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8年浙江省社會思品中考精編系列——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一、選擇題1.(2018?杭州B卷)某同學要編寫一份“輝煌的古希臘文明”手抄報。下列素材屬于古希臘文明的是①愷撒與元老院 ②米隆與《擲鐵餅者》③屋大維與羅馬法 ④阿基米德與浮力定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18?衢州)下列四幅歷史地圖與“中外交流”主題不符的是 A B C D3.(2018?衢州)縱觀中日兩國近代歷史,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下列表述最恰當的是A.都是為挽救民族危機而進行的改革 B.都頒布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成文憲法C.都向西方學習,確立了君主立憲制D.都改變了落后面貌,走上擴張道路4.(2018?衢州)讀圖2,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①——贏得了國家獨立,確立了共和政體 B.②——召開制憲會議,首屆聯邦政府成立 C.③——內戰宣告結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D.④——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加速日本投降5.(2018?紹興)紹興是一座古城,最早建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這一時期古希臘和古羅馬可能處于 A.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 羅馬共和國時期 B.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 羅馬帝國時期 C.伯利克里執政時期 羅馬共和國時期 D.伯利克里執政時期 羅馬帝國時期 6.(2018?紹興)紹興是一座水城,水給紹興的儒風雅俗打上了鮮明的印記。曾在蘭亭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寫下千古名篇《蘭亭序》的是A.東晉王羲之 B.唐代李白 C.宋代蘇軾 D.元代關漢卿7.(2018?紹興義烏)文物是歷史的見證。以下文物可以佐證的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特征有 滇王之印(漢) 掣簽用的金瓶(清) 四川彝族土司印(清) ①君主專制 ②農耕經濟的繁盛 ③中央集權 ④多民族國家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18?金華) “人類精神和文化至少已經歷兩次偉大的覺醒。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間,……第二次以啟蒙運動為標志,首先發生在18世紀的西歐,然后向世界各地傳播開來。”在這“兩次偉大的覺醒”中,中國的代表人物有 ①孔子 ②徐光啟 ③黃宗羲 ④陳獨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18?金華).文物是物化的歷史。迄今為止,在我國江南已發現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為久遠的珍品是A.東陽盧宅 B.金華天寧寺 C.金華八詠樓 D.武義延福寺 10(2018?舟山)舟山有座“遠東第一燈塔”——花鳥燈塔。1870年由英國建造并長期管理。1930年建成無線電樁,成為中國沿海第一座無線電指向標。二戰期間,被日軍占領。抗戰勝利后,中國收回。花鳥燈塔的這段歷史折射了①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②近代中國主動融入世界的開放史 ③中國學習西方的思想解放史 ④西方文明對近代中國發展的影響史A.①④ B.②③ C.① ③ D.②④11.(2018?嘉興舟山)漢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這一時期刺史主要負責A.行政事務 B.監察事務 C.軍事管理 D.財政管理12.(2018?嘉興舟山)羅伯特?李將軍的塑像曾遍布美國。但在一次戰爭后,有人主張拆除這些塑像,認為它們是奴隸制和白人至上主義的象征。這次戰爭最有可能是A.第二次鴉片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北美獨立戰爭 D.美國南北戰爭13.(2018?湖州)英國大英博物館里藏有一件來自中國的畫卷臨摹品,它的原作創作于東晉,體現了“以形寫神”的特色。據此回答以下兩題。(1)該畫卷最有可能臨摹了A.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B.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C.劉子翚的《昭君出塞圖》 D.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2)該畫卷臨摹品曾收藏于圓明園,在1860年的一場戰爭中被劫掠,后輾轉流落至大英博物館。這場戰爭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4.(2018?湖州)以下統治者的舉措與其產生的影響匹配正確的有序號舉措影響①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的文字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②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③唐太宗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人才④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加強了對中央和地方官員的監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18?湖州)小明要上網查詢中國古代加強對西藏地區管理的歷史資料,以下查詢關鍵詞合適的有①改土歸流 ②宣政院 ③伊犁將軍 ④駐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18?湖州)“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馬克思這一評價涉及的航海事件包括①鄭和下西洋 ②哥倫布到達古巴、海地③達·伽馬到達印度 ④麥哲倫環球航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18?湖州)小敏同學在學習“第二次工業革命”時,繪制了如下思維導圖(圖3)。其中內容正確的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18?嘉興)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藍色花紋受伊斯蘭文化影響;制作花紋的顏 料“鈷藍”由波斯商人帶來;它的花紋既有漢人推崇的梅蘭竹菊、蒙古人喜歡的牡丹、芍藥,也有西亞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這些特性表明A. 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B. 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響的C. 中華文明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展前列 D. 中華文明是經久不衰、綿延不斷的19.(2018?嘉興)為祭拜宙斯,前8世紀起,古希臘人每四年舉行一次賽會。這種賽會流傳至今,被稱為A. 娛神會 B. 賽神會 C. 奧運會 D. 全運會20.(2018?寧波)“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是 A.確立皇帝制、實行三省六部制 B.建立刺史制、統一文字 C.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和貨幣 D.推行內閣制、頒布嚴苛律令?21.(2018?寧波)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處理民族關系的成功舉措。下列屬于清朝的舉措有 ①冊封達賴和班禪 ②設立宣政院 ③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 ④設置伊犁將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2018?寧波)右邊表格中由史實推出的結論合理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3.(2018?溫州)“永樂三年,有海軍三萬七千人,攜羅盤針,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蘇州劉家港出發,泛海經福建,南達占城,以次遍歷諸國”。該歷史事件指A.戚繼光抗倭 B.鑒真東渡日本C.鄭和下西洋 D.馬可·波羅回國貨物舊稅率(%)新稅率(%)棉花24.195.56棉紗13.385.56斜紋布14.925.5624.(2018?溫州)《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其中直接導致表1中數據變化的內容是A.割讓香港島 B.戰后賠款C.五口通商D.協定關稅25.(2018?金華麗水)唐太宗非常重視中書、門下兩省在中樞政務機構中所發揮的作用。他曾對群臣說:“中書召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然駁正。”這反映了門下省的職權是 A.替皇帝起草詔令 B.審核詔令內容 C.負責詔令的執行 D.負責監察百官26.(2018?杭州B卷)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某位學者“罷黜百家”的建議,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這位學者是孟子 B.孫武 C.董仲舒 D.司馬遷27.(2018?麗水)盧鏜,字子鳴,明朝處州人。他一生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奮勇抗擊外敵,與戚繼光、俞大猷并稱“抗倭三將”,名垂青史。下列事件與其功績性質相同的是A.霍去病反擊匈奴 B.唐朝平定“安史之亂” C.鄭成功收復臺灣 D.清軍平定準噶爾叛亂28.(2018?金華麗水)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率領船隊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 A.迪亞士 哥倫布 B.麥哲倫 達·伽馬 C.哥倫布 麥哲倫 D.迪亞士 達·伽馬 29.(2018?臺州) 1838年,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痛陳“鴉片流毒于天下”,數十年后,“幾無可以御敵之兵,幾無可以充餉之銀”。由此得出,他主張嚴厲禁煙是因為A閉關鎖國,腐敗不堪 B兵弱銀荒,國力日衰C列強瓜分,國家危亡 D懲治毒販,打擊侵略30.(2018?臺州)與右圖變化趨勢相關聯的因素是 (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共和制,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B. 美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經濟迅猛發展C.美國內戰廢除了奴隸制,有利于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D英國率先完成電氣化,工業發展的勢頭超過了美國 31.(2018?杭州B卷)“論從史出”是《歷史與社會》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B英國通過《權利法案》英國最終確立民主共和制度C交戰雙方簽訂《凡爾賽和約》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形成D美國政府采取“以工代賑”方法 徹底解決美國社會根本矛盾32.(2018?杭州B卷)某同學在閱讀歷史書時,看到如下描述:據此推斷,這一歷史事件是A.公車上書 B.廢除科舉 C.保路運動 D.武昌起義33.(2018?金華麗水)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該運動①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②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④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1. (2018?臺州)(14分)企業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選擇開放,就是選擇活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68年,明治天皇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在歐洲的造船廠,活躍著日本人的身影,他們對西方文明 “始驚”、“次醉”、“終狂”。1871年,巖崎彌太郎創辦三菱公司。公司依靠雄厚的資本和政府扶持,開辦銀行、造船廠、煉鐵廠等,后來成為世界著名的跨國財團。(1)三菱公司的創立和發展源于明治政府的什么措施?(2分)材料二:清朝大多數官僚認為“夷人”侵略中國,“焚毀圓明園”,“當不忘雪恥復仇,豈能師事夷人?”少數有識之士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技。1866年,方舉贊在上海創辦發昌機器廠,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家民營工業企業。一度迅速發展,但由于技術薄弱,在90年代被英國的耶松船廠吞并。(2)材料一、二的探索結果存在著怎樣的內在聯系?請加以分析。(4分)材料三:1980年,中國的對外開放從沿海開始,逐漸走向全方位的開放,外資企業紛紛落戶中國,中國企業也紛紛走向世界。吉利集團立足本土,自創汽車品牌;1992年,吉利在香港上市;21世紀初,通過一系列跨國收購掌握了汽車核心技術;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多家工廠,整車出口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吉利汽車全年累計銷量達到124.8萬輛,同比增長63%。(3)結合材料三,分析吉利蓬勃發展的成功經驗?(6分)(4)綜合上述材料,在三家企業不同命運的對比中,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2分)2.(2018?杭州B卷)(8 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古代農具第 32 題圖 1 鐵農具 第 32 題圖 2 曲轅犁示意圖(1)分別寫出材料一中圖 1、圖 2 兩種農具最早使用的時期,并簡述其作用。(4 分)材料二:我國農民向來重視作物良種選育。歷代農民選育的農家品種,推陳出新,盈千累萬,一個良種選育出來后便在農村中傳播。……明代后期,新大陸的作物如甘薯、玉米、煙草、花生等傳到中國后,這些新作物在全國各地廣泛推廣。——章楷《我國古今農業推廣事業述略》到了明清,江南稻麥復種制進一步發展。南方雙季稻的種植更加廣泛,并向長江流域擴展,部分地區出現二稻一麥的一年三熟制。——李根蟠《中國古代農業》(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明清時期我國農業取得巨大進步的表現。(4 分)3.(2018?金華麗水)科技的發明和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中國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時 間公元前6世紀—前1世紀公元前1世紀—公元400年401—1000年1001—1500年所占比例50%62%71%58% ——根據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學大事年表》編制(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的數據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列舉中國古代促進世界文化傳播的兩項重大科技發明。(3分)材料二:英國的優越地位在十八世紀歸功于優越的政治制度。……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也不為過。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動力的手段。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由來已久的依賴。——根據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改編材料三:(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優越的政治制度”及奠定該制度法律基礎的文獻。(3分)(3)材料二中“蒸汽機”的改良者是誰?根據材料二、三,分析該機器的改良對英國社會產生的影響。(4分) 4.(2018?臺州)(12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問題,貫穿中國古代史的始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漢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地方長官的任免、考核、獎懲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當西漢出現了地方割據勢力對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時,賈誼向文帝建言:“欲使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摘編自班固《漢書》(1)賈誼的建言在漢武帝的哪一政策中得以體現?有什么歷史作用?(3分)材料二:唐末以來五十多年間,更換了五個朝代、八姓十三君。時人眼中,趙匡胤可能是五代后的第六代皇帝。“或謂宋之弱由削節鎮之權故,夫節鎮之強,非宋強也,強干弱枝,自是立國大體。二百年弊穴,談笑革之,終宋無強臣之患……”今人眼中,趙匡胤是三百 多年趙宋皇朝的立國者。 ——摘編自鄧廣銘《宋史十講》(2)結合材料二,分析趙匡胤能成為“三百多年皇朝立國者”的原因。(4分)材料三:元統治者為了極力避免某一地區成為地方長官據險稱雄的國中之國,設置地方區域,人為地使自然區域割開,造成犬牙交錯的局面。明清兩朝開始醞釀解決“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割據制度。——摘編自李懷孔《中國古代行政制度史》(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哪一項改革措施?明清兩朝是怎樣解決土司割據制度的?(2分)(4)綜合上述三則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關系的發展史,并分析對我們的啟示。(3分)5.(2018?衢州)(10分)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公元5世紀到12世紀,基督教會在西歐確立了統治地位,封建制度下的西歐分裂割據嚴重,與這段時間相對應的是中國的隋唐宋時期,中國科學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摘編自史仲文《世界中世紀科技史》材料二:工業革命期間的部分科技成果 材料三:西方大事年表(部分) 時 間事 件15-16世紀新航路開辟16世紀科學革命開始17-18世紀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1)根據材料一,列舉一項這一時期中國的農業科技發明。(2分)(2)分別簡述材料二中兩項科技成果的作用。(4分)(3)綜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近代西方科技超越中國的原因。(4分)6.(2018?紹興義烏)(14分)千年數據看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表1 公元1300-1820年中國和西歐人均GDP比較1300年 1400年 1500年 1820年中國 600元 600元 600元 600元西歐 593元 676 元 771元 1204元注:按照1990年國際元單位計算資料來源: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統計》從數據識趨勢。表1中相比中國,西歐的經濟發展呈現出怎樣的趨勢?并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從1500年到1820年,西歐出現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8分)(2)從數據析聯系。表3所含信息對表2所示的我國發展趨勢有什么影響?(4分)(3)從數據悟啟示。中西千年發展歷程的上述回顧,對我們今后的發展有何啟示?(2分)7.(2018?紹興義烏)(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請分別指出材料中兩位歷史人物的抉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4分) (2)從上述歷史人物中任選一人,說明他們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生死抉擇。(6分) (2018?紹興)(3)縱覽歷史,在民族危急關頭,紹興從來不乏殉難守節之士。請列舉近代紹興以身許國、慷慨赴死的辛亥英烈一位。(2分)(2018?義烏)(3)縱覽歷史,義烏從來不乏選擇投身革命并為之奮斗終身的人。請列舉近代義烏作出這樣選擇的仁人志士一位。(2分)8.(2018?嘉興舟山)(10分)生產力是社會結構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種水稻的新技術和新型工具,使生產效率和產量大幅度提升,從而生產出越來越多的富余產品。隨著可以用于交換的農產品的增多,貿易日益發達,制造業愈加興旺,最后出現了一個閑暇時間很多的中產階級。 ——摘編自(美)詹姆斯·麥克萊《世界科學技術通史》(1)依據材料一,列舉中產階級在宋朝出現的條件。(4分)材料二:材料三:隨著工廠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業中心。由于能夠從世界各地獲得糧食,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來。——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據表2、圖7指出近代城市人口變化的趨勢,并據材料三概括其原因。(4分)(3)綜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結論?(2分)9.(2018?湖州)(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代代中國航空人的夢想和奮斗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 (1)簡述馮如回國后見證了中國怎樣的歷史性巨變。(4分)(2)說說徐舜壽投身航空報國時我國的工業狀況。列舉1956年前后我國取得的重大工業成就兩例。(4分) (3)C919設計的市場定位順應了當今世界的哪一基本特征?(2分)10.(2018?嘉興)(12分)廈門是面向世界的重要門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康熙二十五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駐廈門。廈門逐漸發展為福建東南沿海的重鎮。1843年,廈門正式開埠,被迫成為對外開放口岸。—— 摘編自張繼海 鐘堅《廈門經濟特區發展的歷史回顧與前景展望》(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廈門正式開埠所依據的條約。(2 分)材料二: 華僑領袖陳嘉庚是廈門的驕傲。1938年,他公開發布“在敵寇未退出國土以前公務人員任何人談和平條件者當以漢奸國賊論”的三十字手書。從1937年到1941年,組織南洋華僑共捐款約15億元,極大地支援了國內的抗日力量。—— 摘編自游江 劉倩《丹山碧水歸去來》(2)“三十字手書”表明了陳嘉庚怎樣的立場?材料二反映了抗戰勝利的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三:(3 )1980年,國務院批準廈門設立經濟特區。據材料一、三,列舉在廈門設立經濟特區的有利條件。(6分)11.(2018?寧波)(10分)歷史認識是人們對歷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評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看圖說史】洋務運動部分圖片資料(1)根據圖片提示的信息闡述洋務運動的目的。(2分)【讀文析史】洋務運動后,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學習西方并不是引進“堅船利炮”那么簡單,他們開始尋求新的強國之道…… (2)列舉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識之士尋求“新的強國之道”的歷史事件及主張。(4分) 【綜合評史】有人說洋務運動是失敗的,也有人說洋務運動是成功的。(3)你的觀點是什么?請說明理由。(4分)12.(2018?寧波)(10分)歷史發展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概述、劃分、標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依據所提供的年表,從“屈辱史”的角度,概述中國近代久經磨難的歷史。(4分)(2)從中華民族獨立、復興的角度,可以將中國近現代史劃分為若干歷史階段。依據所提供的年表,請寫出其中一個歷史階段的名稱、開始的標志性事件及該階段主要特征。(4分)(3)結合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脈絡,談談你的感想。(2分)13.(2018?溫州)(10分)工業革命掀起了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英國?領航】1700年英國煤產量只有260萬噸,1795年就超過1000萬噸,1854年則達到6000萬噸;1740年英國的鐵產量只有1735噸,1791年則達到125079噸,1861年增長到380萬噸。——摘編自任世江《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1)結合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指出這一時期英國煤鐵產量快速增長的原因。(2分)【美國?追趕】19世紀60年代,美國在資本投資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業,就有七美元投入到農業方面;全國勞動力有一半以上從事農業生產。到1900年,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制造業產值由1860年的33%增至58%;60%的勞動力從事非農業生產。——摘編自楊生茂、陸鏡生《美國史新編》(2)材料表明19世紀中后期美國在生產領域有什么變化?這一變化與美國內戰有何關聯?(4分)【東方?競渡】面對工業革命大潮的沖擊,中國和日本在19世紀中后期都進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實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宣布“廢藩置縣”,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扶持私人工商業;建立近代教育體制,實行小學義務教育,發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國,一些開明的官員掀起了洋務運動: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科技,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發展近代軍事工業,由官方開辦輔助于軍事工業的民用工業;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 ——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歷史與社會》(3)明治維新使日本逐漸強大起來,洋務運動卻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的命運。根據材料,你認為當時的中國可以從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鑒哪些經驗?(4分)2018年浙江省社會思品中考精編系列——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一、選擇題1.(2018?杭州B卷)某同學要編寫一份“輝煌的古希臘文明”手抄報。下列素材屬于古希臘文明的是①愷撒與元老院 ②米隆與《擲鐵餅者》③屋大維與羅馬法 ④阿基米德與浮力定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3)【解析】本題考查古代希臘羅馬重要的文明成就。①愷撒與元老院和③屋大維與羅馬法屬于古羅馬文明。因此答案為C。2.(2018?衢州)下列四幅歷史地圖與“中外交流”主題不符的是 A B C D【答案】C 【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9)【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交往的實例。從題目類型看屬于反向選擇題,選出不符合“中外交流”主題的一項即可。A是玄奘西行,B是鑒真東渡,D是鄭和下西洋,這三項都是中外交流的史實。C文成公主入藏屬于民族融合這一主題。因此本題答案為C。3.(2018?衢州)縱觀中日兩國近代歷史,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具有很多相似之處。下列表述最恰當的是A.都是為挽救民族危機而進行的改革 B.都頒布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成文憲法C.都向西方學習,確立了君主立憲制D.都改變了落后面貌,走上擴張道路【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4、26)【解析】本題考查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的異同。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都開始于19世紀60年代,當時中日兩國都面臨內有外患,為了挽救民族危機,迫切需要改革,A項正確。明治維新后日本頒布了《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政治體制,改變了落后面貌,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日本強大以后很快走上對外擴張道路。洋務運動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統治,只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不學習西方的政治體制,沒有頒布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因此BCD三項均不符合。本題答案為A。4.(2018?衢州)讀圖2,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①——贏得了國家獨立,確立了共和政體 B.②——召開制憲會議,首屆聯邦政府成立 C.③——內戰宣告結束,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D.④——向日本投放原子彈,加速日本投降【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2、24、31)【解析】該題考查美國歷史,根據年代尺上的時間段結合所學知識可以進行判斷。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發表,標志著美國誕生A項錯誤;1787年美國召開制憲會議,通過《1787年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共和政體,1789年憲法生效,第一屆聯邦政府成立,B項也錯誤;1865年,南北戰爭以北方勝利告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C項正確;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先后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了一顆原子彈,加速日本投降,D項錯誤。因此,本題答案為C。5.(2018?紹興)紹興是一座古城,最早建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這一時期古希臘和古羅馬可能處于 A.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 羅馬共和國時期 B.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 羅馬帝國時期 C.伯利克里執政時期 羅馬共和國時期 D.伯利克里執政時期 羅馬帝國時期 【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3)【解析】該題考查古希臘古羅馬的政治體制。根據時間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對照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古希臘是克里斯提尼執政時期,古羅馬處于羅馬共和國時期,因此答案選擇A。6.(2018?紹興)紹興是一座水城,水給紹興的儒風雅俗打上了鮮明的印記。曾在蘭亭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寫下千古名篇《蘭亭序》的是A.東晉王羲之 B.唐代李白 C.宋代蘇軾 D.元代關漢卿【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8)【解析】本題考查秦漢以來中國古代文化成就。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千古名篇《蘭亭序》的作者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因此答案選擇A。7.(2018?紹興義烏)文物是歷史的見證。以下文物可以佐證的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特征有 滇王之印(漢) 掣簽用的金瓶(清) 四川彝族土司印(清) ①君主專制 ②農耕經濟的繁盛 ③中央集權 ④多民族國家的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6、17)【解析】滇王之印是漢武帝發兵征討云南,滇王降漢后漢武帝所賜,此舉鞏固了西南邊疆,加強了與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系,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和多民族國家的統一;1792年,清朝開始實行金瓶掣簽制度,加強了對西藏的管理,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清朝雍正時期,改土歸流開始大規模實行,加強了中央與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系,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因此三個文物都可以佐證的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特征是中央集權和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因此本題答案是D。8.(2018?金華) “人類精神和文化至少已經歷兩次偉大的覺醒。第一次發生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間,……第二次以啟蒙運動為標志,首先發生在18世紀的西歐,然后向世界各地傳播開來。”在這“兩次偉大的覺醒”中,中國的代表人物有 ①孔子 ②徐光啟 ③黃宗羲 ④陳獨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4、28)【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和近代關于思想解放的史實。根據題干“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間”這一時間段判斷當時為春秋戰國時期,因此中國的代表人物是孔子;第二次思想解放時間在“18世紀”后,當時中國受西方思想影響,主張學習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開展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是陳獨秀。因此本題答案選擇B。9.(2018?金華).文物是物化的歷史。迄今為止,在我國江南已發現的元代建筑中年代最為久遠的珍品是A.東陽盧宅 B.金華天寧寺 C.金華八詠樓 D.武義延福寺 【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3)【解析】該題屬于地方歷史,要求學生了解當地的歷史。10(2018?舟山)舟山有座“遠東第一燈塔”——花鳥燈塔。1870年由英國建造并長期管理。1930年建成無線電樁,成為中國沿海第一座無線電指向標。二戰期間,被日軍占領。抗戰勝利后,中國收回。花鳥燈塔的這段歷史折射了①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屈辱史 ②近代中國主動融入世界的開放史 ③中國學習西方的思想解放史 ④西方文明對近代中國發展的影響史A.①④ B.②③ C.① ③ D.②④【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0、25)【解析】該題考查中國近代史。從題干“1870年由英國建造并長期管理”“二戰期間,被日軍占領”等可以看出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從“1870年”“1930年”這兩個時間和“無線電”可以知道這時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隨著西方殖民者的到來,也將工業革命的成果帶到了中國,西方文明對近代中古發展產生了影響。因此①④表述正確,答案選擇A。11.(2018?嘉興舟山)漢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這一時期刺史主要負責A.行政事務 B.監察事務 C.軍事管理 D.財政管理【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6)【解析】該題考查漢武帝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漢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按照中央的要求,刺史監視所屬郡國主要官員的行為,年底到都城向皇帝匯報。因此,這一時期此時主要負責監察事務。答案選擇B。12.(2018?嘉興舟山)羅伯特?李將軍的塑像曾遍布美國。但在一次戰爭后,有人主張拆除這些塑像,認為它們是奴隸制和白人至上主義的象征。這次戰爭最有可能是A.第二次鴉片戰爭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北美獨立戰爭 D.美國南北戰爭【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4)【解析】本題考查南北戰爭的相關知識。從題干可知,這次戰爭反對“奴隸制和白人至上主義”,因此只能是美國南北戰爭,答案為D。13.(2018?湖州)英國大英博物館里藏有一件來自中國的畫卷臨摹品,它的原作創作于東晉,體現了“以形寫神”的特色。據此回答以下兩題。(1)該畫卷最有可能臨摹了A.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B.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C.劉子翚的《昭君出塞圖》 D.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8)【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文化成就,從題干中“東晉”“以形寫神”等關鍵詞可以推斷,該畫卷是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本題答案為A。(2)該畫卷臨摹品曾收藏于圓明園,在1860年的一場戰爭中被劫掠,后輾轉流落至大英博物館。這場戰爭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5)【解析】該題考查中國近代史,從“1860年”這一事件就可以判斷這場戰爭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答案為B。14.(2018?湖州)以下統治者的舉措與其產生的影響匹配正確的有序號舉措影響①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的文字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②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儒家學說逐漸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③唐太宗進一步完善科舉制度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人才④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加強了對中央和地方官員的監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6)【解析】該題考查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并評價其影響。秦始皇以小篆作為標準文字,推行全國,后又簡化小篆成“隸書”,統一文字成為維系中華文明的重要紐帶①正確;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使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②正確;唐太宗擴大科舉選拔,改變了隋唐以前主要依賴薦舉和憑借家庭出身來做官的慣例,是一種相對公平的選拔制度,為讀書人創造了相對平等的競爭機會,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多人才,③正確;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的策略,選拔大批文臣擔任中央和地方官吏,不許武人掌握地方政治,使武人干政的風險降低,士人受到社會普遍尊重,但是也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形成“積弱”的局面,同時導致官僚機構膨脹,官俸和軍費開支龐大,冗官、冗兵和冗費導致北宋形成“積貧”的局面,④不全面。因此,本題答案為A。15.(2018?湖州)小明要上網查詢中國古代加強對西藏地區管理的歷史資料,以下查詢關鍵詞合適的有①改土歸流 ②宣政院 ③伊犁將軍 ④駐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7)【解析】該題考查元明清時期鞏固和發展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史實,題干中指出是針對“西藏地區”,按照要求進行選擇即可。①改土歸流是明清時期針對西南少數民族的措施,不符合;②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設立的管轄西藏事務的機構,符合;③伊犁將軍是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為管理整個新疆地區設置的,不符合;④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與達賴和班禪共同管理西藏,符合。因此,本題答案為C。16.(2018?湖州)“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馬克思這一評價涉及的航海事件包括①鄭和下西洋 ②哥倫布到達古巴、海地③達·伽馬到達印度 ④麥哲倫環球航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0)【解析】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有關史實。①鄭和下西洋屬于中外文化交流,對新興資產階級的發展沒有直接影響,不符合;“美洲的發現”指哥倫布到達古巴、海地,②符合題干要求;在新航路開辟過程中,“繞過非洲的航行”有③達?伽馬到達印度、④麥哲倫環球航行。因此符合題干要求的是②③④,答案為D。17.(2018?湖州)小敏同學在學習“第二次工業革命”時,繪制了如下思維導圖(圖3)。其中內容正確的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3)【解析】本題考查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史實。19世紀70年代,工業革命進入新階段,即第二次工業革命,①正確;②蒸汽機的普遍使用是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的標志,不正確; 19世紀晚期,意大利人馬可尼發明了無線電報,③也不正確;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④正確。因此本題答案為B。18.(2018?嘉興)青花瓷是瓷器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藍色花紋受伊斯蘭文化影響;制作花紋的顏 料“鈷藍”由波斯商人帶來;它的花紋既有漢人推崇的梅蘭竹菊、蒙古人喜歡的牡丹、芍藥,也有西亞文化的葡萄藤。青花瓷的這些特性表明A. 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 B. 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響的C. 中華文明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展前列 D. 中華文明是經久不衰、綿延不斷的【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9)【解析】本題考查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相互影響。從題干中可以看出,青花瓷受到了蒙古文化、伊斯蘭文化、漢族文化、西亞文化的影響,由此可知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響的,因此答案選擇B。19.(2018?嘉興)為祭拜宙斯,前8世紀起,古希臘人每四年舉行一次賽會。這種賽會流傳至今,被稱為A. 娛神會 B. 賽神會 C. 奧運會 D. 全運會【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3)【解析】本題考察古代希臘的文明成就。從題干中“前8世紀”“每四年舉行一次”等關鍵詞可以看出這是對古代奧運會的描述,因此答案為C。20.(2018?寧波)“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秦始皇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是 A.確立皇帝制、實行三省六部制 B.建立刺史制、統一文字 C.實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和貨幣 D.推行內閣制、頒布嚴苛律令?【答案】【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6)【解析】本題考查秦始皇為加強統治所采取的措施。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政治上確立皇帝制度,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頒布了大量的律令,在地方上統一實行郡縣制;文化上統一了文字,經濟上統一的度量衡。三省六部制開創于隋,完善于唐,A不符合;刺史制度是漢武帝采用監察制度,B也不符合;廢丞相建內閣是明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D也不符合。C項的措施秦始皇采取的,因此答案為C。21.(2018?寧波)中國歷史上有許多處理民族關系的成功舉措。下列屬于清朝的舉措有 ①冊封達賴和班禪 ②設立宣政院 ③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 ④設置伊犁將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7)【解析】本題考查清朝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本題可以采用排除法,四選三,只要排除一項就可以得出答案。②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設立的管轄西藏事務的機構,不符合,可排除;清初,確立西藏歷世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冊封的制度,①符合;改土歸流是明清時期針對西南少數民族的措施,清雍正時期大規模實行,③符合;④伊犁將軍是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后為管理整個新疆地區設置的,符合。因此,本題答案為C。22.(2018?寧波)右邊表格中由史實推出的結論合理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1、16、20、22、29)【解析】本題考查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史論結合。根據所學知識,找出史實和結論是否對應。公元前60年,為了管理統一后的西域,西漢建立西域都護府,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行使國家主權,西域從此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護府設立的時間晚于絲綢之路的開通,①不符合。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②正確。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法律文件),國王權力受到議會制約,議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這種制度被稱為君主立憲制,③符合。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而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紅軍戰爭和根據地建設的過程中,經過艱難的探索,到1930年上半年,逐步確立了大革命(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④也不符合。因此,本題選擇B。23.(2018?溫州)“永樂三年,有海軍三萬七千人,攜羅盤針,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蘇州劉家港出發,泛海經福建,南達占城,以次遍歷諸國”。該歷史事件指A.戚繼光抗倭 B.鑒真東渡日本C.鄭和下西洋 D.馬可·波羅回國【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9)【解析】本題考查鄭和下西洋的相關史實。從題干中“永樂三年”“由……劉家港出發”“南達占城”等詞句可以判斷這段文字是對鄭和下西洋的描述,因此選擇C。貨物舊稅率(%)新稅率(%)棉花24.195.56棉紗13.385.56斜紋布14.925.5624.(2018?溫州)《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其中直接導致表1中數據變化的內容是A.割讓香港島 B.戰后賠款C.五口通商D.協定關稅【答案】D【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5)【解析】本題考查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主要侵略活動及其影響。從表格中可知,1843年前后中英兩國進出口貨物稅率明顯下降,對照《南京條約》中的內容“英商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這一條與關稅直接相關。因此答案為D。25.(2018?金華麗水)唐太宗非常重視中書、門下兩省在中樞政務機構中所發揮的作用。他曾對群臣說:“中書召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然駁正。”這反映了門下省的職權是 A.替皇帝起草詔令 B.審核詔令內容 C.負責詔令的執行 D.負責監察百官【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6)【解析】本題考查唐太宗為加強統治采取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負責替皇帝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核詔令內容,尚書省下轄六部,負責詔令的執行。因此答案為B。26.(2018?杭州B卷)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某位學者“罷黜百家”的建議,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這位學者是孟子 B.孫武 C.董仲舒 D.司馬遷【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6)【解析】本題考查漢武帝為加強思想控制采取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該主張是由董仲舒提出的。因此答案為C。27.(2018?麗水)盧鏜,字子鳴,明朝處州人。他一生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奮勇抗擊外敵,與戚繼光、俞大猷并稱“抗倭三將”,名垂青史。下列事件與其功績性質相同的是A.霍去病反擊匈奴 B.唐朝平定“安史之亂” C.鄭成功收復臺灣 D.清軍平定準噶爾叛亂【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7)【解析】本題考查明朝時期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主要史實,屬于抗擊外來侵略的斗爭。霍去病反擊匈奴是開疆拓土,唐朝平定“安史之亂”和清軍平定準噶爾叛亂都是屬于平定內亂。因此答案為C。28.(2018?金華麗水)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率領船隊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 A.迪亞士 哥倫布 B.麥哲倫 達·伽馬 C.哥倫布 麥哲倫 D.迪亞士 達·伽馬 【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0)【解析】該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有關史實,從“向西航行橫渡大西洋”這一信息可知航海家是哥倫布和麥哲倫;迪亞士和達?伽馬是向東航行的。因此,答案選擇C。29.(2018?臺州) 1838年,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痛陳“鴉片流毒于天下”,數十年后,“幾無可以御敵之兵,幾無可以充餉之銀”。由此得出,他主張嚴厲禁煙是因為A閉關鎖國,腐敗不堪 B兵弱銀荒,國力日衰C列強瓜分,國家危亡 D懲治毒販,打擊侵略【答案】B【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5)【解析】該題考查近代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主要侵略活動,屬于鴉片戰爭的背景。從“幾無可以御敵之兵,幾無可以充餉之銀”這句話可知林則徐主張禁煙的原因是鴉片是中國白銀外流,軍隊實力下降。因此答案選擇B。30.(2018?臺州)與右圖變化趨勢相關聯的因素是 ( )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共和制,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 B. 美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經濟迅猛發展C.美國內戰廢除了奴隸制,有利于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D英國率先完成電氣化,工業發展的勢頭超過了美國 【答案】C【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3)【解析】該題考查工業革命給社會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英國占世界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美國占世界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升,并超過了英國,這種變化發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與美國南北戰爭時間最為接近,也可以說,南北戰爭為美國工業革命床罩了良好的政治經濟條件,因此答案選擇C。31.(2018?杭州B卷)“論從史出”是《歷史與社會》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史實結論A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B英國通過《權利法案》英國最終確立民主共和制度C交戰雙方簽訂《凡爾賽和約》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形成D美國政府采取“以工代賑”方法 徹底解決美國社會根本矛盾【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5)【解析】該題考查近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要求史論結合。英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B項錯誤;《凡爾賽和約》是一戰后巴黎和會上簽訂的,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形成于二戰以后,C項錯誤;美國政府采取“以工代賑”方法緩解了經濟危機中的社會矛盾,但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美國社會根本矛盾不可能徹底解決,D項也不對。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否定了教會的權威,改變了人們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他鼓勵人們去探索自然,開啟了科學觀念的變革,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A項正確。因此答案選擇A。32.(2018?杭州B卷)某同學在閱讀歷史書時,看到如下描述:據此推斷,這一歷史事件是A.公車上書 B.廢除科舉 C.保路運動 D.武昌起義【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6)【解析】本題考查戊戌變法的概況。從材料中“梁啟超”“舉人”“請拒和、遷都、變法三者”等關鍵詞句可知,這段史料是對公車上書的描述。故此選擇A。33.(2018?金華麗水)19世紀60年代,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為維護清朝的統治,掀起了一場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運動。該運動①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 ②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對外國經濟侵略起到一些抵制作用 ④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6)【解析】該題考查洋務運動的概況及影響。歷史類選擇題需要特別注意時間,從“19世紀60年代”“開明的官員”“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等關鍵詞可知該題考查的內容是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①正確;戊戌變法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個思想解放的潮流,②不符合;洋務運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③正確;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④也不符合。因此①③項正確,答案為A。二、非選擇題1. (2018?臺州)(14分)企業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選擇開放,就是選擇活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68年,明治天皇以西方為榜樣全面改造日本……在歐洲的造船廠,活躍著日本人的身影,他們對西方文明 “始驚”、“次醉”、“終狂”。1871年,巖崎彌太郎創辦三菱公司。公司依靠雄厚的資本和政府扶持,開辦銀行、造船廠、煉鐵廠等,后來成為世界著名的跨國財團。(1)三菱公司的創立和發展源于明治政府的什么措施?(2分)材料二:清朝大多數官僚認為“夷人”侵略中國,“焚毀圓明園”,“當不忘雪恥復仇,豈能師事夷人?”少數有識之士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科技。1866年,方舉贊在上海創辦發昌機器廠,成為中國近代第一家民營工業企業。一度迅速發展,但由于技術薄弱,在90年代被英國的耶松船廠吞并。(2)材料一、二的探索結果存在著怎樣的內在聯系?請加以分析。(4分)材料三:1980年,中國的對外開放從沿海開始,逐漸走向全方位的開放,外資企業紛紛落戶中國,中國企業也紛紛走向世界。吉利集團立足本土,自創汽車品牌;1992年,吉利在香港上市;21世紀初,通過一系列跨國收購掌握了汽車核心技術;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多家工廠,整車出口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吉利汽車全年累計銷量達到124.8萬輛,同比增長63%。(3)結合材料三,分析吉利蓬勃發展的成功經驗?(6分)(4)綜合上述材料,在三家企業不同命運的對比中,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2分)【答案】(1)實行明治維新,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2)明治維新取得成功,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發動甲午中日戰爭。甲午戰爭清政府慘敗,洋務運動失敗。(4分) (3)吉利立足本土、自創汽車品牌告訴我們,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吉利在香港上市、收購海外企業,在一帶一路建廠等告訴我們,以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吉利在香港上市、通過收購掌握核心技術等告訴我們,要以多種形式吸引資金、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6分) (4)國家振興則企業發展,國家貧弱企業就難以立足。(2分)【考點直擊】思想品德(考點27)歷史與社會(考點24、26)【解析】該題屬于綜合題,涉及知識點較多,有一定難度。第(1)題根據材料一可知,三菱公司的創立和發展離不開明治維新中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這一措施。第(2)題對比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考查兩者對中日兩國的不同影響。第(3)題是思品題,考查對外開放的相關知識。第(4)題是對前三題的綜合思考,從國家實力強弱和企業發展的關系角度進行考慮即可。2.(2018?杭州B卷)(8 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古代農具第 32 題圖 1 鐵農具 第 32 題圖 2 曲轅犁示意圖(1)分別寫出材料一中圖 1、圖 2 兩種農具最早使用的時期,并簡述其作用。(4 分)材料二:我國農民向來重視作物良種選育。歷代農民選育的農家品種,推陳出新,盈千累萬,一個良種選育出來后便在農村中傳播。……明代后期,新大陸的作物如甘薯、玉米、煙草、花生等傳到中國后,這些新作物在全國各地廣泛推廣。——章楷《我國古今農業推廣事業述略》到了明清,江南稻麥復種制進一步發展。南方雙季稻的種植更加廣泛,并向長江流域擴展,部分地區出現二稻一麥的一年三熟制。——李根蟠《中國古代農業》(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明清時期我國農業取得巨大進步的表現。(4 分)【答案】(1)春秋時期。(1 分)唐朝。(1 分)鐵農具大大促進了生產發展,也推動了社會其他方面的變化。(1 分)曲轅犁輕便省力,適應深耕和淺耕的不同需要。(1 分)(2)精耕細作農業繼續發展(北方黃河流域形成了兩年三熟和三年四熟制或南方長江流域采用多種形式的一年兩熟制或閩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區形成了一年三熟制);培育大量新品種(良種選育);引進國外的糧食品種(如甘薯、玉米等作物)。(每點 2 分,答出兩點即可,共 4 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8)【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農業技術的發展。第(1)題選用教材上的插圖,結合相應內容可以得出答案。第(2)題要求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例舉,因此必須根據材料組織答案,從第一則材料可以得出“良種選育”和“新作物推廣”兩點;從第二則材料可以得出出現“二稻一麥的一年三熟制”等,答出其中兩點即可。3.(2018?金華麗水)科技的發明和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中國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時 間公元前6世紀—前1世紀公元前1世紀—公元400年401—1000年1001—1500年所占比例50%62%71%58% ——根據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學大事年表》編制(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的數據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列舉中國古代促進世界文化傳播的兩項重大科技發明。(3分)材料二:英國的優越地位在十八世紀歸功于優越的政治制度。……蒸汽機的歷史意義,無論怎樣夸大也不為過。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熱能、為機械提供動力的手段。因而,它結束了人類對畜力、風力和水力由來已久的依賴。——根據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改編材料三:(2)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二中“優越的政治制度”及奠定該制度法律基礎的文獻。(3分)(3)材料二中“蒸汽機”的改良者是誰?根據材料二、三,分析該機器的改良對英國社會產生的影響。(4分) 【答案】(1)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長期領先于世界。(1分)造紙術、印刷術。(2分)(2)君主立憲制,(2分)《權利法案》。(1分)(3)瓦特。(1分)蒸汽機效率高,不受季節和地理位置限制,成為工業生產的動力機器;推動了紡織、冶金、采礦等領域的革命;極大地促進了英國工業生產的發展;蒸汽機導致煤的大量開采和使用,蘊含了“能源問題”,加劇了環境污染。(3分)A【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8、22、23)【解析】本題屬于綜合性歷史題。第(1)題從 “中國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中可以看出在很長的歷史階段中中國古代科技成果都在50℅以上,因此可以得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長期領先于世界”的結論;例舉的科技成就必須與促進世界文化傳播有關。第(2)題從材料關鍵詞“十八世紀”和“政治制度”可以看出考查的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知識。第(3)題考查工業革命的重大成果給社會生產、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需要多角度考慮問題。 4.(2018?臺州)(12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問題,貫穿中國古代史的始終。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秦漢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地方長官的任免、考核、獎懲悉操于中央政府和皇帝之手。當西漢出現了地方割據勢力對抗中央政府的端倪時,賈誼向文帝建言:“欲使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摘編自班固《漢書》(1)賈誼的建言在漢武帝的哪一政策中得以體現?有什么歷史作用?(3分)材料二:唐末以來五十多年間,更換了五個朝代、八姓十三君。時人眼中,趙匡胤可能是五代后的第六代皇帝。“或謂宋之弱由削節鎮之權故,夫節鎮之強,非宋強也,強干弱枝,自是立國大體。二百年弊穴,談笑革之,終宋無強臣之患……”今人眼中,趙匡胤是三百 多年趙宋皇朝的立國者。 ——摘編自鄧廣銘《宋史十講》(2)結合材料二,分析趙匡胤能成為“三百多年皇朝立國者”的原因。(4分)材料三:元統治者為了極力避免某一地區成為地方長官據險稱雄的國中之國,設置地方區域,人為地使自然區域割開,造成犬牙交錯的局面。明清兩朝開始醞釀解決“以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割據制度。——摘編自李懷孔《中國古代行政制度史》(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哪一項改革措施?明清兩朝是怎樣解決土司割據制度的?(2分)(4)綜合上述三則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關系的發展史,并分析對我們的啟示。(3分)【答案】(1)推恩令。在政治上削弱諸侯,王國再也無力對抗中央,有助于大一統局面的形成。(3分)(2)趙匡胤吸取了唐末五代軍閥武將飛揚跋扈,影響政局穩定的教訓。陸續解除地方節度使的兵權,使其成為虛銜。將地方軍權收歸了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統治。(4分)(3)行省制度。改土歸流。(2分)(4)自秦漢實行郡縣制以來,宋元明清各朝采取各項措施,中央逐漸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雖時有地方對抗中央的現象發生,大一統始終是一條主線。強化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統一、政局穩定。(3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6、17)【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史。第(1)題從 “欲使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這句話可以看出賈誼建議漢武帝削弱諸侯力量,因此得出該政策是推恩令,然后回答其歷史作用即可。第(2)題考查宋太祖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的原因和措施。第(3)題考查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和明清時期“改土歸流”的措施。第(4)題是綜合題,要從前三題的答案中歸納相似點——“中央逐漸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然后得出啟示即可。5.(2018?衢州)(10分)科技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因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從公元5世紀到12世紀,基督教會在西歐確立了統治地位,封建制度下的西歐分裂割據嚴重,與這段時間相對應的是中國的隋唐宋時期,中國科學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 ——摘編自史仲文《世界中世紀科技史》材料二:工業革命期間的部分科技成果 材料三:西方大事年表(部分) 時 間事 件15-16世紀新航路開辟16世紀科學革命開始17-18世紀英、法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1)根據材料一,列舉一項這一時期中國的農業科技發明。(2分)(2)分別簡述材料二中兩項科技成果的作用。(4分)(3)綜合上述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近代西方科技超越中國的原因。(4分)【答案】(10分)(1)曲轅犁、筒車(答出一點即可得2分)(2)①改良的蒸汽機,極大地促進了工業生產的發展,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2分) ②蒸汽機車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和物資運輸,進一步推動了工業革命發展。(2分)(3)①新航路開辟后,海外市場急劇擴大,促使人們改革生產技術,提高生產力。 ②科學革命誕生了近代科學,科學知識得到普及,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西方國家迎來了技術發明的高潮。 ③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為西方近代科技發展提供了制度條件。(答對兩點即可給4分,只寫單個事件影響而沒有分析與科技的聯系只得1分,寫出三個事件的影響而沒有分析與科技的聯系最多得2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8、20、22、23)【解析】本題考查的范圍較廣,涉及內容較多,但都是圍繞科技發展這一主題的。第(1)題根據材料“隋唐宋時期”這一時間,例舉這期間中國科技成就即可。第(2)題根據圖片判斷左圖是改良蒸汽機,右圖是蒸汽機車,然后分別說明其作用即可。第(3)題根據材料分析近代西方科技超越中國的原因,從材料二可知受到了工業革命的影響,從材料三可以知道,這一時期西方科技快速發展還有新航路開辟、科學革命、資產階級革命等因素的影響,從這幾個角度總結就可以得出答案。6.(2018?紹興義烏)(14分)千年數據看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表1 公元1300-1820年中國和西歐人均GDP比較1300年 1400年 1500年 1820年中國 600元 600元 600元 600元西歐 593元 676 元 771元 1204元注:按照1990年國際元單位計算資料來源: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統計》從數據識趨勢。表1中相比中國,西歐的經濟發展呈現出怎樣的趨勢?并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從1500年到1820年,西歐出現這一趨勢的主要原因。(8分)(2)從數據析聯系。表3所含信息對表2所示的我國發展趨勢有什么影響?(4分)(3)從數據悟啟示。中西千年發展歷程的上述回顧,對我們今后的發展有何啟示?(2分)【答案】(14分)(1)該時期內西歐人均GDP趕超中國,經濟持續發展。(2分)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貿易的發展;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確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工業革命,極大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請酌情給分)(2)表2反映了該時期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在總量上趕超歐元區。表3所反映的勞動者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4分)(3)要制度創新;要科教興國;要改革開放。 (2分,答出一個即可)【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0、22、23、33)【解析】該題綜合考查歷史知識。第(1)小題根據表格數據可以知道該時期內西歐人均GDP趕超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然后根據歷史階段思考這一時期西歐經濟發展的原因。第(2)小題還是考查從材料中歸納信息的能力,從表2中可以看出該時期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在總量上趕超歐元區;從表三可以看出該時期勞動者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第(3)小題屬于啟示類,綜合思考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可以得出答案。7.(2018?紹興義烏)(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請分別指出材料中兩位歷史人物的抉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4分) (2)從上述歷史人物中任選一人,說明他們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生死抉擇。(6分) (2018?紹興)(3)縱覽歷史,在民族危急關頭,紹興從來不乏殉難守節之士。請列舉近代紹興以身許國、慷慨赴死的辛亥英烈一位。(2分)(2018?義烏)(3)縱覽歷史,義烏從來不乏選擇投身革命并為之奮斗終身的人。請列舉近代義烏作出這樣選擇的仁人志士一位。(2分)【答案】(12分)(1)戊戌變法 西安事變(4分)(2)譚嗣同: 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面臨空前嚴重的生存危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因此他選擇慷慨赴死以喚醒國人。張學良:繼“九一八”事變侵占東北后,日本又將侵略魔爪伸向了華北,欲使“華北獨立”,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因此他發動西安事變,以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6分,以上歷史人物任選一位作答即可)(2018?紹興)(3)秋瑾、徐錫麟、陶成章等符合題意的人物均可。(2分)(2018?義烏)(3)陳望道(2分,其他如吳晗、馮雪峰等符合題意的也可給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6、30)【解析】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史。第(1)題從材料的描述就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屬于簡單題。第(2)題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時代背景描述譚嗣同或張學良做出這樣抉擇的原因。第(3)題屬于地方歷史,因此紹興卷和義務卷的參考答案設置有所區別。8.(2018?嘉興舟山)(10分)生產力是社會結構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宋朝由于采用了栽種水稻的新技術和新型工具,使生產效率和產量大幅度提升,從而生產出越來越多的富余產品。隨著可以用于交換的農產品的增多,貿易日益發達,制造業愈加興旺,最后出現了一個閑暇時間很多的中產階級。 ——摘編自(美)詹姆斯·麥克萊《世界科學技術通史》(1)依據材料一,列舉中產階級在宋朝出現的條件。(4分)材料二:材料三:隨著工廠制度的建立,大量人口涌入新的工業中心。由于能夠從世界各地獲得糧食,這些新增城市人口也就得以生存下來。——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據表2、圖7指出近代城市人口變化的趨勢,并據材料三概括其原因。(4分)(3)綜合上述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結論?(2分)【答案】(10分)(1)新技術和新型工具的使用、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商業和制造業的發展。(2)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長;英國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不斷提高,并逐漸超過農村人口比例。工業革命的推動。(3)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根本原因。【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18、23)【解析】該題屬于歷史綜合題,時間跨度較大。第(1)題要求結合材料說明,因此要對材料進行概括。材料共兩句話,至少可以提煉出以下幾點:新技術和新型工具的使用、農產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商業和制造業的發展等。第(2)題閱讀圖表概括近代城市人口變化的趨勢,然后根據材料三概括其原因即可。第(3)題綜合三則材料思考推動社會進步的原因。9.(2018?湖州)(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代代中國航空人的夢想和奮斗見證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 (1)簡述馮如回國后見證了中國怎樣的歷史性巨變。(4分)(2)說說徐舜壽投身航空報國時我國的工業狀況。列舉1956年前后我國取得的重大工業成就兩例。(4分) (3)C919設計的市場定位順應了當今世界的哪一基本特征?(2分)【答案】(10分)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 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4分) (2)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缺乏大機器制造業和現代技術裝備。(2分)1956年,中國 第一輛國產汽車成功制造、1956年,第一架噴氣式飛機試制成功、1957年,武漢 長江大橋建成通車等。(任選2個,2分) (3)經濟全球化。(2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7、32、38)【解析】本題屬于歷史綜合題。第(1)題從材料中馮如回國的時間“1911年”可以知道他見證了辛亥革命這一歷史巨變。第(2)題考查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相關知識,第一問回答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工業發展狀況,第二小問例舉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即可。第(3)小題閱讀材料從設計師的介紹可以知道符合經濟全球化這一世界基本特征。10.(2018?嘉興)(12分)廈門是面向世界的重要門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康熙二十五年,泉州府海防同知移駐廈門。廈門逐漸發展為福建東南沿海的重鎮。1843年,廈門正式開埠,被迫成為對外開放口岸。—— 摘編自張繼海 鐘堅《廈門經濟特區發展的歷史回顧與前景展望》(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廈門正式開埠所依據的條約。(2 分)材料二: 華僑領袖陳嘉庚是廈門的驕傲。1938年,他公開發布“在敵寇未退出國土以前公務人員任何人談和平條件者當以漢奸國賊論”的三十字手書。從1937年到1941年,組織南洋華僑共捐款約15億元,極大地支援了國內的抗日力量。—— 摘編自游江 劉倩《丹山碧水歸去來》(2)“三十字手書”表明了陳嘉庚怎樣的立場?材料二反映了抗戰勝利的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三:(3 )1980年,國務院批準廈門設立經濟特區。據材料一、三,列舉在廈門設立經濟特區的有利條件。(6分)【答案】(1)《南京條約》。(2)堅持抗日,反對投降。華人華僑的大力支持。(3)廈門是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交通便利;與臺灣隔海相望的位置優勢,利于吸引臺商投資;是我國重要的僑鄉;歷史上有對外交往的傳統。【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8、9、25、30)【解析】本題綜合考查地理和歷史知識。第(1)題從材料中看出廈門被迫成為對外開放口岸的時間是1943年,與1942年簽訂的《南京條約》有關。第(2)題陳嘉庚“三十字手書”發表于1938年,表明了他堅持抗日,反對投降的態度。材料二中指出“華僑共捐款約15億元,極大地支援了國內的抗日力量”,說明華人華僑的大力支持是抗戰勝利的原因之一。第(3)題屬于地理和歷史的綜合題,主要考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從材料一中可以知道廈門歷史上有對外交往的傳統。從材料三可知廈門是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交通便利;與臺灣隔海相望的位置優勢,利于吸引臺商投資;是我國重要的僑鄉。11.(2018?寧波)(10分)歷史認識是人們對歷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評價。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看圖說史】洋務運動部分圖片資料(1)根據圖片提示的信息闡述洋務運動的目的。(2分)【讀文析史】洋務運動后,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學習西方并不是引進“堅船利炮”那么簡單,他們開始尋求新的強國之道…… (2)列舉19世紀末20世紀初有識之士尋求“新的強國之道”的歷史事件及主張。(4分) 【綜合評史】有人說洋務運動是失敗的,也有人說洋務運動是成功的。(3)你的觀點是什么?請說明理由。(4分)【答案】(1)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統治。(2分)(2)戊戌變法,主張實行君主立憲制;辛亥革命,主張實行民主共和制;新文化運動,向西方學習民主科學的思想。(4分)(3)觀點1:洋務運動是失敗的。(1分)理由:洋務運動沒有挽救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的命運;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3分) 觀點2:洋務運動是成功的。(1分)理由:引進西方科技促進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培養了一批對西方事務認識較為深刻的人才。(3分) 觀點3: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敗的一面。(1分)可整合上述理由。(3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6、27)【解析】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化的探索。第(1)題展示的圖片都是洋務運動的措施,其目的是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統治。第(2)題根據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可知,包含的歷史事件有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然后說出個自主即可。第(3)題評價洋務運動,要觀點明確,論據充分。12.(2018?寧波)(10分)歷史發展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概述、劃分、標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依據所提供的年表,從“屈辱史”的角度,概述中國近代久經磨難的歷史。(4分)(2)從中華民族獨立、復興的角度,可以將中國近現代史劃分為若干歷史階段。依據所提供的年表,請寫出其中一個歷史階段的名稱、開始的標志性事件及該階段主要特征。(4分)(3)結合中國近代以來歷史發展的脈絡,談談你的感想。(2分)【答案】(1)鴉片戰爭后《南京條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爭后《馬關條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辛丑條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31-1945年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災難。(4分)(2)例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年“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并取得勝利。 例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例3: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4分)(3)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等。(從中華民族獨立、富強、復興等角度發表感想,2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5、29、30、32)【解析】本題考查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綜合性較強。第(1)題從屈辱史的角度概述中國近代史,只要概述近代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侵略的史實和影響即可。第(2)題從“中華民族獨立、復興的角度”,依據所提供的年表,請寫出其中一個歷史階段的名稱、開始的標志性事件及該階段主要特征,對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要求較高。第(3)題立足中國近代以來的發展脈絡從中華民族獨立、富強、復興等角度發表感想均可。13.(2018?溫州)(10分)工業革命掀起了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英國?領航】1700年英國煤產量只有260萬噸,1795年就超過1000萬噸,1854年則達到6000萬噸;1740年英國的鐵產量只有1735噸,1791年則達到125079噸,1861年增長到380萬噸。——摘編自任世江《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1)結合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指出這一時期英國煤鐵產量快速增長的原因。(2分)【美國?追趕】19世紀60年代,美國在資本投資方面,有一美元投入到制造業,就有七美元投入到農業方面;全國勞動力有一半以上從事農業生產。到1900年,在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中,制造業產值由1860年的33%增至58%;60%的勞動力從事非農業生產。——摘編自楊生茂、陸鏡生《美國史新編》(2)材料表明19世紀中后期美國在生產領域有什么變化?這一變化與美國內戰有何關聯?(4分)【東方?競渡】面對工業革命大潮的沖擊,中國和日本在19世紀中后期都進行了近代化的探索。在日本,明治政府實行了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宣布“廢藩置縣”,廢除封建等級制度;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扶持私人工商業;建立近代教育體制,實行小學義務教育,發展中等和高等教育。在中國,一些開明的官員掀起了洋務運動: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科技,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發展近代軍事工業,由官方開辦輔助于軍事工業的民用工業;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 ——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歷史與社會》(3)明治維新使日本逐漸強大起來,洋務運動卻未能挽救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的命運。根據材料,你認為當時的中國可以從日本近代化的探索中借鑒哪些經驗?(4分)【答案】(10分)(1)以蒸汽機為代表的工業發明,提高了煤鐵的開采能力;機器的廣泛使用,對煤鐵的需求量增加。(寫出一點即可,2分)(2)變化: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寫出一點即可,2分)關聯: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2分)(3)進行資產階級改良或革命,廢除封建制度;鼓勵、支持包括私人工商業在內的近代工業發展;重視普通群眾的教育,提升國民素質。(其他符合題意的答案亦可,寫出兩點即可,4分)【考點直擊】歷史與社會(考點23、24、26)【解析】本題考查近代史,涉及的國家較多,需要進行比較。第(1)題要求結合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說明這一時期英國煤鐵產量快速增加的原因,只要結合工業革命的知識就可以得出答案,屬于簡單題。第(2)題根據材料二可以概括19世紀中后期美國在生產領域發生的變化是:制造業獲得快速發展;農業產值和農業人口下降。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之一是美國內戰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為經濟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第(3)題通過對比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思考洋務運動的不足之處,借鑒明治維新的成功經驗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8年浙江省社會思品中考精編系列——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原卷).doc 2018年浙江省社會思品中考精編系列——社會變遷與文明演進(解析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