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第一課 第二課時 在社會中成長【學習目標】1.知道培養親社會行為的意義和途徑,增強關心社會和親近社會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重點)2.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親社會行為習慣。(難點)【自主學習】 自主閱讀課文P6—8頁完成下列填空:1.人的成長是不斷 的過程。通過父母的撫育、同伴的幫助、老師的教誨和社會的關 愛等,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我 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 。2.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同植物生 長需要陽光、空氣和水一樣,人的 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能從社會中獲得 和 。3.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 社會,養成 。4.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 ,塑造健康的 ,形成正確的 , 獲得他人和社會的 。【合作探究】材料:文明始于足下,美德就在身邊,蘭州好人墻成為蘭州的一張新名片,“凡人善舉,和你一起”共建美好家園。55歲人劉淑蘭每天義務打掃公廁,20年如一日;擁有罕見的RH陰性血的“熊貓姑娘”周曉娟堅持獻血12年,無償獻血4000毫升,比一個體重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的血液還多……他們無怨無悔,不求回報,感動之余,也給我們帶來一些思考。運用所學知識,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2)我們可以參加哪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動?(至少寫2例)(3)作為中學生,我們怎樣培養親社會行為?【檢測反饋】一、單項選擇題1.融入社會,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這是因為( ) A.我們離不開社會的照料 B.融入社會生活可以獲得精神滋養 C.社會生活是一片陽光坦途 D.在社會中可以學會一技之長2.“我們吃別人種的糧食,穿別人縫的衣服,住別人造的房子。我們的大部分知識和信仰都 是別人創造的,由別人傳授給我們的……”對此正確的理解是( ) A.個人可以離開社會而獨立存在 B.人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C.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 D.社會的發展需要個人做出各種犧牲3.在現實社會中,任何人都無法離開他人而存在,每個人都必須依靠他人提供的產品和服務 而生存。因此,我們應有( ) A.親社會意識 B.良好的行為習慣 C.終身學習的意識 D.熱愛祖國的精神4.據調查,目前有些學校將中央電視臺“午間半小時”新聞節目加以剪輯后讓學生收看;節 假日有些道德與法治老師要求學生通過上網、看報紙等途徑,搜集一些國內外時事新聞, 并要求學生嘗試用教材知識對其進行解讀。這樣做有助于青少年( ) ①了解社會,了解世界、拓寬視野、增長知識 ②增強關心社會、熱愛祖國的情感 ③展示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和社會的愛心 ④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如右圖漫畫《現代新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寓意主要是( ) A.關心時事,了解社會 B.親近社會,不做“看客” C.明辨是非,遵紀守法 D.承擔責任最重要的是社會責任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它提 醒我們( ) A.要關心國事,以天下事為己任 B.只需要好好讀書 C.關注社會的習慣會影響到學習 D.要天天看報、看電視 二、能力提升1.雷鋒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 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下列觀點對這句話理解不正確的是( ) A.個人不可以離開社會而獨立存在 B.個人離不開社會,人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 C.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無關 D.我們的生活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2.親近社會,我們要以實際行動維護社會的美好。下列行為不符合這一要求的有( ) A.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B.在公共生活中,遵守社會公德 C.愛護公共環境 D.隨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3.2017年暑假,某中學組織了以“低碳生活進萬家,節能環保我參與”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 動,通過活動讓同學們走出校園,了解社會。學校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是因為 ( ) ①社會是本“無字書”,只有多讀,才會體會生活的美好 ②參與社會實踐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 ③我們只有在社會這個大課堂里,才能學到現代社會生活必需的本領,提高自己的能力 ④養成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和認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下列行為屬于親社會的行為的是( ) ①謙讓、分享 ②看見盲人過馬路趕緊上前去攙扶 ③政府在網上征集棚戶改造方案時積 極建言獻策 ④公交車上遇到小偷偷別人手機時將頭轉向一邊裝著未看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養成親社會行為既有利于社會的和諧,也有利于我們更好地融入社會。下列屬于親社會行 為的是( ) A.小明放假只喜歡宅在家里玩游戲 B.小李把剛買的學習資料藏起來,不愿意借給同學用 C.同學們踴躍為貧困地區的同學捐款 D.小智的同學被欺負了,他挺身而出,把對方揍了一頓6.某中學的幾位學生發現校園周邊亂設攤點,環境非常差,就給市長熱線打電話,告知詳情, 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對此事看法正確的是( ) A.幾位中學生多管閑事 B.關心社會,關心國家大事只是將來的事 C.初中生的任務只是學習 D.幾位中學生關心社會,是親社會行為7.“你跋涉了很多路,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 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這是“感動中國” 對扎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支月英的頒獎詞,支月英的事跡啟示我們( ) ①要實現人生價值就必須學會吃很多苦 ②有意義的生活在于對他人、對社會有所貢獻 ③親社會要自覺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 ④主動關心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自主學習】1.社會化,社會成員。2.生存和發展,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3.親社會行為。4.行為習慣,人格,價值觀念,接納與認可。【合作探究】答:(1)要積極公益活動。(2)如:募捐活動、美化校園的公益活動、樂于助人的活動、廢舊物品回收活動等。(3)①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檢測反饋】一、單項選擇題:B B A D B A二、能力提升:C D A A C D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