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活動時間,鼓勵他們通過協商自主解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也可作為平等的一員參與游戲,和學生一起分享活動過程。4.回顧和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 度展開:分 與“1”有什么關系?、、、之間有什么關系?對分數的大小又有了哪些認識?為什么要通過拋正方體確定選擇哪個分數條?怎樣看待輸贏的結果?游戲的方法是否可以修改,怎樣修改?等等。《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教材解析教學例5時,要注意三點:第一,考慮到學生是首次學習分數加法,所以要注意引導他們聯系整數加法的意義,初步理解分數加法的含義。要重點使學生認識到:要求兩人一共吃了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幾,就要把與合起來。第二,學生按例題要求涂色后,要組織他們聯系分數含義解釋涂色時的思考過程。例如,因為小明吃了這塊巧克力的,所以把長方形平均分成8份后,要把其中的5份涂上紅色。第三,學生自主探索算法后,要通過交流側重幫助他們認識到:因為是5個,是2個,所以與的和就是7個,也就是。“試一試”,要重點引導學生結合直觀圖認識到:從里去掉,就是從3個里去掉2個,因此剩下的就是1個。此外,需要指出的是,這部分內容只要求學生依據對分數的初步理解思考計算方法,因此不要求概括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第1題,一方面要讓學生結合圖意再說說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思考過程。另一方面也要讓他們聯系圖意說說列式的依據。如右邊兩題要突出把與起來,就要用加法計算;從里去掉,就要用減法計算。第2題,可以先讓學生各自計算,再選擇一兩道題讓他們說說計算時的思考過程。學生在寫算式時是否將分數的分數線和加號、減號、等號對齊。第4題,學生解答時,可以有不同的策略。以第(1)題為例,可以這樣想:冬冬吃了這塊月餅的,麗麗吃了這塊月餅的,兩人一共吃了這塊月餅的;也可以這樣想:冬冬和麗麗一共吃了其中的4份,5份中的4份就是這塊月餅的。但不管怎樣想,算式都是一樣的。第5題,要適當幫助學生理解“第二天看的與第一天同樣多”這個條件的含義,知道這個條件的意思是:第一天看了這本書的,第二天也看了這本書的。《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教材說明及教學建議【教材說明】這部分內容教學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而且要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索算法,理解其中的算理,進一步加深對分數含義的理解。例5教學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法。教材首先呈現兩個小朋友分一塊巧克力的情境圖,其中“小明吃這塊巧克力的”“小紅吃這塊巧克力的”,由此提出“兩人一共吃這塊巧克力的幾分之幾”的問題。在列出算式+后,教材出示一個長方形直觀圖,要求學生把長方形的涂上紅色,涂上綠色,啟發他們根據對分數含義的理解,自主探索計算方法。隨后的“試一試”要求學生獨立計算一道同分母分數的減法式題。教材用直觀的方式呈現了從里去掉的操作過程,引導學生利用探索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經驗,進一步探索-的計算方法,并通過相應的交流,啟發他們明確算理、掌握算法。“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5道題。第1題讓學生借助直觀圖形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式題。其中,左邊的兩道題是讓學生根據對分數含義的理解,直接寫出得數;右邊的兩道題讓他們先根據圖意填寫算式,再計算得數。通過這樣的練習,有利于學生加深對分數含義以及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過程的理解。第2題在學生初步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安排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練習,幫助他們進一步鞏固算法。第3~5題引導學生應用所學計算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他們進一步體會分數加、減法的實際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學建議】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1課時進行教學。2.教學例5時,可以先呈現教材中的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從圖中能知道哪些條件,根據這些條件可以求出什么問題。列出算式+之后,可以要求學生說說列式的依據,引導他們聯系整數加法的含義初步理解分數加法的含義。接著,組織學生按例題要求在長方形里涂色,并指名說說涂色時的思考過程。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自主探索算法并進行交流。由于計算結果很容易就能從圖中看出來,學生并不難得出計算結果,因此交流的要重點放在讓他們聯系和的含義,解釋計算時的思考過程。如,有的學生可能會想:8等份中的5份加8等份中的2份,就是8等份中的7份,8份中的7份就是7個,也就是整個長方形(巧克力)的;也有學生會想:5個加2個是7個就是;甚至有的學生會發現:計算+時,只要把它們的分子加起來,而分母不變。通過交流這些個性化的思考過程,能使學生獲得對計算方法不同角度的體驗和理解,進而也有利于把這里的算法類推到接下來的同分母分數的減法中去。教學“試一試”時,可以先指導學生讀圖,弄清從里去掉的具體操作過程,初步理解分數減法的含義。然后,要求他們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聯系分數的含義,自主探索算法并交流計算時的思考過程,體會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計算方法上的內在一致性。3.第94頁“想想做做”中的題目,都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第1題,可以先讓學生完成左邊的兩道題,并說說計算時的思考過程。做右邊的兩道題時,可以先要求學生說說圖意,再讓他們列出相應的算式,以進一步強化分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運算意義、計算原理和方法等方面的關聯性。還要提醒學生:在算式中寫分數時,應注意分數線要和加號、減號、等號對齊。第3~5題都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畫圖幫助思考。解答完每道題后,還要組織他們有條理地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以進一步明確分數加、減法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練習十一》教材解析第1題學生完成后,還可以讓他們說說空白部分各占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第3題,一方面要讓學生借助涂色部分的大小確定相關分數的大小;另一方面要引導他們聯系分數含義進行必要的分析,以促進對相關分數的理解。例如,左邊一組圖中,里有2個,所以自然就大于。第4題,可引導學生聯系某個物體或圖形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例如,比較與的大小時,可以這樣想:另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因為平均分有兩個同樣大的圓,把其中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的份數越多,得到的1份越小,所以<。第6題,要重點幫助學生認識到:要求兩人一共用去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就要把與合起來,用加法算;要求李華比張梅少用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就是求與的差,用減法算。《練習十一》教材說明及教學建議【教材說明】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豐富對相關分數的感知。第1、2題,讓學生結合直觀圖形涂一涂、填一填,在操作中進一步明確: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1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幾份就是它的幾分之幾。其中,第1題讓學生涂色表示分數。由于涂色的依據是分數的含義,因此涂色的過程就是直觀表示相關分數含義的過程。這樣的過程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明確分數的含義。第2題通過在括號里填合適的數,側重幫助學生鞏固對“幾分之幾就是幾個幾分之一”的理解。第3、4題,主要讓學生根據分數的含義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其中,第3題先讓學生依據直觀圖形寫出相關的分數,再比較大小,凸顯了分數含義對于確定分數大小的重要性。第4題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直接比較兩個相關分數的大小,有利于他們進一步掌握比較兩個幾分之一或兩個同分母分數大小的方法。第5題安排簡單的分數加、減法練習,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第6題,應用所學的分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豐富解決問題的經驗,加深對分數的認識。【教學建議】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1課時進行教學。2.第1、2題,都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相應的交流。第1題可以在涂色前讓學生先說說每個分數的含義,從而為涂色活動提供支持;也可以在涂色后讓他們結合具體的圖形再說說相關分數的含義,以驗證先前的思考。第2題,學生填空后,可以要求他們先說說圖意,再聯系圖意說說幾分之幾是幾個幾分之一。第3題,學生獨立完成后,可以組織進一步的討論,以提升他們的思考水平。例如,左邊的兩個圓,平均分的份數相同,為什么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數不同?右邊的兩個圓,涂色部分都是一份,為什么表示涂色部分的分數不同?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分母相同時,可以看涂色的份數;分子相同時,可以看平均分的份數。在此基礎上,要求他們獨立完成第4題,并適當解釋判斷大小時的思考過程。第6題可以先引導學生畫圖表示一張紙,并在圖中表示出已知條件,思考根據這些條件能想到哪些問題,再組織他們依次解答教材提出的問題。《認識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教材解析教學例3時,要充分利用學生對幾分之一的已有認識,幫助他們理解幾分之幾的含義。可以先讓學生用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它的;再讓他們在正方形紙上依次涂出這樣的2份、3份,并且思考:這樣的2份、3份分別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由此,引導他們對照直觀圖初步明確幾個就是四分之幾。要注意引導學生相對完整地表達得出幾分之幾的思考過程;也可以要求他們反過來說一說:里有幾個?里幾個?“試一試”,要重點讓學生說清楚把每個圖形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這個圖形的幾分之一,涂色部分是這樣的幾份,也就是幾個幾分之一,是幾分之幾。也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比較寫出的分數。如,第一橫排的4個分數有什么共同特點?為什么它們的分母都是8 7第二橫排的4個分數有什么共同特點?為什么它們的分子都是3?教學例4時,可以先讓學生用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分別表示出一張紙的和。再要求他們看圖比和的大小,并啟發他們聯系分數含義進一步思考:是幾個?是幾個?3個與5個比,哪個大,哪個小?第1題,學生填空后,可以追問:這個圖形被平均分成了幾份?涂色部分是這樣的幾份?幾分之幾里面有多少個幾分之一?第2題,可以先讓學生看圖說說這個圓(長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幾份,其中涂色部分有幾份,空白部分有幾份。在此基礎上,要求他們寫出相應的分數。學生填空后,還可以進一步追問:聯系每次寫出的兩個分數,你還能想到什么?第3題,學生完成填空后,還可以組織交流:空白部分各是整個圖形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個幾分之一?從而使他們進一步體會到:把一個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而幾分之幾表示的就是幾個幾分之一。同時也使學生對與、與、與的關系形成一些新的體驗。第4題,學生按要求涂色、填空后,可以引導他們聯系分數的含義進一步解釋相關的兩個分數大小比較的過程。第5題,要提醒學生認真觀察情境圖,知道這個蛋糕被平均分成了8塊,女孩要吃其中的l塊,男孩要吃其中的3塊。在此基礎上,鼓勵他們依據教材提出的問題各自填一填、比一比。“你知道嗎”可以先讓學生各自讀一讀,再通過交流引導他們說說閱讀后的體會。要重點使學生感受到以下兩點:第一,分數也是由于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需要而產生的;第二,人類認識分數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凝聚了世界上不同民族人民的智慧。還可以讓學生課后繼續查閱相關資料,以進一步拓寬知識視野,激發對數學的親切感,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認識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教材說明及教學建議【教材說明】這部分內容主要讓學生認識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幾。教材的編排仍然以理解分數含義為重點,先集中力量認識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幾,再教學兩個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第90頁的例3主要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認識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教材先讓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折成同樣大的4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涂上顏色。然后,由4份中的1份是,引出4份中的幾份就是四分之幾,從而幫助他們初步理解幾分之幾的含義。例題只教學“一張正方形紙折成同樣大的4份,其中的3份是這張紙的”,并突出“3個是”,既清楚地揭示了的內涵,又巧妙地滲透了分數單位的概念。同時,教材把的含義留給學生自己去認識,有利于培養他們的遷移類推能力,促進知識結構的自主完善。隨后的“試一試”讓學生先說說每個圖中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多少個幾分之一,再寫出相應的分數,結合直觀圖形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幾個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豐富對幾分之幾的感知。第9 1頁的例4教學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教材直接要求學生“用兩張同樣大的紙折一折,分別涂出和,再比較大小”,引導他們通過動手操作以及相應的交流,初步學會聯系幾分之幾的含義比較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隨后的“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5道題。其中,第1題讓學生通過用分數表示每個圖形的涂色部分,形成對、、、等分數的理解,從而使他們原有的對幾分之幾的認識得以鞏固。第2題要求學生用分數分別表示同一個圖形中的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幫助他們進一步感受幾分之幾與整數“1”之間的關系。第3題讓學生根據直觀圖形在括號里填合適的數,進一步突出:幾分之幾表示的含義就是幾個幾分之一。第4、5題讓學生根據分數的含義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進一步掌握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的方法。在初步認識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后,教材安排了一則“你知道嗎”,通過圖文并茂的連環畫形式,向學生簡要介紹分數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通過這則數字資料的閱讀,可以使學生初步了解數學知識的產生、發展與現實生活、人類社會的進步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也了解到在數學發展過程中,人類所作的不懈努力,從而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教學建議】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1課時進行教學。2.例3是在認識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幾分之幾。由于學生已認識了一個物體(或圖形)的幾分之一,而幾分之幾的含義很容易由幾分之一類推出來,所以教學中要著重引導他們聯系對幾分之一的已有認識進行思考和交流。教學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創設情境,引發認數需要。可以先讓學生把一張正方形紙折成同樣大的4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涂上顏色,然后說說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進而提出“這樣的2份或3份也能用分數表示嗎”這一問題,由此進行幾分之幾的教學。第二步,著力教學“3個是”。可以出示涂有3份的正方形紙,引導學生思考:這里涂了幾個?3個是幾分之幾?在此基礎上,要求他們連貫地說出: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張紙的,3份就是3個,也就是這張紙的。第三步,在交流中理解號的含義。學生初步理解丟的含義后,可以出示涂有2份的正方形紙,并組織交流:這里涂出的是4份中的幾份?有幾個?2個就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認識的幾分之幾,要以和為主。如果有學生在交流中出現涂4份的情況,也可以告訴他們,像這樣把一張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并且把4份都涂上顏色,涂色部分就有4個,4個是這張紙的,也是一個分數。但一般不要討論與1的關系,只要學生對此有所體會就可以了。如果交流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則不必提及。隨后的“試一試”,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說填空時的思考過程。也可以讓學生說說填出的第一橫排的分數有什么共同特點,第二橫排的分數又有什么共同特點,從而幫助他們從不同角度豐富對幾分之幾的認識。3.因為學生已經具有比較幾分之一大小的經驗,所以教學例4時要鼓勵他們自主探索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可以先提醒學生通過折一折、涂一涂,借助直觀作出判斷;再啟發他們聯系幾分之幾的含義進行解釋,從而初步理解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培養簡單的推理能力。4.第91~92頁“想想做做”中的題目,同樣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要通過練習和交流,幫助他們逐步豐富和加深對幾分之幾的理解,掌握比較同分母分數大小的方法。5.第92頁的“你知道嗎”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閱讀,還可以鼓勵他們在課后收集更多的資料,并相機組織交流。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溫習舊知在里填上“>”“<”或“=”。分子都是1的兩個分數,分母大的分數小,分母小的分數大。預習新課涂一涂,比一比。比較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時,分子大的分數就________,分子小的分數就________。練習反饋1. 在里填上“>”“<”或“=”。2.公園中央花圃的栽了玫瑰花,栽了杜鵑花。哪種花栽得多?3.用同一塊木板做飛機模型,小明用了這塊木板的,小軍用了這塊木板的,他倆誰用的木板少一些?4.爸爸把一個西瓜平均分成了6份,小樂吃了其中的2份,爸爸吃了其中的,剩下的媽媽吃了。誰吃得最多?參考答案:溫習舊知 > < >預習新課 練習反饋1.< > = < < = < >2.>,杜鵑花栽得多。3. <,小明用的木板少一些。4. <<,爸爸吃得最多。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溫習舊知表示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份。是( )個,1里面有( )個。分數的分母表不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了幾份,分子表示取了其中的幾份。一個分數的分子是幾,就表示這個分數里有幾個幾分之一。預習新課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_________,分子___________。練習反饋1.看圖列式計算。2.計算。3.王伯伯家的玉米豐收了,他用收割機收玉米。昨天收了,今天收了。(1)今天比昨天多收了幾分之幾? (2)兩天一共收了幾分之幾?4.有一杯牛奶,小強喝了這杯牛奶的,然后加滿水,又喝了這杯的,再加滿水,又喝了這杯的,又加滿水,最后把這杯都喝了,小強喝的牛奶多還是水多?各喝了多少?參考答案:溫習舊知 8 5 5 8預習新課 3 2 5 4 1 3練習反饋認識幾分之幾溫習舊知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對于一個整體,只要是平均分成幾份,不管是如何分的,其中的每份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預習新課這個平行四邊形被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涂色部分占( )份,是( )個,也就是它的。把一個物體或圖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幾份就是它的__________。練習反饋1.用分數表示涂色部分。2.下面各圖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直接用分數表示的在括號里表示出來,不能直接表示的在括號里畫“×”。3.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涂色部分和沒有涂色的部分。4.如圖所示,圖形中的涂色部分是整個圖形的。參考答案:溫習舊知 預習新課 4 4 3 3 4 練習反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多彩的“分數條”》教材解析.doc 《多彩的“分數條”》教材說明及教學建議.doc 《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教材解析.doc 《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教材說明及教學建議.doc 《練習十一》教材解析.doc 《練習十一》教材說明及教學建議.doc 《認識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教材解析.doc 《認識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教材說明及教學建議.doc 【預習學案】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doc 【預習學案】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doc 【預習學案】認識幾分之幾.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