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考點解讀1、高考考點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變動本部分新版教材無變動3 考生記憶手冊(可單獨打印)3年高考2年模擬1年原創精品高考系列專題26我們的中華文化(記憶手冊)6.1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框題)1.中華文化的特征(1)源遠流長 ①源遠流長表現:古代的輝煌到近代衰微。②源遠流長的見證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B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6.2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框題) (2)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①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主要體現在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上。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我國古代科技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中國古代科學成果,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②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③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中華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獨特性是從不同的文化形式上來看的,主要通過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表現出來;區域性是從不同地區上來看的;民族性是從不同民族的角度來看的。)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1)包容性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 (2) 文化的包容性意義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1)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華文化與中華各民族文化之間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而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不能理解為中華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簡單相加)(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3)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_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二、考情剖析高考命題大揭秘:中華文化的知識點注意與其它知識點綜合的考查。1(2018年高考全國1卷文綜政治20)近年來,某市發掘傳統中醫藥文化資源,堅持“以藥立市”,大力推動現代中醫藥產業發展,現已建有全國規模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形成了涵蓋中藥材種植,中藥研發、生產、流通,中醫藥文化傳播的現代中醫藥產業體系。該市大力發展現代中醫藥產業的文化意義在于①創新傳統中醫藥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開創了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新局面③推動傳統中醫藥文化創造性轉化 ④促進中醫藥文化與經濟的融合發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D 說明:本部分根據課本知識內容, 結合近三年高考、近兩年模擬試題,精心地按考點分類整理成一個個考點金卷。也就是一個專題,集中歷年高考試題模擬題原創題測試。這樣對廣大師生的備考會有所幫助! 2018年高考試題1(2018年高考全國2卷文綜政治22)截至2016年底,我國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簽訂中醫藥合作協議達86個,中醫藥傳播到世界上183個國家和地區。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文化意義在于①實現中醫藥文化的轉型升級②擴大中醫藥文化的世界影響③創新中醫藥文化發展的價值導向④滿足世界各國對中醫藥文化的需求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解析】此題以我國中醫藥走向世界為背景材料,考查傳播中華文化的意義。我國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簽訂中醫藥合作協議達86個,中醫藥傳播到世界上183個國家和地區。這有利于中醫藥文化走向世界,擴大中醫藥文化的影響力,同時更好地滿足世界各國對中醫藥文化的需求,②④符合題意;①體現的是經濟意義,不符合題意;③在材料中未涉及。故本題選C。2(2018年高考江蘇卷政治34)德國有個千年小鎮,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會舉辦“中國人狂歡節”,掛燈籠、貼福字,到處洋溢著中國氣息。當地人講,他們與中國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華文化,便漸漸以“中國人”自居。不過,《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報告2016—2017》顯示,不少海外受訪者對中華文化的了解更多的還局限于中餐、中醫藥和武術等,中華文化要在世界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依然任重道遠。(1)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為什么遙遠的異國小鎮一直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鐘。【答案】(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中華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傳播;經年累月形成的文化習俗對人的影響具有持久性。(2)斗爭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矛盾雙方具有斗爭性,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中華文化需要秉持民族特色;矛盾雙方具有同一性,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依賴、相互貫通,中華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題中觀點強調了矛盾雙方的差異性,肯定了中華文化的獨特價值,但忽略了本民族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之間的同一性。【解析】本題以中華文化在世界產生的影響為話題設置相關情境,從《文化生活》和《生活與哲學》角度設置相關問題,考查考生對中華文化的特點,文化傳播的途徑,矛盾的基本屬性等知識點的把握程度。試題考查考生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探究和論證事物的能力。(1)本問屬于原因類簡答題,設問要求分析遙遠的異國小鎮一直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鐘的原因。考生分析時要從文化生活角度,結合材料,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中華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傳統文化習俗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等方面分析。2017年高考試題1.(2017年全國高考江蘇卷19).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扁鵲提出了“望、聞、問、切”的診療方法,奠定了中醫臨床診斷和治療的基礎。此后,中醫藥在不斷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豐富發展自己的同時,也逐步傳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成員中已有 103 個認可使用針灸。這充分說明A.中華文化兼收并蓄、源遠流長 B.文化交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C.文化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D.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答案】A【名師點睛】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兩個基本特征側重的角度不同,源遠流長是從文化發展歷程上談中華文化的特點,博大精深是從文化的內涵上體現中華文化的特點。2.(2017年全國高考北京卷25).在中國水墨畫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濃、重、淡、清”,即只用水墨,也可使畫面產生視覺效果的變化,陰陽明暗、凹凸遠近、蒼翠秀潤、動靜巨微,盡在“五色”之妙。下列認識正確的有①“墨分五色”在墨色運用上豐富多變,是辯證思維的體現② 墨色濃淡的變化表現出無窮境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③ 墨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載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現④ 追求內斂、含蓄,崇尚飄逸、空靈,是時代精神的典型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名師點睛】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只有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只有堅持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2016年高考試題1.(2016年全國高考天津卷10)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獨特之處,在于把哲學觀念與歷史文脈融入磚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為中華文化傳承的視覺象征。例如為世人所稱道的蘇州園林,“雖未人作,宛自天成”,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這印證了①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園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質載體③文化的傳承依賴于傳統建筑的保護 ④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答案】A【解析】試題分析:古代園林建筑的獨特性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①正確;園林建筑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這體現了園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質載體,②正確;傳承的文化有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所以③說文化的傳承依賴于傳統建筑的保護不正確,④的說法錯誤,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故本題答案選擇A。【考點定位】中華文化的特點,傳統文化的表現及特點【名師點睛】解答本題需要明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特點側重于強調豐富厚重,表現為獨特性、區域性和民族性,材料中中國古代園林建筑的獨特性體現了這一點;解答本題還要明確: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 1.(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模擬(信息卷)(一)文綜政治試題)中國在金磚國家的合作中,始終堅持凡事大家商量著來,保持開放、透明,追求互利、共贏,不針對第三方,也不與任何人對抗的原則。2017年廈門峰會,中國提出了“金磚+”合作模式,打造開放多元的發展伙伴網絡,并創造性地舉辦了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提到了“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愿望,是開放包容理念的延續。材料表明 ①廈門峰會既展示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又傳承了中華文化的特色②中國能與其他文化和睦相處,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鑒、合作共贏③中國堅持認同其他民族文化的態度,推動世界各國共同發展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使得中國能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打造多元的發展伙伴網絡A. 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 ③④【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考查學生提取信息、調動所學知識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闡明的主旨,并和所學知識對應起來,另一方面運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題意的和錯誤的選項。“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在材料中未體現,①不選;“堅持認同其他民族文化的態度”說法錯誤,排除③;“‘金磚+’合作模式”體現了中國能與其他文化和睦相處,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鑒、合作共贏,中國能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打造多元的發展伙伴網絡,故②④符合題意。故選B。2.(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學2018屆高三三輪第二次模擬文科綜合政治試題)2017年8月21日至27日是拉薩“雪頓節”。“雪頓”在藏語中意為“馥奶宴”,“雪頓節”又稱“酸奶節”。因首日哲蚌寺會展曬巨幅唐卡,也稱“曬佛節”。如今,這個起源于公元11世紀節日延續了部分傳統習俗,逐步演變為以展佛和藏戲會演為主的宗教與文娛相結合的節日。這蘊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影響深遠 ②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③中華文化能夠求同存異、兼收并蓄 ④傳統習俗影響當代中國人的價值觀念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答案】A3.(2018年高考全國卷考前沖刺演練精品卷文綜政治試題)中華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素養和文化情懷。人們看到美景時,會感嘆“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只會說”哇,真美”;表達志向時,會感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不是只會說“升官發財”;遇到感情糾葛時,會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而不是只會說“藍瘦香菇”。這意在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①特有的魅力應內化為國人的文化基因②深厚的文化底蘊卓異于其他民族文化③表情達意上特有的人文情懷不可忽視④博大精深的內涵應實現其創新性發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B【解析】本題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情境,考查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中華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素養和文化情懷,這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有的魅力應內化為國人的文化基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特有的人文情懷不可忽視,①③符合題意;中華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是一律平等的,②錯誤;材料未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④不符合題意;正確選項為B.4.(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高考命題預測卷(18)政治試題)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必須推進其現代化,推動其走向世界,切實把傳統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習近平這一要求中可以解讀出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②文化創新要以沿襲傳統為根基③科學技術有利于促進文化發展 ④文化創新離不開交流借鑒融合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答案】D【解析】從習近平主席對中醫藥文化這一要求中可以解讀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必須利用現代科技的作用推進其現代化,不斷創新,與世界文化交流借鑒融合,推動其走向世界,切實把傳統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①③④項符合題意;文化創新離不開傳統文化這一根基,但不是對傳統文化全盤沿襲,而是對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②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D。5.(北京市西城區2018屆高三二模文綜政治試題)鄧小平同志在總結劉鄧大軍打仗經驗時說,劉伯承同志經常講一句四川話:“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黃貓黑貓”這句俗話,淵源頗為古老。清代蒲松齡在《聊齋志異》里曾有評語,“黃貍(指貍貓)黑貍,得鼠者雄。”據《聊齋》注本說,此俗語源出唐代李荃的《黃帝陰符經》。若按此說法,這句俗語的源頭就可上推至唐代了。從一句俗語的流傳,可以看到A. 中國文化的發展是通過創新實現的B. 邏輯證明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C. 中國自古就有重視實踐效果的思想D. 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強大驅動力量【答案】C 1(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2【新課標Ⅱ卷】19)2018年央視狗年春晚播出了一段公益廣告《家國興旺》,僅僅90秒的時間,但是卻看哭了許多人,汪汪們演繹的是家人間期盼團圓的焦急,朋友間傾力相助的溫暖,還是不畏艱辛保家衛國的忠誠,再或者是“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依戀……下列認識正確的有①該公益廣告是文化傳播途徑的新的成功案例②該公益廣告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表達③該公益廣告的成功表明面向人民大眾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④該公益廣告的成功表明內涵豐富的中華文化是文化創新的動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C 【解析】廣告是文化傳播的手段,不是途徑,①不選;公益廣告演繹的故事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表達,②正確;該系列廣告深受大家喜愛,這說明面向人民大眾的文化更富有生命力,③正確;文化創新的動力是社會實踐,④不選,故本題答案選擇C。2(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1【江蘇卷】20)中國話語海外認知度調研報告顯示:最近幾年“中為洋用”成新趨勢,過去不少翻譯成英文的中國詞,開始直接被漢語拼音替代,例如“孔子”“春節”“餃子”“中秋”“少林”“功夫”等。專家分析認為,隨著中國的節日民俗、先賢思想、傳統美食等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世界,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話語方式也正在悄然影響著世界。這說明①中華文化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在世界范圍內不斷加強②中國文化和外來文化不斷碰撞融合中才逐漸豐富發展③世界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找到了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④文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國際競爭的必要一環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答案】C【解析】中國的節日民俗、先賢思想、傳統美食等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世界,這說明中華文化彰顯著特有的風格和魅力,①正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外來文化的交流借鑒推動了中華文化的豐富發展,但是不能說“才能”,②錯誤;世界文化與中華文化是共性和個性的關系,故③錯誤;“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和話語方式也正在悄然影響著世界”這說明文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國際競爭的必要一環,④正確,故本題答案應為C。3(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1【江蘇卷】23)2018戊戌狗年指導性年度漢字——感。“感”作為指導性年度漢字,預示2018是有感即通,相親相愛,年運不凡,激動人心的一年。這說明了①中華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②漢字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③漢字是時代精神的核心體現④漢語的表現力得到了提升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B【解析】這一活動體現了漢字文化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有利于提升漢語的表現力,①④項符合題意;漢字作為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與題意不符,②和題意不符;時代精神是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③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B。4(2018年高考原創押題預測卷01【新課標Ⅱ卷】19)數學是中國古代科學中一門重要學科,比西方早幾百年時間,形成了以計算見長、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特點的理論體系,但元中葉之后,中國數學急劇衰落,16世紀末,西方傳教士們引入了三角學、對數等西方初等數學,從此,中國數學開始了中西會通的階段。材料表明①中華文化成就巨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②中國古代科技具有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征③西方文明的沖擊是中華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 ④中華文化具有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的特點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