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 第三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結局(課件+教案+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 第三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結局(課件+教案+練習)

資源簡介

第三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人教新《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
新知導入
劉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漢初采取休養生息政策;漢文帝、漢景帝時出現了“文景之治”。
到漢武帝時,經濟繁榮,國力雄厚,西漢開始進入鼎盛時期。
漢高祖劉邦
新知講解
漢武帝(前157年—前87)年,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高祖劉邦的曾孫、漢文帝劉恒的孫子、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廟號“世宗”,謚號“孝武”,葬“茂陵”。
新知講解
漢武帝,首創年號紀年,定公元前140年為“建元”,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國古代文獻就采用以皇帝年號紀年的方法。
漢武帝為推進大一統,采取了哪些措施?
新知講解
資料: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萬乘,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制弓箭數十萬,府庫的珠玉寶器,多于京師。
根據材料分析西漢初年實行分封制帶來消極影響?
消極影響:諸侯國勢力強大,嚴重威脅到中央
新知講解
漢景帝采納晁錯的建議,著手削減諸侯王的封地。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名號,起兵謀反。

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
新知講解
頒布“推恩令”——政治一統
皇帝
諸侯王
諸侯王
諸侯王









中央統轄的郡
中央統轄的郡
漢武帝接受大臣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了讓自己的嫡長子繼承王位以外,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這叫“推恩令”。
新知講解
作用:削弱諸侯國勢力;維護國家統一;加強中央集權。
諸侯
諸侯
中央
中央
“推恩令”后
諸侯國被分成許多小侯國,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了。
新知講解
哪個更高明?
比較兩種政策頒布后各自產生的結果,說說看,哪一種策略能不費一兵,不損寸土,就削平封國的勢力?
新知講解
加強監察制度——政治一統
皇帝
全國劃分為13個監察區,稱為“十三”州部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刺史
司隸校尉
刺史制度
中央
地方
監督地方政府和皇族,
加強皇帝的權威。
新知講解
統一鑄幣,鹽鐵專營——經濟一統
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由中央統一鑄造貨幣,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
增加中央收入,促進經濟發展,
加強中央集權。
漢初,幣制混亂,各種銅幣大小、輕重、成色很不一致。民間私鑄行為使這一問題更加嚴重。武帝時開始鑄造一種標準銅幣,因其實際重量和幣面值重量一致,都是五銖,故稱之為五銖錢。五銖錢在中國歷史上流行了七百多年。我國錢幣史上使用最長的錢幣
新知講解
材料: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還很活躍。諸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中央,對中央集權很不利。
此材料說明了什么?
思想的不統一,不利于中央集權
新知講解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文化一統
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董仲舒《天人三策》
?皇帝代表天統治人民——君權神授
?人民要服從皇帝,諸侯要聽命于皇帝
——董仲舒的觀點
漢武帝為什么采納董仲舒的建議?
統一思想,加強皇權,
有利于鞏固統治。
新知講解
為了推行儒學,漢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1)在長安設立專門教授儒家經典的太學,優秀的學生經考核后可以直接做官。
(2)在地方設立官學,以培養后備官員。
(3)還允許私人傳授儒家學說。
新知講解
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期經濟發展,權力集中,思想文化趨于一統,疆域空前遼闊。
新知講解
“你來評評漢武帝”
A、功:使漢朝的大一統走向全盛。
1、鞏固大一統的措施:(政治上、經濟上、思想文化上)
2、軍事上,大敗匈奴,使北部邊疆安定;
3、民族關系上:(與西域的聯系、西域都護府的設立、與南方及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
B、過:
(1)漢武帝時期,多次發動戰爭,浪費了大量的軍力、財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總之,應全面地評價漢武帝,他既有功也有過, 功大于過。
新知講解
王莽 篡權
西漢最后一任皇帝劉嬰5歲時,西漢實際掌權者外戚王莽發動宮廷政變,命其下詔禪位,西漢王朝滅亡。王莽篡權,改國號為新,后開始一系列的政治、經濟、社會變革,但失敗。
25年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定都洛陽。
東漢
建立
前期:社會安定,經濟發展
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統治日益黑暗
后期:在起義軍的打擊下,東漢政權名存實亡
光武中興
東漢的滅亡
220年
新知講解
《三國演義》開篇道: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西漢(公元前202年 — 公元9年)
東漢(25年 — 220年)
課堂練習
1.“統一思想,歸本儒家,讓大家有共同的目標,致力于共同利益。”為此,漢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焚書坑儒 B.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C. 頒布推恩令 D. 實行郡縣制
B
課堂練習
2.秦始皇“廢分封,設郡縣”;漢武帝實行“郡國并行制和內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漢制,習儒家經典”;武則天“設武舉、開殿試”;清雍正“以軍機處取代議政王大臣會議”。歷代帝王這樣做的目的是(  )
A. 為了政治改革的順利進行
B. 為了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
C. 為了預防官員的貪污腐敗
D. 為了彰顯皇帝的特權地位
B
課堂練習
3.漢武帝在長安興辦的,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教材的學府是(  )
A. 太學 B. 郡學
C. 國學 D. 府學
A
課堂練習
4.漢武帝為加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
A. 建立刺史制度 B. 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C. 實施“推恩令” D. 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B
拓展提高
漢武帝采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后,對當時的社會和中國以后的歷史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積極作用:有利于思想的大一統,使儒家學說成為朝廷的正統思想。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政治統一、民族融合。
  消極作用: 壓制其他學派的發展,阻礙學術文化的發展,從而鉗制人們的思想,這實際上是一種文化專制的表現。
課堂總結
漢武帝時代的大一統格局
政治一統
經濟一統
思想文化一統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中央統一鑄幣,鹽鐵專營
推恩令
司隸校尉
刺史
權力集中
經濟發展
思想文化趨于一統
削弱諸侯王勢力
強化監察制度
漢武帝時,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中央
地方
作業布置
作業:

第三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同步練習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單元第三課《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 董仲舒認為,與儒學相異的學術“皆絕其道”,使文化的一統與政治的一統相一致。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 ( )
A.焚書坑儒 B.八股取士 C.設立太學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漢武帝為加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
A.建立刺史制度??????????B.實行鹽鐵官營、專賣
C.實施“推恩令”?????????D.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3. “蓋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漢武帝時期出現的“非常之人”與“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B.蔡倫改進造紙術
C.張仲景編著《傷寒雜病論》 D.華倫發明麻沸散
4. “郡縣制”“推恩令”“廢丞相,設六部”“軍機處”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B.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
C.鞏固邊疆與維護海防???????D.政權并立與民族融合
5. 據史書記載, (?http:?/??/?www.21cnjy.com?)“公元前127年,漢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規定嫡長子只可繼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給其他字第。于是,封地不斷縮小,其重要性也不斷下降。”這段材料主要體現了漢武帝的哪一項措施?( )
A.頒布“推恩令” B.實行分封制
C.派張騫出使西域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6.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諸侯王得分戶邑,以封子弟”。文中“推恩之令”在當時的最大作用是( )【版權所有:21教育】
A.削弱了王國勢力 B.促成了 “文景之治”
C.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 D.促進了政治上的大一統
7.秦始皇、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皇帝,他們采取的相似治國措施不包含(  )
A.重視儒學??B.打擊匈奴??C.統一貨幣??D.鞏固邊疆
8. 請將下列“盛世”按出現的時間先后排列:
①貞觀之治②光武中興③文景之治④開元盛世
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④③①②
9. 漢武帝使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以下各項中,漢武帝措施不包括( )
A.贈“漢委奴國王”金印 B.頒布“推恩令”
C.“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設置河西四郡
10. 儒家思想經過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論最能體現其適應加強中央集權需要的是
A.“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貧。”
C.“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
D.“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
11. 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史論搭配錯誤的是( )
A.廢除丞相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
B.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C.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
D.孝文帝改革——促進民族融合
12.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強調,要強化制度建設和制度監督,使領導干部“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就十分重視對官員的監督管理,秦漢時期,下列官職具有監察管理職能的是(  )
①太尉????②御史大夫????③司隸校尉????④刺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3.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引發了全社會對權力監督問題的討論。這一問題在漢代也受到高度重視,漢武帝專為監督權力而設立的官職有(  )
①刺史?②郡守?③司隸校尉?④三司使。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14.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漢武帝時期,為強化監察制度,在中央設立了什么官職監督和檢舉京城百官和皇族的不法行為?(  )
A.刺史????B.太尉????C.御史大夫??D.司隸校尉
15.秦始皇、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們采取的共同統治措施是(  )
A.對匈奴實行“和親”???????B.在長安設立太學
C.抵御匈奴,鞏固邊防???????D.統一度量衡
二、材料解析題
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天下共苦,戰斗不休,以有諸侯”。 --《史記?秦始皇本紀》
(1)根據材料一,說明春秋戰國以來戰爭不斷與哪一制度的實行有直接的關系?

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興兵誅暴亂,賴宗廟之靈,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后世,其議帝號。” ──《史記?秦始皇本紀》
(2)材料二中“初并天下”是指什么?寡人是指誰?他是如何更名號的?他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漢初分封的諸侯國,勢力逐漸膨脹,像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則千乘百騎,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造弓箭數十萬,府庫的“珠寶玉器”,多于京師。
(3)材料三反映了漢初社會的哪一問題?漢武帝是怎樣解決這一問題的?

(4)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學說采取了不同的態度。簡要說明漢武帝的態度及產生的影響。

17.圖片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內涵,見證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觀察圖片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見如圖

材料二: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罷黜百家,令后學者有所一統。始分藩國,而子弟畢侯矣。更錢造幣以贍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遠遁,日以削弱。
(1)圖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______ 朝。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統治,它推行 ______ 制度。
(2)圖二為秦統一貨幣,秦始皇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 ______ ;圖三為秦統一文字圖,秦始皇把 ______ 作為全國規范文字。
(3)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產生了什么影響?

(4)據材料二,概括漢武帝加強統一的主要措施?

(5)綜合上述問題,秦皇、漢武有何共同之處?


18.中國歷史上一直把“秦皇”、“漢武”并稱。兩人在鞏固政權、維護國家統一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嘗試。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
材料一:秦朝政治體制示意圖
(?http:?/??/?www.21cnjy.com?)
材料二:“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六經)之科、 (?http:?/??/?www.21cnjy.com?)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僻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民之所從矣。”一一《漢書?董仲舒傳》????????????????????????????????????????????
請回答:
(1)材料一圖示反映秦始皇開創了一套怎樣的政治體制?他為鞏固統治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了怎樣的建議? 這一建議被采納后對儒家學說產生了什么影響?(4分)
(3)秦始皇、漢武帝對儒家思想的態度雖然不同,但相同目的是什么? (3分)
(4)概括指出兩位封建帝王在我國歷史發展進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3分)








《第三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結局》參考答案
1.D????2.?B??3.A????4.A????5.A????6.D???7.A????8.C????9.A????10.C????11.A????12.C????13.C????14.D????15.C????
16.(1)西周實行分封制.
(2)全國統一;秦始皇或嬴政;稱皇帝;郡縣制.
(3)西漢時期國家出現了諸侯勢力膨脹,威脅皇權的問題.漢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議,頒布了推恩令.推恩令的頒布,不費一兵一卒,削弱了諸侯勢力,解決諸侯作亂的問題.
(4)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影響:儒家思想從此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17.(1)秦朝;郡縣.
(2)圓形方孔銅錢;小篆.
(3)“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對后世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4)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國勢力;“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5)政治上,消滅了地方割據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思想上加強思想控制;軍事上,消除匈奴的威脅,安定邊疆;二人都有雄才大略.
18.(1)中央集權官僚制度,地方實行郡縣制(2分);焚書坑儒(2分)。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分);使儒家學說成為封建正統思想(2分)。
(3)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3分)。
(4)促進了封建王朝的大一統(3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第三課《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教學設計

課題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歷史與社會 年級 八年級上
學習 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漢武帝采取的大一統措施的背景。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列舉漢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統措施,并分析其影響。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問題,讓學生初步嘗試從不同種類的資料中獲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體會漢武帝時期的措施所鞏固的大一統格局使漢朝走向全盛,感受國家一統對于民族發展的重要性,樹立維護國家統一的價值觀,樹立創新改革的觀念。
重點 漢武帝推進大統一格局的措施和影響。
難點 運用相關史料,評價漢武帝。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劉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漢初采取休養生息政策,;漢文帝、漢景帝時出現了“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時,西漢進入鼎盛時期,這個時期集中表現為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從漢武帝采取哪些措施,出現了大一統格局?這一問題引起學生興趣。 溫故知新,不斷培養學生正確閱讀的習慣,掌握更多學習歷史的方法。
講授新課 漢武帝,首創年號紀年,定公元前140年為“建元”,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國古代文獻就采用以皇帝年號紀年的方法。漢武帝為推進大一統,采取了哪些措施? 為鞏固統治,劉邦大量分封王侯。他們在王國內各自為政,用自己的年號,頒布法律,任免官吏,權力很大。 資料: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萬乘,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制弓箭數十萬,府庫的珠玉寶器,多于京師。 根據材料分析西漢初年實行分封制帶來消極影響? 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 景帝在位時,采納大臣晁錯的建議,著手削藩。 漢景帝削減諸侯王的封地,出現七國之亂 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 但王國問題尚未徹底解決,漢王室仍面臨著王國的威脅。 那么漢武帝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漢武帝接受大臣的建議,頒布“推恩令”,規定諸侯王除了讓自己的嫡長子繼承王位以外還可以推“私恩”,把王國封地分給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們候,新封的候國歸中央直接統轄的郡管理。 比較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的局勢和“推恩令”頒布后的結果,說說看,哪一種策略更能削平封國的勢力? 漢武帝不費財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諸侯國勢力,使之無力對抗中央,而且大多數得到封地的諸侯子弟不僅不會反抗中央而且對此心存感激。 加強監察制度 目的:加強對各地官員的監督。 措施:①建立刺史制度,將全國分為13個州部(監察區),每部委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視。 ②設立司隸校尉,以監督朝廷、都城和周邊地區的官員與皇族的舉止。 影響:提高了官員的行政效率,加強了皇帝的權威。 經濟上 措施: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由中央統一鑄造貨幣,經營鹽鐵的生產和銷售。 作用:極大地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材料:西漢初年,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還很活躍。諸王門下聚集許多賓客,常常批評皇帝的政策,指責中央,對中央集權很不利。 此材料說明了什么? 思想的不統一,不利于中央集權 思想上 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凡是與儒家思想不符的各家思想都被禁絕。 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 (1)在長安設立專門教授儒家經典的太學,優秀的學生經考核后可以直接做官。 (2)在地方設立官學,以培養后備官員。 使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 使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 一方面確立了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這種只發展一家學術,限制其他各家學術思想的做法,對學術發展非常不利。 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期經濟發展,權力集中,思想文化趨于一統,疆域空前遼闊。 人們為什么總把“秦皇漢武”并舉? 兩人都是我國封建時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象征。 都采取了創新的制度來鞏固中央集權。 這些制度對后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且對中國歷史起了推動作用。 王莽篡權 西漢最后一任皇帝劉嬰5歲時西漢實際掌權者外戚宰相王莽發動宮廷政變,命其下詔禪位,西漢王朝滅亡。王莽篡權,改國號為新,大刀闊斧進行改革,但由于采取的各項改革措施脫離實際,最后失敗。 東漢建立 西漢皇族后裔劉秀在綠林軍配合下,一舉摧垮新莽大軍,攻破長安,新朝滅亡。25年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定都洛陽。 《三國演義》開篇道: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西漢(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 東漢(25年 — 220年) 仔細閱讀材料,找出關鍵句子,通過同伴合作交流,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閱讀課本,小組討論等方法,理解漢武帝為進一步實現大一統,采取措施 通過閱讀課本,小組討論等方法,理解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 通過閱讀課本,小組討論等方法,理解 比較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的局勢和“推恩令”頒布后的結果,說說看,哪一種策略更能削平封國的勢力? 通過閱讀課本,小組討論等方法,理解加強監察制度 通過閱讀課本,小組討論等方法,理解兩次起義的失敗又給我們什么教訓呢 通過閱讀課本,小組討論等方法,理解 思想上措施 通過閱讀課本,小組討論等方法,理解 思想上措施 通過閱讀課本,小組討論等方法,理解人們為什么總把“秦皇漢武”并舉? 通過閱讀課本,小組討論等方法,理解東漢建立 培養學生的獲取、解讀、分析信息的能力 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對信息的獲取能力 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對信息的獲取能力 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對信息的獲取能力 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對信息的獲取能力 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對信息的獲取能力 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對信息的獲取能力 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對信息的獲取能力 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對信息的獲取能力 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對信息的獲取能力 培養學生對文本的閱讀和對信息的獲取能力
課堂小結 漢武帝時期的大一統格局分別從政治、經濟、思想三方面論述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期出現的權力集中、經濟發展、思想文化趨于一統的局面(國家大一統)結合PPT,總結這課主要內容,列個提綱。 結合教師的提點,回顧重要知識點 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查漏補缺
板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诏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安塞县| 石棉县| 铁岭县| 天气| 依安县| 盐山县| 靖边县| 鄄城县| 阿城市| 平远县| 多伦县| 汉寿县| 崇文区| 青冈县| 永顺县| 新龙县| 全椒县| 分宜县| 洮南市| 克东县| 鸡东县| 黄平县| 安塞县| 铜梁县| 桂林市| 九江市| 托克逊县| 康保县| 南宁市| 武夷山市| 收藏| 延寿县| 从江县| 青海省| 和平区| 海淀区| 恭城| 乳源| 泸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