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考點解讀1、高考考點(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的起源 意識的生理基礎 意識的內容與形式(2)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意識能動性的表現(3)客觀規(guī)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變動1、P36:刪除“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這一說法。2、P38:“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改為“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自覺選擇性”改為“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chuàng)造性”。3、P40:“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過程,又對生理過程有著能動的反作用”改為“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活動,又對生理活動有著能動的反作用”。增加一句“總之,意識具有能動性,它是對物質的能動的反映,又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3 考生記憶手冊(可單獨打印)3年高考2年模擬1年原創(chuàng)精品高考系列專題35把握思維的奧妙(記憶手冊)考點一:物質決定意識1、意識的起源: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⑴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生物的反應形式(刺激感應、感覺和心理)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⑵意識是一開始就是勞動的產物,社會的產物。 2、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是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意識活動是通過人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動產生的。 3、意識的內容與形式:(1)無論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2)意識的內容來自于客觀存在,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而內容則是客觀的。(3)意識的形成離不開社會實踐。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客觀存在通過人的實踐活動作用于人腦,人腦才會形成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這才有了意識。 總之,從意識的起源看,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從意識的生理基礎來看,它是高度發(fā)達的物質系統(tǒng)---人腦的機能;從意識的內容看,它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物質是先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物質是本原的,意識是派生的,物質決定意識。 歸納總結1:世界的物質統(tǒng)一性原理及方法論1、〖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2、〖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理論聯系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 3、〖錯誤傾向〗:反對不從實際出發(fā)的主觀主義,反對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考點二:意識的能動作用1、意識能動性的特點:(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比如預先制訂藍圖、目標和計劃,這點和動物的活動是有本質的區(qū)別的,動物的活動純粹是無目的的本能活動。(2)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自覺選擇性。人的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的、有選擇的,并不是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同時,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意識活動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也是人能夠認識世界的根本原因。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 (P39“專家點評”:認識是無限性與有限性的統(tǒng)一)2、意識能動性的兩個表現:⑴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①人不僅能認識事物外部現象,還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②人不僅能認識現在,還能追溯過去,預測未來。③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⑵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是指通過實踐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chuàng)造出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②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意識活動依賴于人體的生理過程,又對生理過程有著能動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歸納總結2: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及方法論1、〖原理〗(1)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自覺選擇性。人的意識不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以認識之物。(2)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fā)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fā)展。②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2、〖方法論〗:要求我們一定要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3、〖錯誤傾向〗:反對否認意識能動作用的形而上學觀點和片面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心主義觀點.歸納總結3:物質與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 (詳見:歸納1+歸納2)簡單概括如下:原理: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上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它不僅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而且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fā)展,錯誤的意識阻礙客觀事物的發(fā)展)。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要求我們重視意識的作用,重視精神的力量,自覺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克服錯誤的思想意識。考點三:客觀規(guī)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主觀能動性) 1、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1)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fā),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guī)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2)尊重客觀規(guī)律,實事求是,并不是否認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它要求我們要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3)要把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tài)度的統(tǒng)歸納總結4: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1)〖原理內容〗: ①規(guī)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它既不能被創(chuàng)造,也不能被消滅。②但人在規(guī)律面前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認識和把握規(guī)律的基礎上,根據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guī)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③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離不開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其他表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必要條件。);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guī)律為基礎。(2)〖方法論〗: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既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又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tài)度結合起來。 (3)〖錯誤傾向〗:反對片面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否認規(guī)律的客觀性、盲目蠻干的唯心主義錯誤(唯意志主義);也要反對片面夸大規(guī)律的客觀性,忽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無所作為的機械唯物主義錯誤。 2、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1)是什么?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guī)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fā),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guī)律性,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2)為什么?①哲學依據: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質,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物質決定意識,這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第二,事物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規(guī)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規(guī)律的存在和發(fā)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同時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利用規(guī)律。這要求我們實事求是。②重要意義:第一,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要求,是我們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第二,這是尊重客觀規(guī)律的基本要求,也是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基本要求;第三,這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zhí)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第四,這是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和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順利發(fā)展的重要保證。(3)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①要把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要求我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在實踐中檢驗和發(fā)展真理。②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tài)度結合起來。③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宿命論”思想。二、考情剖析高考命題大揭秘: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這個原理需要辯證地思考和應用,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一個是物質決定意識,一個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以及它的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fā)。1(2018年高考天津卷政治4)4.天津市薊州區(qū)的郭家溝,東臨梨木臺、西鄰九山頂,以前主要靠種莊稼,村民收入不高。后來,隨著鄉(xiāng)村旅游的升溫,當地依托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開展旅游精品村建設,請專家對村子進行規(guī)劃,提升改造農家樂,吸引來大量游客,實現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溝的成功轉型表明A. 專家正在成為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主體力量B. 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就能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C. 一個地方的自然條件對經濟發(fā)展起決定作用D. 科學發(fā)展要從實際出發(f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順應市場需求【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隨著鄉(xiāng)村旅游的升溫,郭家溝依托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開展旅游精品村建設,實現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溝的成功轉型表明科學發(fā)展要從實際出發(f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順應市場需求,D正確且符合題意;農民是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主體力量,A說法錯誤;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一定能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B說法太絕對,說法錯誤;一個地方的自然條件影響影響經濟發(fā)展但不能決定經濟發(fā)展,C錯誤;故本題答案選D。 說明:本部分根據課本知識內容, 結合近三年高考、近兩年模擬試題,精心地按考點分類整理成一個個考點金卷。也就是一個專題,集中歷年高考試題模擬題原創(chuàng)題測試。這樣對廣大師生的備考會有所幫助! 2018年高考試題1(2018年高考江蘇卷政治25)在今天這樣一個工業(yè)文明的時代,傳統(tǒng)手工藝仍然有其獨特的價值,它不僅可以通過動手重新喚醒人們手腦心的整合協(xié)調能力,而且可以強化國人內心深處對于自身文化傳統(tǒng)的守護感和參與感。由此可見A. 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 B.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C. 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D. 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自覺選擇性【答案】B2(2018年高考天津卷政治4)4.天津市薊州區(qū)的郭家溝,東臨梨木臺、西鄰九山頂,以前主要靠種莊稼,村民收入不高。后來,隨著鄉(xiāng)村旅游的升溫,當地依托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開展旅游精品村建設,請專家對村子進行規(guī)劃,提升改造農家樂,吸引來大量游客,實現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溝的成功轉型表明A. 專家正在成為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主體力量B. 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就能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C. 一個地方的自然條件對經濟發(fā)展起決定作用D. 科學發(fā)展要從實際出發(f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順應市場需求【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隨著鄉(xiāng)村旅游的升溫,郭家溝依托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開展旅游精品村建設,實現了村民增收致富,郭家溝的成功轉型表明科學發(fā)展要從實際出發(fā),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順應市場需求,D正確且符合題意;農民是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主體力量,A說法錯誤;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不一定能促進農村經濟發(fā)展,B說法太絕對,說法錯誤;一個地方的自然條件影響影響經濟發(fā)展但不能決定經濟發(fā)展,C錯誤;故本題答案選D。2017年高考試題1.(2017年全國高考天津卷10)內蒙古興隆溝遺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體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豐富的紅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專家依據發(fā)現陶人的區(qū)域、供奉的房間以及服飾佩戴,確定這尊陶人的身份是紅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將其稱為“中華祖神”。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A.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可以揭示歷史之謎 B.人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一個理想的事物C.人的認識受自身立場、觀點、方法等因素的制約 D.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和主體差異性【答案】A2.(2017年全國高考江蘇卷25).20 世紀 80 年代初,法國科學家首次用實驗證實了“量子糾纏”現象的存在。科學家們設想,如果把“量子糾纏”原理用于通信,將極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為此,我國積極開展相關應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發(fā)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wèi)星。這表明A.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B.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C.客觀物質世界是科學精神和理念的外現 D.人們可以在意識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答案】D【解析】在科學家們設想的啟發(fā)下,我國開展研究,成功發(fā)射量子通信衛(wèi)星,這體現了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并沒有體現出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A項不選;“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項不選;客觀物質世界是科學精神和理念的外現是一種唯心主義思想,是不正確的,C項不選;在科學家們設想的啟發(fā)下,我國開展研究,成功發(fā)射了量子通信衛(wèi)星,這表明人們可以在意識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D項正確,故本題答案選擇D。2016年高考試題1.(2016年全國高考全國2卷23)《韓非子·說林上》記載:一年春天,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時迷失了路。管仲說:“老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們讓老馬在前面走,軍隊在后面跟著,果然順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觀點正確的是①老馬的識圖功能的客觀實在性取決于人的發(fā)現 ②正確認識老馬識途的功能是解決迷路問題的關鍵③用老馬找到返回的路體現了人的意識活動的能動性 ④老馬之“智”與人之“智”歸根到底都源于實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管仲之所以能夠利用老馬識途,找到返回的道路,是對老馬的功能具有正確的認識,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故②③符合題意;老馬識途的功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取決于人的發(fā)現,故①說法錯誤;馬不能進行實踐活動,老馬識途是動物本能體現,故④說法錯誤。故選C。2.(2016年全國高考全國3卷23)中國舊體詩多以中原及周邊地區(qū)的生活為題材。進入近代,隨著人員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國舊體詩出現了反映西方社會的內容,如“地冷宜親火,樓高可摘星”反映倫敦的陰冷氣候和城市風貌:“開函喜動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給遠方親人帶來的喜悅。從中國舊體詩內容的變化可以看出①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是人的反映方式的變化 ②沒有被反映著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識的內容③有什么樣的意識內容就有什么樣的反映對象 ④意識內容的變化根源于社會生活實踐的變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3.(2016年全國高考江蘇卷26)俗話說:“人閑百病生。”醫(yī)學研究表明,適度的緊張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這種激素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襲。這說明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變化之中 B.沒有人腦就不可能有人類意識的產生C.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控制作用 D.物質是能夠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緊張”是一種心理反映,屬于意識范疇,“適度的緊張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能增強身體的免疫力”這說明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jié)控制作用,故C項說法正確;ABD的說法雖然沒有錯誤,但和材料主旨不符合,故本題答案選擇C。 1.(廣東省惠陽高級中學2018屆高三下學期熱身模擬考試(5月文科綜合政治試題)2017年2月28日,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了人羊嵌合體,為在動物體內培育器官用于人體器官移植鋪平了道路。該項目的成功甚至可能幫助獲得能調節(jié)血糖的健康胰腺,從而為治療1型糖尿病提供了可能。該項目的成功取得,進一步:①表明人可以利用和改造規(guī)律,造福人類 ②說明意識的能動性是客觀世界發(fā)展的保證③說明取得成功必須發(fā)揮人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 ④佐證了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D2.(黑龍江省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18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文綜政治試題)“平堂國際射電天文科普旅游文化園”努力追求中國“天眼”(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和天文旅游雙贏,既為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又為地方發(fā)展和脫貧攻堅帶來巨大機遇。對這種現象認識正確的是①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是認識世界的根本方法 ②意識能動性對事物發(fā)展起促進作用③人可以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建立新的聯系 ④通過統(tǒng)籌兼顧可以促進事物的發(fā)展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聯系的客觀性。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①說法錯誤;意識具有能動性,它是對物質能動的反映,又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fā)展起促進作用,錯誤意識對事物發(fā)展起阻礙作用,②錯誤;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D。3.(重慶市第一中學、合肥市第八中學、石家莊市第一中學2018屆高三聯考文綜政治試題)2017年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原型在中國誕生,量子計算機將進行一系列后續(xù)改進實驗,可以用來解決密碼破譯、大數據分析等問題,有助于推動我國科學家在量子科學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幫助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的進一步實用化保持和擴大國際領先地位。材料表明()①科學研究的目標支配著科學事業(yè)發(fā)展的方向②隨著科技進步人類終將徹底了解宇宙的奧秘③實踐提供的認識工具促進了人類認識的發(fā)展④意識活動的目的性與實踐的能動性是統(tǒng)一的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D4.(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第一中學2018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三模)考試政治試題)看下圖漫畫“腳踏實地”。漫畫諷刺一些人 A. 無視事物運動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B. 無視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C. 不懂得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D. 不懂得親身實踐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答案】B【解析】漫畫“腳踏實地”諷刺一些人不重視實踐,脫離客觀實際,憑主觀想象辦事,B項符合題意;漫畫不體現事物運動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A項與題意不符;漫畫內涵不涉及量變與質變的關系,C項與題意不符;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但獲得知識的途徑有兩個,即親身實踐的直接經驗和向他人學習的間接經驗,D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B。5.(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考前猜題卷文綜1政治試題)人在孤獨時總會懷舊,感受和品味曾經的種種,揮不去的記憶填滿心底,心情隨之也降到冰點。于是,悲哀著自己的悲哀,感傷著自己的情懷!可見,人孤獨時的感受是①意識自覺有選擇地反映客觀存在的結果②意識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揭示事物本質的結果③意識調節(jié)和控制人體生理過程后的結果④意識無目的的能動再現過往經歷的結果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人在孤獨時總會懷舊,感受和品味曾經的種種”這體現了意識自覺有選擇地反映客觀存在的結果,①項符合題意;“揮不去的記憶填滿心底,心情隨之也降到冰點”是意識調節(jié)和控制人體生理過程后的結果;③項符合題意;人孤獨時的感受不是意識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揭示事物本質的結果,②項不合題意;意識具有目的性,④項觀點錯誤。答案選B。 1 (2018年高考原創(chuàng)押題預測卷02【新課標Ⅱ卷】22)“為中國人民迸發(fā)出來的創(chuàng)造偉力喝彩”“千千萬萬普通人最偉大”“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將改革進行到底”“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品讀習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賀詞,一個個“金句”直抵人心,讓人們心里更亮堂、干勁更充足。這些詞匯①是在具體事物刺激的基礎上產生的反映 ②是人的大腦對客觀存在作出的主觀映象 ③是意識產生的物質和生理基礎 ④說明了意識是對物質的真實反映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