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蹺蹺板》教學設計課題 蹺蹺板單元一學科數學年級一年級學習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能力目標 通過中介物質的等量代換,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推理能力知識目標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來比較事物輕重的過程,體驗一些具體的比較輕重的方法重點 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難點 通過等量代換推出兩個物體的輕重學法 討論法教法談話法 講授法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知道這是哪里嗎?(出示幻燈片2)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小動物們在干什么。 看圖回答問題 通過同學們感興趣的動物園導入新課,增加趣味性。講授新課1、比一比 你知道圖中這是什么動物嗎?他們在干什么?(出示幻燈片3) 誰能介紹一下關于蹺蹺板的知識? 同學們真聰明,玩蹺蹺板的時候重的一邊下沉,聽著一邊兒翹起,你能根據我們的知識,來判斷獅子和老虎誰重誰輕嗎? (伴隨學生回答動畫出示答案:獅子比老虎重。) 同學們看一下,老虎和豹相比,誰重誰輕呢?(出示幻燈片4) 我們知道獅子比老虎重,老虎又比豹重,你能判斷這三種動物誰最重誰最輕嗎?(出示幻燈片5) 你們真棒,獅子最重,豹最輕。咱們送給自己一片掌聲來鼓勵一下吧! 你學會了嗎?下面的題你會做嗎?(出示幻燈片6) 伴隨學生回答,出示答案。掂一掂 我想知道字典、課本、練習本,還有尺子的輕重,你能幫我想個辦法嗎?(出示幻燈片7) 現在同學們一手拿著你的字典,一手拿著你的數學課本,你能告訴我誰重誰輕嗎? 你們很容易的得出了答案,你知道這是采用的什么方法嗎? 你能用掂一掂的方法來比較一下練習本和尺子的輕重嗎? (伴隨著學生的回答,動畫出示答案。)稱一稱 我這里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我很想知道他們誰輕誰重,你能想一個辦法嗎?(出示幻燈片8) (找一位同學來掂一掂蘋果和梨,判斷輕重。) 你能判斷出來嗎?誰還有更好的方法? 對于兩個輕重比較接近的物體,我們用手無法掂出輕重的時候,可以采用稱一稱的方法。我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左右兩邊,現在你知道哪一個輕哪一個重了嗎? (伴隨著學生的回答,動畫出示答案。)總結 現在你能來總結一下我們是怎樣比較輕重的嗎?(出示幻燈片9) (伴隨著學生的回答,動畫出示答案:看一看,掂一掂,稱一稱)5、知識拓展 根據剛才所學的知識,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出示幻燈片10) (伴隨著學生的回答,動畫出示答案。) 皮球比鐵球大,為什么皮球反而輕了? 看圖回答問題 自由發表見解 回答問題 看圖回答問題。 小組討論并匯報答案。 看圖討論回答 討論回答 動手操作并匯報答案。 回答問題。 動手操作并匯報答案。 討論并回答。 看圖回答問題。 討論總結并回答問題 小組討論并回答自己的想法。 通過觀看小動物們玩蹺蹺板,得出第一種比較輕松的方法,看一看,比一比。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 通過同學們的動手操作,比書和尺子的輕重,利用已有的經驗得出掂一掂也是比較輕松的一種方法。使同學們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貼近生活。 最后一個蘋果和一個梨子不能用掂的方法比出輕重提出質疑,讓學生大膽設想,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教師總結“稱一稱”是比較輕重的又一種方法。 最后總結三種比較輕重的方法,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規整。 最后又提出攝影,皮球比鐵球大得多,為什么皮球卻比鐵球輕?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無窮盡,激發進一步探究的欲望。鞏固提升輕的畫√重的畫△(出示幻燈片11) (伴隨著學生的回答,動畫出示答案。)最輕的畫√最重的畫× (出示幻燈片12、13、14) (伴隨著學生的回答,動畫出示答案。)在重的一邊畫“√”(出示幻燈片15) (伴隨著學生的回答,動畫出示答案。) 看圖回答問題 分層設計了四個練習題,通過練習,對本節課所學的三種判斷輕重方法進一步復習鞏固。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出示幻燈片16) 學會了比較輕和重,最輕和最重。 自由回答自己的收獲。 通過自由發言,激發學習熱情。板書 蹺蹺板(比輕重) 總結了本節課所學判斷輕重的三種方法。具有概括性。課件16張PPT。蹺蹺板北師大版一年級上《二 比較》去看看小動物們在干什么?說一說,誰重?誰輕?說一說,誰重?誰輕?最重,最輕誰最重?誰最輕?誰最重?誰最輕?小狗最重,小白兔最輕哪個重?估一估,掂一掂哪個重?掂不出來,怎么辦?稱一稱稱一稱看怎樣比較輕重?掂稱比 輕、重圈一圈比 大、小 大的物體不一定重,小的物體不一定輕。??最輕的畫“√”,最重的畫“×”√×最輕的畫“√”,最重的畫“×”√×在重的一邊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我學會了比較輕和重,最輕和最重《蹺蹺板(輕重的比較)》編寫說明及教學建議學習目標1.結合生活經驗,在掂一掂等活動中,經歷物體兩兩間的輕重比較過程,初步學習三個物體最輕與最重的比較,進一步體驗兩個物體之間的輕重比較。2.在比較交流中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3.經歷與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過程,并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編寫說明本課安排的是認識物體的輕重關系。在比較輕重一節中,教科書安排了四個活動:“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說一說”和“圈一圈”,這是學生認識物體之間輕重關系的一個過程展示,“說一說”通過觀察和推理能夠判斷出輕重:“掂一掂”通過觀察無法準確地判斷出誰輕誰重,這時就要通過掂一掂的活動增加學生的直觀體驗,通過自己的肌肉感覺來判斷誰輕誰重:“稱一稱,說一說”則是當兩個物體質量比較接近時,很難通過估計的方法判斷誰輕誰重,引發學生新的認知沖突,使得學生試圖尋找新的方法,從而發現借助測量質量的工具(如天平等),也是解決此類問題的一種有效的辦法。學生在尋求新的比較輕重的辦法中,自然引出對測量工具的介紹,而在“圈一圈”的活動中,學生通過觀察天平兩邊的皮球與鉛球,比較它們質量的大小。?說一說。教科書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了老虎、獅子、豹子玩蹺蹺板的場景。利用學生玩“蹺蹺板”的生活經驗,蹺起來的輕,壓下去的重,由此判斷每幅圖中兩只動物的輕重關系。“誰最輕,誰最重”的問題討論,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掂一掂。教科書提供了淘氣和笑笑掂物體比質量的場景,淘氣掂的是書和作業本,笑笑掂的是具盒與直尺。其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通過掂一掂的方法來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比較物體輕重的活動經驗。?稱一稱,說一說。教科書設計了蘋果和梨比較輕重的感知活動。在上一個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當兩個物體的質量接近時,僅用掂一掂的方法很難比較出它們的輕重關系。要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借助測量工具,從而讓學生感受測量物體輕重的工具的重要性。?圈一圈。教科書安排了“皮球和鉛球”不同屬性物體的比較,感受物體輕重和大小沒有必然關系。大的物體不一定重,小的物體不一定輕。教學建議?說一說。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玩蹺蹺板的生活經驗,知道蹺起來的輕,壓下去的重。再引導學生觀察教科書中的情境圖,提出第一個問題:獅子和老虎在玩蹺蹺板,你能說一說,誰輕、誰重嗎?老虎與豹子比,誰輕誰重呢?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看出來的。注意引導學生語言敘述的完整性,對不規范的語言應及時加以糾正。例如,獅子和老虎比,獅子重,老虎輕;或者說獅子比老虎重;等等。在能對三個物體兩兩之間的輕重直接判斷的基礎上,提出第二個問題:獅子、老虎和豹子誰最輕、誰最重呢?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即進行三個物體之間輕重的比較。在交流中,學生可能會說:“因為獅子比老虎重,老虎比豹子重,所以獅子最重,豹子最輕。”教師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在解釋、對話、交流中發展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掂一掂。組織開展“掂一掂,比一比”的活動。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學生熟悉的物品,如書本、鉛筆盒、鉛筆與橡皮等,也可以讓學生從家里帶些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到教室。“掂一掂”活動可以是同桌兩個小朋友之間的活動,也可以是小組間的活動。在活動中提倡學生把“掂一掂”的結果與同桌或在小組內說一說,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稱一稱,說一說。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好大小、質量相近的蘋果和梨,先讓學生觀察哪個輕、哪個重。有的學生會說梨重,也有的會說蘋果重。在意見不統一的情況下,讓每個學生都親自掂一掂。通過實際操作,學生會發現掂一掂無法準確比較兩者的輕重,此時可以組織學生討論,逐步引出“借助測量工具,用天平來稱一稱”,體會到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然后學生以組為單位,將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左、右兩個托盤里,比較出輕重。?圈一圈。教師先出示皮球和鉛球,讓學生說一說皮球與鉛球相比,哪個大哪個小?再讓學生猜一猜:皮球與鉛球相比,哪個輕哪個重?學生此時會有不同意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天平的左、右兩個托盤實際稱一稱,學生就會發現鉛球比皮球重。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大的物體不一定就重,小的物體不一定就輕”。如果學校找不到鉛球,教師也可以用其他物品來代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蹺蹺板》教學設計.doc 《蹺蹺板》教學課件.ppt 《蹺蹺板(輕重的比較)》編寫說明及教學建議.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