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年高考2年模擬1年備戰2019高考政治專題07+收入與分配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年高考2年模擬1年備戰2019高考政治專題07+收入與分配

資源簡介



一、考點解讀
1、高考考點
個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產決定分配 按勞分配及其作用 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與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 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變動
1、P59:刪除其他多種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這一提法。
2。刪除“個體勞動者生產個人占有生產資料,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勞動成果扣除成本和稅款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他們既是勞動者,又是經營者,投資者,不僅要付出勞動、謀劃發展,還要承擔經營風險。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這一段。
3、增加“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要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4、P60:“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改為“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內容”。
5、P61:如何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內容修改為:“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6、P6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內容修改為:“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要加大再分配調節力度,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大的問題。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
7、“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修改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
3 考生記憶手冊(可單獨打印)
3年高考2年模擬1年原創精品高考系列
專題07 個人收入的分配(記憶手冊)
7.1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框題)
1、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應于所實行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必然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勞分配為主體
①基本內容和要求(含義):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后,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前 提——生產資料公有制
②必然性 物質基礎——生產力發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
③意義:
①對勞動者個人:有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②對社會:按勞分配作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分配制度,是對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的重要條件,它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④地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中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體地位。
3、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稅款后直接歸勞動者所有,構成他們的個人收入)個體勞動者的合法收入受國家保護。適用范圍:個體經濟。
4、按生產要素分配 適用范圍:私營、外資經濟。
①含義:生產要素所有者憑借對生產要素的所有權參與收益分配
②內容:參與收益分配的生產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
③意義:
第一、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
第二、有利于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④原則:各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
7.2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框題)
一、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1、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2、收入分配的公平
(1)表現(含義):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即要求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不能
過于懸殊,要求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義: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會主義分配原則的體現,它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3、實現社會公平的制度保證和重要舉措
(1)制度保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為我國實現社會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2)重要舉措之一(初次分配)
①內容:保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②具體做法: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
③意義: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分配關系,維護勞動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3)重要舉措之二(再分配)
①內容: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
②具體做法: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強化稅收調節。
③意義:整頓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防止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實現公平分配。
二、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效率
(1)含義:指經濟活動中產出與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意義:效率提高意味著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效率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2、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1)二者具有一致性: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社會公平的逐步實現只有在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
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2)二者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3、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②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二、考情剖析
高考命題大揭秘:由于社會收入分配的公平問題是當前社會的重大熱點問題,高考試題已經由原來的只考選擇題,轉向了主觀題。我們要特別關注這一趨勢。
1(2018年高考江蘇卷政治10)最低工資制度旨在保護低收入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因此最低工資應高于勞動力市場供需平衡時的工資水平。2017年,我國有22個地區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如圖2中(P代表勞動力價格,Q代表勞動力數量,D、S分別代表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P1、P2分別表示變化前后的勞動力價格)能正確反映這一變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2(2017年高考北京卷政治35)圖13反映了某國1976年~2016年期間的經濟運行情況,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凱恩斯主義可以解釋時段一的經濟困境 B.按照新自由主義的主張,在時段二應該加強政府管制
C.該國在時段三陷入了“滯脹”的困境 D.在時段三可以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拉動經濟增長
【答案】D
【解析】本題以圖表的形式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及歸納問題的能力。通過圖表看出,時段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較高,適合采用緊縮性貨幣和財政政策,但凱恩斯主張采取赤字財政政策,通過擴大財政支付來增加投資,刺激消費,擴大需求,不適合題意;新自由主義反對政府對經濟的過多干預,主張政府作用最小化、市場自由化,故時段二應該加強政府管制錯誤,排除B;時段三說明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較低,失業率較高,此時可以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拉動經濟增長,不是陷入“滯脹”的困境,C錯誤,D適合題意。

說明:本部分根據課本知識內容, 結合近三年高考、近兩年模擬試題,精心地按考點分類整理成一個個考點金卷。也就是一個專題,集中歷年高考試題模擬題原創題測試。這樣對廣大師生的備考會有所幫助!

2018年高考試題
1(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現階段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企業里工人的工資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經濟中職工的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
③工程師提供新技術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④農民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分配制度。①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經濟的前提下,選項中的“企業”不知道所有制是公有還是私有,所以排除;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公有制經濟中的職工收入中的工資和獎金是按勞分配,福利和社會保障等就不是按勞分配,另外由于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還有其他分配方式。③④說法正確。答案選D.
2017年高考試題
1(2017年高考天津卷政治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習近平指出,老齡服務事業和產業發展空間十分廣闊,要積極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相關規劃和扶持政策。
材料一

(1)解讀材料一中的經濟信息。(5分)
材料二 步入老齡化社會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自然趨勢,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2016年,國務院相關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文件,在財政支特、市場準入等方面為相關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依托,使老年消費需求背后隱藏著的巨大市場空間逐漸顯露。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刺激下,我國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將迎來爆發期。
(2)運用《經濟生活》知識,結合材料二,闡明政府和市場在養老服務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8分)
(3)養老保障是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場經濟模式的重要內容。請指出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的主要模式,并說明較高水平社會保障的利弊。(9分)
【答案】(1)(5分)
①2011~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和老年人口占人口比重呈持續增長態勢。
②老年人在家政服務等領域的消費需求會促使養老服務業的產生。
③持續增長的老年人口會產生巨大的老年消費需求,促進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2)(8分)
①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作用。供求關系變化可以引導企業調整生產,從而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巨大的老年服務市場空間吸引企業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②資源的優化配置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府運用財政政策等手段為養老服務提供支持,對養老服務業的發展起推動作用。
(3)(9分)
①美國模式、德國模式、日本模式。
②較高水平的社會保障,一方面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另一方面會削弱人們工作的積極性,加重政府的財政負擔。
年人口也是隨著年份在不斷增加的。我們再接著分析,第二個圖,老年消費,包括老有所養、老有所學、老有所醫、老有所樂,四個方面,可以表述為老年人口的消費需求與養老服務業的關系,老年人口產生消費需求,以此帶動養老產業的發展等。
第二問,以國務院相關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文件為背景材料,要求結合經濟生活,闡明政府和市場在養老服務業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本題考查政府和市場的作用,政府運用財政手段,進行宏觀調控來回答,而市場則是決定作用。
第三問,考查西方國家現代市場經濟的主要模式,并說明較高水平社會保障的利弊。本題是選修部分的試題,三種模式分別是美國模式、德國模式、日本模式,而較高水平的保障,有利于社會公平,但是卻加重財政負擔。
2016年高考試題
1.(2016年高考上海卷13)2016年4月,國務院印發通知,對專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員兼職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紅、科研人員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規定。為落實這些激勵性規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A.按勞動要素分配 B.按資本要素分配
C.按技術要素分配 D.按慣例要素分配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對專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員兼職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紅、科研人員成立公司等”體現的是生產要素的分配,具體而言是生產要素中的技術要素的分配,故C符合題意;AB項的分配方式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我國現有的分配制度中不存在D項的分配方式,D項不選,故選C。
2.(2016年高考上海卷14)作為生產要素,企業家的經營管理是
A.使生產要素形成合力的要素 B.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實體要素
C.滲透于其他生產要素的要素 D.企業生產過程最活躍的要素
【答案】A

1.(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高考命題預測卷(3)政治試題)2018年2月,我國多數省份提出,要深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提高退休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金標準。 這一決定有利于
① 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居民收入|
③ 完善分配政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④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實現社會公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多省提出要深化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提高退休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金標準,這一決定有利于完善分配政策,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實現社會公平,③④項符合題意;養老金不屬于勞動所得,養老金調整是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表現,①②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D。
2.(廣東省茂名市五大聯盟學校2018屆高三五月聯考文綜政治試題)2018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要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合理減負,鼓勵人民群眾通過勞動增加收入、邁向富裕。之所以強調要增加居民收入,是因為
①居民收入增加→經濟發展動能增強→市場環境改善→經濟發展質量提高
②居民收入增加→分配制度完善→收入差距縮小→社會公平實現
③居民收入增加→消費水平提高→居民幸福感增強→社會和諧穩定
④居民收入增加→勞動者積極性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社會主要矛盾緩解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3.(安徽省A10聯盟2018屆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綜合政治試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提出,鼓勵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實行技術創新成果入股、崗位分紅等激勵方式,促進長期穩定提高技術工人收入水平。提出上述要求是基于
①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讓創造社會財富源泉充分涌流
②鞏固按勞分配在分配方式中的主體地位,激發技術工人積極性
③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決定性的因素,也是先進生產力的主要標志
④深化科技領域分配改革,有利于增強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堅持和完善我國的分配制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鼓勵企業對高技能人才實行技術創新成果入股、崗位分紅等激勵方式,促進長期穩定提高技術工人收入水平,深化科技領域分配改革,有利于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讓創造社會財富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強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①④正確且符合題意;按勞分配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②;科學技術是先進生產力的主要標志,③說法錯誤;故本題答案選B。
4.(廣東省韶關市2018屆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文綜政治試題)2018年1月8日,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李克強總理在會上強調: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創新激勵機制,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策權,真正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涌現更多國際領先創新成果。上述做法的合理傳導途徑是
①促進生產力發展 ②分配關系調整 ③科技人員積極性提高 ④創新成果涌現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①--③--④--② D. 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堅持和完善我國分配制度。健全創新激勵機制,分配關系調整,真正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名利雙收,使科技人員積極性提高,從而不斷推動創新成果涌現,有利于促進生產力發展,②--③--④--①的傳導路徑合理,其它選項中的傳導路徑都不合理,均應排除;故本題答案選B。
5.(全國高考《考試大綱》2018年猜題卷(全國卷II、III)文科綜合第七套政治試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S省政府辦公廳發文,明確了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工作目標:每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萬,轉移就業40萬人以上,2020年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80400元/人;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地區、城鄉、行業、居民內部之間收入差距持續縮小,中等收入者比重上升,低收收入明顯增加,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稅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共建共享的格局初步形成。
(1)運用收入分配的知識,分析材料一中S省明確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工作目標的意義。
(2)請你為促進該省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出謀劃策。
【答案】(1)①每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萬人以上,有利于更多居民通過按勞分配及按生產要素分配獲得收入。②2020年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80400元/人,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有利于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③地區、城鄉、行業、居民內部之間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有利于促進收入分配公平,實現共同富裕。
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對平均主義,也要防止收入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獻精神。④在再分配領域更加注重公平,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實施精準脫貧,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解析】本題以S省政府辦公廳發文,明確了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工作目標為話題設置相關情境,從《經濟生活》角度設置相關問題,考查考生對我國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公平等知識點的把握,著重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1)本題考查收入分配的知識,設問指向分析材料一中S省明確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工作目標的意義。意義類的解答題要遵循由近及遠、由表及里、有直接到間接的思維順序,語言組織要落腳在“有利于”“促進”“增強”“鞏固”等句型。解答時把握材料關鍵信息“每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地區、城鄉、行業、居民內部之間收入差距持續縮小”,調動運用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相結合、實現收入分配的公平、實現共同富裕等知識分析回答。
(2)本題設問指向請你為促進該省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出謀劃策,實際是考查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是教材基礎知識的理解與識記。可以從制度保障、初次分配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公平、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等角度細化分析。

1(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2【新課Ⅰ卷】16)昆明市政府辦公廳2018年1月印發的《昆明市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機制,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融入和落戶城鎮,配套政策進一步健全完善。該方案
①為加速破除戶籍遷移壁壘提供強勁動力
②為擴大內需、維護公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③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根本途徑
④為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制度環境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2(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3【新課Ⅱ卷】14)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鼓勵勤勞守法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下列措施符合黨這一思想的是
①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制度
②形成經濟增長與居民增收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
③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中國企業轉型升級
④農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實際增速快于城鎮居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但不能降低基尼系數,排除①;形成經濟增長與居民增收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提高初次報酬的比重,有利于降低基尼系數,②④適合題意;③與基尼系數無關,排除;故本題答案選C。
3(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3【新課Ⅱ卷】38)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脫貧攻堅成效。為更好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G 市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大力推進農村脫貧攻堅戰,推進異地扶貧搬遷項目;確定各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引進民間資本參與產業扶貧開發,實現了 120 萬貧困人口脫貧;不斷完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全市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 201 萬;加快推進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青少年受教育的水平和年限。系列改革措施成為該市民生改善、經濟騰飛的新引擎。
結合材料和有關經濟知識,分析 G 市實施脫貧攻堅成效的意義,并分析該市的措施能夠成為民生改善、經濟騰飛的新引擎的原因。(14分)
【答案】意義:維護社會公平,實現共同富裕,使全體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2分)
原因:①收入是消費的前提。改善農民的生存和致富環境,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或縮小了全 社會的收入差距),提高了社會總體消費水平,從而拉動經濟增長。②優化經濟結 構(或產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和資源配置,激發了產業扶貧投資主體的活力。③公平是效率的保證。完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改善民生,提高效率,促進 經濟發展。④勞動者是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勞動者素質, 利于發揮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每點3分)
【解析】實施脫貧攻堅的意義就是維護公平的意義,可以從小康社會建設、共同富裕解答時把握材料關鍵信息“推進農村脫貧攻堅戰”“確定各區域特色優勢產業”“完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提高青少年受教育的水平和年限”,調動運用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我國基本的經濟制度、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勞動和就業等知識進行分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东丰县| 新沂市| 天水市| 隆林| 崇阳县| 永靖县| 呼伦贝尔市| 衢州市| 蒙阴县| 昭觉县| 延边| 霍城县| 祁阳县| 潜山县| 廊坊市| 綦江县| 方正县| 芦山县| 芮城县| 郓城县| 榕江县| 冀州市| 汝南县| 沂源县| 沈丘县| 星子县| 滁州市| 西丰县| 搜索| 深水埗区| 张北县| 涟水县| 盱眙县| 河北区| 水城县| 乌兰浩特市| 蒲城县| 视频| 扎赉特旗| 桐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