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31張PPT。1.2水的組成科學浙教版版 八年級上認識氣體氧氣分別在一瓶空氣和一瓶氧氣中,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觀察現象。觀察到的現象是: 在有空氣的瓶中燃燒沒有變化。帶火星木條的在氧氣中復燃,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是氧氣。支持燃燒,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純凈氫氣燃燒和不純氫氣爆炸。純凈的氫氣在氧氣中安靜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不純的氫氣在氧氣中點燃爆炸結論:認識氣體可燃燒而且產生淡藍色火焰氫氣可燃性氣體在燃燒前要驗純 水的組成新知導入復習引入水循環過程中,水的形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水的三態(固、液、氣)之間發生變化。沒有變成其他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如果在水中通入直流電,會怎樣?物理變化水是由什么組成的?設想:新知講解水電解實驗裝置實驗探究—水的電解頂端帶有活塞的玻管(帶刻度尺)陰陽極 玻璃管內裝滿水(內加少量氫氧化鈉或稀硫酸溶液,以增強溶液的導電性。)與電源正極相連為陽極與電源負極相連為陰極長頸漏斗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水的顏色、狀態為_____________ ; 2. 接通直流電,仔細觀察 :兩個電極上出現了____,哪個電極氣泡產生快_____ 。 3. 過一會兒兩支玻璃管內液面 _____________。 4.在相同電解時間里,哪個電極產 生的氣體多____,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水的電解實驗探究任務一:觀看電解水實驗,完成任務: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水的顏色、狀態為_____________ ; 水的電解實驗探究無色透明液體任務一: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結合實際生活說說水的物理性質① 純凈的水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透明的液體。② 在常壓下,水的凝固點是0℃,沸點是100℃。④ 水對很多物質的溶解能力很強。水中生物的生活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③ 水在4℃時密度最大,為1克/厘米3。水結冰時密 度減小,體積膨脹。⑤ 純凈的水不易導電。2. 接通直流電,仔細觀察 :兩個電極上出現了____,哪個電極氣泡產生快_____ 。 3. 過一會兒兩支玻璃管內液面 _____________ 。 4.在相同電解時間里,哪個電極產 生的氣體多____,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 。水的電解實驗探究氣泡陰極都下降且有高低陰極2:1任務一:5.用點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它是_____________。 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 ______________,說明它是_____________。氣體發生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任務二:氫氣氧氣從上述實驗我們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 1、水在電解時可以產生 和 兩種氣體。 2、氧氣中的氧和氫氣中的氫是從 中來,所以水是由 和 組成。任務三:氧氣氫氣水氫氧結論:變化的過程可用文字表達式表示為:思考: 1. 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2.氧氣和氧、氫氣和氫是否一樣? 3.能不能說“因為電解水生成氧氣和氫氣,所以水是由氧氣和氫氣組成的”?化學變化不一樣不能思考與討論: 4.回憶并討論水、氫氣和氧氣都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 5.構成這些物質的粒子很小,但這些粒子中是否存在比它更小的粒子呢?由分子構成。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氫氣由大量的氫(氣)分子構成;氧氣由大量的氧(氣)分子構成;水電解實驗可以說明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所以水分子中含有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原子。水電解實驗的微觀解釋科學實驗證明,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原 子早在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就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認為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道爾頓的原子論開辟了從微觀世界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新紀元。現在,人們憑借掃描隧道顯微鏡(簡稱STM)已經能夠“看到”原子的圖像。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 ,1733~1804)英國的化學家 因對氣體研究的卓著成就,被稱為“氣體化學之父”水的組成探究史 : 英國的化學家普利斯特里,常常愛給朋友們表演魔術:他拿了個“空”瓶子,在朋友們面前晃了幾下,然后,他迅速地把一支點著的蠟燭移近瓶子。“啪!”的一聲,瓶口吐出了長長的火舌,但立刻又熄滅了…… 原來,這位魔術師在瓶子里早已裝滿無色的“可燃空氣”(氫氣)和空氣。它們混合后 點燃,會發出巨大的聲響。 起初,普利斯特里只是給朋友們變變魔術而已。可他并沒有發現變完魔術后,瓶子里還有一位神秘的“客人”。終于有一天,普利斯特里發現瓶壁上有不少水珠! 水的真面目第一次被識破(18世紀中葉)亨利?卡文迪許(H.Cavendish, 1731~1810)英國杰出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制出純氧,并確定了空氣中氧、氮的含量,證明水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被稱為“化學中的牛頓”。1781年,普利斯特里把他的發現告訴卡文迪許。卡文迪許用不同比例的“可燃空氣”和空氣混合物進行實驗,證實了普利斯特里的發現,并斷定生成的液體是水。在氧元素被確認后,卡文迪許用純氧代替空氣,從而確認2體積的“可燃氣”與1體積的氧恰好化合成水。虔誠的“燃素學說”信徒,還始終認為水是一種元素,沒有做出正確的解釋。水也被看作是一種元素拉瓦錫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 1743~1794 法國化學家 進行的化學革命被公推為18世紀科學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成就之一。他所提出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思想,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卡文迪許的助手布拉格登于1783年6月訪問巴黎時,將這一實驗告訴了拉瓦錫。拉瓦錫立即進行了跟蹤實驗, 不僅合成了水,同時還將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再次確認了水的組成,并且用氧化理論給以準確的說明。 氧化學說是對“燃素學說”的否定,關于水組成、空氣組成等是對亞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說的批判。18世紀科學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成就之一課堂練習2.如圖1-13所示,在水中通直流電 一段時間后,在_______極產生的氣體體積較大。用點燃的 火柴接近這種氣體,發現它會 _____,產生______ 色的火 焰。這種氣體是 ______。另一極產生的氣體體積較____,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這種氣體是 _____。陰極 燃燒淡藍色 氫氣小氧氣1.在下列變化中,屬于水的化學性質的是 ( ) A. 水能結冰 B. 水能沸騰 C. 水能蒸發 D. 水能電解D拓展提高3.如圖是水電解過程的示意圖,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1)每個水分子是由______個氫原子和______個氧原子構成的。(2)水電解后,產生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個數比為______。(3)在水電解的反應過程中,發生改變的微粒是________,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212∶1水分子氫原子和氧原子課堂總結在紙上用知識框架的形式將本節課的知識呈現出來。板書設計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了氫氣和氧氣。且它們的體積比是 2∶1。2、水的結構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的。一個水分子是由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1、水的電解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作業布置撰寫一份小報告: “我了解你——水” 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1.2《水的組成》教學設計課題 水的組成單元第一單元學科科學年級八年級上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認識到水的組成,能明確說出水由氫和氧組成。(2)知道氧氣和氫氣的檢驗方法。(3)知道可燃性氣體在燃燒之前要驗純。2.過程與方法(1)通過學習水的組成科學探究史,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2)通過電解水的實驗,體驗科學驗證的過程。(3)在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初步學習如何觀察實驗并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記錄實驗過程及現象。(5)在合作與討論中,學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相關化學史的學習,認識善于發現,勤于思考、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意識到正確的思想觀念對科學探究的重要作用。重點水的電解產物分析及結論;水分子的構成及水的一些性質難點電解水實驗的分析及解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認識氣體演示帶火星木條在氧氣和空氣中的現象。演示純凈的氫氣燃燒現象和不純的氫氣爆炸現象復習引入: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已經學習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海陸間循環、陸上內循環、海上內循環,在這些水循環過程中,水的形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在水循環過程中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這些變化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觀察現象并記錄得出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觀察現象并記錄得出純凈的氫氣安靜地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不純的氫氣燃燒會發出爆炸聲,所以可燃性氣體在燃燒之前要驗純。學生討論、猜想、回答激發學習興趣,進入主題講授新課科學探究如果我們給水加熱,水會變成水蒸汽,但如果我們給水通直流電,又會發生怎樣的現象呢?一、水的電解:1、 介紹實驗裝置及電路連接。引導正確的實驗并觀察。2、 觀察現象:(1)接通電源,觀察電極和玻璃管內發生的現象:可以看到電極上出現氣泡,氣體匯集在兩個玻璃管的上部,兩個玻璃管的液面下降。(2)用點燃的火柴接觸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即產生氣體體積較多的)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氣體能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這個玻璃管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氫氣是所有氣體中密度最小的一種氣體,具有可燃性,點燃氫氣等可燃性氣體之前要先驗純,純凈的氫氣能夠在空氣中安靜的燃燒,點燃不純的氫氣會爆炸。(3)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是氧氣。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氧氣本身不能燃燒,但能使燃燒更加劇烈。(4)與電源正極相連通的電極叫陽極,陽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與電源負極相連通的電極叫陰極,陰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氫氣能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5)實驗結論 A.水在通電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這是什么變化?----化學變化。 通電這個過程用文字表達為:水 ------ 氫氣 + 氧氣 ,氣體體積比 2 : 1課件展示思考與討論:1.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2.氧氣和氧、氫氣和氫是否一樣?3.能不能說“因為電解水生成氧氣和氫氣,所以水是由氧氣和氫氣組成的”?二、水分子的構成思考與討論:1.回憶并討論水、氫氣和氧氣都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2.構成這些物質的粒子很小,但這些粒子中是否存在比它更小的粒子呢?3. 這些粒子是什么呢?視頻展示水電解的微觀動畫展示科學家經過研究后發現這些粒子是----原子。并畫出了水電解的過程示意圖。展示科學家探究水組成的科學史小組動手實驗,觀察并完成記錄三個任務單,小組匯報實驗結論。小組思考討論與回答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水分子在通電情況下生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而這些氫分子和氧分子都是通過水分子分解而來的,所以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小組思考討論、回答學生觀看并理解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辨析理解,突破難點。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課堂小結一起回顧,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獲得了哪些知識?回顧板書 1、水的電解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了氫氣和氧氣。且它們的體積比是 2∶1。通電水 ------ 氫氣 + 氧氣 , 2、水的結構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的。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一個水分子是由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1.2 《水的組成》練習1. 檢驗氧氣的方法,正確的是-----------------------------------------------------------------( ) A.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如果復燃則可能是氧氣 B.用鼻子聞一下 C.用嘴巴吸一口,感覺舒服的是氧氣 D.用眼睛觀察2.在水通電分解的實驗中,產生的兩種氣體體積比大致是----------------------------( ) A.1∶1 B.1∶2 C.1∶3 D.1∶43.關于水的電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物理變化 B.是化學變化 C.是物理性質的表現 D.產生的氧氣體積較大4. 如圖所示是電解水實驗。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 ) A.觀察電解水的現象 B.研究電解水產物的性質 C.探究電解水的條件 D.驗證水是由氧和氫組成5. 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接通電源后,兩支玻璃管內 的水面都下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接正極的玻璃管內水面下降快 B.接負極的玻璃管內水面下降快 C.兩支玻璃管內水面下降一樣快 D.不確定6. 關于電解水的實驗,錯誤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C.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D.水通直流電能生成氫氣和氧氣7. 如圖表示宇宙飛船發動機內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氫氣、氧氣和水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 C.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D.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8.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可以分解,在此過程中沒有發生變化的是( ) A.水分子的數目 B.分子的種類 C.物質的種類 D.構成物質的原子的種類9. 查閱資料知道,電解水時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但實驗所得數據氫氣 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針對這一發現,你認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復多次實驗,查找原因 B.實驗所得數據與理論值相差不多,可認為實驗已經成功 C.大膽提出假設:氧氣比氫氣易溶于水 D.檢查實驗裝置是否漏氣10. 在做水的電解實驗時,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 A.增強水的導電性 B.增加生成的氧氣的量 C.增加生成的氫氣的量 D.以上說法都正確11. 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甲試管中生成氣體B,則B是______, b應接電源的_______。 (2)圖中現象表明實驗是“未開始”“剛開始”還是“已進行一段時間”?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該實驗中產生氧氣的體積是8毫升, 則生成氫氣的體積是____毫升。 (4)該實驗可以說明,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生成了兩種不同的氣體,請書寫其文字 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如圖所示,圖甲是水電解實驗裝置,圖乙是老師針對圖甲實驗設計的創新裝置。圖乙的創新實驗操作步驟如下:先將裝置固定在鐵架臺上,向其中注入250 g的氫氧化鈉溶液做電解液,用注射器將電解液注滿移液管并倒立在裝置的兩極,連接好導線,開啟直流電源,約4 min,產生一定量的氣體時,關閉電源,隨即檢驗兩極產生的氣體。請你結合圖示和操作步驟,回答問題。(1)圖乙中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氣體是________,檢驗此氣體的方法是 將帶火星的木條移到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將氣體放出,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2)你認為圖乙的創新實驗相對圖甲來說,所具備的優點組合是______(填字母)。①實驗時,手不用直接接觸有腐蝕性的電解液②使用注射針頭作電極,兩極距離近,反應快③兩極氣體的檢驗非常方便④所用實驗器材都是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改制而成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1.A 2.B 3.B 4.D 5.B 6.C 7.D 8.D 9.B 10.A 11. (1)氧氣 正極 (2)已進行了一段時間 (3)16mL (4) 12.(1)氧氣(2)B課件31張PPT。1.2水的組成科學浙教版版 八年級上認識氣體氧氣分別在一瓶空氣和一瓶氧氣中,將一根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觀察現象。觀察到的現象是: 在有空氣的瓶中燃燒沒有變化。帶火星木條的在氧氣中復燃,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是氧氣。支持燃燒,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純凈氫氣燃燒和不純氫氣爆炸。純凈的氫氣在氧氣中安靜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不純的氫氣在氧氣中點燃爆炸結論:認識氣體可燃燒而且產生淡藍色火焰氫氣可燃性氣體在燃燒前要驗純 水的組成新知導入復習引入水循環過程中,水的形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有沒有變成其他物質?水的三態(固、液、氣)之間發生變化。沒有變成其他物質。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如果在水中通入直流電,會怎樣?物理變化水是由什么組成的?設想:新知講解水電解實驗裝置實驗探究—水的電解頂端帶有活塞的玻管(帶刻度尺)陰陽極 玻璃管內裝滿水(內加少量氫氧化鈉或稀硫酸溶液,以增強溶液的導電性。)與電源正極相連為陽極與電源負極相連為陰極長頸漏斗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水的顏色、狀態為_____________ ; 2. 接通直流電,仔細觀察 :兩個電極上出現了____,哪個電極氣泡產生快_____ 。 3. 過一會兒兩支玻璃管內液面 _____________。 4.在相同電解時間里,哪個電極產 生的氣體多____,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水的電解實驗探究任務一:觀看電解水實驗,完成任務:1.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水的顏色、狀態為_____________ ; 水的電解實驗探究無色透明液體任務一: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結合實際生活說說水的物理性質① 純凈的水是一種無色、無臭、無味、透明的液體。② 在常壓下,水的凝固點是0℃,沸點是100℃。④ 水對很多物質的溶解能力很強。水中生物的生活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③ 水在4℃時密度最大,為1克/厘米3。水結冰時密 度減小,體積膨脹。⑤ 純凈的水不易導電。2. 接通直流電,仔細觀察 :兩個電極上出現了____,哪個電極氣泡產生快_____ 。 3. 過一會兒兩支玻璃管內液面 _____________ 。 4.在相同電解時間里,哪個電極產 生的氣體多____,兩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 。水的電解實驗探究氣泡陰極都下降且有高低陰極2:1任務一:5.用點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明它是_____________。 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 ______________,說明它是_____________。氣體發生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任務二:氫氣氧氣從上述實驗我們可以得出的實驗結論: 1、水在電解時可以產生 和 兩種氣體。 2、氧氣中的氧和氫氣中的氫是從 中來,所以水是由 和 組成。任務三:氧氣氫氣水氫氧結論:變化的過程可用文字表達式表示為:思考: 1. 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 2.氧氣和氧、氫氣和氫是否一樣? 3.能不能說“因為電解水生成氧氣和氫氣,所以水是由氧氣和氫氣組成的”?化學變化不一樣不能思考與討論: 4.回憶并討論水、氫氣和氧氣都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 5.構成這些物質的粒子很小,但這些粒子中是否存在比它更小的粒子呢?由分子構成。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氫氣由大量的氫(氣)分子構成;氧氣由大量的氧(氣)分子構成;水電解實驗可以說明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所以水分子中含有兩種不同的、更小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原子。水電解實驗的微觀解釋科學實驗證明,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原 子早在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就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認為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道爾頓的原子論開辟了從微觀世界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新紀元。現在,人們憑借掃描隧道顯微鏡(簡稱STM)已經能夠“看到”原子的圖像。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 ,1733~1804)英國的化學家 因對氣體研究的卓著成就,被稱為“氣體化學之父”水的組成探究史 : 英國的化學家普利斯特里,常常愛給朋友們表演魔術:他拿了個“空”瓶子,在朋友們面前晃了幾下,然后,他迅速地把一支點著的蠟燭移近瓶子。“啪!”的一聲,瓶口吐出了長長的火舌,但立刻又熄滅了…… 原來,這位魔術師在瓶子里早已裝滿無色的“可燃空氣”(氫氣)和空氣。它們混合后 點燃,會發出巨大的聲響。 起初,普利斯特里只是給朋友們變變魔術而已。可他并沒有發現變完魔術后,瓶子里還有一位神秘的“客人”。終于有一天,普利斯特里發現瓶壁上有不少水珠! 水的真面目第一次被識破(18世紀中葉)亨利?卡文迪許(H.Cavendish, 1731~1810)英國杰出的物理學家、化學家制出純氧,并確定了空氣中氧、氮的含量,證明水不是元素而是化合物。被稱為“化學中的牛頓”。1781年,普利斯特里把他的發現告訴卡文迪許。卡文迪許用不同比例的“可燃空氣”和空氣混合物進行實驗,證實了普利斯特里的發現,并斷定生成的液體是水。在氧元素被確認后,卡文迪許用純氧代替空氣,從而確認2體積的“可燃氣”與1體積的氧恰好化合成水。虔誠的“燃素學說”信徒,還始終認為水是一種元素,沒有做出正確的解釋。水也被看作是一種元素拉瓦錫Antoine Laurent Lavoisier 1743~1794 法國化學家 進行的化學革命被公推為18世紀科學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成就之一。他所提出的新觀念、新理論、新思想,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卡文迪許的助手布拉格登于1783年6月訪問巴黎時,將這一實驗告訴了拉瓦錫。拉瓦錫立即進行了跟蹤實驗, 不僅合成了水,同時還將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再次確認了水的組成,并且用氧化理論給以準確的說明。 氧化學說是對“燃素學說”的否定,關于水組成、空氣組成等是對亞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說的批判。18世紀科學發展史上最輝煌的成就之一課堂練習2.如圖1-13所示,在水中通直流電 一段時間后,在_______極產生的氣體體積較大。用點燃的 火柴接近這種氣體,發現它會 _____,產生______ 色的火 焰。這種氣體是 ______。另一極產生的氣體體積較____,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這種氣體是 _____。陰極 燃燒淡藍色 氫氣小氧氣1.在下列變化中,屬于水的化學性質的是 ( ) A. 水能結冰 B. 水能沸騰 C. 水能蒸發 D. 水能電解D拓展提高3.如圖是水電解過程的示意圖,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1)每個水分子是由______個氫原子和______個氧原子構成的。(2)水電解后,產生氫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個數比為______。(3)在水電解的反應過程中,發生改變的微粒是________,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212∶1水分子氫原子和氧原子課堂總結在紙上用知識框架的形式將本節課的知識呈現出來。板書設計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了氫氣和氧氣。且它們的體積比是 2∶1。2、水的結構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的。一個水分子是由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1、水的電解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作業布置撰寫一份小報告: “我了解你——水” 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上1.2《水的組成》教學設計課題 水的組成單元第一單元學科科學年級八年級上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1)認識到水的組成,能明確說出水由氫和氧組成。(2)知道氧氣和氫氣的檢驗方法。(3)知道可燃性氣體在燃燒之前要驗純。2.過程與方法(1)通過學習水的組成科學探究史,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2)通過電解水的實驗,體驗科學驗證的過程。(3)在電解水的實驗過程中,初步學習如何觀察實驗并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記錄實驗過程及現象。(5)在合作與討論中,學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達自己的觀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相關化學史的學習,認識善于發現,勤于思考、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意識到正確的思想觀念對科學探究的重要作用。重點水的電解產物分析及結論;水分子的構成及水的一些性質難點電解水實驗的分析及解釋。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認識氣體演示帶火星木條在氧氣和空氣中的現象。演示純凈的氫氣燃燒現象和不純的氫氣爆炸現象復習引入: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已經學習了自然界中的水循環:海陸間循環、陸上內循環、海上內循環,在這些水循環過程中,水的形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在水循環過程中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這些變化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觀察現象并記錄得出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觀察現象并記錄得出純凈的氫氣安靜地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不純的氫氣燃燒會發出爆炸聲,所以可燃性氣體在燃燒之前要驗純。學生討論、猜想、回答激發學習興趣,進入主題講授新課科學探究如果我們給水加熱,水會變成水蒸汽,但如果我們給水通直流電,又會發生怎樣的現象呢?一、水的電解:1、 介紹實驗裝置及電路連接。引導正確的實驗并觀察。2、 觀察現象:(1)接通電源,觀察電極和玻璃管內發生的現象:可以看到電極上出現氣泡,氣體匯集在兩個玻璃管的上部,兩個玻璃管的液面下降。(2)用點燃的火柴接觸液面下降較多的玻璃管尖嘴,(即產生氣體體積較多的)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氣體能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這個玻璃管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氫氣是所有氣體中密度最小的一種氣體,具有可燃性,點燃氫氣等可燃性氣體之前要先驗純,純凈的氫氣能夠在空氣中安靜的燃燒,點燃不純的氫氣會爆炸。(3)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液面下降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開活塞,觀察到帶火星的木條復燃,這是氧氣。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氧氣本身不能燃燒,但能使燃燒更加劇烈。(4)與電源正極相連通的電極叫陽極,陽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與電源負極相連通的電極叫陰極,陰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氫氣能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5)實驗結論 A.水在通電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這是什么變化?----化學變化。 通電這個過程用文字表達為:水 ------ 氫氣 + 氧氣 ,氣體體積比 2 : 1課件展示思考與討論:1.水的電解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2.氧氣和氧、氫氣和氫是否一樣?3.能不能說“因為電解水生成氧氣和氫氣,所以水是由氧氣和氫氣組成的”?二、水分子的構成思考與討論:1.回憶并討論水、氫氣和氧氣都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2.構成這些物質的粒子很小,但這些粒子中是否存在比它更小的粒子呢?3. 這些粒子是什么呢?視頻展示水電解的微觀動畫展示科學家經過研究后發現這些粒子是----原子。并畫出了水電解的過程示意圖。展示科學家探究水組成的科學史小組動手實驗,觀察并完成記錄三個任務單,小組匯報實驗結論。小組思考討論與回答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水分子在通電情況下生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而這些氫分子和氧分子都是通過水分子分解而來的,所以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小組思考討論、回答學生觀看并理解對所學的知識進行辨析理解,突破難點。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過程。課堂小結一起回顧,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獲得了哪些知識?回顧板書 1、水的電解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了氫氣和氧氣。且它們的體積比是 2∶1。通電水 ------ 氫氣 + 氧氣 , 2、水的結構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的。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一個水分子是由二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1.2 《水的組成》練習1. 檢驗氧氣的方法,正確的是-----------------------------------------------------------------( ) A.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如果復燃則可能是氧氣 B.用鼻子聞一下 C.用嘴巴吸一口,感覺舒服的是氧氣 D.用眼睛觀察2.在水通電分解的實驗中,產生的兩種氣體體積比大致是----------------------------( ) A.1∶1 B.1∶2 C.1∶3 D.1∶43.關于水的電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物理變化 B.是化學變化 C.是物理性質的表現 D.產生的氧氣體積較大4. 如圖所示是電解水實驗。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 ) A.觀察電解水的現象 B.研究電解水產物的性質 C.探究電解水的條件 D.驗證水是由氧和氫組成5. 在水電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滿水,接通電源后,兩支玻璃管內 的水面都下降。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接正極的玻璃管內水面下降快 B.接負極的玻璃管內水面下降快 C.兩支玻璃管內水面下降一樣快 D.不確定6. 關于電解水的實驗,錯誤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C.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D.水通直流電能生成氫氣和氧氣7. 如圖表示宇宙飛船發動機內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氫氣、氧氣和水都是由分子構成的 B.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 C.氫氣和氧氣燃燒生成水的過程中,原子種類沒有發生改變 D.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8.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可以分解,在此過程中沒有發生變化的是( ) A.水分子的數目 B.分子的種類 C.物質的種類 D.構成物質的原子的種類9. 查閱資料知道,電解水時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但實驗所得數據氫氣 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針對這一發現,你認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復多次實驗,查找原因 B.實驗所得數據與理論值相差不多,可認為實驗已經成功 C.大膽提出假設:氧氣比氫氣易溶于水 D.檢查實驗裝置是否漏氣10. 在做水的電解實驗時,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 A.增強水的導電性 B.增加生成的氧氣的量 C.增加生成的氫氣的量 D.以上說法都正確11. 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若甲試管中生成氣體B,則B是______, b應接電源的_______。 (2)圖中現象表明實驗是“未開始”“剛開始”還是“已進行一段時間”?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該實驗中產生氧氣的體積是8毫升, 則生成氫氣的體積是____毫升。 (4)該實驗可以說明,水在通直流電的條件下,生成了兩種不同的氣體,請書寫其文字 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如圖所示,圖甲是水電解實驗裝置,圖乙是老師針對圖甲實驗設計的創新裝置。圖乙的創新實驗操作步驟如下:先將裝置固定在鐵架臺上,向其中注入250 g的氫氧化鈉溶液做電解液,用注射器將電解液注滿移液管并倒立在裝置的兩極,連接好導線,開啟直流電源,約4 min,產生一定量的氣體時,關閉電源,隨即檢驗兩極產生的氣體。請你結合圖示和操作步驟,回答問題。(1)圖乙中與電源正極相連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氣體是________,檢驗此氣體的方法是 將帶火星的木條移到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移液管的尖嘴口上方,將氣體放出,木條復燃,證明是氧氣 。(2)你認為圖乙的創新實驗相對圖甲來說,所具備的優點組合是______(填字母)。①實驗時,手不用直接接觸有腐蝕性的電解液②使用注射針頭作電極,兩極距離近,反應快③兩極氣體的檢驗非常方便④所用實驗器材都是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改制而成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1.A 2.B 3.B 4.D 5.B 6.C 7.D 8.D 9.B 10.A 11. (1)氧氣 正極 (2)已進行了一段時間 (3)16mL (4) 12.(1)氧氣(2)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水的組成》.ppt 1.2《水的組成》教案 .docx 1.2《水的組成》練習題.doc 水電解微觀.mp4 電解水實驗.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