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系統復習 第23課 電流、電壓、電阻一、知識梳理二、查漏補缺,自我檢測1.某同學用電流表測串聯電路的電流時,閉合開關后,發現兩燈泡時亮時暗,電流表指針來回擺動,可能的原因是( )A.導線開路 B.開關短路 C.電流表損壞 D.燈泡與燈座接觸不良2.用一個電源、一個開關、兩個電流表、兩個燈泡,組成了下圖所示的四個電路,其中電流表A1能正確測燈L1的電流的是( )3.如圖所示,a表、b表接法正確,由圖可知( )A. 此為串聯電路,且a、b都是電流表B. a測量通過L1的電流,b測量通過L2電流C. a測量通過干路的電流,b測量通過L1的電流D. a 測通過L1的電流,b測干路電流4.為了驗證玻璃在加熱燒紅時也能導電,同學們利用白熾燈、燈絲已斷的燈泡玻璃芯、酒精燈、插頭、導線若干,設計了下圖所示的四種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A B C D5.在如圖所示的電路圖中,能用電壓表正確測出燈L1兩端電壓的是( )6.★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閉合開關S,電壓表測量的是( )A.燈L1兩端的電壓 B.燈L2兩端的電壓 C.燈L1和L2的總電壓 D.電源兩端的電壓7.★如圖所示電路中,當閉合開關后,兩個電壓表指針偏轉均為圖(b)所示,則電阻R1和R2兩端的電壓分別為( )A.4.8V,1.2V B.6V,1.2V C.1.2V,6V D.1.2V,4.8V8.如圖,燈泡L1比L2亮,電壓表V2示數為6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V1示數為6V B.V1示數大于6V C.V示數小于6V D.V示數大于6V9.在圖所示的電路中,電壓U 不變,開關K閉合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流表的讀數增大B.電流表的讀數減小C.電壓表的讀數增大D.電壓表的讀數減小10.[2018·嘉興·4]如圖是未連接完整的電路,若要求閉合開關后,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動時,燈泡變亮。則下列接法符合要求的是( )A.M接A,N接D B.M接B,N接C C.M接A,N接B D.M接C,N接D11.[2017·嘉興·10]小明在研究并聯電路電流特點時,根據如圖所示電路圖連接好電路,并閉合開關S?和S1。當他再閉合開關S2時,電流表示數變化正確的是(電源電壓不變)( )A1示數變大 ?B.A1示數變小 ?C.A?示數變大? D.A?示數變小?12.連接如圖所示電路,研究串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實驗時電流表甲和乙的示數分別為0.18A和0.16A,造成兩個電流表示數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 A.電流表的緣故B.燈泡L1和L2的電阻不同C.導線有電阻D.燈泡L1和L2在電路中的位置13.如圖所示電路,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斷開S,通過L1的電流比L2大B.斷開S,通過L1與L2的電流一樣大C.閉合S,L1和L2都會亮D.閉合S, L2會更亮14.如圖所示,閉合開關S,兩燈均不亮,電流表無示數,電壓表有示數,則故障是( )A.燈L1開路 B.燈L2開路 C.燈L1短路 D.燈L2短路15.如圖所示電路,閉合開關S后,兩燈均不發光。為檢測電路故障,小明做了以下操作:將一根導線兩端分別接到a、b兩點,發現燈L1亮,電流表有明顯示數;將這根導線兩端分別接到b、c兩點,發現兩燈均不亮,電流表示數為零。則電路故障可能是( )A.燈L1斷路 B.燈L2短路 C.電流表斷路 D.燈L2斷路16.如圖所示,電源電壓3V(保持不變)。當開關S閉合時,只有一只燈泡在發光,且電壓表的示數約為3V,由此可以判斷( )A.燈L1短路 B.燈L1斷路 C.燈L2斷路 D.燈L2短路17.如圖所示電路,電源電壓為3V,當開關S閉合后,只有一盞燈泡發光且電壓表的示數為3V,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 )A.燈泡L1處短路 B.燈泡L2處短路C.燈泡L1處斷路 D.燈泡L2處斷路18.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電壓保持不變,燈泡L1或L2中有一個發生了短路故障,當開關S閉合時,下列現象中不可能出現的是( )A.電壓表無示數,燈泡L1不發光B.電壓表有示數,燈泡L2不發光C.電壓表和電流表都沒有示數D.電壓表和電流表都有示數19.如圖所示,電源電壓恒定不變,當S閉合,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動過程中:滑動變阻器的電阻如何變化? 。電路中的電流如何變化? 。泡的亮暗如何變化? 。電壓表測的是哪部分電路的電壓? 。電壓表的示數如何變化? 。20.如圖所示的電路,燈L1和L2是 聯,如果電源電壓是3V,閉合開關S后,兩燈均發光,電壓表的示數是1.4V,此時燈L1兩端的電壓是 V;一段時間后,兩燈同時熄滅,電壓表示數變大,導致這種電路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21.在“研究串聯電路電壓特點”的實驗中,某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步驟】①連接好如圖所示電路,閉合開關觀察兩燈發光情況;②分別用電壓表測燈L1、L2和電源兩端電壓,并將讀數記錄在表內。請你在答題卷中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電壓表接入電路中,測出電源電壓。【得出結論】比較表中數據可知: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各分電壓之和。【反思交流】要使上述結論更具普遍性,同學們討論了以下三種方案:方案甲:反復斷開、閉合開關,測出各電壓值;方案乙:換不同規格的燈泡,測出各電壓值;方案丙:增加電池節數,測出各電壓值。以上三種方案,你認為不可行的是 。22.甲為探究并聯電路電流規律的實驗電路圖。位置ABC電流(A)0.180.180.36(1)若要測量干路電流,則電流表應串聯在甲圖中的 處(選填“A”、“B”或“C”)。(2)若要測量A處的電流,在連好電路閉合開關前,發現電流表指針位置如圖乙所示。調整正確后閉合開關,發現指針又偏向圖乙位置,其原因是?? ???。(3)糾正(2)中錯誤后,測出A、B、C三處的電流值如上表。由此得出結論:并聯電路中,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且各支路的電流相等。這個實驗在設計方案上還存在的不足之處:? ?(寫出一條)。23.為了探究“鉛筆芯的電阻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小明設計了如圖電路。電源電壓恒定,R0為定值電阻。(1)在本實驗中電阻R0的作用是 。(2)小明檢查電路后認為電路設計存在問題,實驗過程中沒有保持鉛筆芯兩端的電壓相同,無法判斷其電阻變化。小明的觀點是否正確?理由是 。(3)閉合開關后用酒精燈對鉛筆芯進行加熱,每隔10秒記錄一次電流值,實驗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次數1234電流/A0.160.190.210.22由此可以得出:鉛筆芯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 。24.在“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因素”的實驗中,取兩根材料不同、橫截面積相同的金屬絲a、b,連接成如圖甲的實驗電路,O、M分別為金屬絲a、b的端點,P是金屬絲上可移動的接觸點。在實驗過程中,電流表示數始終為I=1.25A。電壓表示數U隨OP間距離x的變化如下表:x/mm600700 8009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U/V4.505.005.506.00 6.757.007.257.507.75(1)當OP=1000 mm時,電壓表的示數如圖乙,請在表格空格處填上此時的U值。(2)請在圖丙的坐標中繪出電壓表示數U隨x變化的圖線。(3)實驗可得到的結論是:① ,② 。 參考答案1.D2.C3.D4.C5.B6.B7.A8.A9.A10.A11.C12.A13.B14.B15.D16.D17.A18.C19.變小;變大;變亮;測R的電壓;變小。20.串聯;1.4V;L1斷路。21. 方案甲22.(1)C???(2)電流表“+”“-”接線柱接反(3)用同一規格的燈泡或只測量得到一組實驗數據(如果寫成應該選用不同規格的燈泡或應該測量多組數據也給分)23.(1)保護電路 (2)不正確,電路中電源電壓及定值電阻R0不變。若電流變大,則總電阻變小,說明鉛筆芯電阻變小/若電流變小,則總電阻變大,說明鉛筆芯電阻變大/鉛筆芯R鉛=U/(I-R0),當U與R0不變時,I增大,R鉛減小,反之I減小,R鉛增大)(3)減小 24.(1)6.50(2)如圖 (3)①導體的電阻大小與導體的材料有關;②導體的電阻大小與導體的長度有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