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節 金屬的化學性質1.金屬與氧氣發生反應(1)金屬的可燃性(如鎂條的燃燒)化學方程式:__ _,現象: 燃燒反應劇烈,發出耀眼的白光 。(2)金屬與氧氣反應(如銅)化學方程式:__ __,現象:____。(3)金屬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被氧化成鐵銹(主要成分是__ __)。(4)金屬鋁的表面易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主要成分是__ __),能阻止鋁繼續被空氣氧化。2.金屬與酸發生反應(1)鎂條、鋁條、鋅粒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化學方程式:__ __、____、__ __,現象__ __。__ __片不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3.置換反應:由一種__ __跟一種__ __發生反應生成另一種__ __和另一種__ __的反應叫作置換反應。4.金屬與鹽發生反應(1)鐵與硫酸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 _。現象:____。(2)銅與硝酸銀反應化學方程式:__ __。現象:__ __。5.金屬活動性順序及應用(1)一種活動性較__ __的金屬能把另一種活動性較__ __的金屬從它的鹽的水溶液中置換出來。(2)排在氫__前面__的金屬可以把酸里的__ __置換出來。這些反應都是置換反應。6.電子轉移:金屬與酸或鹽發生置換反應時,金屬 __ _電子變成 __ __進入溶液,原溶液中的另一種金屬離子__ __電子變為另一種單質,置換反應的實質是 __ __的過程。7.鐵生銹的條件和防銹方法(1)生銹條件:與__ _等物質接觸。(2)防銹方法:__ __法或改變__ __。常考1 認識金屬與氧氣的反應。例題1、現有甲、乙、丙三種金屬,分別與空氣和氧氣反應,現象如下表所示:甲 乙 丙空氣 劇烈燃燒 變黑 變黑氧氣 更劇烈燃燒 變黑 劇烈燃燒據以上信息,這三種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乙>丙>甲 D.丙>乙>甲【解答】解:根據信息可知與同一物質反應時現象越劇烈其活動性越強,由甲、乙、丙三者與空氣的反應可以知道甲與空氣反應最劇烈,其活動性最強,由甲、乙、丙三者與氧氣反應的現象丙劇烈燃燒乙仍然是變黑,丙的反應比乙更劇烈一些,所以丙的活動性比乙強,綜合結論可知三者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甲、丙、乙。答案:A。常考2 通過金屬與酸或某些鹽反應,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例題2、構建知識網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如圖是關于鐵化學性質的知識網絡(“→”表示一種物質轉化為另一種物質),其中B是密度最小的氣體,C為紅色固體單質.請回答下列問題:(1)A物質的化學式為 ;(2)B物質的一種用途是 ;(3)寫出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寫出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并描述反應現象.【解答】(1)從關系圖上看,反應條件是“點燃”,鐵在氧氣中發生燃燒,生成黑色固體Fe3O4,所以A是Fe3O4;密度最小的氣體為氫氣,則氣體B為氫氣,由于氫氣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做燃料;另外氫氣具有還原性,所以可用于冶煉金屬;由于密度最小,所以可充填探空氣球;反應①是鐵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反應③是鐵和硫酸銅反應的反應,銅是紅色固體單質,故會觀察到鐵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答案:(1)Fe3O4;(2)冶煉金屬;(3)3Fe+2O2Fe3O4;(4)Fe+CuSO4=FeSO4+Cu;到鐵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常考3 能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科學問題。例題3、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幫助實驗老師整理化學藥品室時,發現兩個未貼標簽的試劑瓶中分別存放銀白色金屬片.到底它們是哪兩種金屬?請同學們設計實驗方案對這兩種金屬X和Y的金屬活動性順序進行實驗探究.(1)進行實驗,獲得結論.完成好如下實驗報告,并回答后續有關問題.實 驗 步 驟 實 驗 現 象 結 論分別把這兩種金屬放入 溶液中,觀察. 金屬Y表面無明顯變化;金屬X的表面有大量氣泡冒出.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金屬X的試管口,聽到尖銳的爆鳴聲. 金屬活動性順序: (2)在進行上述實驗之前,實驗老師只知道X、Y分別是鋅銀中的一種,則根據實驗結果說明Y就是 .實驗老師提出,還可以用其它方法證明X、Y的活動性.你的方法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解答】解:(1)將金屬片滴加適量稀鹽酸時,X表面有氣泡,所以該金屬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氫元素的前面;而Y金屬無明顯現象,說明排在氫元素的后面.因此可以得出 X>Y;(2)根據以上分析,如果金屬就是鋅和銀的話,那么Y對應的就是活潑型稍差的銀.如果改用其他辦法來論證,可以采用金屬與另一金屬對應的可溶性鹽反應,因為排在前面的金屬可以把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化學方程式為:2AgNO3+Zn═Zn(NO3)2+2Ag答案:(1)稀鹽酸; X>Y;(2)銀;2AgNO3+Zn═Zn(NO3)2+2Ag.常考4 能說出金屬銹蝕的條件以及防止金屬腐蝕的簡單方法。例題4、(2018 福建模擬)以下是探究鐵生銹條件的實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試管中的鐵釘最先生銹,水面附近的部分銹蝕最嚴重B.甲、乙、丙三根鐵釘都不會生銹C.甲和丙可對比得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是氧氣D.甲和乙可對比得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是水【解答】解:A.由鐵的銹蝕條件可知,甲試管中的鐵釘既與氧氣接觸,又與水接觸,所以甲試管中的鐵釘最先銹蝕,且水面附近的部分銹蝕最嚴重,故正確;B.由A選項分析可知,甲試管中的鐵釘發生了銹蝕,而乙試管中的鐵釘只與水接觸、丙試管中的鐵釘只與氧氣接觸,均沒有發生銹蝕,故錯誤;C.丙試管中的鐵釘只與氧氣接觸,沒有銹蝕,甲和丙可對比得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水,故錯誤;D.乙試管中的鐵釘只與水接觸,沒有銹蝕,甲和乙可對比得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是氧氣,故錯誤。答案:A。1.質量相等的兩種金屬a和b,它們都能與稀硫酸發生反應并產生氫氣,反應情況如圖所示,則下列有關a、b的活動性和參加反應的稀硫酸的質量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a比b活潑 ②b比a活潑 ③酸不足 ④酸過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不能用金屬跟酸直接反應得到的物質是( )A.氯化鐵 B.氯化亞鐵 C.氯化鋅 D.氯化鎂3.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Al和Fe的混合粉末,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淺綠色濾液.關于該濾渣和濾液有下列四種說法:①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一定有氣泡產生.②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可能有氣泡產生.③濾渣中一定含有銀.④濾液中一定含有Fe(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Al(NO3)3其中正確的說法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4.向一定質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質量與加入Zn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點溶液中的溶質有2種B.c點溶液中溶質為Zn(NO3)2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D.取d點的固體,加入稀鹽酸,無氣泡產生5.把A、B、C三種金屬片分別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氣泡產生,C無變化;把A加入B的硫酸鹽溶液中,A表面析出B.則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A.B>A>C B.A>B>C C.C>B>A D.A>C>B6.某同學欲用實驗證明鐵、銅、汞化學活動性順序,他利用了鐵片、銅片、硝酸汞溶液和稀鹽酸4種物質,設計了下列實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A.①Cu+HCl ②Fe+Hg(NO3)2③Cu+Hg(NO3)2B.①Fe+HCl ②Cu+HCl ③Fe+Hg(NO3)2C.①Fe+HCl ②Fe+Hg(NO3)2③Cu+Hg(NO3)2D.①Fe+HCl ②Cu+HCl ③Cu+Hg(NO3)27.把金屬鎳(Ni)、錳(Mn)分別放入鹽溶液中,反應的結果如下表所示:鹽溶液金屬 MgCl2溶液 Ni的鹽溶液 CuSO4溶液Ni 無金屬析出 ﹣ 有金屬析出Mn 無金屬析出 有金屬析出 有金屬析出則它們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為( )A.MgNiMnCu B.CuNiMnMg C.CuMnNiMg D.MgMnNiCu8.為探究Fe、Cu、Ag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組實驗方案,你認為不可行的是( )A.B. C. D.9.“對比法”是實驗探究中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分析以下鐵釘生銹實驗的設計,得出的結論不正確的是( )A.對比①②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氧氣參加B.對比②③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水參加C.對比①③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水參加D.對比①②③可以說明鐵生銹必需水和氧氣同時參加10.用生鐵制造的地下管道,在下列不同環境下最不易生銹的是( )A.干燥的土壤 B.潮濕的土壤C.潮濕的酸性土壤 D.疏松透氣的潮濕土壤11.在AgNO3、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將濾渣放入鹽酸中有氣泡產生,則濾液中存在的陽離子可能是( ) A、Cu2+ B、只有Fe3+ C、K+、Fe2+ D、Ag+.12.向Fe粉與過量稀H2SO4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溶液由淺綠色變為黃色,無氣泡產生;繼續滴加H2O2溶液,有氣泡出現.溶液由淺綠色變為黃色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產生氣泡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13.若要驗證Fe、Cu和Al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只需一種試劑直接與上述三種金屬反應就能達到目的,該試劑為 ;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4.我國最早將濕法煉銅應用于生產,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5.金屬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1)用一氧化碳和赤鐵礦煉鐵的化學方程式為 。生鐵和 均屬于鐵合金。生鐵的硬度比純鐵的 (填“大”或“小”)(2)鋁制品耐腐蝕的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 ,防止鐵制欄桿生銹的措施之一是 。16.某化學小組用一定量硝酸銀和硝酸鋁的混合溶液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已知溶液甲呈藍色.(1)向固體乙上滴加鹽酸時 (填“有”或“沒有”)氣泡產生.(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質?(寫化學式) .(3)請寫出該實驗過程中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請設計實驗證明最簡單的濾渣成分.(5)請設計實驗驗證濾渣成分最簡單時所對應的濾液成分.17.(1)如圖1為某同學設計的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微型實驗裝置,微型滴管內裝稀硫酸.①實驗時應先擠壓微型滴管,還是先點燃微型酒精燈? .②寫出CuO發生變化的化學方程式 .(2)在學習堿的性質時,為了驗證溶液中的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老師做了下面兩個實驗.實驗一:如圖2甲,將一支充滿二氧化碳的試管倒扣在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燒杯中,觀察試管中的液面變化情況.實驗二:如圖2乙,向兩個裝滿二氧化碳的同樣規格的瓶中分別注入等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和餾水,振蕩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觀察U形管(裝有紅墨水)兩端液面的變化情況.請問:①實驗二中若觀察到U形管左端的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則證明溶液中的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②與實驗一相比,同學們認為實驗二更合理,因為它能排除 對實驗的干擾.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知識聚焦1、2Mg+O22MgO 銅絲加熱后表面由紫紅色變成黑色 Fe2O3 Al2O3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Zn+H2SO4===ZnSO4+H2↑ 金屬表面都有氣泡出現 銅3、單質 化合物 單質 化合物4、Fe+CuSO4===FeSO4+Cu鐵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溶液由藍色為淺綠色_Cu+2AgNO3===Cu(NO3)2+2Ag銅表面有銀白色固體析出;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5、強 弱 前面 氫6、失去 離子 電子轉移7、氧氣和水 覆蓋保護膜 內部結構法知能提升突破1.【解答】解:由圖中信息可知,a與稀硫酸反應的時間較短,因此a比b活潑;因為生成氫氣的質量相等,因此應該是稀硫酸不足,因為稀硫酸不足時,生成氫氣的質量決定于稀硫酸的質量;由分析可知,a比b活潑,稀硫酸不足。答案:C。2.【解答】解:A、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不能生成氯化鐵,故A正確;B、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故B錯;C、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故C錯;D、鎂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氫氣,故D錯。答案:A。3.【解答】解:①由于沒有提及具體的鋁和鐵的量,所以不能判斷金屬是否剩余,而銀不能和酸反應,所以不能判斷一定產生氣泡,故①錯;②由于沒有提及具體的鋁和鐵的量,但如果鋁和鐵有過量,則可能有氣泡產生,故②正確;③由于鐵和鋁的活動性都比銀強,所以在濾渣中一定含有銀單質,故③對;④溶液得到是淺綠色溶液,所以可以判斷鋁已完全反應,所以在濾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鋁和硝酸亞鐵,可能含有硝酸銀,故④錯;即題中所給的說法正確的只有②③。答案:B。4.【解答】解: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Zn>Cu>Ag,向一定質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與兩種溶質依次發生反應Zn+2AgNO3=Zn(NO3)2+2Ag65 216所以析出銀的過程是溶液質量減少的過程;Zn+Cu(NO3)2=Zn(NO3)2+Cu65 64所以析出銅的過程是溶液質量增加的過程A、在a點時,硝酸銀沒有全部參加反應,溶液中含有硝酸銀、硝酸銅和生成的硝酸鋅,溶質是三種,故A錯誤;B、c點時硝酸銅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只有硝酸鋅,故B正確;C、b~c段是硝酸銀全部參加反應完后鋅和硝酸銅反應的過程,因此滴加稀鹽酸,不會產生沉淀,故C錯誤;D、d點時鋅過量,因此加入稀鹽酸會產生氫氣,故D錯誤;答案:B。 5.【解答】解:由題意可知,把A、B、C三種金屬片分別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氣泡產生,說明A、B在氫前,C無變化,說明排在氫后,把A加入B的硫酸鹽溶液中,A表面析出B,說明了金屬的活動性A>B,即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A>B>C,觀察選項,B正確,A、C、D錯誤。答案:B。 6.【解答】解:A、Cu+HCl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H>銅;鐵與Hg(NO3)2溶液反應置換出汞,說明了活動性鐵>汞;銅與Hg(NO3)2溶液反應置換出汞,說明了活動性銅>汞;但無法確定鐵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故該方案不合理。B、鐵與稀鹽酸反應置換出氫氣,說明了活動性鐵>氫;Cu+HCl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H>銅;鐵與Hg(NO3)2溶液反應置換出汞,說明了活動性鐵>汞;但無法確定汞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故該方案不合理。C、鐵與稀鹽酸反應置換出氫氣,說明了活動性鐵>氫;鐵與Hg(NO3)2溶液反應置換出汞,說明了活動性鐵>汞;銅與Hg(NO3)2溶液反應置換出汞,說明了活動性銅>汞;但無法確定鐵和銅的活動性強弱,故該方案不合理。D、鐵與稀鹽酸反應置換出氫氣,說明了活動性鐵>氫;Cu+HCl不反應,說明了活動性H>銅;由此可得出三種金屬活動性鐵>銅>汞;銅與Hg(NO3)2溶液反應置換出汞,說明了活動性銅>汞;故該方案合理。答案:D 7.【解答】解:由題意可知,金屬Ni只能和CuSO4溶液反應,說明Ni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但比鎂弱;金屬Mn不能和MgCl2溶液反應,能夠和Ni的鹽溶液和CuSO4溶液反應,說明錳的金屬活動性比鎂弱,但是比鎳、銅都強,即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Mg>Mn>Ni>Cu。答案:D。 8.【解答】解:A、把銅和銀同時放入盛硫酸亞鐵的燒杯中,都不發生反應,只能證明鐵的活動性最強,而銅和銀探究不出來,故A正確。B、把銅分別放入硫酸亞鐵溶液和硝酸銀溶液中,銅不與硫酸亞鐵溶液反應,能和硝酸銀溶液反應,因此能證明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故B錯誤。C、把鐵和銀放入硫酸銅溶液中,鐵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銀與硫酸銅不反應,證明鐵的活動性比銅強,銅的活動性比銀強,故C錯誤。D、把銅和鐵放入稀鹽酸中,鐵表面有氣泡冒出,銅表面沒現象,證明鐵比氫活動性強,銅比氫活動性弱,把銅放入硝酸銀溶液中,銅表面有白色物質析出,證明銅比銀強,能證明三種金屬的活動性,故D錯誤。答案:A。9.【解答】解:A.對比①②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氧氣參加,故A正確;B.②只有水沒氧氣,不生銹,③只有氧氣沒水,也不生銹,無法證明生銹需要有水,故B錯誤;C.對比①③可以說明鐵生銹一定要有水參加,故C正確;D.對比①②③可以說明鐵生銹必須有水和氧氣同時參與,故D正確。因為本題選擇錯誤的。答案:B。 10.【解答】解:A、在干燥的土壤中,生鐵制造的地下管道不能與氧氣、水分能充分接觸,生銹速度較慢。B、在潮濕的土壤中,生鐵制造的地下管道能與氧氣、水分能充分接觸,生銹速度較快。C、在潮濕的酸性土壤中,鐵能與酸反應,生鐵制造的地下管道能與氧氣、水分充分接觸,生銹速度較快。D、在疏松透氣的潮濕土壤中,生鐵制造的地下管道能與氧氣、水分能充分接觸,生銹速度較快。故生鐵制造的地下管道最不易生銹的是A。答案:A。 11.【解答】金屬的活動性順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由于鐵在鉀后,不可能把鉀離子從溶液中置換出來,鐵在銀和銅的前面,因此鐵可以和硝酸銀、硝酸銅反應,由于將濾渣放入鹽酸中有氣泡產生,說明濾渣中有過量的鐵,因此在濾液中不可能再有硝酸銀和硝酸銅;答案:C. 12.【解答】解:(1)鐵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則Fe粉與過量稀H2SO4反應后的溶液中含有硫酸亞鐵和硫酸,滴加H2O2溶液,溶液由淺綠色變為黃色,無氣泡產生,生成了黃色溶液硫酸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FeSO4+H2SO4+H2O2═Fe2(SO4)3+2H2O.(2)繼續滴加H2O2溶液,有氣泡出現,是因為硫酸鐵能作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催化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2H2O+O2↑.答案:(1)2FeSO4+H2SO4+H2O2═Fe2(SO4)3+2H2O;(2)2H2O22H2O+O2↑. 13.【解答】解:把銅、鋁分別加入硫酸亞鐵溶液中時,銅表面無明顯現象,說明銅不如鐵活潑,鋁表面附著一層黑色固體,說明鋁比鐵活潑,因此利用硫酸亞鐵溶液可以區分三種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鋁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鋁和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Al+3FeSO4═3Fe+Al2(SO4)3。答案:硫酸亞鐵溶液;2Al+3FeSO4═Al2(SO4)3+3Fe。 14.【解答】解:濕法煉銅就是用金屬鐵與銅的鹽溶液反應,即鐵與硫酸銅溶液(或氯化銅、硝酸銅溶液)反應,生成銅和硫酸亞鐵(或氯化亞鐵、硝酸亞鐵).答案:Fe+CuSO4=FeSO4+Cu 15.【解答】解:(1)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3CO+Fe2O32Fe+3CO2,生鐵和鋼均屬于鐵合金,合金的硬度比組成其純金屬的硬度大,所以生鐵的硬度比純鐵的大;(2)鋁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鋁,化學方程式為:4Al+3O2=2Al2O3,鐵和空氣中的氧氣、水共同作用會發生銹蝕,所以防止鐵制欄桿生銹的措施之一是:刷漆、涂油。答案:(1)3CO+Fe2O32Fe+3CO2,大;(2)4Al+3O2=2Al2O3,刷漆、涂油。16.【解答】解: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Al>Zn>H>Cu>Ag,向硝酸銀和硝酸鋁的混合溶液加入鋅、銅的混合物時,鋅、銅都不能與硝酸鋁反應,鋅先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鋅和銀,當鋅反應完全后,銅再與硝酸銀反應產生硝酸銅和銀;由于溶液顯藍色,說明了鋅完全參加了反應,銅也參加了反應,所以濾液中一定含有未反應的硝酸鋁、反應生成的硝酸鋅和硝酸銅,可能含有硝酸銀.由此可知:(1)因為有硝酸銅的存在,因此就不會有比銅活動性強的鋅剩余,因此過濾、洗滌后往固體乙中加入稀鹽酸,沒有氣泡產生;(2)溶液甲中含有沒參加反應的硝酸鋁,反應產生的硝酸鋅,硝酸銅;(3)由上述分析可知,該實驗過程中所發生反應有:Zn+2AgNO3=Zn(NO3)2+2Ag,Cu+2AgNO3=Cu(NO3)2+2Ag;(4)若濾渣最簡單,則只含有銀,即證明不含有銅和鋅即可,試驗方法是:觀察濾渣,濾渣中沒有紅色粉末,說明了沒有銅,再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沒有氣泡生成,說明了不含有鋅.(5)當濾渣成分最簡單時時銀,所對應的濾液成分中一定有硝酸鋁、硝酸鋅和硝酸銅,可能含有硝酸銀,只證明是否含有硝酸銀即可,試驗方法是::取濾液少許,滴加稀鹽酸,若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了濾液中含有硝酸銀,若沒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了不含有硝酸銀.答案:(1)沒有;(2)Al(NO3)3、Zn(NO3)2、Cu(NO3)2;(3)Zn+2AgNO3=Zn(NO3)2+2Ag、Cu+2AgNO3=Cu(NO3)2+2Ag;(4)觀察濾渣,濾渣中沒有紅色粉末,說明了沒有銅,再向濾渣中加入稀鹽酸,沒有氣泡生成,說明了不含有鋅.(5)取濾液少許,滴加稀鹽酸,若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了濾液中含有硝酸銀,若沒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了不含有硝酸銀. 17.【解答】解:(1)①可燃性氣體在加熱或點燃前都不能混有氧氣,所以實驗時都應該先先擠壓微型滴管讓稀硫酸與鋅反應產生氫氣排凈容器內的空氣而后再加熱,這主要是防止發生爆炸,故答案為:先擠壓微型滴管;②氧化銅與氫氣反應生成銅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O+H2Cu+H2O;故答案為:CuO+H2Cu+H2O;(2)①CO2與NaOH的反應,是氣體被吸收進溶液的反應,氣體減少了,則U型管左端的氣壓減小,從而導致U型管左端液面升高;答案:升高;②實驗一驗證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與實驗一相比,通過實驗二的現象可知,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的影響程度遠比二氧化碳溶于水所產生的影響大;故答案為: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