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凱里十小2018-2019年學年度第一學期二年級2班科學教學計劃一、學情分析作為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講, 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 更無從談起科技活動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 方法, 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 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技活動興趣的培養,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 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 逐步養成預見、 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二、教材分析科技活動教材包含了實驗探索、 科技制作、 科技應用、 專題研究和創新發明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 科技發明、 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了解我國歷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現在科學技術發展狀況。 每方面的內容遵循由淺入深、 由易到難的原則, 分別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選擇。教材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 突出科學性、創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 有利于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特別是一些反應現代科技成果和與人們生活、 生產緊密聯系,操作性強的內容, 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調查、開展科學研究、 進行科學探索和制作,從而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三、教學目標: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并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并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欲望,培養創新能力。 6 、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四、教學措施:有的活動就是要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嘗試研究性學習。 要學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怕說錯,錯了再探索,而不是等著教師的答案,不是背書本上的結論。五、教學進度:計劃周次教學內容計劃課時備注2(9.10-9.14)1 變幻的天氣14(9.24-9.30)2 天氣的影響16(10.8-10.12)3 天氣大轉盤國慶8(10.22-10.26)1 滑梯、2 蹺蹺板、3秋千110(11.5-11.9)1 磁鐵有兩極 111(11.12-11.16)2 兩極指南北 112(11.19-11.23)3 兩極相遇了 114(12.3-12.7)1 參觀動物園、2 動物覓食116(12.17-12.21)3 動物小偵探、竺可楨爺爺的故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