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地球表面及其變化班級: 姓名:第一課: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的地表形態可以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2、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 山地: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層巒疊嶂。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較緩,由連綿不斷的低矮山丘組成。盆地: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3、地球上海洋多,陸地少。海洋在地形圖上用藍色表示。4、中國的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西部多高原,東部多平原。家長簽名:( )第二課: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2、地球的內部可以分成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絕大部分地震發生在地殼內。火山活動與地幔和地殼運動有關。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溫度越來越高,壓力越來越大。4、組成地球外殼的巖石圈原來是一個整體,后來地球內部運動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幾塊,形成了現在的大陸板塊。5、兩個大陸板塊碰撞形成了雄偉的喜馬拉雅山。東非大裂谷是兩大板塊受拉張而形成的斷裂谷。6、地球內部運動使地表形態不斷發生變化。這些變化有些是猛烈的,比如地震、火山。有時候也極其緩慢,就像喜馬拉雅年復一年的隆起。7、地球表面的很多變化都是在流水、風、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緩慢地進行的,是我們在短時間內難以覺察的。 家長簽名:( )第三課:巖石會改變摸樣嗎1、由于受水、大氣、氣溫或動植物的作用,巖石破碎,這種現象叫風化。2、整塊的巖石風化后巖石碎裂,碎石繼續風化就會變成小石子和沙,這些小石子和沙經過長時間后又會變成土壤。3、“冷熱作用使巖石發生變化”模擬實驗研究計劃實驗材料:酒精燈、火柴、石塊、鑷子、盛水的燒杯等。實驗步驟:①點燃酒精燈。②用鑷子夾住巖石在酒精燈外焰上加熱。③把加熱后的巖石立即放入冷水中觀察。④反復實驗幾次,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實驗現象:巖石表面出現裂縫并伴有碎石屑脫落。實驗結論:冷熱氣溫變化能使巖石發生變化。 家長簽名:( )第四課:土壤中有什么1、根據顆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類,最大的土壤顆粒是沙礫(小石子),其次是沙,接著是比沙還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這些統稱為巖石的微粒。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的混合物。3、土壤中還有腐殖質和鹽分。腐殖質是動植物腐爛時產生的黑色物質,鹽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礦物質,它們都是植物生長必需的營養元素。4、土壤是地球上最有價值的資源。 家長簽名:( )第五課:雨水對土地的侵蝕1、雨水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蝕的開始。2、土地坡度的大小、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會影響土壤被侵蝕的程度。第六課:探索土地被侵蝕的因素 家長簽名:( )研究題目:土地的坡度對侵蝕的程度有影響嗎?我的猜測:土地的坡度對侵蝕的程度有影響。土地坡度大,侵蝕程度大;土地坡度小,侵蝕程度小。實驗方法:對比實驗不同的條件:土地的坡度相同的條件:有無植物覆蓋、降雨量的大小、土壤結構、降雨高度等。研究題目:有無植物覆蓋對侵蝕的程度有影響嗎?我的猜測:有無植物覆蓋對侵蝕的程度有影響。無植物覆蓋,侵蝕程度大;有植物覆蓋,侵蝕程度小。實驗方法:對比實驗不同的條件:有無植物覆蓋相同的條件:土地的坡度、降雨量的大小、土壤結構、降雨高度等。研究題目:降雨量的大小對侵蝕的程度有影響嗎?我的猜測:降雨量的大小對侵蝕的程度有影響。降雨量大,侵蝕程度大;降雨量小,侵蝕程度小。實驗方法:對比實驗不同的條件:降雨量的大小相同的條件:有無植物覆蓋、土地的坡度、土壤結構、降雨高度等。家長簽名:( )第七課:河流對土地的作用在河流的上游,水流速度快,容易發生侵蝕;在河流的下游,水流速度慢,容易發生沉積。2、侵蝕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積卻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蝕和沉積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3、除了流水,還有其他自然力如風、冰川、海浪等對土地有侵蝕和沉積作用。 家長簽名:(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