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容量和升教學目標:1、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并認識容量,體會計量容量需要有統一的容量單位;聯系實際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觀念,通過實驗操作體會1升有多少。2、學生學會估計一些容器的容量,培養估計意識和初步的估計能力。3、聯系生活實際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能積極參與操作、實驗等活動,能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點:認識容量的含義及容量單位升。教學難點:容量單位1升的觀念的建立。教具、學具準備:電子課件,量杯,每組一把同樣大小的水壺,每組不一樣大小的杯子,體積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體容器,小組自帶大小不一的容器。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談話:同學們,動物園里正在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爭奪冠軍比賽,那就是老虎和獅子正在進行的“喝酒決賽”。老虎一連喝了5杯,還沒有醉,獅子剛喝了2杯就搖搖晃晃了,老虎得意地說:“我是森林中的酒仙,森林中的冠軍!”獅子不服氣地嚷道:“你的杯子小,我的杯子大。所以我是冠軍!”老虎和獅子誰也不肯讓步,爭得面紅耳赤。師:同學們,你們認為他們誰說的有道理呢?生1:老虎一連喝了5杯,還沒有醉,獅子剛喝了2杯就撐不住了,所以老虎的肚量大,老虎是冠軍。生2:獅子用的杯子比老虎用的杯子大,所以冠軍應該是獅子。二、探索領悟,認識容量1、初步認識容量 談話:同學們的兩種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師這時取出兩個不一樣大的杯子。)這是大小不一的兩個杯子,這個是老虎用的杯子,而這是獅子用的。如果有學生說了兩種想法,就說:你想得很周到,我們不僅要看喝的杯數,還要看杯子的大小。提問:同樣是一杯酒,你們認為哪一杯多?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談話:對,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數學上,我們就說,盛液體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較大。盛液體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較小。板書:容量2、加深對容量的認識出示兩個大小不一的杯子1號和杯子2號。談話:比較完了獅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看看這兩個杯子,你覺得哪一個杯子的容量大呢?生1:杯子1號大。生2:杯子2號大一些。談話:光憑眼睛估計得到的結果可能有誤差,我們可以想一個辦法來驗證說明兩個杯子容量的大小。提問:想個什么辦法呢?生1:我們可以先把杯子1號裝滿水,倒入杯子2號中,如果杯子2號中水滿時,杯子1號中還有水的話,說明杯子1號的容量大,杯子2號的容量??;如果杯子2號里的水沒裝滿,說明杯子2號的容量大。生2:用同一個杯子往里面倒水,倒得杯數多的那個杯子容器量大。生3:在這兩個杯子里都裝滿水,把水倒到有刻度的杯子里,數字大的那個杯子的容量大。談話:同學們的想法真多?。「鶕衬惩瑢W說的,我們就用這種倒水來驗證一下吧?。ǜ鶕瑢W剛才的說法操作驗證。)通過這種倒水的方法可以得出水壺一號的容量比較大。3、做“想想做做”第1題,做“想想做做”第2題。談話:比較完了那兩個杯子的容量大小,我們現在來比一比這三個杯子的容量大小吧!先猜一猜,這三個杯子的容量關系怎樣呢?結果是不是和我們猜測的一樣呢?用你喜歡的方法小組一起合作驗證一下。學生操作、交流。4、進一步感受容量的含義 談話:現在請同學們觀察老師手中這個杯子中盛了多少水。你能說出這個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嗎?可能一下子回答老師的問題有一點困難,在回答之前我們小組可以討論一下,或者借助你手邊的一些容器,把這一大杯水倒入我們的一次性杯子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小組活動,將一大杯水分別倒入各自準備的一次性水杯中。提問:誰來說一說,這一大杯水可以倒幾杯?生1:我們組倒了2杯不到點。生2:我們小組只倒了3杯半。生3:我們的小組倒了3杯還多一點。談話:如果別人這樣告訴你,說這個容器能盛2杯不到,或者說能盛3杯半水,或者說能盛3杯多一點。你能知道這容器的準確容量嗎?談話:因此,我們需要給容量定出一個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是我們的容量單位。三、聯系生活,認識容量單位升1、認識升談話:請同學們拿出從家中帶來的各種容器,分別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帶來的容器上標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單位。小組交流。談話: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標有容量單位升或者毫升,亳升這個容量單位,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提問:你知道圖中的這些容器盛的水、油、飲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嗎?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學生回答。明確:計量這些容器盛了多少水、油、飲料等液體,通常用升作單位。升可以用符號“L”來表示。板書:升、 L談話:今天我們這節數學課主要來認識容量和容量單位升。 板書課題:認識容量和升談話:老師手中有一個容器,上面標著,“凈含量2L”。這里的凈含量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用凈含量而不用容量呢?凈含量和容器的容量有什么關系呢?有誰知道嗎?講述:“凈含量”是指某種容器中實際容納物體的多少。如,一瓶飲料的凈含量是1升,是指瓶子里裝的飲料本身有1升,但瓶子的容量可能會比1升略大,因為通常不會裝的滿滿的。2、做“想想做做”第3題。另外一些,你見過題目中的3個容器嗎?你能分別說出它們的名稱和容量嗎?3、認識1升談話:我們已經知道計量容量的單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呢?談話:要想科學地認識升這個單位,我們先來認識這個量杯(出示量杯),請組長從袋子中拿出我們的量杯。量杯是用來測量液體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標著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談話: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們來做個實驗。(出示正方體)這是一個空心的正方體,它的長、寬、高都是1分米?,F在我們在正方體容器內裝滿水,再將這些水倒入量杯中,看一看有什么發現呢?生:正方體內的水倒入量杯中正好是1升。談話:如果一個容器是正方體,容器內部的長、寬、高都是1分米,這個容器盛的液體正好是1升。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長、寬、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體的容量正好是1升。4、深化對1升的認識的實踐活動。學生活動一談話:看一看我們小組里面有沒有容器的容量正好是1升的呢?誰來交流一下。學生交流。談話:雖然這些容器的形狀不一樣,但是它們的容量都是1升。學生活動二(想想做做第一題)談話: 下面這些容器你見過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出示課件。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設計意圖:加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學習估算容量的方法)學生活動三談話: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一些容器,你能根據剛才我們對1升的認識,估計一下它的容量嗎?學生估計。談話:剛才我們學生估計地對不對呢?我們來驗證一下吧!學生實驗驗證。交流反饋。談話:通過我們實驗,我們得出了熱水瓶的容量是?臉盆呢?沙鍋呢?我們這個碗呢?還有我們這個燒水壺呢?機動:看來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對一些容器有了一定的估計能力。第14頁四、總結評價,課外延伸1、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得愉快嗎?誰能說說你的收獲是什么?你還想了解什么?2、如果老虎和獅子要舉行第二次比賽,你認為應該有一些什么規定?板書設計:認識容量和升容量 升 L長、寬、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體的容量正好是1升。《容量和升》說課稿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10~12頁。一、說教材:(一)本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課內容是學生學習過長度、質量、時間及其計量單位后,認識的又一類量及計量單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教材共安排了三道例題。第10頁的例題先讓學生初步認識“容量”。教材沒有用定義的方式說明容量的意義,而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獲得感受,體會容量的含義,這是與老教材不同的地方。第11頁的例題是認識升是生活中常用的容量單位,通過實驗感受1升的實際意義。第12頁的“想想做做”,先引導學生通過對倒水過程圖片的觀察,借助簡單推理比較不同容器的容量的大小,加深對容量含義的認識;接著通過了解生活里常見容器的容量,進一步體會升的含義以及它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最后通過簡單的估計活動,強化學生對1升大小的體驗。(二)教學目標:1.結合實例在具體情境中體驗容量的含義,體會計量容量需要有統一的容量單位。2.結合觀察在具體操作中體驗、了解“升”的實際意義,加強1升的空間感知能力、觀察力和推理能力。3.估計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間大小的量化觀念。4.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培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滲透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容量單位升的實際意義,以有意義接受的方式構建容量單位,教學難點:在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中豐富對1升的表象,深化體驗,提升空間觀念。教學準備:課件,一個容量為2升的飲料瓶,凈含量為1升的飲料瓶1只,容量相近的茶杯兩個,每組準備大小不同的飲料瓶各1個,塑料盆一個、量杯一個、六個一次性杯子。滴水龍頭一分鐘滴下的水,等。二、設計理念:本課在設計時體現了以下幾個教學理念:1、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教師為主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感悟容量單位產生的需要,發揮其主體作用,積極構建;課中教師主要組織學生開展活動,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適時的介入,組織進入不同的活動環節。2、注重實踐操作:本課設計了多次學生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建構。第一環節中設計了觀察推理活動感知統一容量單位的必要性。第二環節設計了辨一辨活動,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提取關于容量單位的意義。第三環節設計了三次倒水的活動,體驗1升的多少,第四環節設計了估一估、猜一猜、算一算等環節,加深學生對升在日常生活中運用的理解。3、有效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借助多媒體課件,發揮其展示性好的特點,再現生活情境,提供大量信息,提高課堂教學中的信息含量,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三、教學過程:(一)、理解容量的意義1.觀察法了解容量的大?。?br/>先出示兩個大小有明顯區別的空杯引導學生用觀察法比較哪個杯子能盛的水多,進而引出一個玻璃杯容量大一些、另一個玻璃杯容量小些的結果。再讓學生小組內進觀察準備的一大一小兩個飲料瓶,進行組內交流,說說哪個容量大一些,哪個容量小一些。【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是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出發,體會容量的含義,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2.用倒水法比較容量的大?。?br/>出示兩個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這兩個杯子哪個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學生猜測的結果會有不同。引導學生思考用倒水法比較容量的大小。【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促使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3、觀察推理容量的大小:出示三個杯子,請大家猜一猜哪個容器的容量最大,哪個容器的容量最小。學生猜測后,課件播放倒水錄像,讓學生從錄像中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因為學生能力各異,接著用圖示進行分解,細說出推理過程,旨在讓學生都能比較清楚的進行推理。最后課件出示想想做做2,觀察圖后直接判斷容量的大小。【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在充分理解教材編排意圖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利用倒水的情境培養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本環節借助了多媒體課件展現倒水的過程,使情境更生活化。由動態走向靜態,思維力度逐漸增加。(二)、感受容器單位統一的必要性:1、通過對話解讀引出冷水壺的容量可以用倒滿幾杯水來表示。2、由猜測老師家的冷水壺能倒滿幾杯水,再到用課件快速展示兩次倒水過程,得到冷水壺裝滿水后能倒滿3杯水和能倒滿8杯水的不同結論,引發學生思考:這個冷水壺的容量到底有多大?有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得出需要有一個標準的量器來計量的需求。3、再引出一段容量單位來歷的文字資料,讓學生感知容量單位的來龍去脈,暗合剛才學生的體驗過程。【設計意圖】曾經聽過這樣一句話:“數學教學中需要有告訴,關鍵是如何告訴是有藝術的”,這句話一直深刻在腦海中,本環節在教學容量單位時,就力求通過創設冷水壺能倒幾杯水的問題情境,產生認知矛盾,激發學生解決矛盾的需求,再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推出容量單位升和毫升,以有意義接受的方式結構容量單位。(三)、感受容量單位“升”:1.出示超市平面圖:說說到哪里去會找到容量單位?2.課件出示一些商品商標特寫,讓學生從這些商品的商標中找出容量單位。3、提取容量單位,引導概括容量單位一般用來計量液體多少的,引出升和毫升的意義。【設計意圖】利用課件創設超市購物的生活情景,提供多樣的信息供學生選擇,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取有用信息,不僅概括出容量單位是常用來計量液體的多少,還有利于培養學生選擇信息的能力。(四)、感知1升的多少1.直接告知人們是怎樣規定1升有多少的。借助課件和實物展示,讓學生初步建立1升的概念。2、組織學生倒1升水活動,體驗1升有多少。3、用1升水倒進一次性杯子,看能倒幾杯,最后借助一段文字資料,讓學生了解飲水常識與升的關系。【設計意圖】新課程觀這樣認為:注重學生發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提供多樣化的活動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并在豐富的活動中交流。本環節就是通過組織學生三次倒水的體驗活動,使之對“1升有多少”有比較深刻的感知。(五)、應用拓展1.辨一辨:課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容器,讓學生辨別哪些容器的容量大于1升。2.估一估:(經歷三個階段)(1)實物估計:先估教室中的純凈水水桶的容量,再估塑料盆的容量。這兩次估計中注意引導學生采用尋找參照物的方法進行估計。(2)選擇性估計:給出一些數據選擇容器的容量。(3)想象估計:看圖想象直接估計容量:3.算一算:(1)先欣賞節約用水廣告短片。(2)計算關不緊的水龍頭一個小時一天會流失多少水,計算過后課件將五桶純凈水形象的展示出來,使學生從視覺上深刻感知一個關不緊水龍頭帶來的水浪費,體驗節水的重要性。4、說一說:出示盛有滴水龍頭一分鐘浪費水的杯子,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設計意圖】三個活動的開展都在于讓學生運用1升的知識對日常生活中的容器進行判斷,進一步體會升的含義以及它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強化學生對1升大小的體驗。算一算環節同時起到思想教育的滲透作用。最后讓學生說說滴水龍頭一分鐘浪費的水是多少,體會到這時少量的水已經不能用升來做計量單位了,為后面學習毫升埋下伏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