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 1.2在社會生活中成長課型:講授 審核:初二政治備課組 授課人: 時間:班別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___【課前導學】(一)認清目標,明確要求:知識:了解什么社會化,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關系,知道培養親社會行為的意義和途徑。過程與方法:問題探究法、小組合作法。情感價值目標:增進關心社會的感情,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教學重點:理解親社會行為的意義,知道如何培養親社會行為的途徑。(二)自主學習,認真準備:閱讀課文,并完成以下內容。1、 、 、 、 社會發展等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2、親社會行為是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中養成。3、我們只有主動 社會,積極 社會,傾力 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課堂助學】師生共同探討:探究活動一:情景探究《狼孩的故事》,請你談一談,故事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迪?探究活動二:觀察教材P7探究與分享圖片,并結合實際生活探究:說明學習用品、衣服或住房是怎樣生產出來的。探究活動三:觀看P8上的兩幅圖,回答:(1)這兩種行為屬于親社會行為嗎?為什么?(2)我們該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歸納總結】【即學即用】( )1.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化的經驗表明,人的現代化離不開現代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成長與互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條件下,立足優秀的中華文化,我們更應當通過時代精神與民族文化氣質的內在契合來豐富完善人們的精神世界,推進人的思想觀念的現代化。因為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 A.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 B.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C.不斷增強自己的規則意識 D.日漸養成自己的價值觀念親社會行為通常是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包括謙讓、分享、合作、助人、安慰、贈予等,是一種個體幫助或打算幫助其他個體或群體的行為趨向。據此,完成2-3題。( )2.下列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①主動關注、了解社會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②同情和關心遭遇挫折、不幸的人 ③對處于困境和危難的人能伸出援助之手 ④增強憂患意識,優先考慮個人前途命運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為培養親社會行為,我們應該 ①主動了解社會 ②關注社會發展變化 ③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 ④看到有人在公共場所亂貼廣告而無動于衷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日益臨近,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服務冬奧會的行列,很多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做志愿者,積極性做各種服務工作。他們的行為體現了①關心社會,關注國家大事 ②在社會這個大課堂里親身實踐,鍛煉自己 ③親近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④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綜合探究】5.材料一:黨的十八大修改的《黨章》的總綱中,在“在生產發展和社會財富增長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之后,特別加上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核心理念是“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材料二:2017年4月1日下午,合肥市五十中學新校真愛志愿者服務站啟動儀式在天鵝湖校區報告廳順利進行。啟動儀式前期,五十中新校團委充分利用三月“學雷鋒月”這一良好契機,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主題多樣,形式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如義務植樹造林、安全用電宣傳、防空防災宣傳、文明交通引導、環境衛生清掃等,并在全校范圍內發起倡議,積極招募天鵝湖校區和望岳校區學生志愿者、家長志愿者和教師志愿者,組建形成五十中真愛志愿者服務隊。真愛志愿者服務站啟動儀式的順利啟動,為五十中新校志愿服務工作搭建了一個新平臺,有助于志愿服務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1)請你從“在社會課堂中成長”的角度說說黨和國家重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要性。(4分)(2)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屬于親社會行為嗎?中學生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7分)(3)聯系你參與的社會活動,談談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4分)1-4 D B C A5、(1)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我們需要通過社會的關愛,使自己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②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需要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2)屬于親社會行為。①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3)①要在身邊找到學習模仿親社會行為的榜樣。②要在良好的社會大環境中學習模仿,并形成良好的親社會行為。③要在觀察、參與的社會實踐過程中提高社會責任感,習得親社會行為。等等。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