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所作的報告中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的鮮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第一課 踏上強國之路一、 堅持改革開放二、 走向共同富裕學 習 目 標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對待改革的態度如何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為什么要共享發展成果二、 走向共同富裕為共享發展成果,黨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板塊一:改革進行時思考并回答:觀看材料和視頻,說一說我國經濟發展的喜與憂?導入活動:閱讀課本材料,思考并回答問題。 ①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服務業發達。 但脫貧攻堅仍然艱巨! ②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但污染現象仍然存在! ③“互聯網+”促進經濟發展,但傳 統產業面臨轉型! 一、改革進行時1.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1)我國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的依靠改革開放。(2)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3)進入新時代,在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需要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向頑瘴痼疾開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2.全面深化改革的內涵和目標: (1)內涵:我國推行的改革是一場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指經濟體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國防和軍隊等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 (2)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緊緊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建等六大改革主線,涵蓋15個領域、包括60個具體任務。《決定》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3.如何進行全面深化改革?(挑戰和對策)(1)挑戰: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 新常態:我國經濟發展,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率型,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二)習近平指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中國年均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但仍將保持在7%—8%的中高速。與以前年年均增長9.9%的高速增長階段相比較,年均增長速度大概回落2--3個百分點。但與世界其他國家或全球經濟增長速度相比,這一增長速度仍處于領跑狀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4年10月的最新預測,2014—2019年世界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將為3.9%,其中發達國家為2.3%,新興經濟體為5%。 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結構發生變化。生產結構中的農業和制造業比重明顯下降,服務業比重明顯上升,服務業取代工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3年,中國第三產業(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2014年前三個季度,這一比例繼續上升到46.7%。需求結構中的投資率明顯下降,消費率明顯上升,消費成為需求增長的主體;內需與外需結構發生變化,內需占比增加。2012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自2006年以來首次超過投資。從2014年前三個季度數據看,最終消費對GDP增長貢獻率達48.5%,又比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 “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面臨四大陣痛1、鋼鐵、水泥、造船電解鋁等制造業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制造業要“去產能化”;2、中國地方政府負債率較高,金融要“去杠桿化”;3、房地產調整陣痛;4、環境的要求,環境要“去污染化”。3.如何進行全面深化改革?(挑戰和對策)(1)挑戰: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對策:堅定不移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新發展理念:五個方面的內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經濟發展新常態提供了具體的思想指導。什么是新發展理念? 供給側主要有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需求側主要有投資、消費、出口三方面。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供給側是什么意思?▲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改變粗放式增長模式(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集中在煉鋼、煉鐵、水泥等為代表的消耗自然資源、破壞環境為主的工業上。通過優化經濟結構,降低這些工業的比重,淘汰落后的、產能過剩的,同時提高生物、互聯網、新技術、新能源等高產值、低污染等產業的比重,達到優化經濟結構!答案與解析:從技術創新來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從社會責任來看,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公正。思考并回答:請你從技術創新和社會責任等方面說說,國家電網公司為什么主動進行調整、轉變發展方式?2017年中國城鎮化率58.52%。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 (2)挑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等現實挑戰。 對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將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3.如何進行全面深化改革?(挑戰和對策)(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了哪些巨大變化?(2)我國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為什么還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它為我國解決好“三農”問題創造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板塊二:共享發展成果2、黨和政府為什么要把共享作為發展理念?2、黨和政府為什么要把共享作為發展理念?P11-13二、共享發展成果▲ “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十九大報告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定位,正式提出: 第一階段,從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從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3、為實現共同富裕,黨和政府主要 采取了哪些措施?P122.如何“共享”發展:(怎么辦)(1)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健康中國戰略”: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領域發展更加協調,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產業繁榮發展,基本實現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2)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只有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才能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實保障。▲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方略。精準扶貧,就是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等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上。精準脫貧,就是通過貧困戶脫貧認定機制和重點貧困縣退出機制,精準擺脫貧困,防止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做脫真貧、真脫貧。本課小結:▲ 本課重難點:1.改革的目標是走向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是做法,共享改革成果是內容,實現共同富裕是目標。2.面臨新的挑戰,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把握三個挑戰和三個對策。3.堅持人民為中心,共享發展成果,推動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制度是重要保障! 1、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個人繳費標準,擴大用藥保障范圍。在全國推進醫保信息聯網,實現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繼續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這些做法( )①能徹底消除城鄉差別 ②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③有利于實現同步富裕 ④有利于解決民生問題,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A 2、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要看( ) ①經濟發展 ②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 ③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 ④人民的學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A 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近幾年的新年賀詞中都重點提及“改革”。賀詞中持續傳遞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不僅在國內引發了強烈關注,也獲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揚。之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因為( ) ①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夠完善②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③改革能改變社會主義制度④我國經濟發展進人新常態,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 ② ④D4. 2018年3月5日上午,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 在近2萬字的報告中,“改革”一詞出現97次,透露 出不少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重要信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改革開放是我國的立國之本B.改革開放是黨和國家興旺發達、長治久安的根本 要求C.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D.改革開放是黨和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CB5.B 材料一:從1978年我國實行對內改革,對外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加強與各國的交流溝通以來,我們書寫了精彩的”中國故事”,創造了發展的“中國奇跡”,塑造了新的“中國形象。 材料二:巜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頻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事,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事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格方向穩步前進。(1)為了創造更多的”中國奇跡”,中學生應怎樣做?(2)請你就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提出建議。 ①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 ②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③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做創新型人才。 ④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⑤增強法治觀念,自覺遵紀守法。④(1)為了創造更多的”中國奇跡”,中學生應怎樣做? 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2)請你就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提出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民至上的執政情懷 .wmv 你好,我是中國!.wmv 走向共同富裕.ppt 配套視頻7:熱詞解讀-五大發展理念.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