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世紀教育網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節 物質的變化1.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概念 __ __ __ __現象 __ __和__ __發生變化 常伴隨__ 、 、 、 __等現象微觀變化 __ __沒有改變 構成物質__ __和__ __重新__ _ _本質區別 __ __聯系 化學變化過程中 __物理變化,物理變化過程中__ __化學變化2.性質與變化性質和變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物質的性質就是物質本身具有的一種能力,雖然需要在變化中體現出來,但敘述性質時不一定就發生了變化;而物質的變化則是一個過程,常伴隨發光、放熱(吸熱)、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 會判斷物質的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例題1、(2018 遼陽)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蛋糕切塊 B.蘋果榨汁 C.香蕉腐爛 D.冰塊融化【解析】A、蛋糕切塊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蘋果榨汁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香蕉腐爛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冰塊融化過程中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答案】C??? 根據題目信息,分析歸納物質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及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系。例題2、(2018 安順)以下對自然資源利用的過程中只發生物理變化的是( )鋁土礦煉鋁 B.液化氣燃燒 C.木材制桌椅 D.海水提取鎂【解析】A、鋁土礦煉鋁的過程中有新物質鋁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B、天然氣燃燒的過程中有新物質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木材制桌椅的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海水提取鎂的過程中,有新物質鎂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答案】C1.(2018 湘西州)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 ?。?br/>A.有新物質生成 B.發光發熱 C.有氣體生成 D.有沉淀生成2.生活中的下列變化,只發生了物理變化的是( ?。?br/>A.食物腐敗 B.酒精揮發 C.火柴燃燒 D.鐵器生銹3.(2016 淄博)如表是根據一些反應事實或現象推理得出的影響化學反應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br/>選項 化學反應事實(或現象) 影響因素A 過氧化氫在常溫下分解速度比較慢,加入二氧化錳后迅速分解 催化劑B 食物在冰箱中保存不易變質 溫度C 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發出黃色火焰,在純氧中燃燒火焰明亮 反應物的種類D 細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在純氧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反應物的濃度A.A B.B C.C D.D4.(2018 赤峰)下列古代工藝或技術應用中一定含有化學變化的是( ?。?br/>A.鉆木取火 B.在甲骨上刻文字 C.用石塊磨制石斧 D.指南針指引航海5.(2018 衡陽)2017年5月14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一帶一路”是合作發展的理念和倡議,古絲綢之路將我國的發明和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古代生產工藝中主要體現化學變化的是( ?。?br/>A.糧食釀酒 B.紡紗織布 C.在甲骨上刻文字 D.用石塊修筑長城6.(2018 河北)如圖所示的實驗過程中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br/>A.熱水蒸發 B.蠟燭燃燒 C.滾擺上升 D.影子形成7.(2018 廣東)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詩中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br/>A.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B.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C.增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D.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8.(2018 新泰市二模)下列所示的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br/>A.石油分餾 B.凈化水 C.電解水 D.相互刻劃比硬度9.(2018 墾利縣模擬)下列對于物質變化的認識中,不正確的是( )A.我們觀察到的物質的宏觀變化,大多數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不斷運動或變化的結果B.原子間的排列方式或結合方式發生改變,意味著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C.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微粒之間一定發生了相互作用,而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微粒之間沒有發生相互作用D.人們研究物質變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得到所需要的物質或需要的能量10.(2017 蘭州)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廣口瓶內裝有某種固體,向其中滴加某種液體后,U形管內液面a低于b,不符合上述實驗現象的一組試劑是( )A.生石灰和水 B.鐵粉和稀鹽酸 C.硝酸銨和水 D.純堿和稀鹽酸11.小紅想研究影響過氧化氫(H2O2)分解速度的因素.在四支試管中分別加入0.2g二氧化錳粉末,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過氧化氫溶液,觀察氣泡產生的速度,記錄如下:實驗次數 1 2 3 4H2O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1% 5% 10% 15%MnO2質量 0.2g 0.2g 0.2g 0.2g氣泡產生的速度 + ++ +++ ++++(1)該實驗研究的問題是:過氧化氫分解的速度與 的關系.(2)為了檢驗產生的氣體是否為氧氣,請你寫出檢驗的方法: ?。?br/>(3)實驗完畢,可利用過濾法回收剩余溶液中的二氧化錳粉末.在過濾過程中,下列儀器不需要的有 ?。瓿稍搶嶒炦€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的名稱為 ?。?br/>A.玻璃棒 B.酒精燈 C. 托盤天平 D.燒杯.12.(2017春 南關區校級期末)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 ,二者的內在聯系是在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同時發生 ,而在物理變化過程中不一定發生 .13.這種 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這種 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14.騎行路上他們看到了一種美麗的現象﹣﹣“樹掛”,“樹掛”是霧汽和水汽遇冷在枝葉上形成的冰晶.(1)“樹掛”的形成過程屬于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2)“樹掛”的形成過程中,不發生變化的是 (填字母序號).A.分子種類 B.分子大小 C.分子間隔 D.分子質量.15.(2017 海南模擬)某同學做了一個趣味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整個實驗過程如圖所示:待試管冷卻至室溫,在水中取下膠塞,試管中液面上升(如圖B所示).請用理化知識解釋試管中液面上升的原因 .16.在化學反應中,發生改變的粒子是 ,沒有發生改變的粒子是 ?。?br/>17.(2018 門頭溝區二模)學習了二氧化錳對過氧化氫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識后,某興趣小組同學在課外進行了有關過氧化氫分解反應的再探究.【探究一】影響過氧化氫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興趣小組同學做了四個實驗,實驗數據如表:實驗序號 H2O2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H2O2溶液的體積/mL 溫度/℃ MnO2的用量/g 收集O2的體積/mL 反應時間① 5 1 20 0.1 4 16s② 15 1 20 0.1 4 6s③ 30 5 35 0 4 98min④ 30 5 55 0 4 20min(1)過氧化氫分解速率與溫度的關系是 .(2)能說明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與其質量分數有關的實驗是 (填實驗序號).【探究二】MnO2的聚集狀態是否影響其催化效果?將質量相同但聚集狀態不同的MnO2分別加入到5mL5%的H2O2溶液中,測試結果如下:MnO2的狀態 操作情況 觀察結果粉末狀 混合不振蕩 劇烈反應,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塊狀 反應較慢,火星紅亮但木條未復燃由上述實驗得到的結論是 .【探究三】其他金屬氧化物能否起到類似MnO2的催化作用?興趣小組同學用天平稱量0.2g CuO,用量筒量取5mL 5% 的H2O2溶液,進行如下圖所示實驗(①~⑦代表實驗操作步驟).(1)小組同學通過上述實驗得出結論:CuO可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支持該結論的實驗證據是 .(2)過氧化氫能被CuO催化分解放出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br/>(3)欲比較不同催化劑CuO和MnO2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實驗時需要控制的變量有 ?。?br/>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節 物質的變化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知識聚焦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形狀 狀態;發光、發熱、變色、生成氣體或沉淀;構成物質的分子;分子;原子;組合成新的分子_;是否有新物質生成;一定伴隨;一定無;知能提升突破1.【解答】解:A、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是:有新物質生成,故選項正確;B、白熾燈在通電時,會發光發熱,但是該過程是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C、有氣體生成是變化的現象,不是特征。給水加熱,水中的氧氣逸出,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D、有沉淀生成,是變化的現象,不是特征。給澄清的石灰水加熱,有沉淀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選項錯誤;答案:A。 2.【解答】解:A、食物腐敗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錯;B、酒精揮發是由液態變為氣態,只是狀態發生了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故正確;C、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錯;D、鋼鐵生銹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鐵的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故錯。答案:B?!?br/>3.【解答】解:A、過氧化氫在常溫下較難分解,二氧化錳加快了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所以影響因素是催化劑,故A合理;B、食物的變質是緩慢氧化,這一過程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時反應進行得快,響因素是冰箱內溫度,故B合理;C、蠟燭在純氧中燃燒的火焰比在空氣中燃燒的火焰更明亮是因為氧氣的濃度不一樣,響因素是主要是氧氣的濃度不同,故C不合理;D、鐵在空氣中很難燃燒,在氧氣中劇烈燃燒,影響因素是氧氣的濃度,故D合理.答案C.4.【解答】解:A、鉆木取火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B、在甲骨上刻文字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用石塊磨制石斧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D、指南針指引航海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答案:A?!?br/>5.【解答】解:A、糧食釀酒過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質,屬于化學變化;B、紡紗織布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C、在甲骨上刻文字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D、用石塊修筑長城過程中,沒有生成新物質,屬于物理變化。答案:A。 6.【解答】解:A、熱水蒸發是水分由液態變為氣態,只是狀態發生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B、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屬于化學變化,故B正確;C、滾擺上升只是位置的移動,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D、影子形成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D錯。答案:B。 7.【解答】解:A、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爆竹聲中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C、增火燃回春浩浩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烈火焚燒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答案:A?!?br/>8.【解答】解:A、石油分餾過程中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B、凈化水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C、電解水過程中有新物質氧氣等生成,屬于化學變化。D、相互刻劃比硬度過程中只是形狀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答案:C。9.【解答】解:A、構成物質的微粒不斷運動與變化決定著物質的宏觀變化,故A正確;B、原子間的排列方式或結合方式發生改變,意味著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故B正確;C、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微粒之間的間隔和排列方式也會發生相互作用,故C錯誤;D、人類開展化學研究,就要研究物質的變化,通過化學變化制取新物質,以滿足物質的需要,在變化中常伴隨著能量的變化,也可以滿足能量的需要。故正確。答案:C。10.【解答】解:A、生石灰和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瓶內空氣受熱膨脹,壓強增大,使U形管內液面a低于b,故選項錯誤。B、鐵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壓強增大,使U形管內液面a低于b,故選項錯誤。C、硝酸銨溶于水吸熱,使瓶內氣體溫度降低,使U形管內液面a高于b,故選項正確。D、純堿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壓強增大,使U形管內液面a低于b,故選項錯誤。答案:C?!?br/>11.【解答】解:(1)由題目中的數據可知,在二氧化錳的量一定的情況下,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越大,氣泡產生的速度越快,所以該實驗研究的問題是過氧化氫分解的速度與雙氧水溶液的濃度的關系;(2)因為氧氣具有助燃性,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產生的氣體是否為氧氣.檢驗的方法: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如果木條復燃,則證明該氣體為氧氣;(3)過濾中用到的儀器有玻璃棒、燒杯、漏斗、濾紙、鐵架臺等,因不需要加熱,故不需要酒精燈.要完成該實驗還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的名稱為漏斗.答案:(1)過氧化氫溶液的濃度;(2)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如果木條復燃,則證明該氣體為氧氣;(3)B;漏斗.12.【解答】解: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聯系是:化學變化過程中一定有物理變化,而在物理變化過程中不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答案:有無新物質生成;物理變化; 化學變化; 13.【解答】解: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做化學反應.答案:沒有新物質生成的;有新物質生成的.14.【解答】解:(1)“樹掛”的形成過程中只是水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2)“樹掛”的形成過程中只是水的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該過程中,分子質量、分子大小和分子種類沒有改變,改變的是分子間隔.答案:(1)物理;(2)ABD. 15.【解答】解:白磷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固態的五氧化二磷,使試管內氣體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燒杯中的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試管,故試管內液面上升.答案:白磷燃燒消耗氧氣,生成固體,使試管內氣體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所以試管內液面上升.16.【解答】解: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分子,在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都不變;故在化學反應中,發生改變的粒子是分子,沒有發生改變的粒子是原子.答案:分子;原子. 17.【解答】【探究一】(1)由實驗數據③和④可知,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升高,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加快.故填:其他條件相同時,溫度升高,過氧化氫分解速率加快;(2)①和②中,除了過氧化氫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同,其他條件相同,由數據可知產生等體積的氧氣,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所需時間越短;故填:①②;【探究二】由實驗現象可知,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粉末狀的二氧化錳能使過氧化氫溶液的分解速率更快;這說明了粉末狀二氧化錳比塊狀二氧化錳催化效果要好;故填:粉末狀二氧化錳比塊狀二氧化錳催化效果要好;【探究三】(1)常溫下,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很緩慢,所以①中帶火星的木條不復燃;氧化銅對過氧化氫的分解有催化作用,能加快其分解速率生成氧氣的速率,故步驟③中的現象是有氣泡產生,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催化劑的特點是“一變,兩不變”,反應前后其質量不變,所以步驟⑥中稱量的氧化銅的質量仍為0.2g;催化劑的特點是“一變,兩不變”,其中反應速率改變,這里是加快,所以⑦的現象是溶液中有氣泡放出,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填:①不復燃,③復燃;⑥固體質量為0.2 g;⑦溶液中有氣泡放出,帶火星的木條復燃.(2)在氧化銅的催化作用下,過氧化氫分解為水和氧氣,故填:2H2O22H2O+O2↑;(3)欲比較不同催化劑CuO和MnO2對H2O2分解速率的影響,除了催化劑的種類不同以外,溫度、H2O2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及體積、CuO和MnO2的質量及聚集狀態需要完全相同;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科學9上 1.1 物質的變化 創優同步學案.doc 浙教版科學9上 1.1 物質的變化 創優同步學案(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