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考點解讀1、高考考點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我國的宗教政策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變動1、P75:刪除“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三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的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這一段。2、P83:“綜合探究”的標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改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政治制度保障”;增加一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途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br/>3 考生記憶手冊(可單獨打印)3年高考2年模擬1年原創精品高考系列專題18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記憶手冊)框題一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1)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3)處理民族關系的首要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平等的含義、依據、地位 (4)處理民族關系的重要原則,民族團結。(民族團結的含義、意義、地位) (5)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堅持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共同繁榮的含義、原因、地位) (6)處理民族關系三項基本原則的關系: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共同繁榮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框題二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2)三級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 (3)民族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自治權。 (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注意回答為什么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制制度?要回答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有歷史現實決定的,另一個他的優越性, 框題三 我國的宗教政策 (1)如何全面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宗教信仰自由的準確內涵:公民有信不信、有信哪種、信哪派、什么時候信的自由。 (3)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內涵: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為了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 ,抵制境外勢力利用第九課: 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探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二、考情剖析高考命題大揭秘: 民族問題經???,是重點,宗教問題是冷問題。但要二者的結合,出材料題或是選擇題。1(2018年高考海南卷政治15)1984年,中央政府決定在內地為西藏辦學培養人才。截至2016年,全國有21個省直轄市辦有內地西藏班(校),在校生達2.98萬名,累計為西藏培養輸送中專及以上各類人才3.6萬余名。內地為西藏培養人才:①是推動西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②是消除民族間文化發展不平衡的必由之路③是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具體體現④說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不涉及教育事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本課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知識。②說法錯誤,民族之間的文化發展是個歷史的過程,不能消除文化發展不平衡,另外必由之路說法絕對;④排除,不是材料舉措的意義;答案選A ①③。2(2018年高考江蘇卷政治16)毛南族人口較少,主要分布于廣西西北部的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歷經30年扶貧開發,該縣貧困發生率已由77%減少到目前的15%,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是1987年的27倍和40倍。這表明A. 扶貧開發是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B. 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C. 我國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權D. 民族區域自治保障了少數民族利益【答案】B 說明:本部分根據課本知識內容, 結合近三年高考、近兩年模擬試題,精心地按考點分類整理成一個個考點金卷。也就是一個專題,集中歷年高考試題模擬題原創題測試。這樣對廣大師生的備考會有所幫助! 2018年高考試題1(2018年高考全國2卷文綜政治17)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2015年啟動,近三年時間有519名內地醫療專家接力進藏救死扶傷、傳道授業,430項區域內醫療技術領域空白得到填補,285種大病不再出自治區治療,533名西藏本地醫療骨干獲得培養……守護高原生命與健康的接力棒正在世界屋脊傳遞。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是①改善西藏民生,促進平衡發展的有力舉措②實現西藏經濟社會與內地共同發展的基礎③推動西藏醫療事業跨越式發展的有效路徑④維護西藏各民族平等健康權利的根本保障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2(2018年高考天津卷文綜政治3)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杰布前往青海、西藏八個地市州調研,通過和農牧民接觸,細致調查,結合數據和實例為參加政協會議準備提案。十一世班禪的做法A. 說明佛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相適應B. 表明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權利C. 行使了政協委員對國家大事的決定權D. 表明愛國宗教人士是國家建設的積極力量【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宗教政策。十一世班禪的做法,表明愛國宗教人士是國家建設的積極力量,D正確且符合題意;應是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A說法錯誤;B正確但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決定權是人大的職權,政協委員不能行使,C錯誤;故本題答案選D。2017年高考試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對“十三五”脫貧攻堅作出了全面部署。根據材料回答1-2題。1.(2017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15)實施脫貧攻堅戰略,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①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必然要求 ②發揮了我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③優先維護了貧困人口的政治經濟權利 ④是完善農村基層群眾性組織的重要舉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名師點睛】精準扶貧是個長效熱點,對于這樣的重大時政,我們不要糾結高考試題出得多么難或是多么容易,而是全面的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積極努力的做好自己的公正,要有大局意識,政治意識,看齊意識等,思想政治學科的考試一定要體現國家的意志,這也是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2.(2017年高考全國2卷文綜政治18)某社區有漢、回、白、彝、傣等二十多個民族居住。每逢民族節日,各族群眾都一起歡慶,“通過民族節,眾籌百家宴”。在潑水節大家到民族團結廣場相互潑水祈福,在火把節組織篝火晚會一起載歌載舞,在開齋節一起吃馓子、油香……該社區各組群眾通過民族節①是各民族實現共同繁榮的根本途徑 ②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③實現了多民族地區社區組織的自我完善 ④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動寫照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解析】該社區各族群眾共過民族節,與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無關,民族節日也不是各民族實現共同繁榮的根本途徑,①不選;該社區各族群眾共過民族節,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②正確;該社區各族群眾共過民族節,與社區組織的自我完善無關,③不選;該社區各族群眾共過民族節,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動寫照,④正確,故本題答案應為C。3.(2017年高考江蘇卷政治17)門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東南部的門隅和墨脫地區,解放前仍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西藏解放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門巴族人民逐漸擺脫經濟落后狀態,生活有了顯著改善。這說明①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②我國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優越性③我國消除了各民族間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 ④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名師點睛】我國民族關系、民族原則與民族政策的關系:我國民族關系是實施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原則與民族政策的客觀基礎。民族原則與民族政策又是發展我國新型民族關系的指導思想和重要保證。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制定民族政策的基礎和理論依據,而民族政策則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對處理民族關系基本原則的具體落實。4.(2017年高考全國3卷文綜政治17)西藏自治區某少數民族人大代表履職13年,共提交42項建議和議案,與所在縣每個鄉定點聯系人保持定期聯系,呼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立藏東南博物館,還就提高邊民補貼和偏遠地區的工程造價標準等提出建議。該代表通過上述行為①使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職權 ②反映基層群眾的意見和要求③行使自治區人大代表的立法權 ④行使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自治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 【解析】人民代表為人民,該代表通過上述行為履行代表職責,行使代表權利,反映基層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①②項符合題意,可選;人大代表不行使立法權,③項錯誤;該人大代表行使的不是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自治權,④項錯誤,不選;正確選項為A。【名師點睛】我國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人大代表的權利: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和質詢權。人大代表的義務:依照憲法 和法律規定的各項職權,參加行使國家權力;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密切聯系群眾,聽取和反映人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并接受人民監督。2016年高考試題1.(2016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18)為落實全面依法治國要求,我國采取一系列舉措推動民族語言和漢語雙語法官的培養。例如。截至2015年,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藏漢雙語法官培訓師資庫和5個培訓基地,西藏自治區有兼通藏漢雙語的法官199名,約占全國總數的62%。為民族地區培養民漢雙語法官有利于①民族地區各級法院變通執行國家法律 ②保障民族地區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訴訟權利③民族地區個民族的相互溝通和結 ④確定民族語言作為民族自治機關公務語言的地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培養雙語法官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地區公民的合法權利,促進民族溝通和團結,②③適合題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人大和政府,法院不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①是錯誤的;④說法不符合現實,排除;故本題答案選C。【考點定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名師點睛】本題考查的民族區域自治的有關知識。首先要明確我國的自治機關只有兩類:人大和政府,只有自治機關才能行使自治權,法官代表的司法機關,我國的法律是全國通用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少數民族也不例外,所以不能“變通執行”。2.(2016年高考江蘇卷文綜政治18)唐卡作為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如今,在藏族居民家中,隨處可覓唐卡的身影。信教群眾家中普遍設有經堂或佛龕,開展轉經、朝佛等活動。這說明①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②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 ③開展宗教活動有利于促進社會發展 ④藏文化對藏族人民有著深遠持久的影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 1.(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模擬(信息卷)(一)文綜政治試題)寧夏是我國五個民族自治區之一,民族、宗教與各方面事務緊密交織,維護寧夏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是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必然要求。扎實推進寧夏地區的民族宗教工作,需要①高舉民族團結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②堅持民族區域自治這一根本政治制度,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的大好局面③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始終把握各民族共同繁榮這一中心工作④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通過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題肢的時候,要結合材料進行思考,排除題肢中和材料無關的。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題難度適中。依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可知,扎實推進寧夏地區的民族宗教工作,需要高舉民族團結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通過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故①④正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②表述錯誤,排除;“始終把握各民族共同繁榮這一中心工作”說法錯誤,排除③。故選C。2.(衡水金卷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模擬(調研卷)試題(五)文綜政治試題)2017年8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070年來,內蒙古生產總值增長642倍、人均增長近145倍,各族人民充分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民族區域自治權利,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進步。這充分表明①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政策是完全正確的②我國歷史遺留的各民族間發展不平衡狀況已消除③我們要發展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④我國的民族政策具有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生命力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答案】C3.(黑龍江省哈爾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18屆高三第四次模擬考試文綜政治試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規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務的行為,用法律調節涉及宗教的各種社會關系。上述要求基于①憲法和法律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相統一的體現②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政治權利③宗教問題上的矛盾都是人民內部矛盾④宗教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B4.(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18屆高三5月模擬考試政治試卷)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這說明①民族區域自治地方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 ②民族地區的穩定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 ③中華民族復興離不開少數民族地區繁榮發展 ④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答案】D【解析】①正確,但不符合題意;②錯誤,國家統一是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題干強調加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說明中華民族復興離不開少數民族地區繁榮發展,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故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為D。5.(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第一中學2018屆高三下學期高考模擬(三模)考試政治試題)“一帶一路”由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宗教文化的國家共同建沒,宗教極大地影響著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結構,宗教因素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為此我國宗教界要①保護公民一切宗教活動,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②鼓勵公民信仰宗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防范宗教極端主義思想侵害④在平等友好基礎上積極開展對外交往,促進宗教關系和諧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D為D。 1(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1【新課標Ⅰ卷】19)2018年 1月8日,2018年全國宗教局長會議在京召開。會議肯定了過去一年,我國宗教加強與周邊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宗教交流,促進民心相通。推動在上合組織框架下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的伊斯蘭教交流。這表明 ①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②我國的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③國家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交往活動 ④注重支持宗教界加強自身建設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 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宗教政策的知識。會議肯定了宗教的成就說明②正確;我國宗教在與外國宗教交流過程中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①符合;③④的說法均不符合材料主旨。2(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1【新課標Ⅱ卷】17)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廣西經濟實現年均8.3%的中高速增長,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000美元。財政收入達2604億元,年均增長7.5%。城鎮化率49.2%,提高5.7個百分點。這表明A.通過民族共同繁榮實現民族平等的原則B.廣西的發展是國家維護少數民族特殊利益的體現C.廣西人民群眾是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D.通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廣西的發展【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民族政策。廣西發展體現了我國真正落實了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是國家維護少數民族特殊利益的表現,B符合題意;廣西發展離不開體現了民族平等,但是才能沒有體現通過民族共同繁榮實現民族平等,A與題意不符;材料沒有體現廣西人民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作用,CD和題意不符。3(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1【江蘇卷】17)俞正聲在西藏昌都調研時強調,要著力推進寺廟管理長效機制建設,把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社會化管理結合起來,堅決抵制境外勢力對藏傳佛教的影響,依法保障寺廟的合法權益,保障信教群眾正常的宗教生活。這表明①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②我國政府依法管理寺廟一切宗教事務③我國尊重和保護公民信仰宗教的權利 ④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4(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3【新課標Ⅱ卷】18)海南還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30年來,海南民族地區與全省一樣,因改革開放而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海南民族地區成就的取得①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的充分發揮 ②是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必然結果 ③印證了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符合國情,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 ④為我國加速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提供了物質保障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答案】B【解析】海南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說明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的充分發揮,是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必然結果,①②兩項符合題意;海南民族地區并非都是民族自治區,并非都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且材料沒有強調民族區域自治,③項不合題意;我國新型民族關系已經形成,④項觀點錯誤。答案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