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8年二年級上冊科學教學計劃學情分析:本冊教材從兒童的已有經驗、生活實際和周圍環(huán)境要素出發(fā),以認識周圍常見物體、事物的現象、特征或性質,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為線索,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比較、分類、小制作、小實驗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探索,從而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教材分析:本冊教材以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為起點,選用常見的動物、物質、科學現象、自然現象、簡單工具等為探究對象,以了解其特征變化為主要內容目標,在一年級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并發(fā)展觀察、描述、比較、分類、實驗等探究技能,滲透體驗分析、歸納、抽象、概況等思維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人、動物、環(huán)境的關系的同時,了解科學與技術、科技與生活的關系,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興趣。教學目標:“溶解”作為教材的第一個單元,觀察、描述溶解現象,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溶解現象,尊重事實,激發(fā)探究興趣,體會溶解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動物的反應”單元,認識動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動物是通過一些器官感知環(huán)境的,珍愛動物、探究興趣、愿傾聽、樂分享,多角度認識事物。“太陽和月亮”單元,知道太陽發(fā)光發(fā)熱,知道太陽東升西落,知道用太陽辨認方向,知道月相的變化,培養(yǎng)尊重事實,用事實說話的意識,堅持住。“物體的位置”單元,知道用方位、遠近描述物體的位置,激發(fā)興趣,樂于表達,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尺子的科學”單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認識在比較時統(tǒng)一標準的作用,嘗試多角度多方法設計制作尺子,培養(yǎng)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體會科技產品帶來的便利。教學措施:一、把握小學生心理特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1、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2、精心安排多種活動。3、尊重每一位學生。二、加強組織教學,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1、加強教學組織工作。2、注重科學課教學常規(guī)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三、明確觀察要求,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1、必須準備好觀察材料。2、把握各課的觀察重點。3、掌握觀察活動的基本步驟。四、加強安全防范意識。課時安排:單元課題課時溶解第一課 它溶解了嗎3課時第二課 生活中的溶解第三課 自制泡泡液動物的反應第一課 觀察兔子的反應4課時第二課 觀察蝸牛的反應第三課 有趣的動物反應太陽與月亮第一課 發(fā)光發(fā)熱的太陽3課時第二課 看太陽認方向第三課 變化的月亮物體的位置第一課 它在什么方位3課時第二課 它有多遠尺子的科學第一課 做尺子2課時第二課 改進尺子 2018.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