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物質的分類1、(1)物理法:如根據__ __、__ _、__ _等性質分類。(2)化學法:如根據__ __、__ __、__ __等性質分類。2.物質的分類(1)混合物:由__ __組成的物質叫混合物。(2)純凈物:由__ __組成的物質叫純凈物。(3)單質:由__ __組成的純凈物。(4)化合物:由__ __元素組成的純凈物。(5)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__ __的化合物。(6)酸:電離時產生的陽離子__ __的化合物。(7)堿: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__ __的化合物。(8)鹽:電離時產生__ __陽離子(或NH)和__ _陰離子的化合物。常考1 學會按一定分類依據對物質進行分類例題1(2018 廣州模擬)現有10種物質:銅、鋅、木炭、CuO、CaCO3、H2SO4、Ba(OH)2、Fe(OH)3、NaNO3、MgCl2.(1)有人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如下分類,請在表中相應的位置指出分類的標準。分 類 分類標準類別一:銅、鋅、木炭類別二:CuO、CaCO3、H2SO4、Ba(OH)2、Fe(OH)3、NaNO3、MgCl2 從單質和化合物分類類別一:銅、鋅、木炭、CuO、CaCO3、Fe(OH)3類別二:H2SO4、Ba(OH)2、NaNO3、MgCl2(2)請你從上述10種物質中任選反應物,寫出符合條件的化學方程式。能產生白色沉淀的復分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能產生可燃性氣體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向CuO固體中加入稀硫酸,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解答】解:(1)根據給出的物質的可以看出,鋅、銅、木炭、氧化銅、碳酸鈣氫氧化鐵都是不溶于水的,而硫酸、氫氧化鋇、硝酸鈉和氯化鎂都是易溶于水的,故分類標準是物質是否溶于水,故填:物質是否溶于水;(2)氫氧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和水,方程式是:Ba(OH)2+H2SO4=BaSO4↓+2H2O;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氫氣屬于可燃性氣體,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3)氧化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硫酸銅是藍色溶液,氧化銅屬于黑色固體,所以實驗現象是:黑色固體溶解,溶液顏色由無色變為藍色;方程式是:CuO+H2SO4=CuSO4+H2O。答案:(1)從是否可溶于水分類;(2)Ba(OH)2+H2SO4=BaSO4↓+2H2O;Zn+H2SO4=ZnSO4+H2↑;(3)黑色固體溶解,溶液顏色由無色變為藍色;CuO+H2SO4=CuSO4+H2O。常考2 能根據物質的組成對純凈物進行分類,通過對比逐一進行物質分類。例題2、下列物質的名稱、俗名、化學式和所屬的物質類別都正確的一組是( )名稱 俗名 化學式 物質類別A 氧化鈣 熟石灰 CaO 金屬氧化物B 碳酸氫鈉 小蘇打 NaHCO3 酸C 碳酸鈉 純堿 NaCO3 鹽D 氫氧化鈉 苛性鈉 NaOH 堿A.A B.B C.C D.D【解答】解:A.氧化鈣的俗稱是生石灰,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故錯誤;B.碳酸氫鈉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故錯誤;C.碳酸鈉中,鈉元素顯+1價,碳酸根顯﹣2價,其化學式為Na2CO3,故錯誤;D.氫氧化鈉俗稱苛性鈉,化學式為NaOH,屬于堿,故正確。答案:D。1.我們每天扔掉的垃圾中,很多是寶貴的再生資源,因此生活中的垃圾要分類回收,下列屬于可回收物的是( )①紙張 ②塑料 ⑧玻璃 ④金屬 ⑤廚房垃圾A.①②③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在物質分類中,一些概念存在或包含或并列的關系。如圖表示的是純凈物、單質、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堿之間關系,若整個大圓圈代表純凈物,則在下列選項中,能正確表示出①②③④⑤所屬物質類別的是( )A.③氧化物、④含氧化合物 B.④堿、⑤含氧化合物C.②堿、⑤氧化物 D.①單質、⑤化合物3.為了增強市民的環保意識,變廢為寶,去年年底我市在全區率先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市區街道的垃圾箱中,綠色箱用來裝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黃色箱用來裝不可回收垃圾.以下物質能扔進綠色垃圾箱的是( )①廢舊報紙 ②廢銅絲 ③一次性塑料飯盒 ④口香糖 ⑤果皮 ⑥空礦泉水瓶 ⑦廢鐵鍋.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 C.①②⑤⑦ D.①②⑥⑦4.建立模型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下列有關模型正確的是( )A.物質分類模型 B.地殼中元素含量,模型 C.空氣組成模型 D.原子結構模型A.A B.B C.C D.D5.如圖,甲、乙、丙、丁是四種不同類別的物質,相鄰連線的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分別生成A、B、C、D四種物質(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乙是應用最廣泛的金屬,丙的溶液呈藍色,B為硫酸鹽,C為單質。下列推理判斷正確的是( )A.丙與丁反應有藍色沉淀產生 B.丙一定是硫酸銅C.甲和乙反應后得到黃色溶液 D.乙和丙之間發生復分解反應6.甲、乙、丙和 X、Y、Z 都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溫 下甲是固體,乙是氣體,丙是液體。在一定條件下甲、乙、丙之間存在如圖所示的轉 化關系(反應條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一定是 CuO B.X 一定具有還原性C.Z 一定是酸 D.Y 和 Z 一定能發生反應7.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由硫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鈣、氯化鋇、氯化鎂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該樣品的組成,某小組取適量樣品按下列流程進行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濾渣a的成分一定是碳酸鈣和硫酸鋇B.濾液中溶質有氫氧化鈉和氯化鋇C.白色沉淀b的成分是碳酸鋇和氫氧化鎂D.樣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鈣、氯化鋇,可能含有氯化鎂8.鋁熱反應常用于冶煉或焊接金屬,一個鋁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uO+2Al3Cu+Al2O3.某化學興趣小組將一定量鋁粉和氧化銅混合加熱,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為了探究剩余固體A的組成,該小組取少量剩余固體A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充分反應后,再將鐵片插入上層溶液中。關于該探究的下列說法:①若加入稀硫酸充分反應后容器底有紅色物質出現,則剩余固體A中一定含有CuO和Al②若加入稀硫酸后,有氣泡生成,則剩余固體物A中一定含有鋁粉,可能含有銅粉③若加入稀硫酸后,沒有氣泡生成,則此時溶液可能為藍色④若剩余固體A中有氧化銅,則加入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插入的鐵片表面一定有紅色物質生成⑤若加入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溶液呈藍色,則加熱反應后的剩余固體中一定含有CuO其中不正確的是(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9.在硝酸銀溶液中加入鹽A 的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后濾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在濾液中加入鈉鹽B的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后在濾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則A、B分別為( )A.氯化鉀、碳酸鈉 B.氯化鎂、硝酸鈉C.氯化鋇、硫酸鈉 D.氯化鋇、碳酸鈉1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鈉、硫酸鈉、硫酸銅、碳酸鈉、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①稱取一定質量的該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無色溶液A。②在無色溶液A中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分別得無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將白色沉淀C洗滌,烘干后稱得質量為20g。③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氣泡冒出。④在無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產生白色沉淀。由上述實驗得出的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鈣、硫酸鈉、硫酸銅B.無色溶液B中只含有一種溶質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鈉D.步驟③生成的氣體質量可能是4.4g11.如圖表示的是純凈物、單質、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間的包含與不包含關系,若整個大圓代表純凈物,下列物質:①澄清石灰水 ②鐵粉 ③金剛石 ④冰水混合物 ⑤液氧 ⑥VD鈣奶 ⑦高錳酸鉀 ⑧四氧化三鐵中應放到A區域的是 (填序號,下同)應放到D區域的是 .12.根據物質組成或結構不同,請具體填寫下列各組物質不同的原因:(1)濃硫酸和稀硫酸: 不同;(2)CO和CO2: 不同.13.學習化學要善于總結歸納,探究知識的規律.(1)根據示例填寫下表:物質的組成或結構 物質的性質 物質的用途示例:乙醇、天然氣都含有碳、氫元素 具有可燃性 作燃料① ② (2)根據上述活動,你知道物質的組成(或結構)、性質、用途相互之間的關系是: .14.甲是常見的有機物:乙是最常見的液體:丁是白色難溶固體,其中金屬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則甲、丁的化學式各為 、 ;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15.已知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它們之間轉化關系如圖:甲、丁是常見的堿,其中甲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乙、丙是常見的鹽,其中丙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0,且金屬元素所占的質量分數為40%.當甲轉化為丙、丁轉化為乙時,都是與同一種氣體X發生反應。則X的化學式為 ,甲與乙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丁轉化為乙的化學方程式為 。 16.A、B、C、D、E、F、G為常見的物質,其中B、E、G屬于單質,反應②是煉鐵工業中的主要反應,如圖是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請回答:(1)G物質的化學式 ,X溶液含 種溶質;(2)寫出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 ;(3)寫出反應③中生成紅色固體的化學方程式 。17.甲、乙、丙、丁是四種不同類別的物質,由氫、碳、氧、鈉、鈣5種元素中的1﹣3種組成。(1)甲是一種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最小的氣體,化學式為 ,寫出甲物質的一種用途 。(2)乙用于玻璃、造紙、紡織、洗滌劑的生產。乙的化學式為 ,俗稱是 。(3)氣體丙屬于氧化物,具有可燃性,寫出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丁由三種元素組成,乙和丁反應產生白色沉淀,化學方程式表示的原因 ;反應后的濾液滴入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則濾液含有的溶質是 。 參考答案知識聚焦1、顏色 狀態 熔點 可燃性氧化性 還原性2、不同種物質 一種物質 同種元素 兩種或兩種以上 氧元素全部是H+ 全部是OH- 金屬 酸根知能提升突破1.【解答】解:紙張、塑料、金屬、金屬等都是適宜回收循環使用和資源利用的廢物,都屬于可回收物;廚房垃圾屬于不可回收物。故①②③④屬于可回收物。答案:D。 2.【解答】解:如圖表示的是純凈物、單質、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和堿之間的包含與不包含關系,若整個大圓圈代表純凈物,則:①為單質,②為化合物,⑤含氧化合物,③和④是并列關系的堿或氧化物。A、氧化物屬于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故選項錯誤;B、堿中的氫氧根離子含有氧元素,屬于含氧化合物,屬于包含關系。故選項正確;C、堿和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都屬于含氧化合物,二者屬于并列關系。故選項錯誤;D、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單質和化合物屬于并列關系。故選項錯誤。答案:B。3.【解答】解:①廢舊報紙、②廢銅線(屬于金屬材料)、③一次性塑料飯盒(屬于塑料制品)、⑥空礦泉水瓶(屬于塑料制品)、⑦廢鐵鍋(屬于金屬材料),均屬于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應放入綠色箱中。④口香糖、⑤果皮屬于不可回收垃圾,應放入黃色箱中。答案:D。4.【解答】解:A、物質分為純凈物和混合物,純凈物包括化合物和單質,模型中化合物沒包括在純凈物中,故錯誤;B、地殼中元素含量在前五位由多到少的順序是:氧、硅、鋁、鐵、鈣,故錯誤;C、按體積計算空氣由78%N2和21%O2還有1%其他成分組成,模型描述與事實相符,故正確;D、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模型中質子不在原子核內,故錯誤。答案:C。 5.【解答】解:甲、乙、丙、丁是四種不同類別的物質,相鄰連線的物質能發生化學反應,分別生成A、B、C、D四種物質,其中乙是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所以乙是鐵,丙的溶液呈藍色,所以丙中含有銅離子,B為硫酸鹽,C為單質,乙丙反應會生成C,所以C是銅,鐵和A會生成硫酸鹽B,所以甲是硫酸,丁可以是堿,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A、丙與丁反應是堿與銅鹽的反應,所以有藍色沉淀產生,故A正確;B、通過推導可知,丙可以是氯化銅或硫酸銅,故B錯誤;C、鐵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所以甲和乙反應后得到淺綠色溶液,故C錯誤;D、乙和丙之間發生置換反應,故D錯誤。答案:A。6.【解答】解:甲、乙、丙和X、Y、Z都是初中化學中常見的物質,甲、乙、丙都是氧化物,且常溫下甲固體,乙是氣體,丙是液體,結合圖,可推測甲可能為氧化銅或氧化鐵等,乙可能為二氧化碳、丙可能為水,X可能為碳或一氧化碳,Y可能為氫氧化鈣或氫氧化鈉、Z可能為氫氣或酸,經過驗證,推出的各種物質均滿足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正確,所以甲可能為氧化銅或氧化鐵等,X一定具有還原性,Z可能為氫氣或酸,Y和Z可能能發生反應。答案:B。7.【解答】解:A、樣品溶于水得到濾渣1.5g,能夠全部溶于稀鹽酸,且產生0.44g的二氧化碳,說明沉淀一定含有碳酸鈣,一定沒有硫酸鋇;設產生0.44g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x 0.44g=x=1g<1.5g,因此沉淀還有氫氧化鎂,所以沉淀a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故A錯誤;B、硫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氯化鈉和氯化鋇濾液通入二氧化碳產生沉淀,說明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產生碳酸鈉,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產生的碳酸鋇沉淀,因此濾液中溶質的成分含有氯化鈉、氫氧化鈉和氯化鋇,故B錯誤;C、濾液通入二氧化碳產生沉淀,說明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產生碳酸鈉,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產生的碳酸鋇沉淀,故C錯誤;D、通過推導可知,樣品中一定含有硫酸鈉、氫氧化鈉、碳酸鈣、氯化鋇,可能含有氯化鎂,故D正確。答案:D。 8.【解答】解:①若加入稀硫酸充分反應后容器底有紅色物質出現,則剩余固體A中可能含有CuO和Al,可能含有銅和氧化鋁,故錯誤;②若加入稀硫酸后,有氣泡生成,則剩余固體物A中一定含有鋁粉和銅粉,故錯誤;③若加入稀硫酸后,沒有氣泡生成,剩余固體中不含鋁,可能含有氧化銅、氧化鋁、銅,則此時溶液可能為藍色,故正確;④若剩余固體A中有氧化銅,則加入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鋁也會與硫酸銅反應,插入的鐵片表面不一定有紅色物質生成,故錯誤;⑤若加入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溶液呈藍色,則加熱反應后的剩余固體中一定含有CuO,故正確。答案:A。 9.【解答】解:在硝酸銀溶液中加入鹽A 的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后濾渣中滴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說明A為鹽酸鹽;在濾液中加入鈉鹽B的溶液,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后在濾渣中的加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說明生成了硫酸鋇沉淀,濾液中含有鋇離子,加入的溶液B中含有硫酸根離子;C符合要求。答案:C。 10.【解答】解: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氯化鈉、硫酸鈉、硫酸銅、碳酸鈉、碳酸鈣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①稱取一定質量的該白色粉末加足量水溶解,得無色溶液A,由于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銅,碳酸鈣是不溶于水的,故一定變化核內有碳酸鈣。②在無色溶液A中加入過量氯化鋇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分別得無色溶液B和白色沉淀C;生成的沉淀可能是碳酸鋇,可能是硫酸鋇,將白色沉淀C洗滌,烘干后稱得質量為20g。③在20g白色沉淀C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并有氣泡冒出,說明一定含有碳酸鋇和硫酸鋇沉淀,即一定含有碳酸鈉和硫酸鈉。④在無色溶液B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說明含有氯化鈉,因為在②中加入氯化鋇引入了氯離子。A、白色粉末中不含碳酸鈣,硫酸銅,含有硫酸鈉,錯誤;B、無色溶液B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鈉和過量的氯化鋇,錯誤;C、白色粉末中不一定含有氯化鈉,錯誤;D、產生的沉淀的質量為20g,若其中含有19.7g碳酸鋇,步驟③生成的氣體質量可能是4.4g,正確;答案:D。11.【解答】解:由圖中信息可知,A屬于單質;B屬于化合物;C屬于含氧化合物;D屬于氧化物.①澄清的石灰水是氫氧化鈣的水溶液,屬于混合物;②鐵粉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且只含有一種元素,屬于單質;③金剛石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且只含有一種元素,屬于單質;④冰是水的固體,冰水混合物中含有一種物質﹣﹣水,屬于純凈物,且有氫、氧兩種元素組成,屬于氧化物;⑤液氧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且只含有一種元素,屬于單質;⑥VD鈣奶是蛋白質與水等混合而成,屬于混合物;⑦高錳酸鉀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且有鉀、錳、氧三種元素組成,屬于含氧化合物;⑧四氧化三鐵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屬于純凈物,且有鐵、氧兩種元素組成,屬于氧化物;答案:②③⑤;④⑧ 12.【解答】解:(1)濃硫酸和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不同,濃硫酸溶質質量分數大于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2)CO和CO2的分子構成不同,性質不同.答案:(1)溶質質量分數;(2)分子構成. 13.【解答】解:(1)根據表格中的示例,舉出常見化學物質的組成或結構的事例,找出這些物質具有的共性及對應的物質的用途,如:①鋁、銅都是金屬,它們都具有導電性,都可作導線;②鹽酸、硫酸都含有H+,都能與氧化鐵反應,可用于除銹.(2)物質的組成(或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又能反映物質的性質.答案:(1)物質的組成或結構 物質的性質 物質的用途示例:乙醇、天然氣都含有碳、氫元素 具有可燃性 作燃料①鋁、銅都是金屬 都具有導電性 都可作導線②鹽酸、硫酸都含有H+ 都能與氧化鐵反應 可用于除銹(2)物質的組成(或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物質的用途又能反映物質的性質.14.【解答】解:甲是常見的有機物;乙是最常見的溶劑,則乙是水;丁是白色難溶固體,其中金屬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則乙是碳酸鈣,碳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40%;甲若是生成水和丙,丙和A反應生成碳酸鈣,碳酸鈣與B反應生成丙,結合甲烷是常見的有機物,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甲是甲烷,丁是碳酸鈣,反應③是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答案:CH4;CaCO3;CaCO3+2HCl═CaCl2+H2O+CO2↑。 15.【解答】根據甲、丁是常見的堿,其中甲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則甲為氫氧化鈣;根據乙、丙是常見的鹽,其中丙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0,且金屬元素所占的質量分數為40%,所以丙是碳酸鈣,乙是碳酸鈉,丁是氫氧化鈉;根據當甲轉化為丙、丁轉化為乙時,都是與同一種氣體X發生反應,所以X是二氧化碳,代入檢驗,符合題意。則X的化學式為CO2;甲與乙反應,即氫氧化鈣與碳酸鈉溶液反應,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丁轉化為乙,即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反應,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答案:CO2;Ca(OH)2+Na2CO3=CaCO3↓+2NaOH;2NaOH+CO2═Na2CO3+H2O。 16.【解答】解:E是紅色固體單質,則E是銅,銅和氧氣加熱生成的A是氧化銅,A與過量的稀鹽酸反應得到的X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銅和剩余的鹽酸,反應②是煉鐵工業中的主要反應,即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生成鐵和二氧化化碳,B能與X溶液反應生成銅和淺綠色溶液F,則B是鐵,C是二氧化碳,F是氯化亞鐵,G是氫氣,代入框圖,推斷正確;(1)G是氫氣,X溶液中含有氯化銅和鹽酸,答案:H2;2;(2)反應②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鐵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3CO+Fe2O32Fe+3CO2;答案:3CO+Fe2O32Fe+3CO2;(3)反應③中生成紅色固體銅是鐵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銅,化學方程式為:Fe+CuCl2=FeCl2+Cu;答案:Fe+CuCl2=FeCl2+Cu。17.【解答】解:甲、乙、丙、丁4種常見物質,由氫、碳、氧、鈉、鈣5種元素中的1~3種組成,(1)甲是一種在標準狀況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所以甲是氫氣,化學式為:H2;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答案:H2;作燃料;(2)乙用于玻璃、造紙、紡織、洗滌劑的生產,所以乙是碳酸鈉,俗稱純堿;答案:Na2CO3;純堿;(3)氣體丙是具有可燃性的氧化物,所以丙是一氧化碳,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答案:2CO+O22CO2;(4)丁由三種元素組成,丁和乙反應會生成白色沉淀,過濾,向濾液中加入鹽酸,有氣泡產生,所以丁是碳酸鈉,濾液中含有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和反應剩余的碳酸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CaCO3↓+2NaOH,原濾液中溶質的組成是:Na2CO3和NaOH.答案:Ca(OH)2+Na2CO3═CaCO3↓+2NaOH;Na2CO3和NaOH。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