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戰2019年高考政治考點一遍過考點15+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戰2019年高考政治考點一遍過考點15+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資源簡介


(一)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
1.總體小康:
(1)實現: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我國現代化建設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帶領人民奔小康;至20世紀末,我國實現了“三步走”戰略的前兩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三步走”戰略是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國經濟建設分三步走的總體戰略部署:第一步目標,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實現;第二步目標,1991年到二十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標,到二十一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
(2)表現:從微觀上看,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從宏觀上看,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大大增強。
(3)意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4)特點:我國已經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①低水平,就是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但人均水平還比較低。
②不全面,一是目前的小康覆蓋的人群不全面,二是基本上目前的小康還處于生存性消費的滿足,而發展性消費還沒有得到有效滿足,社會保障還不健全,環境質量還有待提高。
③發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區之間、城鄉之間,發展水平差距不小。
2.全面小康
(1)時間: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2)全面小康社會的特點(目標):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總體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比較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
1.原因:
(1)必要性:①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②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仍是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必經階段,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
(2)重要性:①有利于更好的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②有利于擴大內需,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③有利于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措施:
(1)在經濟建設方面的新要求:
①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工業化基本實現,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鎮化質量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基本形成。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扶貧對象大幅減少。社會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形成。
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2)在發展進程上: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現代化建設中繼續走在前列,率先實現現代化;相對落后的地區,則要奮起直追,加快發展。
考向一 總體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比較
總體小康
全面小康
不同點
標準
低水平:雖然我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但人均水平還比較低。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剛剛跨過小康的門檻
更高水平: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富裕
生活質量
不全面:一是小康生活覆蓋的人群不全面;二是小康生活的實際內容不全面,偏重于物質消費而忽視精神生活,處于生存性消費的滿足而發展性、享受性消費不足;社會保障不健全,環境質量有待提高
更全面: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民主更加完善,法制更加完備,社會秩序更好。人民安居樂業,接受良好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與自然更加和諧。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足、生產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社會發展狀態
不平衡:目前,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全國也沒有全面達到。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不同收入的群體之間,發展水平差距不小
比較均衡:將縮小地區、城鄉、各階層的差距;加快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發展,體現共同富裕的原則。將惠及十幾億人口,所有現在沒有達到小康水平的,都要力爭盡快達到
相同點
都是小康社會,都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總體小康是我國目前已經達到的小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本世紀頭二十年的發展目標,二者只是所處的發展階段不同
【典例1】到20世紀末,我國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十三五”時期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關于總體小康與全面小康的區別,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總體小康是一個低標準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個較高標準的小康 
②總體小康偏重于物質消費,全面小康不僅注重物質生活的提高,還強調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 
③總體小康是一個發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將縮小各地區、城鄉各階層的差距 
④總體小康只是城市的,全面小康還包括農村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小康是全國人民的小康,不論總體小康還是全面小康都是全國人民的,④說法錯誤,排除含④的選項。故選B。
考向二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
內涵
闡釋
第一要義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突出“科學”發展
核心立場
以人為本
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發展“為民”“靠民”和“惠民”
基本要求
全面協調可持續
突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等現代化建設方方面面的全面協調,強調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
根本方法
統籌兼顧
堅持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和自然、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統籌,以及中央和地方、局部與整體、當前與長遠等利益的統籌,突出宏觀上的全局觀
【典例2】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這體現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
①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 
②把城鎮化作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③把統籌兼顧作為根本方法 
④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基本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考向三 怎樣做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措施
地位
具體措施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
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
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又重大的戰略任務
經濟發展要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各個方面
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格局
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彌補不同民族和地區在發展進程和水平上的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創造構建和諧社會的必要條件
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
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家庭
【典例3】習近平指出,我們不再簡單地以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論英雄,而是強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立足點。這要求我們
①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③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實現城鄉同步富裕
④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擴大外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1.“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十九大報告中,黨中央心系人民群眾安危冷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和舉措中止逐步得到落實。下列做法能夠體現上述觀點的是
①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方式,完善分配激勵機制
②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的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
③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④通過實施政府定價政策,穩定物價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北斗地圖APP是精準導航服務工具,可為廣大用戶提供移動、實時的定位和導航以及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務。北斗地圖APP于2018年5月1日上線,更多的手機、可穿戴設備等終端都將擺脫對美國GPS的依賴。北斗地圖APP的開發完成無疑也標志著我國國產衛星導航的發展邁入新階段。對上述材料認識正確的是
①消費需求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
②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③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④技術的領先推動中國主導世界導航市場的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圖為我國居民消費需求與企業供給結構圖,從中可以看出
①我國應該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來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②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沒有必然聯系
③需要通過引導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來解決供求之間的矛盾
④需要通過矯正要素配置來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對于東北地區而言,實體經濟一直是“看家本錢”,在經濟總量中占有重要份額。發揮老工業基地的既有優勢,真正把實體經濟當作“壓艙石”,加速轉型升級,發展強而優的實業,讓老工業基地升級為新工業基地,是振興東北的關鍵。促進東北實體經濟轉型,需要
①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②加大財政扶持力度,以增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③提供優越的人才環境,為實體經濟轉型提供人才支撐
④以科技為引領,突出政府在實體經濟轉型中的主體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8年政府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林牧漁業和種業創新發展,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要發展“互聯網+農業”,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下列正確的做法有
①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
②農業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③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④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速度和效益上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為實現2020年全面脫貧目標,某縣結合本地實際,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和大蒜種植基地,引導土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創建多種形式的農村合作社,農民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重點幫扶貧困戶年人均收入在萬元以上,走上了富裕之路。該縣很好地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做到了
①以集體經濟改革來增強公有制的主導地位
②將市場調節和宏觀調控有機結合以走向共富
③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來加強經濟造血功能
④以轉變職能來統領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共享單車行業就業研究報告》表明,共享單車帶動了智能鎖制造企業50%的就業崗位,帶動了相關自行車企業80%的就業崗位,還新増加超過3萬個線下運維崗位。共享單車的迅速發展對傳統制造企業在技術研發、生產流程、服務體系等領域形成了綜合影響,倒逼企業改進工藝流程,淘汰落后產能,使整個行業迎來一次“顛覆性”的機遇期。這表明
①共享單車成為激發相關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②傳統產業可以拉動經濟新業態的發展
③由共享單車帶動的就業產業鏈正在形成
④共享單車的發展有助于傳統企業降低研發成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習近平在G20杭州峰會上向世界宣告:“我們將更加注重公平公正,在做大發展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讓老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獲得感。”下列選項和上述材料體現道理相同的是
①茍利于民,不必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
②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也
③積力之所舉,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無不成也
④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實,愛其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9.2022年中國將舉辦冬奧會,北京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同時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這是對北京的信任,也是對中國人民的信任。在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當下,申辦冬奧會所帶來的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可想象。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的經濟效益在于
①拉動經濟增長,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
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動經濟發展朝著服務業方向轉變
③進一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
④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為擴大生產,某公司決定擴大用工規模。一臺機器人可以替代10個工人,每個工人的年薪在2—4萬元;一臺機器人本體及維護費用約為60萬元,每臺機器人的使用壽命為10年,最終該公司購買了10臺機器人。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這一選擇的理由是
①機器人的購置成本比工人的年薪要低
②機器人與工人互為替代生產要素
③機器人長期運營總成本低于工人年薪
④機器人與工人屬于互補生產要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018·江蘇政治)某地將激活閑置農房與農村產權交易改革相結合,融合推進“確權+流轉+增收”,將集體和個人閑置農房用于發展民宿、農事體驗、健康養老等鄉村經濟新業態,帶動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從城市向農村回流,有效促進了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材料表明
①發展鄉村經濟必須改變農村的土地所有權
②生產關系變革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動力
③經濟業態創新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
④城鄉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8·江蘇政治)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
A.傳統經濟轉向現代經濟
B.不均衡發展階段轉向協調發展階段
C.虛擬經濟轉向實體經濟
D.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3.(2018·天津政治)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面對極其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①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000多萬
③經濟年均增速超過7%
④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超過50%
以上成就的傳導路徑是
A.①→②→③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①→③
4.(2017·江蘇政治)2017年2月5日,新世紀以來第14個關注“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該文件指出,在新的歷史階段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是
A.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B.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C.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D.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
5.(2017·江蘇政治)數字經濟是隨著信息技術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近年來呈蓬勃發展態勢。據某研究機構測算,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國家數字經濟平均增速約為7.5%,顯著高于當年全球GDP增速。材料表明,發展數字經濟
A.有助于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 B.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C.有利于完善我國收入分配制度 D.能提高我國在國際分工中地位
6.(2017·江蘇政治)某村開展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實現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在立足供需對接的基礎上,發展了農村集體經濟,贏得了農民高度認可。材料表明,發展農村經濟應
①不斷完善農村生產關系 ②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③不斷增加農業資金投入 ④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6·江蘇政治)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差別性待遇一直為社會所關注。2016年初,我國政府發布《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要求各地根據自身情況統一城鄉醫保的覆蓋范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此舉旨在
①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②促進社會公平
③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④減輕財政負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6·江蘇政治)小規模、零散經營在我國農業經濟中所占比重大,發展水平低,這是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某村將農戶組成農業合作社,利用從外國引進的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發展綠色產業,農戶收入普遍大幅度提高。材料表明發展農村經濟應該堅持
①通過產業發展帶動共同富裕 ②引進外資與引進技術相結合
③通過區域分工實現生產專業化 ④高效農業與生態農業相結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6·江蘇政治)分享經濟是指資源所有者適應需求變化,通過社會化平臺有償分享閑置資源的一種全新商業模式。業內預計,未來5年我國分享經濟年均增長將在40%左右。發展分享經濟
①是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 ②縮小我國收入分配差距
③有利于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④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2016·上海政治)造成下圖中兩個變量走勢相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2007~2015年我國
A.農業現代化、專業化進程加快 B.高科技戰略性新興工業發展
C.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上升 D.出口總量增長及產品結構優化
11.(2015·福建文綜)立國之道,惟在富民。近年來,某省財政用于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長,2014 年達到75.6%。這些支出
①能夠有效促進財政收支平衡 ②強化財政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
③有助于實現宏觀調控的目標 ④能夠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參考答案與解析】
【考點沖關】
1.B 【解析】此題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科學發展觀的相關知識。此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題干內容主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關系到人民健康的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和舉措中正逐步得到落實,故②③符合題意;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方式可能會使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不利于改善民生,故排除①;④中“政府定價”說法錯誤,故排除④。故選B。
3.C 【解析】②錯誤,消費水平從根本上是由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由圖可知,在我國目前供求之間的矛盾中,主要問題是供給問題而非消費結構問題,故排除③。依據圖示可知中高端供給不足,低端供給大于需求,因此我國應該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來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通過矯正要素配置來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故①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
4.B 【解析】此題考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本題出題意圖在于考查學生對于課本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難度適中,得分關鍵在于抓住題干。實現實體經濟轉型需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提供人才支撐,故①③符合題意;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與增強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沒有必然聯系,②錯誤;實體經濟轉型需要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④表述錯誤,排除。故選B。
5.B 【解析】促進鄉村振興,要發展“互聯網+農業”,農業發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調整農村經濟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②③項符合題意;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把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①項說法錯誤;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拉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④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B。
7.C 【解析】材料表明共享單車成為激發相關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由共享單車帶動的就業產業鏈正在形成,①③項符合題意;材料不體現傳統產業可以拉動經濟新業態的發展,②項與題意不符;共享單車的發展有助于倒逼傳統企業增加技術研發,但不一定降低研發成本,④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C。
8.D 【解析】本題考查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立場是堅持以人為本。“從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出發,讓老百姓有更多成就感和獲得感”體現了堅持以人為本,維護人民利益,“茍利于民,不必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實,愛其命”符合題意,選D;②強調了公平,不選;③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不選。
9.C 【解析】本題考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申辦冬奧會與城鎮化建設沒有直接關系,①不選。題干強調的是經濟效益,③與題干無關,不選。②④符合題意,入選。
10.B 【解析】題目中,該公司最終購買了10臺機器人替代人工,這是因為機器人與工人互為替代生產要素,從一個長期的過程來看,機器人長期運營總成本低于工人年薪,這是該公司做出此選擇的理由。故②③入選。①選項表述不是題目的原因。④選項表述錯誤,排除。選B。
【直通高考】
1.C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基本經濟制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融合推進農村土地“確權+流轉+增收”,并未改變農村土地所有權的性質,農村土地在性質上屬于集體經濟,①錯誤。激活閑置農房與農村產權交易改革相結合,從而實現鄉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體現了生產關系變革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動力。經濟業態創新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②③符合題意。材料側重于農村閑置農房與農村產權交易改革,未體現城鄉一體化,④不符合題意。選C。
2.D 【解析】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選D。
5.B 【解析】數字經濟并不一定都局限在國有經濟范圍內,發展數字經濟有助于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的說法不準確,A項不選;材料中中美日等主要國家的數字經濟平均增速顯著高于當年全球GDP增速,這表明發展數字經濟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B項正確;材料沒有表明發展數字經濟與分配制度相關,C項不選;材料也沒有表明發展數字經濟有助于提高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D項不選。
6.A 【解析】開展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制改革屬于生產關系的不斷完善,①正確;“在立足供需對接的基礎上,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體現了發展農村經濟應以市場為導向優化農業產業結構,②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發展農村經濟應不斷增加農業資金投入,③不選;材料體現的是農業集體經濟改革,集體經濟屬于公有制經濟,材料與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無關,④不選;故本題選A。
7.C 【解析】從材料可知,我國政府此舉是為了彌補城鄉居民在社會保障方面的差別性待遇,是為了提高農村居民在基本醫療保險方面的待遇水平,所以此舉的主旨在于縮小城鄉醫療服務水平上的差距,不在于提高醫療服務質量,①不選;縮小城鄉醫療保險服務水平上的差距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體現,也是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體現,②③正確;縮小城鄉服務水平上的差距,在某種意義上政府還要加大財政支出,④說法錯誤;故選C。
8.B 【解析】由 “將農戶組成農業合作社,利用從外國引進的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發展綠色產業”可知,發展綠色產業有利于發展農村經濟,①正確;“從外國引進的優良品種和先進技術發展綠色產業”說明該村堅持了高效農業與生態農業相結合,④正確;材料并沒有涉及引進外資,也沒有涉及區域分工,所以②③不選。故選B。
9.D 【解析】由材料可知,分享經濟針對的范圍較廣,個體經濟經營者、私營經濟經營者等非公有制經濟經營者均可利用此經濟形式,故不能說分享經濟是公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①不選;人人都可利用分享經濟,故分享經濟并不能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它只能促進國民經濟水平的整體提高,②不選;從材料可知,分享經濟能有效利用閑置資源,這有利于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③正確;材料指出分享經濟將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由此可知分享經濟能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④正確;故選D。
11.D 【解析】材料中“財政用于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逐年增長”說明國家運用財政政策實行宏觀調控,發揮財政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③④符合題意;①材料沒有體現;②說法錯誤;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磴口县| 通州市| 汉寿县| 清涧县| 新田县| 应用必备| 阿荣旗| 巧家县| 金平| 咸宁市| 剑河县| 太谷县| 东丰县| 齐齐哈尔市| 沽源县| 阿克陶县| 武陟县| 黄石市| 章丘市| 景泰县| 调兵山市| 光泽县| 岳普湖县| 临沧市| 恩平市| 宜丰县| 名山县| 交城县| 孝感市| 大冶市| 曲阜市| 海丰县| 宣威市| 西乡县| 新疆| 峡江县| 竹山县| 土默特左旗| 内黄县| 正镶白旗|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