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學案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 第二框題 在社會中成長預習導航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1.社會對人的重要性:(1)人的成長是不斷 的過程。(2)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 ,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 和 。2.社會化的含義: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 轉化為 的過程。二、養成親社會行為1.常見的親社會行為有哪些?常見的親社會行為有 、 、 、 等。2. 親社會行為的意義:(1)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 ,塑造健康的 ,形成正確的 ,獲得他人和社會的 。(2)我們只有主動 社會,積極 社會,傾力 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 。3.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1)親社會行為在 和 中養成。我們要主動 ,關注 ,積極投身于 。(2)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 , 社會, 社會, 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 隨堂練習一、單項選擇1. 我們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離不開( )①父母的撫育 ②同伴的幫助 ③老師的教誨 ④社會的關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 “我們吃別人種的糧食,穿別人縫的衣服,住別人造的房子。我們的大部分知識和信仰都是別人創造的,由別人傳授給我們的……”對此正確的理解是 ( )A.個人可以離開社會而獨立存在B.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C.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D.社會的發展需要個人作出各種犧牲3. 下列對個人與社會關系的認識,正確的是( )A. 個人與社會沒有任何聯系B. 個人與社會是對立的C. 個人力量微不足道,對社會沒有什么影響D. 離開了社會,任何人都無法獨立存在4. 在大連開往上海的T131列車上,一名年輕女子突發精神性疾病,當眾脫下衣褲。正當車上司乘人員忙著安撫病人情緒時,約10多名男性乘客不顧女病人驚恐尖叫,拿著具有拍照、錄像功能的手機圍上前去拍攝。下面對這些拍攝者行為評價正確的是( )A. 這是關注社會,關注身邊小事的表現 B. 這是具有高雅生活情趣、興趣和愛好的表現C. 這是冷漠、自私、缺乏社會公德的表現 D. 這是關愛他人的親社會行為5. 我們的生活是美好的,我們要主動去發現、感受生活的美好,熱愛社會,親近社會。下面反映社會生活美好的情景是 ( )①去邊遠地區支教 ②公交車上主動讓座 ③隨手亂扔垃圾 ④攙扶盲人過馬路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二、非選擇題6. 2018年3月1日晚上,“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頒獎晚會在央視一套播出,浙江省已故鄉村醫生“蘭小草”王玨獲“感動中國·2017年度人物”殊榮。 從2002年開始,溫州就有人以“蘭小草”的名義連續15年向社會捐助善款,這位神秘捐款人曾許下公益諾言,將默默捐款33年。“蘭小草”曾在匿名信中表示:“希望捐給那些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以報答農民‘粒粒皆辛苦’的養育之情……” 15年來,匿名行善的“蘭小草”是溫州人家喻戶曉的名字,他的公益慈善故事激勵著溫州市民,而他的身份卻一直是“溫州之謎”。直到2017年10月20日晚,48歲的王玨因晚期肝癌離世,人們才知道,追尋十五年的“蘭小草”就是洞頭區的鄉村醫生王玨。(1)“蘭小草”王玨的行為是一種什么行為?這種行為有什么重要意義? 我們應該怎樣養成這種行為? 課外提高一、單項選擇1. 對于中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觀點。下列觀點你認為正確的有 ( )①同學甲說:“我們現在的學習任務非常緊,參加社會實踐只會影響學習?!?br/>②同學乙說:“中學生年齡小,社會經驗不足,參加社會實踐會讓我們吃虧的。”③同學丙說:“中學生年齡小,參加社會實踐會使我們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培養能力?!?br/>④同學丁說:“社會實踐活動應該因材施教,開展一些對中學生有益的、適合的活動?!?br/>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 某中學向學生發出倡議:關愛社會,參與社會。因為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有以下重要意義( )①社會是本“無字書”,只有多讀,才會體會生活的美好 ②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對個人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新的社會生活,我們就要積極參與社會 ③我們只有在社會這個大課堂里,才能學到現代社會生活中必需的本領,提高自己的能力 ④一個人不去積極適應社會,終將被社會拋棄選項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3. 下列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 ( )①同學們踴躍為貧困地區的同學捐款②宣傳環境保護知識、扶助老弱病殘等③李陽同學把剛買的數學輔導書借給同學傳閱④李真的好朋友被王亮欺負了,他挺身而出,把王亮揍了一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 據某研究機構調查:“59.83%的大學生在暑期很少外出或是從不外出,幾乎沒有任何戶外活動?!贝髮W生過于“宅化”的問題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 ( )A.大學生是社會精英,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B.社會課堂是大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源泉C.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D.只有走向社會,才能獲得成功5. 2018年7月31日,來自安徽省阜陽市某中學七年級的800名師生,來到曲阜三孔景區參加研學活動,體驗傳統文化。對于研學活動,認識正確的是 ( )①有利于學生主動了解社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②研學活動就是變相的旅游,毫無價值③研學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種形式,能夠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④有利于促進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二、非選擇題6. 2018年2月14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18-2020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聊城成功入選。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號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動起來,力爭2020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作為聊城市民中的一員,你準備怎樣參與到我市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當中來?答案預習導航一、在社會課堂中成長1.(1)社會化 (2)社會 物資支持 精神滋養 2.社會人二、養成親社會行為1.謙讓 分享 幫助他人 關心社會發展 2.(1)行為習慣 人格 價值觀念 接納和認可 (2)關心 融入 奉獻 人生價值 3.(1)人際交往 社會實踐 了解 社會發展變化 社會實踐(2)生活態度 關注 了解 服務隨堂練習一、單項選擇1.A 2.B 3.D 4.C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對親社會行為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運用,材料中拍攝者不關心患病女子,是冷漠自私和缺乏社會公德的表現,故答案為C。5.B【解析】①去邊遠地區支教是是親社會的行為,讓山區的孩子們感受外界的愛心②主動讓座是孝親敬老的良好品德,有利于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③亂扔垃圾破壞社會環境,是社會丑惡的一面 ④主動幫助弱勢群體也是體現社會對他們的關愛。故答案為B。二、非選擇題6.(1)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2)①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課外提高一、單項選擇1.B 2.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選項①②③從正面介紹了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選項④則從反面告訴我們不參與社會生活的后果,四個選項均符合題意。3.A 【解析】本題考查親社會行為。通過列舉的幾種行為來考查學生對親社會行為含義的理解。其中④是一種錯誤的行為,更不是一種親社會行為。4.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社會化的理解。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而“宅化”容易導致脫離社會,無法適應社會關系,因此C正確;A、B、D表述均存在夸大化,是錯誤的。5.C 【解析】本題考查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①③④分析正確;②是對研學活動的一種誤解,觀點錯誤。二、非選擇題6. ①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從自身做起,告別生活陋習,養成重禮儀、講文明、守公德的良好習慣。②積極宣傳市委、市政府的文明城市創建活動,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創城工作當中來。③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服務社會,奉獻社會。④勇于制止社會上的不文明現象,積極同不文明行為作斗爭等等。⑤增強主人翁意識,積極向政府提出創城的合理化建議等等。【解析】本題通過社會熱點考查學生如何參與社會生活,養成親社會行為。學生的答案只要圍繞“創建文明城市”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