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夜盲 A,腳氣 B,壞血 C,佝僂 D”第四章 代謝與平衡2017.12.23一、食物與營養1.食物中的營養素主要有七大類: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提供能量:糖類,脂肪,蛋白質組成生物體的結構:蛋白質,糖類,水,無機鹽,脂肪調節生命活動:蛋白質,無機鹽,維生素,膳食纖維2.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粗略測定實驗(1)測定方法:燃燒食物法(實驗中注意擋風)。(2)測定原理:食物在體內完全氧化與體外完全燃燒的過程都是氧化反應,釋放的能量相同。注:本實驗應控制的變量有:取用的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的質量要相等.....;實驗時,試管要一樣,試管中水的質量、初溫要相同;要使用同樣的溫度計和同樣的燃燒匙等。實驗中如果不注意擋風,會使每次測量結果偏小..(如實驗結果有偏差,可能是與所用實驗材料的顆粒,裝置,是否燃盡等有關),實驗通過水溫變化對三種食物所含能量多少進行比較(4)結論:相同質量的花生仁,大米,牛肉干,燃燒后釋放熱量最多的是富含脂肪的花生仁。3.熱量價:營養物質在體內完全氧化時所產生的能量叫做熱量價△三大營養素的熱量價:糖類 16.8kJ/g,蛋白質 16.8kJ/g,脂肪:39.3 kJ/g.4. 無機鹽與營養素的作用無機鹽種類 作用 缺乏后癥狀鈣 骨骼和牙齒的原料 佝僂病,骨質疏松鐵 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 貧血碘 制造甲狀腺素的原料 地方性甲狀腺腫大鋅 促進生長發育,維持正常味覺和食欲 生長發育不良,味覺出現障礙營養素 對人體的作用 主要食物來源水 不能提供能量,卻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是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為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提供水溶液場所;體內的養分和廢物都必須溶解在水中才能進行運輸飲水、果蔬及其他食物等無機鹽 不能提供能量,卻是人體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缺鋅會導致兒童味蕾功能下降,造成食欲減弱;缺碘會引起人體甲狀腺腫大、兒童智力下降等鹽、醬油、飲料等糖類 人體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 大米、玉米、馬鈴薯、小麥等蛋白質 細胞生長及組織修復的主要原料,是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能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瘦肉、魚、蛋、奶、豆類等脂肪 生物體內貯藏能量的主要物質,構成組織細胞的基本物質之一,保護內臟、維持正常體溫等植物油、動物油、花生、核桃等膳食纖維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物質,但對人體有著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能輔助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植物性食物維生素 不能提供能量,但參與人體內許多重要的生理活動,對保持人的身體健康作用極大蔬菜、水果等5.常見維生素的名稱、來源和缺乏癥(供參考)[來源:學&科&網]名稱 缺乏癥 主要來源維生素 A 夜盲癥 蛋黃、牛奶、胡蘿卜維生素 B1 腳氣病 玉米維生素 C 壞血病 白菜、土豆維生素 D 成人骨軟化、兒童佝僂病 魚肝油、卵黃6.平衡膳食:指攝取食物時,食物種類盡量多些、數量適當、營養物質之間的比例合理,并且與身體耗的營養物質保持相對平衡二、 食物的消化與吸收1. 人的消化系統示意圖:見本提綱 p62.牙(1)牙的分類:人的一生共有兩組牙,即乳牙和恒牙(2)牙的結構牙本質:牙的主體結構....,內部有一腔隙,內含牙髓牙髓:由小血管和神經組成。牙釉質:包繞在牙本質外側的物質,它表面光滑而堅硬,是人體中最堅硬的結構。(3)常見的牙病一齲齒(俗稱蛀牙):齲齒的形成:牙齒上殘留的食物(主要是糖類)→微生物發酵→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釉質(出現黑現)→破壞牙本質→牙髓受病菌感染而發炎疼痛3.食物的消化與吸收(1)人體將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能被身體利用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叫做消化。 分為物理消化和化學消化。(主要區別是有無消化酶的參與)(2)當食物消化后,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管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叫做吸收。(3)七大類營養物質的消化和吸收:①無需經過消化即可被消化道直接吸收:水、無機鹽、維生素。②須經消化才能被吸收:蛋白質、糖類、脂肪。③不能被消化吸收:粗纖維(4)淀粉、蛋白質和脂肪消化部位吸收部位、消化步驟、有關消化液種類:5.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消化道①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內有牙、舌和唾液腺,對淀粉進行初步消化②咽和食管:食物進人胃的通道,基本上無消化和吸收功能。③胃:位于左上腹部,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可暫時貯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質。④小腸:小腸盤曲在腹腔里,長約 5-6米,是消化系統中最長的一段,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⑤大腸:在腹腔的右下部,暫時貯存食物殘渣,大腸基本上無消化作用,可吸收水和無機鹽等營養素。⑥肛門:食物殘渣排出體外的部位主要功能是進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流入口腔胃腺:分泌胃液,進入胃肝臟:分泌膽汁,暫存膽囊,流入小腸中促進脂肪的消化,膽汁不含消化酶,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腸腺:分泌腸液,進入小腸(十二指腸)胰腺:分泌胰液,進入小腸(十二指腸)功能 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并把它流入到相應的消化道中,對食物的消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牙冠牙頸牙根牙釉質牙本質牙髓淀粉(口腔、小腸) 唾液 麥芽糖 胰液、腸液 葡萄糖(進入毛細血管)口腔 小腸蛋白質(胃、小腸) 多肽 氨基酸(進入毛細血管)胃液胃胰液、腸液小腸脂肪(小腸) 膽汁(對脂肪起乳化作用)、胰液、腸液小腸脂肪酸+甘油(進入毛細淋巴管)神經小腸的特點及相應功能:①小腸很長——消化、吸收 ②小腸表面有很多褶皺及小腸絨毛——消化、吸收③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消化 ④小腸壁有豐富的 毛細血管—吸收6.消化道不同部位對營養物質吸收不同:① 口腔和食道:不吸收。② 胃:只吸收少量水和無機鹽,另外還有酒精(非營養物質)③ 小腸: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水、無機鹽和某些維生素。④ 大腸:只吸收少量水、無機鹽和某些維生素。7.酶的催化作用酶:由生物的活細胞合成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物質。大多數的酶是蛋白質...。 特點:專一性,高效性,多樣性。影響酶催化作用(活性)的因素有:pH 、溫度 等。8.消化酶的作用:促進體內營養物質的分解。胃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質分解為多肽;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分解為麥芽糖;脂肪酶可以把脂肪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酶缺乏或不足:導致代謝紊亂,甚至出現疾病,如白化病(缺乏促進黑色素形成的酶)。三、 體內物質的運輸1.血液(結締組織)(1)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 7%~8%。一個體重 50千克的人,他體內的血量約為 3.5~4.0升。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環,為人體細胞輸送各種營養物質。血液血漿 55%2 [血細胞45%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呈兩面凹的圓盤形。紅細胞里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稱血紅蛋白血紅蛋白特點:血紅蛋白在氧濃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又易與氧分離。血紅蛋白的功能:幫助紅細胞運輸氧,也能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細胞有細胞核...(含遺傳物質),比紅細胞數量少。人體內有多種白細胞白細胞的功能:能保護身體免受病患,如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能吞噬侵入人體內的病菌;淋巴細胞還參與機體的抗傳染功能有關3)傷口處出現的膿液主要是死亡的白細胞與細菌血小板1)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2)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傷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細菌入侵的作用3)血友病:血小板缺乏的病癥(2)紅骨髓 擔負血細胞的再生任務。(3)血液的功能:具有輸送氧、二氧化碳、各種營養物質及代謝產物的功能,還能起預防保護作用,血液對調節體溫也有重要作用。*會讀血樣分析報告:如果紅細胞數量或血紅蛋白低于正常值,稱為貧血;白細胞大于正常值通常患有疾病的是炎癥2.心臟與血管*位于人體胸中部偏左下方,心臟能自主地節律性收縮舒張,是推動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動力來源。*心臟被心肌隔成左右不相通的兩部分。左右兩部分又被能夠控制血液定向流動的、只能向一個方向開的瓣膜(房室瓣)分別隔成上下兩個腔,整個心臟可分為 4個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上房下室)心室與動脈間的瓣膜(動脈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心臟連著上、下腔靜脈(2根)、肺動脈(1根)、肺靜脈(4根)、主動脈(1根)共 8根血管。*血液流向:心房→心室→動脈*心房與靜脈相連,心室與動脈相連。*血液由靜脈流入心臟,由動脈流出心臟。名稱 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腔壁 薄 最厚 薄 較厚相連血管 肺靜脈 主動脈 上、下腔靜脈 肺動脈所含血液 動脈血 動脈血 靜脈血 靜脈血3.制作血涂片4.血管血管中的血液流向:大動脈→小動脈→毛細血管→小靜脈→大靜脈5.血液循環:血液在由心臟和全部血管組成的封閉的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復始地流動(1)血液在一次完整的循環過程中要流經心臟兩次,血液循環可分為體循環(為組織細胞提供氧氣、養料,把廢物排出)和肺循環(進行氣體交換)。①體循環過程:左心室→主動脈→全身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②肺循環過程: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血管類型 管壁特點 管腔特點血流速度主要功能動脈 厚、彈性大 小 快 把血液從心臟送到全身各處靜脈 較薄、彈性小大,內有防止血液回流的瓣膜較慢 把血液從全身各處送回心臟毛細血管 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最小 最慢 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① ② ③動脈內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靜脈內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毛細血管內紅細胞是排成單行通過的。(2)肺循環中動脈流靜脈血,靜脈流動脈血;體循環中動脈流動脈血,靜脈流靜脈血。由于心室需用更大的力將血液輸送出去,所以心室壁較心房壁厚,同時由于體循環路線較肺循環長得多,因此左心室的壁較右心室的壁厚。(3)動脈血:含氧量高,血呈鮮紅色; 靜脈血:含氧低,血呈暗紅色。(4)血液循環的主要功能:不斷將氧氣、營養物質和激素等運送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并將器官組織呼吸作用產 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謝產物帶到排泄器官排出體外,以保證生理活動正常進行6.脈搏與血壓(1)心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稱為心率。健康的成人安靜時心率約為每分鐘 75次。(2)脈搏:心臟每次收縮都會產生很大的壓力,此壓力沿著動脈向前推動血液,使所有動脈都受到壓力,形成脈搏。 脈搏和心率是相同。中醫在診斷疾病時常把手指放在腕部的橈動脈處來診斷疾病。(3)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推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強叫血壓(一般指體循環的動脈血壓),可用血壓計在上臂肱動脈處測定,單位用千帕或毫米汞柱表示。收縮壓:當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達到的最高值稱為收縮壓。健康人在 12~18.7千帕舒張壓:心臟舒張時動脈血壓降到最低的值稱為舒張壓。健康人在 8~12千帕高血壓:如果一個人的舒張壓...經常超過 12千帕低血壓:如果一個人的收縮壓...經常低于 12千帕,高血壓和低血壓對人那體都是有害的。(4)血型是由凝集原的種類決定的,常見的有 ABO血型系統。輸血時,原則上應輸同型血,若無同型血,不得已要進行異型血輸血時,必須先進行交叉配血實驗。四 、能量的獲得1.有氧呼吸是指在氧氣的參與下把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大量能量的過程。有氧呼吸是自然界中高等動物和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糖類+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2.無氧呼吸:一些動物在劇烈運動時,肌肉急需大量的能量,但僅靠呼吸運動和血液循環不能滿足需求,所以細胞就進行無氧呼吸: 葡萄糖 乳酸+能量(少量)一些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況下也可進行短時間的無氧呼吸: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意義:是對能量需求的一種暫時補充。3.多樣的呼吸器官:動物要需要依靠氧氣和食物維持生命,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的動物,獲取氧氣的方式也不同。微生物也是通過呼吸作用來獲取能量的。有些微生物能長期進行無氧呼吸, 微生物的無氧呼吸被稱為發酵,如人們可利用乳酸菌的發酵作用生產泡菜、酸奶 等食品。利用酵母菌的發酵作用制作面包、糧酒。類別 動物名稱 呼吸器官無脊椎動物(原生動物)草履蟲、變形蟲 體表(表膜即細胞膜)(環節動物)蚯蚓(節肢動物)蝗蟲 (魚綱)對蝦、魚類(兩棲類)青蛙(爬行綱)蜥蜴(鳥綱)鳥類(哺乳類)牛濕潤的體壁氣 管腮肺兼濕潤的皮膚肺 肺,有氣囊輔助肺脊椎 動物酶酶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