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5節 物體的內能1.內能:物體內部所有____,叫做物體的內能。任何物體都具有內能。(1)內能的單位:____。(2)物體的溫度升高時,內能____;物體的溫度降低時,內能____。2.熱傳遞:熱量從____向____或者從同一物體的____向____傳遞的現象。熱量:在熱傳遞中,____。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____。這兩種方法對改變物體的內能是____。4.比熱容:____的某種物質,溫度____叫做這種物質的____。符號:c單位:J/(kg·℃)5.比熱容是物質的____,不隨體積、質量、溫度、形狀、位置的改變而改變。不同物質的比熱容一般____。6.熱量的計算:(1)Q吸=cm(t-t0) (2)Q放=cm(t0-t)7.熱機:熱機包括__ __等。熱機共同特點:通過____把____轉化為____。大多數汽油機都是由____四個沖程循環工作。其中____沖程實現內能轉化為機械能。____沖程機械能轉化為內能。8.燃料的熱值:__ __時____叫做這種燃料的____。熱值的單位:____。燃料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燃料的熱值×燃料的質量,即:Q=____。常考1 知道內能的概念及內能與溫度的關系,了解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例題1、2017 高臺縣模擬)關于熱量、溫度、內能之間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溫度不變,一定沒有吸熱B.物體吸收熱量,溫度一定升高C.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D.物體溫度升高,一定吸收熱量【解答】解:A、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溫度不變,但仍然吸熱,不符合題意;B、晶體在熔化的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不符合題意;C、物體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加,符合題意;D、物體溫度升高,也可能是因為對物體做功引起的,不符合題意。答案:C。常考2 知道熱量、比熱容及熱值,會進行相關的熱量計算。例題2、小星家的太陽能熱水器,水箱容積是200L.小星進行了一次觀察活動:某天早上,他用溫度計測得自來水的溫度為20℃,然后給熱水器水箱送滿水,中午時“溫度傳感器”顯示水箱中的水溫為45℃.請你求解下列問題:(1)水箱中水的質量 kg;(2)水吸收的熱量 J;[c水=4.2×103J/(kg ℃)](3)如果水吸收的這些熱量,由燃燒煤氣來提供,而煤氣灶的效率為40%,求至少需要燃燒 kg煤氣。(煤氣的熱值為q=4.2×107J/kg)【解答】(1)m=ρv=1.0×103kg/m3×200×10﹣3m3=200kg;(2)Q吸=cm△t=4.2×103J/(kg ℃)×200kg×25℃=2.1×107J;(3)由題意得Q放×40%=Q吸,即4.2×107J/kg×m煤×40%=2.1×107J;所以,m煤=1.25kg。答案:(1)200;(2)2.1×107;(3)1.25。1.(2018 衡陽)關于分子動理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打開香水瓶,不久就滿屋子都能聞到香氣,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B.打掃教室地面時,看到灰塵在空中飛舞,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的運動C.酒精和水混合后體積減小的實險,說明分子間有引力D.堆在墻角的煤會使墻體內部變黑,說明分子間有引力2.(2017秋 莒縣期末)下列描述不屬于人們用來解釋熱現象的分子動理論的初步知識的是( )A.常見的物質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構成的 B.物質內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熱運動C.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3.(2018 越秀區二模)圖是某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過程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質是非晶體 B.t1時刻物體的內能比t4時刻小C.t2時刻物體的內能比t3時刻大 D.在溫度為0℃時,物質開始變為固態4.(2018 富陽區一模)如圖所示是某老師的自制教具,他在礦泉水瓶的側壁上鉆一個孔,把電火花發生器緊緊塞進孔中,實驗時從瓶口噴入酒精并蓋上錐形紙筒,按動電火花發生器的按鈕,點燃瓶內酒精后,紙筒即刻飛出,瓶口出現大量白氣,關于此實驗,分析正確的是( )A.礦泉水瓶中的酒精如果沒有完全燃燒,其熱值會變小B.紙筒飛出后的瞬間瓶口出現的白氣是汽化形成的C.燃氣推動紙筒飛出的過程相當于內燃機的壓縮沖程D.紙筒飛出時發生的能量轉換是內能轉化為機械能5.(2018 泰安)下列有關熱和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生熱傳遞時,溫度總是從高溫物體傳遞給低溫物體B.一塊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溫度不變,內能變大C.內燃機的壓縮沖程,主要通過熱傳遞增加了汽缸內物質的內能D.夏天在室內灑水降溫,利用了水的比熱容較大的性質6.(2018 槐蔭區模擬)寒冷的冬天,人們常常會感到手冷。為了使自己的手更暖和些,可采用如圖所示的兩名兒童所用的方法。從物理學的角度看( )A.男孩通過熱傳遞取暖,女孩通過做功取暖B.男孩通過做功取暖,女孩通過熱傳遞取暖C.兩人都是通過做功取暖D.兩人都是通過熱傳遞取暖7.(2018 北海模擬)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鐵塊,吸收相同的熱量后,將它們相互接觸(C銅<C鐵),則( )A.它們之間不發生熱傳遞 B.熱量由銅塊傳給鐵塊C.熱量由鐵塊傳給銅塊 D.無法確定熱量如何傳遞8.(2018 綿陽)2018年4月2日,天宮一號圓滿完成預定任務后返回地球。8.5t重的天宮一號,在100km左右的高空以約22倍音速再入大氣層。其中部分器件在大氣層中與大氣層摩擦燒蝕銷毀。最后大約1.5t殘骸墜入南太平洋。在這個過程中,天宮一號的部分機械能( )A.通過熱傳遞轉化為大氣的內能 B.通過重力做功轉化為大氣的內能C.通過摩擦做功轉化為大氣的內能 D.通過重力做功轉化為殘骸的內能9.(2018 寧波)下列事例中,改變物體內能的途徑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A.柴火燒水B.壓縮空氣發熱C.冬天搓手取暖D.鉆木取火10.(2018 山西模擬)如圖所示的事例中,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A.鋸木頭鋸條發熱B.劃火柴點火C.燒水時水溫升高D.鐵絲來回彎折溫度升高11.(2018 安徽)如圖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團硝化棉,迅速向下壓活塞,硝化棉就燃燒起來。這是因為活塞壓縮空氣做功 ,達到了硝化棉的燃點。12.(2018 臨沂)大多數汽車防凍冷卻液是以水和乙二醇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這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點。配制防凍冷卻液時將乙二醇加入水中,二者混合后實際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總體積,這說明分子是運動的,同時也說明 。13.(2018 紹興)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客機駕駛艙右側風擋玻璃突然破裂,機長在低壓、極寒、缺氧、巨大噪聲的惡劣條件下操縱飛機成功降落,被譽為一次“世界級”的備降。(1)飛機玻璃破裂的瞬間,強大的氣流損壞儀器面板,此時氣流的方向是 (選填“從外界到駕駛艙”或“從駕駛艙到外界”)。(2)此事件中的雷達觀察員被媒體稱為幕后英雄。太陽活動增強時會影響雷達等短波通訊,常見的太陽活動有太陽黑子、 、日珥等。(3)高空中雖然氣溫極低,但飛機上的空調一般是制冷的,這是因為機外的冷空氣吸人飛機后需要壓縮,使空氣的溫度升到50℃以上,這種改變內能的途徑屬 。14.(2018 合肥一模)如圖,活塞將氣缸分成甲、乙兩氣室,氣缸、活塞(連同拉桿)是絕熱的,且不漏氣,以E甲、E乙分別表示甲、乙兩氣室中氣體的內能,則在將拉桿緩慢向外拉的過程中E甲和E乙的變化情況是: 。15.(2018 北海模擬)將試管中水倒掉,試管中還會殘留小水滴,這說明分子間存在 ;將50mL水和50mL酒精充分混合后,水與酒精的總體積將 (大于/小于/等于)100mL.有些化纖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臟,主要是因為化纖布料容易發生 現象而吸引細小的灰塵。16.(2017秋 阜寧縣期末)閱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電熱膜電熱膜是一種新型的電熱器件,如圖甲所示是一種常見的電熱膜。電熱膜是在絕緣的聚酯薄膜表面,經過特殊工藝加工形成一條條薄的導電墨線,導電墨線兩端與金屬導線相連,形成網狀結構,其內部結構如圖乙所示。電熱膜通電工作時沒有發紅、熾熱或發光現象的產生。它與被加熱的物體直接接觸,產生的熱量很快傳給被加熱物體,所以電熱膜本身的溫度并不太高,不易氧化,使用壽命長。在制造電熱膜時,會出現不同區域的導電墨線厚度不均勻的現象,厚的導電墨線電阻小。導電墨線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關系如圖丙所示,這種溫度特性的優點是,它不會因厚度不均勻而出現嚴重的發熱不均、局部過熱的現象,這是電熱絲所不具備的,它保證了電熱膜各處的溫度均勻。(1)電熱膜取暖器工作時,室內空氣溫度升高是通過 方式增加空氣內能的。(2)某根導電墨線的局部導電材料脫落,如圖丁中A部分,這根導電墨線的電阻會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以上三種情況均有可能(3)與傳統的電熱絲加熱器相比,電熱膜取暖器的發熱效率高,原因是 。(4)將圖戊中一塊電熱膜接入電路,正常工作時金屬導線中A、B處電流分別為IA和IB,則IA IB(選填“>”、“<”或“=”)。(5)電熱膜不會因厚度不均而出現局部過熱的現象,原因是電熱絲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 ,溫度高時發熱功率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17.(2018 靖邊縣校級一模)如圖是一組實驗,觀察實驗完成填空。(1)如圖1,向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水至一半位置,再注入酒精直至充滿。封閉管口,并將玻璃管反復翻轉,使水和酒精充分 ,觀察液面的位置,混合后與混合前相比,總體積變 。(2)圖2是 現象,說明 。圖3是把墨水滴入冷水和熱水的情況,此實驗還說明 。(3)如圖4,把一塊玻璃板用彈簧測力計拉出水面,在離開水面時,觀察到 ,說明了 。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說明 。 參考答案知識聚焦1、分子熱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 焦耳 增大 減小2、高溫物體 低溫物體 高溫部分 低溫部分 傳遞的能量的多少3、做功和熱傳遞 等效的4、單位質量 升高1_℃所吸收的熱量 比熱容5、一種特性 不同7、蒸汽機、內燃機、燃氣輪機、噴氣發動機 做功 內能 機械能吸氣、壓縮、做功、排氣 做功 壓縮8、1千克某種燃料完全燃燒 放出的熱量 熱值 焦/千克 qm知能提升突破1.【解答】解:A、打開香水瓶蓋后,屋里充滿了香味,這是香水的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結果。故A正確;B、掃地時塵土飛揚,是固體小顆粒的運動,不是分子的運動。故B錯誤;C、水和酒精混合后體積減小,是因為相互滲入對方分子間隙,說明分子間有間隙。故C錯誤;D、把煤堆在墻角,時間長了墻也變黑,是因為煤分子擴散到墻上,說明分子在不斷擴散。故D錯誤。答案:A。 2.【解答】解:分子動理論的內容有三條:(1)物體是由大量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間隙;(2)組成物質的分子在不停息的運動;(3)分子間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故ABC不符合題意;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是說明分子的組成,與分子動理論無關,故D符合題意。答案:D。3.【解答】解:A、由圖象可知,該物質在一定溫度下凝固,所以是晶體,故A錯誤;B、t1時刻溫度比t4時刻溫度高,由于物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所以t1時刻物體分子動能比t4時大,故B錯誤;C、t2時刻與t3時刻物體的溫度相同,但是從t2時刻到t3時刻,物體要放出熱量,因此t2時刻物體內能比t3時大,故C正確;D、在溫度為0℃時,沒有到達熔點,物質為液態,故D錯誤。答案:C。4.【解答】解:A、熱值是燃料的一種特性,其大小只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燃料是否充分燃燒無關,故A錯誤;B、瓶口出現的白氣是由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故B錯誤;C、燃氣推動紙筒飛出的過程是燃氣推動紙筒做功的過程,相當于內燃機的做功沖程,故C錯誤;D、紙筒飛出后瓶內氣體的內能減小,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故D正確。答案:D。 5.【解答】解:A、發生熱傳遞時,傳遞的是熱量而不是溫度;故A錯誤;B、一塊 0℃的冰熔化成 0℃的水后,吸收熱量,溫度不變,內能增加;故B正確;C、內燃機的壓縮沖程,活塞壓縮氣缸內物質,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是通過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故C錯誤;D、夏天在室內灑水,水汽化吸收熱量,起到降溫的作用,不是利用了水的比熱容較大的性質;故D錯誤。答案:B。 6.【解答】解:女孩手捧水杯,水杯溫度較高,熱量會從水杯轉移到手上,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手的內能;男孩雙手搓擦克服摩擦做功,機械能會轉化為手的內能,此過程是靠做功改變手的內能。答案:B。7.【解答】解:由公式Q=cm△t可知,△t=,因銅塊和鐵塊的質量以及吸收的熱量相同,且C銅<C鐵,所以銅塊的溫差大于鐵的溫度差,由于不確定初溫的高低,所以不能確定銅塊和鐵塊末溫的高低,故無法確定熱量如何傳遞。答案:D。 8.【解答】解:天宮一號在100km左右的高空以約22倍音速再入大氣層時,高度減小,重力勢能減小,克服與大氣的摩擦做功,機械能轉化為內能。故C正確。答案:C。 9.【解答】解:A、柴火燒水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內能的;BCD、壓縮空氣發熱、搓手取暖、鉆木取火都是做功使物體的內能增加的;顯然A選項與其它三個選項改變物體內能的方式不同。答案:A。 10.【解答】解:A、鋸木頭鋸條發熱是摩擦生熱,是利用做功來改變物體內能的,不符合題意;B、劃火柴點火,屬于擦燃,是摩擦生熱,是利用做功來改變物體內能的,不符合題意;C、燒水時水溫升高,是水從火吸熱,是通過熱傳遞改變了物體的內能,符合題意。D、鐵絲來回彎折溫度升高,是利用做功來改變物體內能的,不符合題意。答案:C。11.【解答】解:當把活塞迅速壓下去后,活塞壓縮氣體做功,氣體的內能增加,溫度也會隨之升高,當溫度達到棉花的燃點時,會看到硝化棉燃燒;答案:氣體的內能增加,溫度也會隨之升高。 12.【解答】解:(1)因為水的比熱容大,質量相同時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多,故大多數汽車防凍冷卻液是以水和乙二醇為原料混合而成的,其中主要成份是水,就是利用了水的比熱容大的特點;(2)水和乙二醇充分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混合前水和乙二醇的總體積,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答案:比熱容大;分子之間有間隙。 13.【解答】解:(1)飛機在空中飛行時,玻璃破裂,由于外界氣體的流速大于飛機駕駛艙內部氣體的流速,故外界氣壓要小于駕駛艙內部的氣壓,此時氣流的方向是從駕駛艙到外界;(2)常見的太陽活動有太陽風、太陽黑子、耀斑、日珥等;(3)機外的冷空氣吸人飛機后需要壓縮,對空氣做功使空氣的內能增加,溫度升高。答案:(1)從駕駛艙到外界;(2)耀斑;(3)做功。 14.【解答】解:用力將拉桿緩慢向外拉(向左拉)的過程中,活塞對甲室氣體做功,所以甲室氣體的內能增大,溫度升高;同時,乙室的氣體對活塞做功,所以乙室氣體的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即E甲變大,E乙變小。答案:E甲變大,E乙變小。 15.【解答】解:(1)將試管中水倒掉,試管中還會殘留小水滴,是由于分子之間存在吸引力的緣故。(2)將50mL的水和50mL的酒精充分混合,混合后水與酒精的總體積將小于100mL,正是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間有間隙,才會導致混合合總體積變小。(3)化纖衣服與人體摩擦,摩擦起電,使衣服帶有了電荷,由于帶電體能夠吸引輕小物體,所以衣服會將灰塵的輕小物體吸附在它上面,造成了衣服比較容易臟。故這是一種摩擦起電現象。答案:引力;小于;摩擦起電。16.【解答】解:(1)電熱膜取暖器工作時放出熱量,室內空氣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是通過熱傳遞的方式使得室內溫度升高;(2)A部分的凹形會導致橫截面積變小,電阻變大;(3)此題可以從原文中獲取答案:電熱膜通電工作時,沒有發紅、熾熱現象;(4)因為墨線是并聯的。如圖中,若通過每條墨線的電流為I,則IA=3I,IB=9I,因此IA<IB ;(5)從丙圖可以看出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發熱功率減小;答案:(1)熱傳遞;(2)A;(3)通電工作時,沒有發紅、熾熱現象;(4)<;(5)增大;減小。 17.【解答】解:(1)因為分子間存在著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別進入了對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總體積變小了。(2)圖2中,能聞到氣味,是發生了擴散現象;圖3中,由于熱水的溫度高,分子運動劇烈,在冷水杯和熱水杯中滴入兩滴墨水,會看到熱水中的墨水擴散的快。這表明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烈。(3)因為玻璃和水接觸在一起,并且玻璃分子和水分子間的距離在引力作用的范圍內,故水分子和玻璃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故向上拉玻璃板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將變大;固體和液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組成物質的分子間存在斥力。答案:(1)混合;小;(2)擴散;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3)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大,離開水面后變小;分子間存在引力;分子間存在斥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