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6.2共筑生命家園主備人課型新課課時安排1課時總課時數上課日期學習目標知識目標: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知道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措施;明確綠色發展的意義,堅持綠色發展道路要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能力目標:聯系實際說明建設生態文明和走綠色發展道路的必要性,結合我國的發展明確怎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節約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及可持續發展意識,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習重、難點學習過程教·學札記一、自主學習(一)溫故知新1.我國人口基本特點?2.我國資源現狀特點?3.我國當前的環境形勢?4.協調資源、環境、人口的發展道路是怎樣的?設問導讀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基礎、準則、目標、堅持的國策、堅持的發展理念3.當代中國發展的共識是什么?4.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1)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3)綠色富國、綠色惠民、綠色發展之路、綠色生活方式(4)嚴守上限、底線、紅線。嚴格制度、法治5. 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的必要性(為什么要走綠色發展道路)? 合作探究材料:青山綠水公園,花香果碩田園,返鄉創業家園,休閑旅游樂園....記者近期在南方部分省區鄉村采訪發現,綠色發展正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城里人向往的美麗家園。綠色發展已成鄉村自信的新坐標。 ------摘自2018年2月11日《新華網》(1)材料表現出一種的怎樣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2)材料中“綠色發展已成鄉村自信的新坐標”說明了什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富國、綠色惠民,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3)堅持綠色發展之路,建設生態文明,你還有哪些好的建議?(兩條)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依法治國,提倡節能、環保、低碳,倡議每個社會成員自覺綠色生活方式。當堂檢測近年來,某市實施綠色發展興林富民戰略,利用林地資源優勢,推行“萬畝林億元錢”模式,采取林糧、林旅、林藥、林禽等模式,加快林下經濟發展。2017年,全市林下經濟總量達22.8萬畝,實現產值6.5億元,帶動農戶5.8萬戶增收。對此,下列觀點你贊同的有( A )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②人與自然能夠協調發展、和諧共生③踐行綠色生產方式走生態文明道路④人類可以凌駕于自然之上,做自然的主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地球一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向全球發出的一項倡議,呼吁個人、社區企業和政府在每年3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的20:30-21:30熄燈一小時,展示公眾對達成全球新的應對氣候變化協議的支持。近幾年來,我國一直積極參與“地球 一小時”活動,對此認識正確的有( D )①有利于喚醒人們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意識②這是我國從世界的高度著想,積極解決世界性問題的表現③保護了環境,節約了能源④熄燈一小時,限制了對資源的利用,阻礙了經濟的發展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發展中還存在比較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是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如何更好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更好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已成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1)為什么要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人與自然的關系如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但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必須符合自然規律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2)為更好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們應該怎樣做?基礎、準則、目標、堅持的國策、堅持的發展理念。課堂小結、形成網絡五、延伸與反思(學生延伸,教師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