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學案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第二課 第二框題 合理利用網絡預習導航一、理性參與網絡生活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1)我們要提高 ,積極利用互聯網 、 、 。?(2)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 上浪費精力,更不可 于網絡,要學會 。(3)我們要學會 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 等不良信息。(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 。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自覺遵守 和 ,才能做一名 的網絡參與者。二、傳播網絡正能量1. 如何借助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1)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 。(2)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就身邊的一些公共事務向有關部門提出積極的 ,表達我們的訴求,為決策 、 貢獻自己的力量。(3)讓網絡成為匯聚民智、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的 。?2. 如何借助網絡傳播正能量?我們要在網上傳播 。我們要踐行社會主義 ,不斷提高 ,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 ,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隨堂練習一、單項選擇1. 對網絡世界,有這樣形象的比喻:“如果你愛你的孩子,你就讓他上網,那里是天堂;如果你不愛你的孩子,你就讓他上網,那里是地獄。”這說明( ) 。A.網絡是大人的天堂、孩子們的地獄B.網絡是有益處的,英雄有用武之地C.網絡只有害處,是魔鬼D.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又有弊2.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發表講話強調,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不斷發展,使互聯網的社會動員功能日益增強,要傳播正能量,提升傳播力和引導力。這為我們提出了要求,明確了方向。我們( )①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 ②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③年齡還小,在網上傳播正能量與我們青少年無關 ④要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 網絡具有兩面性,有利也有弊。作為一個普通網民,我們應該( )①為了避免傷害,拒絕上網 ②自覺抵制網上的不良誘惑 ③正確認識網絡,用其所長、避其所短 ④遵守道德和法律,文明上網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 在網絡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信息節食”,“信息節食”是指( )①不上網或少上網 ②要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 ③不要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 ④上網要有明確的目的,且不把時間浪費在對自己無益的事情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 下列做法不符合信息安全要求的是( )A. 在QQ上聊天時,應保持防范心態,不向對方泄漏自己的隱私B. 使用U盤拷貝前,應先對U盤進行殺毒處理C. 收到陌生人發來的址時,可以直接點擊瀏覽D. 遵守絡安全法規,不侵入他人的計算機系統或通信絡6. 漫畫警示我們( )A. 不沉迷于絡,學會“信息節食”B. 學會制造和傳播絡謠言的方法C. 要利用絡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D. 要自覺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二、非選擇題7. 閱讀漫畫,回答問題。(1)“網絡生活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結合漫畫,運用所學知識,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2)請你談談青少年應如何化“悲”為“喜”,享受健康的網絡生活。課外提高一、單項選擇1.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網絡查找信息,實現資源共享,但也可能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傷害。對此,同學們有以下幾種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 )A.我們要正確認識網絡,用其所長,避其所短B.我們要分析網絡帶給我們的危害,拒絕上網C.我們要充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盡可能多上網D.我們已是中學生了,有自我保護能力,看看網上不良信息不會造成很大的危害2. 2017年3月,一條“海西州烏蘭縣好好愛家超市銷售的紫菜是塑料制成的”視頻出現在微信朋友圈。經查,該消息為謠言,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散布謠言者李某被給予警告處罰。這一案例警示我們 ( )①提高媒介素養,對自己的言論負責 ②恪守道德守則,不制造、不傳播謠言 ③遵守法律,做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④網絡無限,自由無限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3. 習近平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指出,網絡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這告訴我們 ( )①網絡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 ②要依法規范自身的網絡言行,維護網絡的健康有序 ③上網要遵守網絡規則 ④我們在上網時,要有很強的法律意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 小顧同學對于網絡發帖說:“我是網民我怕啥,我的言論我做主!”對此,你的觀點是 ( )A.錯誤,公民不可以在網絡上自由發表見解B.正確,公民享有的民主權利是廣泛真實的C.錯誤,言論自由必須以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為前提D.正確,公民享有言論自由,可以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二、非選擇題5. 材料一 《青少年網絡安全與新媒介素養》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有57.8%的青少年選擇微信作為與朋友溝通的媒介,有41%的青少年會把網上沒見過面的陌生人加入自己的朋友圈,有59.4%的青少年會在朋友圈里曬自己、家人或朋友的照片。高達69.6%的青少年相信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所有信息來源的可靠性。還有37.1%的青少年使用過微信支付進行消費。材料二 近年來,網絡詐騙、網絡盜竊等違法犯罪頻發,不法分子通過一些違法違規網絡服務平臺,傳播獲取釣魚木馬、個人真實身份和賬號信息,利用網絡改號電話、短信群發器等大肆實施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問題?(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青少年應該如何作出正確選擇,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答案預習導航一、理性參與網絡生活(1)媒介素養 獲取新知 促進溝通 完善自我 (2)無聊信息 沉溺 “信息節食” (3)辨析 暴力、色情、恐怖 (4)基本準則 道德 法律 負責二、傳播網絡正能量1.(1)建言獻策(2)意見和建議 科學化 民主化 (3)重要渠道2.正能量 核心價值觀 網絡媒介素養 網絡文化隨堂練習一、單項選擇1.D 2.C 3.B 4.D 5.C 【解析】題目考查的是如何安全使用網絡。選項A、B、D都是正確做法,C選項的做法很容易導致進入非法網站而上當受騙或被木馬病毒侵入,是錯誤做法。6.D 【解析】漫畫告訴我們傳播網絡謠言涉嫌違法犯罪,在網絡世界里,我們應該遵守法律和道德,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D選項符合題意要求。二、非選擇題7.(1)喜:網絡為我們學習知識、與人溝通、休閑娛樂等提供了便捷的平臺。悲:網絡交往信息良莠不齊,常有誘騙欺詐的事情發生。(2)①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網絡言論負責,不制造和傳播謠言,不泄露他人隱私,不惡意攻擊他人,不宣泄極端負面的情緒,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課外提高一、單項選擇1.A 2.C 3.B【解析】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合理利用網絡的理解。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我們應科學文明上網,遵守網絡規則,①不符合題意。 4.C 【解析】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網民有言論自由的權利,但言論自由必須在憲法和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因此C正確。二、非選擇題5.(1)材料一反映了青少年使用微信比較普遍,但缺乏安全意識和信息甄別能力。 (2)①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必要的網絡安全知識,做到安全上網。②提高正確選擇媒體、甄別網上信息的能力,拒絕不良誘惑。③增強社會責任感,遵守網絡道德與法律,學會理性通過互聯網參與社會公共生活。④懂得維權的方式和途徑,用法律手段維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