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 七年級上第八課百家爭鳴老子孔子和儒家學說 百家爭鳴新知導入諸子百家一群博學善辯的中國人,一群獨立思考的中國人,他們是諸子百家,他們是中華文化的源泉!孔子的“仁”,老子的“道”,墨子的“兼愛”,韓非子的“法”,還有農家、名家、兵家、縱橫家,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仁義禮智信,道生萬物,自由!平等!博愛!和平!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的大動蕩時期,這一時期學術思想也十分活躍,各種學說蓬勃興起,在學術思想領域有哪些代表人物,他們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我們通過這一課具體學習。新知講解一、老子(一)生平:1.姓名:李耳2.生活時期:春秋后期3.國籍:楚國4.創立的學派:道家學派老子學識淵博,據說孔子曾向他請教過問題地位: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的思想有哪些思想觀點:① 世間萬物運行有其自然法則, 人們應順應自然② 認為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③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崇尚“自然”,主張“無為”,反對統治者侵擾人民。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而且強調"無為無不為"。"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過多的干預、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重要著作《道德經》(《老子》)成為道家的經典二、孔子和儒家學說孔子的名言 穿越數千年 書聲朗朗 墨香依然杏壇執鞭 弟子三千 溫故知新 德馨智全因材施教 學而不厭 有教無類 誨人不倦孔子的名言 穿越數千年 諫言高簡 施予鏡鑒四海之內 皆兄弟也 瑰麗文獻 傳揚人間孔子的名言 穿越數千年 智者樂水 仁者樂山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瑰麗文獻 傳揚人間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德不孤 必有鄰玉不琢 不成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地建立,對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孔子生活在什么時期,他有哪些思想呢孔子生平1、姓名:孔丘,字仲尼2、生活時期:春秋后期3、國籍:魯國4、創立的學派:儒家學派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的思想① 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愛人”② 以德治國,反對苛政,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體察民意③ 推崇西周的制度(禮)材料研讀 孔子過泰山側 ,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材料體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以德治國孔子不僅是大思想家還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貢獻實踐方面: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主張“有教無類”,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先后培養了三千弟子,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思想方面:他在教學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育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重視“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學習態度要老實)“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思”結合)“溫故而知新”(經常復習)學習方法杏壇(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前的杏壇,傳說為孔子講學處。現存建筑是后世為紀念孔子所建。學術著作:《論語》(由其弟子整理)三、百家爭鳴百家爭鳴出現原因1、分裂的政局和社會變革時代,造就了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2、私學的興起和學術自由,造就了一批思想家;3、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4、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引發社會大變革從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讀出以下結論: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1、何謂“百家”? “百家”指的是“諸子百家”,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即各種思想學派。2、影響最大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學派影響最大生平 墨家學派代表人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戰國時魯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著作 《墨子》 《墨子》書影 清光緒湖北崇文書刻本。總計53篇,大多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門人對墨翟言行的記述。墨子墨子,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兼愛” “非攻”,反對以大欺小、倚強凌弱的侵略戰爭,支持正義戰爭等觀點,反對奢侈,提倡節儉創立墨家學說,并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墨家學派創始人 《墨子》書影 孟子生平 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魯國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著作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孟子 亞圣 與孔子合稱“孔孟” 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1、提出“春秋無義戰”,提出“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戰爭;2、提倡“仁政”治國,輕徭薄賦。3、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孟廟(位于山東省鄒城市) 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后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據說,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其“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儒家學派代表人物荀子荀況 字卿 約前313~238戰國后期趙國人著名儒家學派學者和教育家著作: 《荀子》 荀況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認為貴族以禮樂來節制,庶眾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韓非、李斯為其學生。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道家學派代表人生平 名周,字子休,戰國時期的宋國人。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思想主張 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著作 《莊子》法家學派代表人物韓非子韓非子韓國人,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法家主張君主治國要靠法令、權術和威勢知識拓展兵家學派創始人孫武清版《孫子兵法》書影“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武孫臏 兵家 孫臏繼承發展了孫武的軍事思想, 反對空談仁義,提出“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 。 影 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 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課堂練習1.2.《論語》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語錄,宋代宰相趙普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張是( )A.“仁”和“禮” B.“因材施教”C.“為政以德” D.“有教無類”C A“知足常樂”源于古代“無為而治”的思想,提出這一思想的學派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活躍局面。其中強調用“刑罰”加強統治的學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C 4、2014年12月4日是我國的第一個憲法日,春秋戰國時主張“以法治國” 的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韓非D5、戰國時期,儒、墨、道、法、兵等諸子百家對急劇的社會變化提出不同看法,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主張的是(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A拓展提高活動探究:感悟“諸子百家”。背景材料: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歷史進入思想文化空前繁榮的時代,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的不同學派稱為“諸子百家”。 步驟一:在歷史留言板上,貼上下列四位人物,并寫出它們代表的派別。 (1)墨子:墨家;孟子:_儒家____;莊子:___道家___;韓非:__法家____ 步驟三:學習“諸子百家”思想后,圍繞班級出現亂扔紙屑的現象。大家對解決問題的意見不一:衛生委員:“一定要嚴厲懲罰,罰值日,實在不行,一次罰款5元。” 班長:“還是說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們會改變的。”生活委員:“隨他們去吧,扔了幾張紙而已,無所謂的事情,根本不用管。” (3)上述材料中,三人的話分別蘊涵了戰國時期的三家學派的觀點,請你分別指出他們運用的是哪一家學說并指出他們各自的主張。衛生委員:法家 主張君主治國要靠法令、權術和威勢 班長: 儒家 主張“仁政”生活委員:道家 主張無為而治課堂總結百家爭鳴基本上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各家之間互相辯駁,又互相影響,互相取長補短,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發展。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是集諸子百家所形成的,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源泉。板書設計第八課 百家爭鳴一、思想家老子1.道家創始人2.代表作及主要思想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1.孔子的思想主張2.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3.孔子對我國文化教育的主要貢獻4.《論語》的價值三、百家爭鳴1.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形成原因2.百家爭鳴的主要學派及主張作業布置記憶本課相關內容,思考孔子的思想對我們現在社會具有怎樣的意義?繼往開來,傳承優秀文化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8課 百家爭鳴同步練習1、在山東曲阜,有一處常年游人如織的歷史古跡“曲阜三孔”(孔廟、孔林、孔府)。該古跡游人如織的場面說明了( )A.主張“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對我國人民影響深遠B.倡導改革和法治的法家思想符合當今中國改革發展的大勢C.墨子因為提倡“兼愛”“非攻”而為世人所敬仰D.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依然為當代國人所推崇2、“仁者愛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下列哪一思想家提出的主張( )A. 孔子 B. 老子 C. 韓非子 D. 莊子3、小明想了解老子的言論,他應該閱讀( )A. 《論語》 B. 《道德經》C. 《孟子》 D. 《韓非子》4、中國古代某思想家提倡“仁政”學說,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是( )A. 老子 B. 孟子 C. 莊子 D. 韓非子5、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是人類的共同追求。我國戰國時期,提出“兼愛”“非攻”,反對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的是( )A.墨子 B.孟子 C.莊子 D.韓非6、小明同學在剛結束的模擬考試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說要“家法伺候”。爺爺慢吞吞地說:“這次考差了不全是壞事,知道差在哪兒,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嘛!”其中爺爺的言論與我國古代哪一學派的主張最為接近(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7、 面對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政權更迭、生靈涂炭的亂局,不同流派的知識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藥方.秦統一的歷史證明,哪一種藥方更“對癥”當時的社會形勢?( )A. 儒家:為政以德,仁政治國 B. 墨家:互助互愛,反對侵略C. 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權 D. 道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8、學習歷史有一個基本的結論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現實的反映”。“百家爭鳴”學術局面反映的主要社會現實是( )A.孔子提倡“有教無類”,使社會上有學問的人增多B.周天子提倡思想自由C.當時的知識分子喜歡議論時政,組成社團學派D.春秋戰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9、“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學生,他知道高柴愚鈍,曾參性子慢,子張好偏激,子路愛沖動,就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育,發揮他們的長處,幫助他們克服不足。”對這句話最準確的認識是(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無類 C.因材施教 D.當仁不讓于師10、小明同學在課本劇《百家爭鳴》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韓非,下列屬于他的臺詞的是( )A.為政以德,有教無類B.兼愛非攻,提倡節儉C.順其自然,無為而治D.嚴刑酷法,中央集權11、孔子所創立的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內涵,成為中華文化傳統的主干,下列代表孔子思想觀點的(? )A.為政以德 B.無為而治C.“兼愛”“非攻” D.嚴刑峻法12、指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13、材料分析2017年9月,為了紀念孔子誕辰2 568周年,某實驗中學同學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如“名人就在身邊圖片展”“先人思想伴我行”等。以下是廣播站的小記者在活動中的剪影展示,請你參與。剪影一: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儒家的和諧思想對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作用。儒家最終追求的是一個以“仁”為核心、以“和諧”為目標的境界。因此,千百年來貫穿儒家文化的一個始終不變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義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處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表明人最終要順應自然規律。數千年來,這種和諧理念逐漸滲透于中國的社會生活,使中華民族成為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剪影二:與孔子有關的圖片周游列國杏壇講學請回答:(1)剪影一中“仁”的含義是什么?儒家所強調的“和”指的是哪兩種“和諧”?(2)結合剪影二中三幅關于孔子的圖片,請你談談獲得的歷史認識。(3)結合背景材料,請你談談儒家思想對我國建設和諧社會有什么現實意義。14、材料 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紛爭,社會急劇變化。儒、法、道、墨、陰陽等學派針對治理國家的問題提出自己的主張,各家學派之間進行激烈的論爭,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材料二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這一著作里的“泛愛眾,而親(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治理)之以德,齊(整頓)之以禮”“有教無類”“溫故而知新”等,意蘊深刻。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指出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和各學派論爭的共同問題。(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張。參考答案選擇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D A B B A C C D C D A A二、材料分析題 13、 (1)一切美德。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2)孔子是思想家,四處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孔子是教育家,推動了我國古代文化教育的發展。(與圖片相關即可)(3)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社會穩定、人際關系的改善、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14、(1)背景: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紛爭,社會發生急劇變化。共同問題:如何治理國家。(2)仁者愛人;以德治國;以禮治國,用禮約束自己的言行;提出一些教育、教學思想和學習方法:有教無類;溫故知新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八課百家爭鳴教學設計課題 第8課百家爭鳴 單元 第一單元 學科 歷史 年級 七學習 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老子及其主張。知道孔子及其思想主張和教育貢獻及百家爭鳴的情況過程與方法: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影響。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點 孔子和儒家學說 百家爭鳴難點 百家爭鳴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由歌曲《諸子百家》導入 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的大動蕩時期,這一時期學術思想也十分活躍,各種學說蓬勃興起,在學術思想領域有哪些代表人物,他們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呢,我們通過這一課具體學習 聽歌曲,思考問題 提高學生注意力,增加學生興趣講授新課 一、老子(一)生平: 1.姓名: 李耳 2.生活時期: 春秋后期 3.國籍: 楚國 4.創立的學派:道家學派 地位: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老子學識淵博,據說孔子曾向他請教過問題 思考:老子的思想有哪些? (二)思想觀點: 世間萬物運行有其自然法則,人們應順應自然 認為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③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 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 出示塞翁失馬的圖片 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崇尚自然,主張無為,反對統治者侵擾人民 無為而治"出自《道德經》,是道家的治國理念。 無為而治,是老子對君王的告誡,不與民爭。 老子認為"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而且強調"無為無不為"。 "無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過多的干預、 充分發揮萬民的創造力,做到自我實現,走向崇高與輝煌。 (三)重要著作 《道德經》(《老子》) 成為道家的經典 二、孔子和儒家學說 聽《孔子》歌曲,感悟孔子的思想 1、姓名:孔丘,字仲尼 2、生活時期:春秋后期 3、國籍: 魯國4、創立的學派:儒家學派 (儒家學派創始人) 核心思想:仁,提出“仁者愛人” 以德治國,反對苛政,要求統治者愛惜民力,體察民意 推崇西周的制度(禮) 材料研讀 孔子過泰山側 ,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材料體現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以德治國 孔子不僅是大思想家還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貢獻 實踐方面:創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 主張“有教無類”,招收不同出身的學生,先后培養了三千弟子,促進了教育在民間的發展。 思想方面: 他在教學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育規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學原則和方法。 重視“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習態度要老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思”結合) “溫故而知新”(經常復習) 學術著作:《論語》(由其弟子整理) 三、百家爭鳴 出示《百家爭鳴》的視頻 分裂的政局和社會變革時代,造就了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 私學的興起和學術自由,造就了一批思想家; 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 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引發社會大變革 從原因的分析,我們可以讀出以下結論: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 何謂“百家”? “百家”指的是“諸子百家”,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即各種思想學派。 2、影響最大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學派影響最大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戰國時魯國人。墨家學派創始人。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 《墨子》 思想主張: 墨子,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兼愛” “非攻”,反對以大欺小、倚強凌弱的侵略戰爭, 支持正義戰爭等觀點,反對奢侈,提倡節儉 創立墨家學說,并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學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魯國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著作:《孟子》 孟子 亞圣 與孔子合稱“孔孟” 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無義戰”,提出“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戰爭; 2、提倡“仁政”治國,輕徭薄賦。 3、主張不要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 荀子 荀況 字卿 約前313~238戰國后期趙國人著名儒家學派學者和教育家 著作:《荀子》 荀況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認為貴族以禮樂來節制,庶眾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唯物主義思想家。韓非、李斯為其學生。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 莊子:名周,字子休,戰國時期的宋國人。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家。 思想主張:發展了老子的思想,強調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莊子認為人生應該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獨立的人格。 著作:《莊子》 法家主張君主治國要靠法令、權術和威勢 韓非子 韓國人,戰國時期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治。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的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兵家 孫臏 繼承發展了孫武的軍事思想, 反對空談仁義,提出“戰勝而強立,故天下服矣” 。 影 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 高峰, 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學生根據課本勾畫相關內容 學生根據課本總結 學生聽歌曲 學生思考勾畫相關內容 讀材料,思考問題 學生勾畫相關內容 學生觀看視頻 學生思考總結 學生根據課本勾畫相關內容了解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 思考百家爭鳴的影響 培養總結概括能力 提高學生注意力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培養學生研究史料的能力 提高學生注意力 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培養小組合作能力課堂小結 百家爭鳴基本上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有力地推動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各家之間互相辯駁,又互相影響,互相取長補短,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發展。流傳至今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是集諸子百家所形成的,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源泉。 板書 第八課 百家爭鳴 一、思想家老子 1.道家創始人 2.代表作及主要思想 二、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的思想主張 2.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 3.孔子對我國文化教育的主要貢獻 4.《論語》的價值 三、百家爭鳴 1.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形成原因 2.百家爭鳴的主要學派及主張 孔子生平孔子的思想思考百家爭鳴出現原因生平 墨家學派代表人 墨子著作 儒家代表人物道家學派代表人法家學派代表人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爭鳴.wmv 曾仁廣 - 諸子百家.mp3 第八課百家爭鳴.pptx 第八課百家爭鳴同步練習.doc 第八課百家爭鳴教學設計.doc 阿正 - 孔子曰.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