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世紀教育網 –全國領先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初三年級 道德與法治 學習導航單學習重點: 政府依法行政。 學習難點: 厲行法治的要求。 核心素養目標導學責任擔當 國家認同 社會責任 1、具有國家意識,了解國情歷史,認同國民身份。 2、具有規則意識和法治意識。1、知道我國政府的作用、宗旨。 2、理解政府依法行政。 3、掌握如何建設法治政府。 4、了解厲行法治對全體社會成員的要求。 5、辯證認識法治與德治的關系。學習內容及過程: 一、自主預習(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法治政府 1、政府有哪些作用?(① - ②) ①、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____________。 ②、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____________。 2、我國政府的宗旨是什么? 為__________服務。 3、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_____________運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項權力都應該在______________ 上運行。 怎樣建設法治政府? 建設法治政府,必須____________,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____________,提高政府____________,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 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分別是什么? 地位: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____________。 要求: ①、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權力、管理公共事務時必須由憲法和法律__________,并且依據憲法和法律的____________正確行使權力。 ②、政府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____________、參與權、表達權和____________,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____________。 ③、公民也要積極參與,獻計獻策,____________,促進政府依法行政。 核心:規范政府的____________。 (二)厲行法治 1、怎樣厲行法治?(厲行法治的要求)(A - D) A、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________________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B、現代社會的公民,增強尊法學法_______________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_______________觀念。 C、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___________做尊法守法的榜樣。帶動___________共同守法。 D、需要加強法治宣傳,弘揚法治精神,共同營造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環境,在全社會鮮明地樹立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法治文化導向,實現社會的有序、公平、正義。 2、怎樣正確認識法治與德治的關系?(① - ③) 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_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_______________,又重視發揮道德的_______________。 ②、以法治_________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_______________;以道德_______________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_______________。 ③、法律與道德_______________,法治與德治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精誠合作、共同成長!) 考點一:法治政府 材料一:在生活中,人們經常與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這些情況,應該找那個部門? 1、寧寧發現紅綠燈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想開一家小吃店。 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輟學去打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壯壯發現有人亂砍濫伐樹木。 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哥和女朋友要領結婚證。 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隨著我國高鐵的迅猛發展,縮短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高鐵城際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還成為現實,令人歡欣鼓舞。同時,鐵路部門依托“互聯網+”現代科技手段,不斷創新服務,先后推出了12306網站、手機AAP、自動售票機等多種購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單一窗口排隊購票的傳統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網上訂票、自主取票等服務。2018年春運40天,鐵路部門預計發送旅客3.9億人次。 材料三:近年來,廣州圍繞建設法治政府目標,積極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規范權力運行。自2013年以來,連續5年在中國法治政府評估中穩居全國第5名,,不僅讓廣州法治政府建設邁上新臺階,也為其他城市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供了值得學習借鑒的寶貴經驗。 【問題探究】: (1)完成材料一中的問題,并思考政府在我們生活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2)材料二體現了我國政府和人民有什么關系? (3)廣州法治政府建設都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考點二:厲行法治 材料一:一名50多歲的女子在馬路上跌倒,路過的12歲小女孩主動過去扶起,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女子反過來誣陷小女孩,嚇唬她不賠錢不能離開,好心的小女孩被嚇得渾身發抖,臉色發青。最后幸好有熱心群眾站出來作證,幫忙解圍,女子才沒有得逞。 材料二:民法總則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將見義勇為免責納入民法總則,乃是法律方面的一大進步,也是中國版“好人法”。 【問題探究】: (1)對此,有些同學認為,只要加強法治建設,就能減少訛詐現象的發生。請你運用有關知識,對該同學的觀點進行評析。 (2)上述案例對我們厲行法治有何重要啟示? 三、課堂練習:(細心作答、能力提升!) 1、2018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為人民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人民政府的所有工作都要體現人民意愿,干的好不好要看實際效果、最終由人民來評判。這告訴我們政府的宗旨是( ) A、管理人們的社會生活 B、為人民服務 C、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 D、把反腐作為當前的中心工作 2、依法行政的核心是( ) A、增加政府透明度 B、增強政府公信力 C、規范政府的行政權 D、為人民服務 3、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政府行使權力普遍奉行的基本準則,下列屬于依法行政的有( ) ①.節日期間,工商、物價部門對超市價格進行檢查 ②.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土地執法大檢查 ③.人社部在全國開展為期2個月的進城務工人員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 ④.春節期間,交警部門出動警力,嚴厲整治“酒駕”行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人們常說:“人在做,天在看。”天有三重:道德之天、法律之天、百姓之天。人要有敬畏之心,心中有天。得道德之天可以潤,得法律之天可以安,得百姓之天可以樂。它要求我們應( ) ①.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學習進取 ②.堅守法律底線,提升法治素養 ③.提高道德修養,培育法治精神 ④.摒棄封建迷信,堅持個性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為此,每個公民應該( ) ①.自覺弘揚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②.增強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 ③.自覺運用法律解決生活中的一切問題 ④.強化責任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四、作業布置: 為了更好地開展校園法治文化宣傳,營造濃厚的校園法治文化氛圍,請你設計一期法治海報。 【微拓展】 P53【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 ——(明)張居正《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以修實政疏》 【提示】: 但凡國家大事,制定法令條例并不難,難的是有法必依。 法律能不能貫徹實施,能不能將依法治國落到實處,才是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微點撥】 P55【法,非從天下,非從地出,發于人間,合乎人心而已。】 —(先秦)慎到 《慎子.逸文》 【提示】: 法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上生長出來的,它發生于人類社會當中,是合乎人心的規定,強調要順應民心。 附:初三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習導航單答案自主預習(閱讀教材P50—56)合作探究:考點一:(1)【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政府的作用。答案:①.寧寧應找交通部門。爸爸應找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玲玲應找教育部門。壯壯應找林業部門。表哥和女朋友應找民政部門。②.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們的社會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2)【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政府和人民的關系。答案:在我國,政府的權力來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工作要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3)【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政府如何依法行政以及如何建設法治政府。答案: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依法行政。②、政府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促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和民主化。③、建設法治政府,必須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考點二:【解析】“評析類”試題首先判斷該觀點是否正確,然后再結合“法治與德治的關系”來回答。答案:此觀點是錯誤的。加強法治建設,用法律的權威性和強制性手段規范人們的行為,有利于減少訛詐現象的發生。但是認為只要加強法治建設,就能減少訛詐現象的發生,是片面的,還需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需要公民樹立法治觀念和提高道德水平。因為,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解析】“啟示類”試題要結合“厲行法治對全體社會成員的要求”來回答。答案: ①、全體社會成員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履行義務。②、現代社會的公民,要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課堂練習:1、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政府的宗旨的理解和認識。我國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B說法正確;AC不符合題意;經濟建設是當前的中心工作,D說法是錯誤的,故選B。2、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依法行政的核心的理解和認識。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規范政府的行政權。AB不符合題意。D選項是我國政府的宗旨。故選C。3、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依法行政的理解和認識。工商、物價部門、人社部、交警部門都屬于國家行政機關,①③④做法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符合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常設機構,不屬于行政機關,②排除。故選D。4、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如何厲行法治”的理解和認識。由材料“道德”“法律”等關鍵信息可知,這要求我們提高道德修養,提升法治素養,培養法治精神,②③符合題意,①④雖正確,但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選C。5、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厲行法治的理解和認識。解答時可采用排除法。生活中的問題不一定都需要法律解決,③說法絕對,排除。①②④符合題意,故選A。四、作業布置:(略)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