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8年高考 政治學科課程標準和全國統一考試大綱及2013~2017年5年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統計必修1《經濟生活》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1.1解析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職能;解釋常見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意義。1、貨幣(1)貨幣的本質商品的基本屬性2014年甲12貨幣的產生與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金屬貨幣與紙幣2016年甲15(2)貨幣的種類與形式貨幣與財富結算與信用工具外匯和匯率2013年乙132015年乙151.2歸納影響商品價格變化的因素,理解價格變動的意義,評述商品和服務價格的變化對我們生活的影響。2、價格(1)價格的決定與變動價值與價格2014年甲12價值決定價格2015年甲15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供給與需求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2013年甲152013年乙122016年甲14(2)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2014年乙38(2)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2015年乙122016年甲122017年甲121.3描述幾種消費心理;比較消費行為的差異;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6.消費(1)消費及其類型影響消費的因素2014年乙13消費類型消費結構(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消費心理消費行為必修1《經濟生活》第二單元 生產、勞動與經營課程標準一級考綱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2.4列舉實例,闡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符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4.生產與經濟制度(1)生產與消費生產決定消費2017年甲142017年甲38(1)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2014年甲38(1)發展生產的意義(2)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國有經濟及其主導作用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2017年甲132015年甲38(2)2.5識別公司的不同類型,描述公司的經營表現與發展狀況,闡述銳意進取、誠實守信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價值。評析勞動者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案例;列舉幾種就業途徑和創業方式;樹立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積極創業的觀念,確立正確的擇業觀。5.企業與勞動者(1)生產的微觀主體一一企業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公司的類型公司的組織形式公司經營與公司發展2013年乙132013年甲132014年乙142013年乙38(2)2013年甲38(1)2015年甲38(2)企業兼并與企業破產(2)勞動者勞動與就業勞動光榮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維護勞動者權益2.6解析銀行存貸行為,比較商業保險、債券、股票的異同,解釋利潤、利息、股息等回報形式,說明不同的投資行為。6.投資與融資(1)商業銀行利息、利率與本金2014年乙12儲蓄存款2013年乙15中國商業銀行體系商業銀行的業務(2)投資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2015年甲122016年甲13股票債券2017年甲16商業保險(3)融資必修1《經濟生活》第三單元 收入與分配課程標準一級考綱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3.7闡釋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7、個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產決定分配按勞分配及其作用我國多種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與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提高效率、促進公平3.8評議一個由政府財政承擔的工程項目,說明政府的財政支出對大眾生活、經濟發展的影響和作用。8、國家收入的分配(1)財政收入與支出財政收入的構成稅收與財政的關系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2014年乙16財政支出財政支出的構成財政收支平衡2015年乙38(2)(2)財政的作用財政與基礎設施工程2013年甲122015年乙38(2)財政與宏觀調整財政與人民生活保障3.82分析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等重要稅種;知道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理解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9、征稅與納稅(1)稅收及其種類稅收稅收的基本特征稅收的種類稅收的作用2014年甲132015年甲38(2)(2)依法納稅納稅人負稅人依法納稅必修1《經濟生活》第四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課程標準一級考綱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4.9解析政府在市場經濟活動中發揮作用的典型事例,說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10、社會主義市場經濟(1)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市場與計劃2015年甲13市場調節及其弊端市場配置資源2015年乙132014年乙38(2)市場秩序2015年甲142015年乙14(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2017年甲15宏觀調控2013年甲142014年甲142015年甲38(2)4.10描繪小康社會經濟建設的目標,闡明科學發展觀的涵義;說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根本的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11、科學發展觀和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1)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2)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2014年甲152013年甲38(1)4.11評述遵循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典型案例,感受經濟全球化進程,明確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12、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1)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的影響2013年乙14(2)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對外開放國際經濟組織國際經濟合作“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必修2《政治生活》第一單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1.1引述憲法對公民政治權利和義務的有關規定,說明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的意義。1.2評述具體事例,比較不同選舉方式的特點;表達公民依法行使民主選舉權利的正確態度。1.3列舉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渠道和方式,體會公民參與民主監督的責任和價值。1.4列舉當前公民參與決策的民主形式;對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關制度和法規,理解公民行使民主決策與管理權利的途徑和方式。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國的國家性質憲法對我國國家性質的規定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與特點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2)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我國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2013年乙16(3)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 (3)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2014年甲162015年甲16我國的選舉制度及選舉方式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2015年乙17我國的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義2014年乙172016年甲16我國公民的民主監督權和實行民主監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負責地行使民主監督權利必修2《政治生活》第二單元 為人民服務的政府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2.5列舉生活中的實例,評議政府履行職責的表現;說明政府部門和公職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和作用。2.6評價一項加強對政府權力進行監督的改革措施,說明政府的權力不能濫用,行使權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2、我國的政府2、我國的政府(1)我國政府的職能和責任(1)我國政府的職能和責任2013年乙17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2014年甲172015年乙182013年甲38(2)2014年甲38(2)我國政府的作用我國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2013年甲162017年甲17(2)政府權力的行使與監督(2)政府權力的行使與監督2015年乙38(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和要求2014年乙38(1)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2015年甲38(1)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我國行政監督體系(3)政府權威政府的權威及其體現我國政府權威的來源和樹立必修2《政治生活》第三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3.7引述憲法規定,明確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3.8闡釋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明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3.9闡明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理解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的深遠意義。3.10闡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國的基本宗教政策。3.11概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3、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3、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2015年乙172015年甲38(1)(1)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的法律地位2017年甲39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2016年甲172014年甲38(2)人民代表的產生2013年甲38(2)人民代表的職責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2)我國的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2013年乙38(1)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2013年甲172013年乙18(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2014年乙152016年甲18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越性我國的宗教政策2015年甲18(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必修2《政治生活》第四單元 當代國際社會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4.12知道國際社會由主權國家和國際組織構成;確認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說明我國在國際社會中是負責任的國家。4.13評述國家之間合作、競爭與沖突的實例,印證國家利益是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說明我國在國際關系中必須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4.14引述有關資料,表明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展示世界多極化趨勢和國際競爭的特點;闡明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4、當代國際社會(1)國際社會的成員主權國家國際組織聯合國2014年乙18(2)處理國際關系決定性因素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2016年甲38(1)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3)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時代的主題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中國政府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4)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宗旨和立場2014年甲182015年乙192017年甲18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我國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國的和平發展道路2013年甲18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單元 文化與生活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1.1觀察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階層的文化生活,體察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1.2評述文化生活對人們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影響,說明現代社會中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意義。1.3 賞析優秀文化產品,感悟積極向上的文化生活對于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的意義,確信其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1、文化與生活(1)文化與社會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會作用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2015年甲202013年甲39(2)文化與綜合國力(2)文化對人的影響(2)文化對人的影響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2013年乙20豐富精神世界,促進全面發展必修3《文化生活》第二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2.4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闡述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2.5 匯集實例,說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和發展的重要根源,闡述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2.6賞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展現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確認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樹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觀念。2.7評析國際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闡明世界范圍內各種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發展和創新的重要途徑。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期交融,對現代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2.8列舉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方式,評估它們各自的特點;理解傳媒技術的進步,以及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變革對文化傳承具有深刻的影響。2、文化傳承與創新2、文化傳承與創新(1)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關系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2013年乙39(1)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2014年乙192013年甲39(2)(2)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傳統文化的表現、特點和影響2017年甲40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2013年甲39(2)2017年甲19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3)文化創新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2016年甲19文化創新的意義2014年乙39(1)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2015年甲19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單元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3.9運用中華文化發展的典型事例,說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10辨析中華文化的區域特征,說明中華文化是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展現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標識。3.11歸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表現,理解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弘揚民族精神的意義。3、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1)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013年乙39(1)中華文化的包容性2013年乙39(1)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2013年甲19(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2015年甲39(2)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單元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4.12辨析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表現,把握大眾文化的豐富內涵,認識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4.13列舉當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事例,說明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解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4.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評析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的關系,說明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4、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走進文化生活文化市場對文化的影響文化建設的必然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體系和主要內容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3)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思想道德建設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2015年乙202015年乙39(2)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公民道德基本規范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一單元 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1.1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能夠開啟人的智慧。1.2 援引經典作家的言論,說明對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學;解釋哲學的基本問題。1.3 分析實例,說明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明確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人類認識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l、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1)哲學是什么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哲學與時代精神哲學的作用(2)哲學基本問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3)唯物主義及其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4)唯心主義及其形態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5)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二單元 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2.4 辨析實例,說明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闡述堅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意義。2.5解析客觀規律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事例,印證人們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地把握客觀規律。2.6 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揭示實踐在發現真理、檢驗真理、發展真理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確信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2、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1)哲學的物質概念自然界的物質性2014年甲20人類社會的物質性(2)哲學的運動概念運動和物質的關系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3)物質運動的規律規律的概念2014年甲21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4)物質決定意識(4)物質決定意識意識的起源意識的生理基礎意識的內容與形式2013年甲23(5)意識的能動作用(5)意識的能動作用2014年乙39(2)2015年甲39(1)意識能動性的特點意識能動性的表現2013年乙212015年乙21(6)客觀規律與意識能動作用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2017年甲23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017年甲23(7)實踐實踐的概念實踐的特點(8)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017年甲212014年甲39(2)2016年甲39(3)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觀性2013年乙39(2)2013年乙39(3)真理的具體性真理的條件性真理和謬誤(10)認識過程(10)認識過程2013年甲202014年乙222013年乙39(2)認識的反復性2015年甲232016年甲202015年乙39(2)認識的無限性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 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3.7 觀察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領會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解析事物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嘗試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安排工作。3.8 剖析自然界與社會生活中的實例,領會世界是永恒發展的,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3.9運用生活中的事例,說明事物自身“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義,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解決問題抓住主要矛盾。3.10 列舉多方面的創新表現和成果,辯證地說明批判性思維在創新過程中的作用,闡釋解放思想的重要意義。3、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1)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2014年乙20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2014年乙20(2)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2)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2011年192014年乙21聯系的普遍性2013年乙23聯系的客觀性2015年乙232017年甲22聯系的多樣性2015年甲22(3)用聯系觀點看問題整體和部分的關系系統優化方法(4)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發展的概念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2015年甲21(5)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5)唯物辯證法矛盾概念2017年甲20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2014年甲2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013年乙192014年甲222015年乙23(6)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6)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2013年甲39(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2016年甲2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2013年乙192016年甲232017年甲23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7)辯證的否定觀辯證否定形而上學的否定觀(8)唯物辯證法與創新意識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2013年乙23創新的社會作用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課程標準一級二級考綱三級考綱高考全國卷試題命題軌跡自評表選擇題非選擇題1234.11 識別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的表現,說明價值判斷的意義,理解價值觀對人們行為的導向作用。4.12剖析生活實例,說明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不同,會形成不同的價值判斷;領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4.13 剖析價值沖突的實例;體驗價值比較、鑒別、選擇的過程;認同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4.14 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與途徑,闡明生活的意義,理解只有對社會做出貢獻,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人生。4、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2012年23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2011年39(2)(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2013年甲21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2016年甲22(5)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概念2017年甲40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2013年甲21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6)人生價值價值和價值觀價值觀的導向作用2013年甲222014年乙232016年甲39(1)(7)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7)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2013年甲222015年乙2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價值沖突及評價標準(8)價值的創造與實現(8)價值的創造與實現2016年甲39(3)價值的實現方式2013年乙22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