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考點解讀1、高考考點(1)消費及其類型 影響消費的因素 消費類型 消費結構(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心理 消費行為(3)生產與消費 生產決定消費 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 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變動1、消費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總體水平。刪除其中的“物價總體水平”。2、刪除 “按照消費對象分,消費可以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3、刪除 “消費結構”這一小框內容3 考生記憶手冊(可單獨打印)3年高考2年模擬1年原創精品高考系列專題03 多彩的消費(記憶手冊)3.1、消費及其類型(框題)1、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總體水平(最新版教材已經刪除此知識點)。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質量、外觀、包裝、廣告、購買方式、服務態度、家庭人口數量、經濟發展水平等等。2、收入對消費的影響: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①一般說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與居民消費成正比——要發展經濟,增加居民收入②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于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改善收入預期③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聯系(一般說來,二者成反比)——縮小收入差距3、一般說來,物價水平與人們的消費水平成反比——穩定物價4、消費類型:①按產品類型分,可分為有形商品消費和勞務消費(最新版教材已經刪除此知識點)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為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③按消費目的分,可分為生存資料消費(最基本的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5、消費結構,反映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會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最新版教材已經刪除此知識點)6、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減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改善。(最新版教材已經刪除此知識點)3.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框題)1、消費心理:往往,一種消費行為會由多種消費心理引發①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要做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②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③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是不健康的④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是一種理智的消費2、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過于節儉不可取)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避免跟風隨大流,避免情緒化消費,避免重物質消費輕精神消費)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綠色消費的含義: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其核心是可持續消費;可概括為“5R”)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4.1、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框題)部分內容1、生產決定消費——人類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礎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 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 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 ④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2、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消費的發展促進生產的發展①消費是生產的目的——產品消費了,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 ②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具有導向作用; 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夠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發展; ④消費為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3、社會再生產過程包括生產(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交換(橋梁和紐帶)、消費(是最終的目的和動力)四環節。二、考情剖析高考命題大揭秘:有關消費的知識高考近年來連續關注,已經由“選擇題為主”向“選擇題材料題并重”的局面轉變。并且消費的知識點也經常與其他知識點緊密結合在一起。例題:1(2017年高考江蘇卷政治5) 當前,消費需求日益呈現新變化和新趨勢,人們更加偏好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等領域的消費。據統計,2016年1月至11月,體育服務業、健康服務業和養老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4. 4%、16. 4% 和17. 1%。材料表明A.第三產業已成為我國主導產業 B.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處于支配地位C.人們的收入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D.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消費不斷增加【答案】D【名師點睛】在平常的習題練習中,考生經常把消費的類型弄混。消費的類型主要分為二大類,一類是按照消費的方式來劃分的,可分為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另一類是按照消費的目的來劃分的,可分為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考生必須認真理解好這種劃分的依據是什么,再記熟這二種類型的具體內容,這樣就不易混淆了。2(2016年高考全國3卷文綜政治13)時下出現了一個新的消費群體——試客。這一群體在購物前先從網絡上索取相關商家的免費試用品,經過仔細試用并與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決定是否購買。試客的購買行為A.是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B.是求異心理主導的消費C.是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D.是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答案】D 說明:本部分根據課本知識內容, 結合近三年高考、近兩年模擬試題,精心地按考點分類整理成一個個考點金卷。也就是一個專題,集中歷年高考試題模擬題原創題測試。這樣對廣大師生的備考會有所幫助! 2017年高考試題1.(2017年高考北京卷政治39)(10分)近幾年,外賣成為人們的用餐新寵,某青年打算開辦一家外賣餐廳,為此進行市場調研。 (1)為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彈性及其主要影響因素,該青年應該關注下面消費者調查問卷中的問題_______和______,你選擇這兩個問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分析圖16的調查結果,據此你認為該青年在開辦餐廳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2分) (3)除了進行消費者一方的調研外,你認為該青年還需要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4分)【答案】(1)①③通過問題③可直接判斷價格對需求的影響;通過問題①得到用戶類別信息,并推測各類別用戶的收入水平,結合①③兩個問題可以估計收入水平對需求彈性的影響。(2)距離的遠近是消費者選擇外賣時考慮的重要因素;互聯網是消費者獲得外賣商家信息的主要渠道。該青年應該在消費者群體集中的區域內選址;加強對消費者的線上宣傳和促銷。(3)市場競爭情況,生產成本信息等方面。【解析】(1)本題是開放型題型,考查學生思考問題的出發點和發散思維能力,是一道限制性開放式問題。消費者調查問卷中的問題可以任選,理由要充分合理,措施要恰當,能夠有效解決問題。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價格變動影響需求。解答時把握消費者的需求彈性,通過關鍵信息可以看出,①③可以估計收入水平對需求彈性的影響。【名師點睛】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1)需求定律/需求法則:一般情況下,價格與需求量的變化呈反方向變動,即價格下跌,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價格上漲,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2)需求彈性理論:不同商品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3)相關商品價格的變動會影響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在可以相互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會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不僅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會使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2016年高考試題1.(2016年高考全國3卷文綜政治13)時下出現了一個新的消費群體——試客。這一群體在購物前先從網絡上索取相關商家的免費試用品,經過仔細試用并與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決定是否購買。試客的購買行為A.是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B.是求異心理主導的消費C.是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D.是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特點是講究實惠,根據需要,是一種理性消費。結合材料,試客這一群體在購物前先從網絡上索取相關商家的免費試用品,經過仔細試用并與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決定是否購買。因此判斷出試客的購買行為是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故本題答案選D 【考點定位】消費心理的表現【名師點睛】本題要學會區分四種消費心理,1.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消費是否應該從眾,要做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2.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特點是與眾不同,標新立異。過分標新立異不提倡。3.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這種消費心理不健康。4.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特點是講究實惠,根據需要。是一種理性消費。本題要結合材料,進行分析。 1.(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高考命題預測卷(15)政治試題) 智能“魔鏡”能告訴你“誰是最美麗的女人”。起床踏上智慧體重秤,旁邊的鏡子就會自動顯示皮膚的水分含量、體脂率,要想了解天氣情況,輕觸鏡面,天氣預報、穿衣指數等信息立即一覽無余。“魔鏡”智能家居的出現 ①有助于為擴大消費提供動力 ②有助于提升消費質量和水平③有助于消費者踐行綠色消費 ④有助于提升居民的消費能力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答案】A2.(安徽省A10聯盟2018屆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綜合政治試題)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子女教育,大病醫療等專項費用扣除,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不考慮其他因素,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對居民消費品需求量的影響(P代表價格,Q代表需求量),用下圖表示為【答案】D3.(重慶市2018屆高三學業質量調研抽測(第三次)文綜政治試題)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2018年春節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3.8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實現旅游收入4750億元,同比增長12.6%。帶來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①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②收入增加帶來消費觀念的變化 ③生產力水平的發展,恩格爾系數降低 ④受朋友圈曬圖攀比消費的影響,人們向旅游消費看齊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答案】A【解析】此題考查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此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問題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準確理解題干內容主旨。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居民消費受當前收入和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影響消費行為。材料主旨是旅游消費市場旺盛,原因可能得益于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和收入增加帶來消費觀念的變化,故①②正確;恩格爾系數降低與旅游消費旺盛不構成因果關系,③排除;人們的消費行為受消費心理的影響,但無法判斷是否是攀比消費,④錯誤。故選A。4.(河北省承德市2018屆高三金太陽5月聯考文綜政治試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 3%,降到了30%以內,比2012年回落了3.7個百分點。這種變化意味著①我國居民的食品消費支出逐漸減少 ②家庭消費逐步向較高層次發展③居民消費對經濟的拉動能力不斷提升④消費主導生產并刺激企業加大研發投入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C5.(河北省唐山市2018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文綜政治試題)對下圖(含注)反映的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A. 我國居民的物質和精神消費需求得到充分滿足B. 恩格爾系數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C. 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持續提高,消費結構逐漸改善D. 城鄉居民日趨富裕,我國已經成為發達國家【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恩格爾系數的相關知識。恩格爾系數是用來衡量家庭富足程度的重要指標,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家庭中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國。恩格爾系數與家庭消費水平呈負相關關系,既恩格爾系數越小,家庭消費水平越高,反之越低。根據圖表信息,2013-2017年我國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這表明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持續提高,消費結構逐漸改善,C項正確;A、B、D項說法均錯誤。故本題選C。 1(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2【新課標Ⅲ卷】15)2018年1月1日,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的單行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實施。新法根據通行的“污染者付費”原則,規定污染環境者的稅負與污染程度相關、稅額與環境恢復的費用大體相當。實施這一稅法最可能引起的連鎖反應是A.增加消費者經濟負擔→提高消費水平→養成文明消費習慣→改善生態環境B.增加企業生產成本→減少企業利潤→引導企業實現低排放→建設生態文明C.引導企業實現低排放→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企業利潤→建設生態文明D.增加企業生產成本→增加消費者的經濟負擔→提高消費水平→改善生態環境【答案】B 【解析】該稅法增加了排污企業的成本,倒閉企業改革,從而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故B符合題意;該稅法不是增加消費者的負擔,AD說法錯誤;C的因果關系反了。2(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3【江蘇卷】5)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3億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以前我們要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則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這意味著A. 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是我們的中心工作B.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C. 隨著收入增加,人們更加追求身心愉悅和全面發展D. 精神消費日益成為人們最基本的消費【答案】C【解析】“有沒有”到“好不好”意味著隨著收入增加,人們更加追求身心愉悅和全面發展;故C選項入選。A選項中“中心工作”的表述錯誤。B與題意不符。D選項錯誤,排除。3(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1【江蘇卷】5)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消費需求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引擎。下列措施有利于使消費者能將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消費的有①積極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②降低居民儲蓄率、限定居民最高儲蓄額③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穩定消費預期④加大財政對教育、醫療等民生的支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題目是問有利于使消費者能將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消費的措施,并不是說居民的收入少,居民收入增加,如果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居民即便有錢也不敢花,故排除①;限定居民最高儲蓄額的說法錯誤,故排除②;③④的做法減少了消費者的后顧之憂,有利于使消費者能將更大比例的收入用于消費,應該入選;故選D。4(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1【新課標Ⅲ卷】38).我國文化消費綜合指數持續增長,由2013年的73.7增至2017年的81.6,年平均增長率為2.6%。擴大文化消費,增加文化消費總量,提高文化消費水平,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也是當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著力點。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結構性矛盾,以及文化消費動力不足、投資主體單一化、急于求成,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文化產品供給質量不高,、供需不匹配造成的。在發展傳統文化產業方面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過度推崇而導致的復占傾向,二是對國外文化產品的過度抵制。這兩種趨向都不利于保護和發展我們的傳統文化。轉變思路,力圖從供給側發力,增強文化消費動力。(1)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我們應該如何從供給側發力,增強文化消費動力。(12分)【答案】(1)①努力提升供給的水平,改變文化產業急功近利的狀況。②努力推動文化業態的創新,積極探索新型文化業態,從而形成新的消費市場和領域。③努力推動文化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提升文化供給能力和規模,同時,通過多元投資主體,鼓勵和刺激文化供給側的競爭,提升供給的水平和質量。(每點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