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劃 吳燕婷在本學期,擔任七年級4個班的歷史課,新的學期開始,根據學校教學計劃的要求,結合初一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使學生學會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提高學習成績。本學期的教學計劃如下:一、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二、教材分析1、教學特點 本學期初一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可讀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2、教學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1課。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三、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認真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第二、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1、目標統一,準確,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三、使學生主動叁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動腦筋、小討論,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四、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五、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四、教學進度 新教材初一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1課,其中新課講授占二十一個課時,單元復習占四個課時,期中復習占兩個課時,期末總復習占四個課時。附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進度表周次教學內容1開學第一課1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22原始農耕生活3遠古的傳說34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展?5青銅器與甲骨文46動蕩的春秋時期7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58百家爭鳴?6單元復習檢測79秦統一中國? 10秦末農民大起義811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9期中復習10期中考試1112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13東漢的興亡1214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15兩漢的科技和文化1316三國鼎立17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1418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 19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520魏晉南北朝的科技與文化? 21活動課:讓我們共同來感受歷史16第四單元復習17第四單元檢測18總結復習第一、二單元19總結復習第三單元?總結復習第四單元20期末考試 2018/9/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