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走向共同富裕教學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堅定全面深化改革的自信心與使命感,增強抓住發展新機遇、應對發展新挑戰的主人翁意識。能力目標客觀分析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提高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知識目標認識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了解黨和政府在經濟新常態下為國家經濟發展、人民共同富裕所做出的努力。重點難點重點:共享的發展理念。難點:全面深化改革。教法學法啟發式、講授法、材料分析法、討論法。導與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方式一:歌曲導入播放視頻《越來越好》,同時展示圖片,讓學生感受到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正朝著共同富裕的道路穩步前進,從而導入新課學習。方式二:猜對聯橫批,活動導入(見課件)展示對聯“上聯:天下皆貧我獨富,我富也貧 下聯:天下皆富我亦富,此為真富”,引導學生猜對聯橫批,引出新課《走向共同富裕》的學習。教師隨筆二、問題導學基本要求:快速閱讀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問題,并用鉛筆在教材上畫出問題要點。1.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2.進入新時代,我國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3.什么是改革創新精神?4.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準是什么?5.黨和政府為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6.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怎樣達到這一目的?三、探究平臺探究(一)改革進行時材料一 常態,就是正常狀態;新常態,就是經過一段不正常狀態后重新恢復正常狀態。經濟新常態著眼于經濟結構的對稱態及在對稱態基礎上的可持續發展,而不僅僅是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與經濟規模最大化。材料二(1)從材料二圖1中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之前,存在哪些問題?你還能指出哪些問題?(2)為實現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針對這些問題,黨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3)除了經濟自身發展的問題外,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哪些現實挑戰?舉例說明我國采取了哪些應對舉措?(4)進入新時期,我國農村發展呈現出哪些新面貌?聯系材料二圖2說一說,這些變化給國家的繁榮富強創造了哪些新機遇。參考答案:(1)經濟增長以能源消耗和犧牲環境為代價。還有:產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半成品出口造成經濟收益減少,經濟增長過多依靠投資、出口,外資引進導致市場和收益流失等。導與學過程(2)堅定不移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3)挑戰: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應對舉措:新型農村建設、加快城鎮化步伐、京津冀協同發展、城鄉統籌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等。(4)新面貌:農民收入增加,農村環境美化,衛生條件改善,生活質量提升,致富途徑多樣化,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旅游業大發展,農家樂、采摘園遍布鄉村,土特產網店開到全國各地。新機遇:新型農業、綠色農業促進農民增收,成為我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旅游業、服務業大發展,可以帶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的轉變;農民增收帶動消費的增長,消費與投資、出口一道,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驅動力。探究(二)共享發展成果材料一 到2020年,我國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讓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小康社會。材料二 每年的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我國將其確定為我國的扶貧日,旨在引導社會各界關注貧困問題,關愛貧困人口,共同向貧困宣戰,“共力扶貧,共享幸福”。(1)黨和政府關注貧困問題,關愛貧困人口的舉措,體現了什么發展思想?(2)除了實施脫貧攻堅外,你還知道黨和政府在實現共同富裕方面的哪些部署?(3)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共享發展的意義有哪些?參考答案:(1)以人民為中心。(2)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教育發展質量、政策向農村傾斜,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設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等。(3)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有利于確保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利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教師小結:黨和政府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不懈努力。我們要齊心協力,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教師隨筆板書設計走向共同富裕課堂練習1.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是( C )A.改革 B.開放 C.改革開放 D.創新2.為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理想,黨和政府把 作為發展的重要理念。( B )?A.創新 B.共享 C.開放 D.協調3.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要看( D )A.經濟發展程度高低 B.社會制度性質C.是否實施改革開放 D.經濟發展及共享發展的程度4.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十八大提出了“兩個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這充分體現了( C )①讓人民共享經濟發展成果的思路 ②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③我國徹底消除不公平現象 ④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