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世紀教育網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常見的堿1.氫氧化鈉(NaOH):俗稱__ __、__ _。(1)易潮解,易和空氣中的__CO2__反應而變質,故應__密封__保存。氫氧化鈉固體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如__ __、__ __;(2)__ __于水,放出大量的熱;(3)氫氧化鈉能與蛋白質、油脂反應,對皮膚、紙張等有強__腐蝕__性,在使用氫氧化鈉溶液時,要注意防止液體濺入眼睛或沾到皮膚上。2.堿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如:2NaOH+CO2===__ _+__ _2NaOH+SO2===__ 3__+_ _(工業上用堿溶液吸收SO2等有害氣體)3.堿能與氯化鐵、氯化銅溶液等物質反應,如:3NaOH+FeCl3===__ __+__ _(生成紅褐色沉淀)2NaOH+CuSO4===__ __+__ __(生成藍色沉淀)4.氫氧化鈣[Ca(OH)2]:俗稱__ __、__ __。(1)熟石灰能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成硬的碳酸鈣,所以工業用氫氧化鈣砌磚抹墻;(2)農業上用熟石灰降低土壤酸性,配制農藥波爾多液;(3)熟石灰可以用來制造氫氧化鈉和漂白粉。5.堿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發生反應,如:Ca(OH)2+CO2===__ __+__ _(CO2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以此檢驗CO2)6.堿能與氯化銅溶液等物質反應Ca(OH)2+CuCl2===__ __+__ __常考1 了解堿的含義,知道堿溶液的共同特征,理解堿的通性。例題1、在學習堿的性質時,為了驗證溶液中的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老師做了下面兩個實驗.實驗一:如圖甲,將一支充滿二氧化碳的試管倒扣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觀察試管中的液面變化情況.實驗二:如圖乙,向兩個裝滿二氧化碳的同樣規格的瓶中分別注入等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蒸餾水,振蕩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觀察U型管(裝有紅墨水)兩端液面的變化情況.請問:(1)實驗二中若觀察到U型管左端的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則證明溶液中的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實驗室常用 試劑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2)與實驗一相比,同學們認為實驗二更合理,因為它能排除 對實驗的干擾.【解析】(1)CO2與NaOH的反應,是氣體被吸收進溶液的反應,氣體減少了,則U型管左端的氣壓減小,從而導致U型管左端液面升高;氫氧化鈉變質產生碳酸鈉,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而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沒有氣體,故可以用稀鹽酸來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2)實驗一驗證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與實驗一相比,通過實驗二的現象可知,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的影響程度遠比二氧化碳溶于水所產生的影響大;【答案】(1)升高;稀鹽酸;(2)水.常考2 知道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性質及用途。例題2對知識的歸納和總結是學好科學的重要方法.在學習了堿的性質后,小紅同學總結了氫氧化鈣的四條化學性質(如圖),即氫氧化鈣與圖中四類物質能夠發生化學反應.(1)為了驗證氫氧化鈣與酸堿指示劑反應,小紅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溶液由無色變成 色.(2)利用圖中的第②條性質可以檢驗一種常見的氣體,該氣體是 (填寫化學式),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圖中的第③條性質是堿[Ca(OH)2]與 (填寫酸、堿、鹽、氧化物等物質的類別)的反應,寫出屬于該性質的一個化學方程式 .(4)利用氫氧化鈣與鹽反應的性質,可以除去氫氧化鈉溶液中少量的氫氧化鈣雜質,請寫出該化學反應的方程式 .【解答】解:(1)酚酞遇酸不變色,遇堿變紅,氫氧化鈣屬于堿,所以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鈣溶液中,溶液由無色變成紅色;(2)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利用此來檢測二氧化碳;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3)堿的性質為:堿溶液能跟酸堿指示劑、非金屬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酸起、某些鹽反應,所以第③條為是與酸反應,例如氫氧化鈣與鹽酸反應,方程式為:Ca(OH)2+2HCl═CaCl2+2H2O(4)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用觀察法配平,碳酸鈣后面標上沉淀符號,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答案】(1)紅;(2)CO2;CO2+Ca(OH)2═CaCO3↓+H2O.(3)酸;Ca(OH)2+2HCl═CaCl2+2H2O;(4)Ca(OH)2+Na2CO3═CaCO3↓+2NaOH.1.把生石灰、二氧化硫、食鹽分別溶于水,在所得溶液中分別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的顏色變化依次是( )A.紫色、藍色、紅色 B.藍色、紅色、無色C.藍色、紅色、紫色 D.紅色、藍色、紫色2.大致測定某溶液是酸性還是堿性,要采取( )①石蕊試液 ②酚酞試液 ③石蕊試紙 ④pH試紙.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④ D.以上都可以3.欲探究久置的生石灰粉末樣品的變質情況,下列分析和結論錯誤的是( )A.液體丙呈紅色或無色B.該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鈣C.若液體丙呈無色,說明該樣品已部分變質D.白色固體甲可能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4.證明氫氧化鈉是否變質,可選用的試劑是( )A.酚酞 B.石蕊 C.鹽酸 D.硫酸銅5.(2018 仙桃)“苛性鈉、燒堿、純堿、火堿”四種俗稱中所代表的物質只有( )A.1種 B.2種 C.3種 D.4種6.(2018 常州)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與用途正確且對應的是( )A.鎂粉有金屬光澤,可用作照明彈 B.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可治療胃酸過多C.濃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劑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滅火7.(2018 泰安)下列實驗現象,描述錯誤的是( )A.電解水時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2:1B.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C.將一氧化碳通入灼熱的氧化鐵,紅色粉末逐漸變為黑色粉末D.向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產生藍色沉淀8.(2018 重慶)氫氧化鈉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一種相同的粒子是( )A.H+ B.OH﹣ C.H2O D.H9.(2018 成都)如圖物質經一步反應轉化的兩種途徑,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氧化物為SO2 B.X只能是硫酸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 D.①②屬于復分解反應10.(2018 許昌二模)如圖所示的四個圖象的變化趨勢,能正確描述對應操作的是( )A.向氫氧化鈉溶液中不斷加水B.煅燒一定質量的石灰石C.向氫氧化鈉和硝酸鋇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D.足量的鐵片和鋁片分別于等質量等濃度的稀鹽酸反應11.(2018 溧陽市模擬)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質的序號填空。①氧氣;②氫氣;③燒堿;④稀鹽酸;⑤熟石灰;⑥濃硫酸(1)可用作清潔能源的是 ;(2)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硫的是 ;(3)可用于去除鐵銹的是 ;(4)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12.(2018 遵義二模)請用相應序號填空。可選物質:A.蛋白質 B.小蘇打 C.熟石灰 D.硝酸鉀(1)治療胃酸過多 . (2)牛奶中的主要營養物質是 . (3)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4)常見的復合肥是 . 13.(2018 南充)(1)以粗鹽為原料生產自來水消毒劑ClO2的某步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NaClO3+4HCl=2C1O2↑+Cl2↑+2X+2H2O,則X的化學式為 。(2)過氧化鈣(CaO2)是一種對環境友好的多功能無機化合物,與水反應生成一種堿并放出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某同學在處理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物廢液時,加入一定量燒堿溶液并充分反應后,有藍色沉淀生成,過濾,濾液呈藍色。則上述過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 ,濾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質是 。14.(2018 濟寧模擬)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在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測量其溶液的pH時,可以 ,再用標準比色卡比較試紙顯示的顏色,讀取該溶液的pH。(2)用石灰漿粉刷墻壁,干燥后墻面變硬,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用熟石灰粉與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環保農藥“黑白粉”。使用時,選擇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莖葉上,可消除忌堿蟲體。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堿性更強的K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15.NaOH是化學實驗中常用的試劑.(1)盛裝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口常會出現碳酸鈉粉末,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反應原理. 2NaOH+CO2=Na2CO3+H2O .(2)向足量某NaOH溶液中通入CO2,反應后溶液中溶質可能只有Na2CO3也可能還有NaOH,請設計實驗檢驗溶質的成分,簡要寫出實驗步驟、現象和結論 取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試液,若酚酞試液變紅色,則溶質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鈉,若溶液不變色,則溶質只有碳酸鈉 .16.(2018 黃岡)對比實驗是化學研究中經常采用的方法。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發生了反應,設計了下列二組實驗。請和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一起探究并回答問題:【設計與實驗】實驗序號 實驗步驟一 實驗步驟二 實驗序號 實驗步驟一 實驗步驟二實驗I 實驗II【探究與結論】(1)實驗I中步驟一看不到明顯現象,步驟二產生的現象是 。(2)實驗Ⅱ中步驟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在實驗Ⅱ的步驟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發生了化學反應,但卻看不到明顯的現象,原因是 。【拓展延伸】現有下列信息:請你和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一起利用以上料信息再設計實驗Ⅲ,證明CO2確實與NaOH發生了化學反應。實驗Ⅲ的操作為: 。看到的現象是 。17.(2018 漳州模擬)化學小組同學設計了探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方案,實驗步驟如下:(1)如甲圖所示裝置的氣密性良好,三瓶250mL的燒瓶內收集滿CO2氣體,三個注射器內各裝有90mL的液體(分別是水、40%的氫氧化鈉溶液、飽和澄清石灰水)。連接好裝置和壓強傳感器。(2)三位同學同時迅速將注射器內90mL的液體注入各自燒瓶中,關閉活塞。(3)一段時間后,同時振蕩燒瓶。觀察傳感器定量實時地傳回燒瓶內氣壓變化形成的圖象情況如乙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1)曲線1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曲線1與曲線2差異較大的原因是 。(2)導致曲線3中CD段氣壓急速減小的操作是 。不改變裝罡和藥品的情況下,進一步降低E點的方法是 。(3)對比曲線1、2、3,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填序號)。①CO2能與水發生反應②CO2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③檢驗CO2用飽和澄清石灰水較合適④吸收CO2用NaOH溶液較合適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常見的堿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知識聚焦1、燒堿 _苛性鈉 CO2 氫氣 氧氣 極易溶 _腐蝕2、_Na2CO3__+__H2O Na2SO3__+__H2O3、_Fe(OH)3↓ _3NaCl Cu(OH)2↓ Na2SO4_4、熟石灰 消石灰5、_CaCO3↓ H2O6、Cu(OH)2↓ CaCl2知能提升突破1.【解答】解:生石灰(主要成分CaO)遇水變成熟石灰(主要成分Ca(OH)2).熟石灰的溶液現堿性,可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溶液現酸性,可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食鹽溶于水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所以三種溶液分別滴入石蕊試液后顏色變化為:藍、紅、紫色.答案:C.2.【解答】解:紫色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遇堿性溶液變藍;無色的酚酞試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酸性溶液使藍色石蕊試紙變紅,堿性溶液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PH試紙遇到酸性溶液呈紅色,遇到堿性溶液呈藍色.也就是說①②③④都可用來檢驗溶液的酸堿性.答案:D. 3.【解答】解:A、向甲中加入稀鹽酸時產生氣泡,說明固體中含有碳酸鈣,則液體乙是水,或氫氧化鈣的水溶液,如果是水,則酚酞試液仍然是無色的,如果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則酚酞試液變紅色,即液體丙呈紅色或無色,該選項說法正確;B、因為向甲中加入稀鹽酸時產生氣泡,說明固體中含有碳酸鈣,該選項說法正確;C、若液體丙呈無色,說明溶液中不含有氫氧化鈣,即樣品中不含有氫氧化鈣和氧化鈣,即該樣品已全部變質,該選項說法不正確;D、如果氧化鈣完全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完全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則白色固體甲是碳酸鈣,如果氫氧化鈣部分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則白色固體甲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該選項說法正確.答案:C. 4.【解答】解:氫氧化鈉露置在空氣中會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鈉,2NaOH+CO2=Na2CO3+H2O,要證明氫氧化鈉變質,就是證明碳酸鈉的存在.A、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水溶液都顯堿性,都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故A錯誤;B、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水溶液都顯堿性,都能使石蕊試液變藍,故B錯誤;C、碳酸鈉可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而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無現象,所以根據是否冒氣泡可以判斷是否含有碳酸鈉,故C正確;D、碳酸鈉和硫酸銅固體不反應,無法鑒別,故C錯誤;答案:C. 5.【解答】解:苛性鈉、火堿和燒堿都是氫氧化鈉的俗稱;純堿是碳酸鈉的俗稱,所以“苛性鈉、燒堿、純堿、火堿”四種俗稱中所代表的物質有兩種。答案:B。 6.【解答】解:A、鎂能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造照明彈,故錯誤;B、氫氧化鈉具有極強的腐蝕性,不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故錯誤;C、濃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劑,故正確;D、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可用于滅火,故錯誤;答案:C。 7.【解答】解:A、電解水時正極和負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為1:2,該選項說法不正確;B、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該選項說法正確;C、將一氧化碳通入灼熱的氧化鐵時,氧化鐵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紅色粉末逐漸變為黑色粉末,該選項說法正確;D、向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時,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和硫酸鈉,該選項說法正確。答案:A。 8.【解答】解:氫氧化鈉溶液和氨水都屬于堿,其中都含有氫氧根離子,答案:B。 9.【解答】解:A、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氧化物應為三氧化硫,故選項說法錯誤。B、氫氧化鈉與三氧化硫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X不一定只能是硫酸,故選項說法錯誤。C、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②可能有沉淀生成,故選項說法正確。D、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的反應,不屬于復分解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答案:C。 10.【解答】A、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加水后堿性減弱,pH減小,無論怎樣加水,其pH總是大于7,不會小于7,故錯誤,B、高溫煅燒一定質量的石灰石剩余固體是氧化鈣,不會是零,故錯誤。C、硝酸鋇和硫酸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鋇沉淀,一開始就會出現沉淀,而圖象顯示是過一段時間才出現沉淀,故C錯誤;D、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鋁和鐵都排在氫的前面,可以與鹽酸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鋁排在鐵的前面,故反應速度比鐵快,在圖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應的速度,斜率越大,反應速度越大,足量的鐵與鋁與相同的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相同,故正確;答案:D。 11.【解答】(1)氫氣燃燒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放熱量高,可用作清潔能源;(2)乙燒堿 和濃硫酸都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劑,但燒堿與二氧化碳反應,故選濃硫酸;(3)鐵銹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鐵,鹽酸可以與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可用于去除鐵銹;(4)熟石灰氫氧化鈣具有堿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答案:(1)②;(2)⑥;(3)④;(4)⑤; 12.【解答】(1)小蘇打碳酸氫鈉能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答案:B;(2)牛奶中富含蛋白質,答案:A;(3)熟石灰具有堿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答案:C;(4)硝酸鉀是常見的復合肥,答案:D。 13.【解答】(1)由2NaClO3+4HCl=2C1O2↑+Cl2↑+2X+2H2O可知,反應前后氧原子都是6個,氫原子都是4個,反應前鈉原子是2個,反應后應該是2個,包含在2X中,反應前氯原子是6個,反應后應該是6個,包含在2X中,則X的化學式為NaCl。答案:NaCl。(2)過氧化鈣(CaO2)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并放出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aO2+2H2O=2Ca(OH)2+O2↑。答案:2CaO2+2H2O=2Ca(OH)2+O2↑。(3)某同學在處理含有H2SO4和CuSO4的混合物廢液時,加入一定量燒堿溶液并充分反應后,有藍色沉淀生成,說明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銅和硫酸鈉,過濾,濾液呈藍色,說明硫酸銅過量,則上述過程中生成沉淀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uSO4═Na2SO4+Cu(OH)2↓;濾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質是反應生成的硫酸鈉和過量的硫酸銅。答案:2NaOH+CuSO4═Na2SO4+Cu(OH)2↓;硫酸鈉、硫酸銅。 14.【解答】(1)生石灰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來確定pH。(2)用石灰漿粉刷墻壁,干燥后墻面變硬,是因為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3)①碳酸鉀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K2CO3═CaCO3↓+2KOH。答案:(1)CaO+H2O═Ca(OH)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2)CO2+Ca(OH)2═CaCO3↓+H2O;(3)①Ca(OH)2+K2CO3═CaCO3↓+2KOH 15.【解答】(1)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2)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氫氧化鈉在溶液中都顯堿性,都能使酚酞變紅色,所以檢驗氫氧化鈉,需要先將碳酸鈉檢驗并除去,所以實驗步驟、現象和結論為:取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試液,若酚酞試液變紅色,則溶質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鈉,若溶液不變色,則溶質只有碳酸鈉.答案:(1)2NaOH+CO2=Na2CO3+H2O;(2)取反應后的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鈣溶液,靜置后,取上層清液滴加酚酞試液,若酚酞試液變紅色,則溶質為碳酸鈉和氫氧化鈉,若溶液不變色,則溶質只有碳酸鈉.16.【解答】【探究與結論】(1)實驗I中步驟一看不到明顯現象,步驟二產生的現象是:有氣泡冒出,因為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答案:有氣泡冒出;(2)實驗Ⅱ中步驟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是因為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氯化鈉,配平即可;答案:CaCl2+Na2CO3=CaCO3↓+2NaCl;(3)在實驗Ⅱ的步驟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發生了化學反應,但卻看不到明顯的現象,原因是:CO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答案:CO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拓展延伸】實驗Ⅲ的操作為:把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的酒精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證明CO2確實與NaOH發生了化學反應;答案:把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的酒精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17.【解答】(1)曲線1壓強變化最大,則曲線1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圖象,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曲線2是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曲線2與曲線1差異較大的原因是氫氧化鈣微溶于水,飽和氫氧化鈣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鈣的量很少,影響了二氧化碳的吸收;答案:2NaOH+CO2═Na2CO3+H2O;飽和石灰水濃度太低(氫氧化鈣微溶于水)影響了二氧化碳的吸收。(2)振蕩燒瓶會加快二氧化碳的溶解;使燒瓶內物質冷卻,溫度降低壓強也會減小;答案:振蕩燒瓶;使燒瓶內物質冷卻。(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通過以上實驗不能得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需要做一個對照實驗即可,所以不能得出①結論;加入氫氧化鈉后二氧化碳急速減少,壓強減小的很明顯,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故能得出②的結論;由于飽和的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很少,不能用來檢驗二氧化碳,用石灰水的不飽和溶液較好,故不能得出③的結論;由于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比較多,所以吸收CO2用NaOH溶液較合適,故能得出④的結論。答案:①③。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教版科學9上 1.4 常見的堿 創優同步學案.doc 浙教版科學9上 1.4 常見的堿 創優同步學案(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