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體內物質的運輸1.血液的成分包括____和____,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約為體重的____。2.紅細胞____細胞核,呈兩面凹的圓餅狀。它里面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叫____,在氧濃度高的地方容易和氧____,在氧濃度低的地方又容易跟氧____。3.白細胞____細胞核,它能抵抗病菌的侵入。4.血小板有加速__ _和防止傷口大量出血及阻止細菌入侵的作用。5.血液具有____、____、各種____及____的功能,還能起到____和____等作用。6.人體的血管可分為____、____和____。比較特點功能動脈管壁____,有彈性,血流的速度__快__運送血液____心臟靜脈管壁____,彈性小,血流的速度____把血液____心臟毛細血管管壁薄,由____組成,管徑細,只允許____連接小動脈和小靜脈7.心臟結構:第1題圖8.心臟中的瓣膜:房室瓣位于____和____之間,只朝向____開;動脈瓣位于____與____之間,只朝向____開。這樣就保證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動:血液只能從____流向____,從___流向____,而不能____。 9.心臟的工作示意圖:左、右心房____,分別將血液壓至____和____ 左、右心室____,分別將血液壓至____和____ 全心____,血液經靜脈被吸進____10.心臟的功能__。11.工作特點:心房收縮一次約____,舒張一次約____;心室收縮一次約0.3 s,舒張一次約0.5 s。12.血液循環是指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組成的封閉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復始地流動,可分為___和____兩部分。13.體循環的路線是:____→___→____→____→____。肺循環的路線是:____→____→____→__ _→____。14.動脈血:含氧量高的血液,呈____。靜脈血:含氧量較____的血液,呈____。15.兩次氣體交換(1)肺泡內氣體交換:血管中的血液由____轉為____。(2)組織內氣體交換:血管中的血液由____轉為____。16.心率: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健康的成年人安靜時心率約為每分鐘75次。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強叫血壓,可以用血壓計測定。健康成年人的收縮壓范圍是____千帕,舒張壓為____千帕。高血壓是指一個人的收縮壓經常超過____千帕或舒張壓經常超過____千帕。低血壓是一個人的收縮壓經常低于12千帕。17.血型由遺傳決定,終生不變。18.ABO血型系統是由紅細胞上的___決定的,輸血時,原則上應輸____。異型輸血時要進行交叉配血試驗,主要考慮__ __。19.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____mL是不會影響健康的。常考1 了解血液成分及各功能,讀懂血液常規檢查化驗單,知道心臟與血管的結構和功能。例題1、(2017春?冠縣期中)某同學常出現面色蒼白、頭暈、疲乏、精神不振等癥狀,醫生給他做了血常規化驗,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血涂片玻片標本的某個視野如圖,化驗結果如表,根據圖表信息回答問題檢查項目正常值檢查結果紅細胞計數(RBC)3.5×1012﹣5.5×1012個/L3.0×1012個/L白細胞計數(WBC)5.0×109﹣10.0×1010個/L8.0×109個/L血小板計數(PLT)1.5×1011﹣3.5×1011個/L2.6×1011個/L血紅蛋白(Hb)110﹣160g/L95g/L(1)醫生想將圖中血細胞①移至視野中央觀察,血細胞①的名稱及玻片移動的方向是 .A、血小板、左上方 B、紅細胞,右下方C、白細胞,右下方 D、白細胞,左上方(2)血液是由 和 組成.(3)該同學的化驗結果中 值均低于正常值,醫生初步診斷他可能患有 .【解答】解:(1)白細胞體積最大、有細胞核,因此血細胞①的名稱是白細胞;血細胞①在顯微鏡視野的左上方,血細胞①向右下方移動才能到達視野正中央;顯微鏡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動方向和玻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因此“醫生想將圖中血細胞①移至視野中央觀察”,玻片移動的方向是左上方.所以血細胞①的名稱及玻片移動的方向是白細胞、左上方,故選D.(2)血液是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3)該同學的化驗結果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值均低于正常值,因此醫生初步診斷他可能患有貧血.答案:(1)D(2)血漿;血細胞(3)紅細胞和血紅蛋白;貧血常考2 理解血液循環的途徑、區別體循環和肺循環的特點,并了解血型及輸血原則。例題2、(2018?周村區一模)如圖中的曲線示意血液流經身體某器官時某種物質(氧氣、二氧化碳或尿素)含量的變化,OC表示器官中相連續的三種血管。(1)如果該曲線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則OC為 內的血管。OA段血管中流的是 血。(2)如果該曲線表示尿素含量的變化,則OC為 內的血管,BC段血管中的血液流入心臟四腔中的 。(3)如果OC表示小腸部位血管,該曲線表示 含量的變化。(4)無論血液流經什么器官,血液成分發生變化的AB段表示的血管都是 。【解答】解:(1)當血液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內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里,這樣,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較多的靜脈血變成了含氧氣較多、二氧化碳較少的動脈血,即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漸減少。因此如果圖示中的曲線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則OC為肺內的血管,BC段即肺靜脈內流的是動脈血,OA段血管中流的是靜脈血。(2)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并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廢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無機鹽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當血液流經腎臟后,血液內的尿素等廢物會明顯減少;如果圖示中的曲線表示尿素含量的變化,則OC為腎臟內的血管,BC段血管為腎靜脈,其內的血液通過下腔靜脈流入心臟的右心房。(3)當血液流經腦部時,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將運來的營養物質和氧氣供給腦細胞利用,將腦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帶走;這樣,血液由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變成了含氧較少的靜脈血;因此如果OC表示腦部的血管,則該曲線表示的是氧氣含量的變化,OA段血管是腦動脈,AB段是腦部的毛細血管,BC段是腦靜脈。(4)血液與組織細胞發生物質交換發生在毛細血管處,這是因為毛細血管具有適于進行物質交換的特點:毛細血管數量大,分布廣,血管的內徑小,僅有8﹣﹣10微米,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物交換。答案:(1)肺;靜脈 (2)腎臟;右心房 (3)氧氣 (4)毛細血管1.(2018春?開州區期末)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成年人體內的血量大致相當于本人體重的10%B.如果健康成人一次失血800毫升,就一定會發生生命危險C.在沒有同型血可輸而且情況緊急時,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緩緩地輸入少量的AB型血D.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健康2.(2018?資陽)下列有關人體循環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四肢靜脈中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 B.成熟的紅細胞和白細胞中都有細胞核C.輸血時應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 D.心臟中血液流動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動脈3.在盛有新鮮血液的試管中加入少量抗凝劑,靜止一段時間后,上層呈淡黃色半透明的液體是圖中的4,它是( )A.血漿 B.血小板 C.紅細胞 D.白細胞4.(2018?臨沂)在抽血或輸液時,要將針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膠皮管捆扎起來,下列解釋中不恰當的是( )A.目的是減緩或暫時阻止血液的向心運動B.動脈中血液向心流動,刺后的傷口出血很少,稍經壓迫即可止血C.血管由于血液多而鼓脹起來,從而便于針刺入D.多數靜脈分布較淺,壁薄,彈性較小,有利于針的刺入5.(2018?日照)如圖為人體心臟與血管的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若血液由a向c流動,則該血管是主動脈B.若血液由c向a流動,則該血管內流的是靜脈血C.若受傷后鮮紅的血液從b處噴涌而出,應馬上按壓c處止血D.若b處為靜脈抽血時針刺入的部位,應該在a處扎上膠皮管6.(2018春?順德區校級月考)血液循環的動力來自心臟,如圖是心臟結構及其相連的血管示意圖,分析正確( )A.③是右心室流動脈血 B.⑤內的血液是靜脈血C.血液從③流向①再流向肺部 D.②連接著左心室7.(2018?衡陽)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如果M表示肺,a表示肺動脈,那么b中的氧氣會增加B.如果a表示入球小動脈,b表示出球小動脈,那么b血管中流靜脈血C.如果M表示小腸,a、b代表與M相連的血管,那么b中的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會增加D.如果該圖表示反射弧的一部分,且a表示傳入神經,b表示傳出神經,那么M是神經中樞8.(2018春?市南區期末)如圖是在同一時刻測定的某器官動脈和靜脈的血液中葡萄糖、氧氣、二氧化碳三種物質的相對含量.該器官是( )A.肺 B.腦 C.腎 D.小腸9.(2018?赤峰)如圖是顯微鏡下人血涂片視野的一部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輸血時血型不合,①會凝集成團B.②的主要成分是水,能運輸養料和廢物C.③不含細胞核,能吞噬病菌D.④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10.(2014?呼倫貝爾)如圖為“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中顯微鏡下的視野圖象,毛細血管是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無法判斷11.(2018春?江油市期末)人體內的血量大致相當于本人體重的 ;某病人嚴重貧血,可選擇性地輸入血液中的 ,避免浪費血液中的其他成分。12.(2017秋?京口區校級期末)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主要依靠血液循環系統,該系統由 、血液和 組成。13.(2018?夾江縣模擬)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進入高原的初期,血液中的 數目會增多,這樣可以提高血液運輸 的能力,以適應高原環境。14.(2017秋?西湖區期末)2016年8月8日,里約奧運會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傅園慧(圖1所示)以58秒95的成績晉級決賽。請回答以下問題。(1)比賽當天,場內氣溫比較高,則下水前傅園慧的血管狀況應為圖2中的 (選填“甲”或“乙”)(2)傅園慧在游泳時主要由 產生熱量。(3)傅園慧在進食后1小時,其體內血糖含量大幅度上升,此時機體主要通過 (填激素) 的分泌來維持血糖的穩定。15.(2018?官渡區一模)如圖是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心臟四腔中,肌肉壁最厚的是[ ] 。(2)流經A時,血液的變化是 ,接著再經過[ ] 進入左心房,(3)食物經過消化后,從B進入毛細血管的生理過程稱為 。當血液流經C后,血液中 的含量明顯降低。(4)A、B、C均具有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壁都只由 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適于進行物質交換。16.(2018春?市北區期末)實驗探究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不少有趣的實驗,而且邊實驗邊思考邊總結,快來參與其中吧。(1)甲圖表示興趣小組同學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情況(箭頭表示血流的方向),在實驗中需要用濕棉絮裹住小魚的鰓和軀干部,目的是 ,經過觀察能判斷②為毛細血管的依據是 ,圖中三種血管中血液流速由快到慢依次是 。(填數字)(2)生物興趣小組設計了探究饅頭在口腔中變化的實驗,實驗儀器、材料、過程及結果如下①在1號試管中加入兩毫升唾液、饅頭碎屑,②在2號試管中加入兩毫升清水、饅頭碎屑,③然后將兩只試管同時進行水浴加熱10分鐘,④將兩只試管分別滴加2滴碘液。預期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1號試管 ,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是 。該實驗中,兩只試管中的饅頭碎屑相同、液體量相同、水浴溫度都是37℃且時間相同的根本目的是 。(3)實驗小組使用如圖乙裝置進行了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實驗,發現,同樣質量的食物,測定的能量數值與課本提供的數值差較大,于是又做了一次該實驗,發現兩次實驗得等到的能量值也不一樣,數值都比提供值偏小,其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由此可見,設置 實驗,是減少偶然性、使實驗數據更準確、實驗結論更可信的重要方法。(4)實驗小組同學利用氣球等廢舊材料制作的眼球結構模型如圖丙,若要模擬看近處物體時眼球的狀態,應使彈簧向內壓緊,此時氣球A模擬的是 曲度變大,物像正好落在黃色鐵絲模擬的 上。17.(2018?長沙)人體心臟中左右兩個“泵”同時協同工作,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甲圖表示心臟某階段工作示意圖,乙圖為人體下肢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在甲圖中,[ ](填數字)所示心腔壁最厚,利于將血液泵至全身。(2)甲圖所示為心室收縮階段,此時①與②、③與④之間的瓣膜 (填“開放”或“關閉”),動脈瓣開放,血液由心室流向 。(3)若在野外不慎被毒蛇咬傷,傷口在B處(如圖乙所示),我們在撥打急救電話” ”后,可用鞋帶(或其他物品)暫時捆扎在圖乙中的 (填字母)位置,能有效防止毒液隨血液擴散到全身。為避免局部組織壞死,每隔15~20分鐘,應將鞋帶放松1﹣2分鐘。 參考答案知識聚焦血漿 血細胞 7%~8% 沒有 血紅蛋白 結合 分離3、有血液凝固輸送氧氣 _二氧化碳 營養物質 代謝產物 防御保護 調節體溫_6.動脈 靜脈 毛細血管 厚 離開 較薄 慢 送回 一層細胞 紅細胞單行逐個通過8.心房 心室 心室 開 心室 動脈 動脈 心房 心室 心室 動脈 倒流9.收縮 左心室 右心室 收縮 主動脈 肺動脈 舒張 心房 10. 為血液循環提供動力 11.0.1s 0.7s 12.體循環 肺循環 13.左心室→主動脈→全身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右心室 → 肺動脈 → 肺部毛細血管 → 肺靜脈 → 左心房 鮮紅色 低 暗紅色 15.靜脈血 動脈血 動脈血 靜脈血16.12~18.7 8~12 18.7 12 18.凝集原 同型血 供血者紅細胞上的凝集原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是否發生凝集反應 19.200~400mL知能提升突破1.【解答】解:A、成年人體內的血量大致相當于本人體重的7%~8%.A錯誤B、一個成年人失血量少于400毫升時,1次失血量不超過血液總量的10%,可以沒有明顯的癥狀,不用輸血;當失血量在800﹣1000毫升時即20%,會出現面色、口唇蒼白,皮膚出冷汗,手腳冰冷、無力,呼吸急促,脈搏快而微弱等癥狀,可以輸血;可能會發生生命危險。B錯誤C、在沒有同型血而情況又十分緊急時,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輸入少量的O型血。C錯誤。D、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鼓勵公民自愿獻血,無償獻血的年齡是18﹣55周歲,男體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體重大于等于45公斤,經檢查身體合格者,可以參加獻血。每次可獻血200﹣300毫升,兩次獻血間隔期應為6個月。血液的總量占體重的7%~8%.一個健康的人,按規定獻血,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影響,還會刺激人體的造血功能。D正確答案:D。2.【解答】解:A、心臟內有保證血液向一定方向流動的房室瓣和動脈瓣,在四肢靜脈中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A正確;B、血細胞包括紅細胞、血小板和白細胞,其中白細胞中有細胞核,紅細胞、血小板沒有細胞核,B錯誤;C、在一般情況下,輸血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C正確;D、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間,只朝向心室開。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和動脈之間有動脈瓣,朝向動脈開,保證了血液由心室流向動脈,所以心臟瓣膜保證血液流動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動脈。D正確。答案:B。3.【解答】解:圖中1是紅細胞,2是白細胞,3是血小板,4是血漿。將新鮮的血液加入抗凝劑檸檬酸鈉,靜止一段時間后,血液出現分層現象,分為三層:上層是血漿,呈淡黃色,半透明;中間一層是白細胞、血小板(白色);最下層是紅細胞呈暗紅色,不透明的是紅細胞。答案:A。4.【解答】解:血管的類型和功能是。在靜脈血管內,血液是從遠心端流向近心端的,因此用乳膠管扎緊上臂后,在結扎處的遠心端的靜脈會因血液滯留而膨大,同時,又因靜脈內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靜脈瓣,所以血液不會倒流而會出現結狀突起。動脈中血液遠心流動即心臟→動脈,動脈血壓高,血流快,因此刺后的傷口出血較多,而且不易止血。可見D符合題意。答案:B。 5.【解答】解:A、若血液由a向c流動,則該血管是動脈,可能是主動脈,也可能是肺動脈,錯誤;B、若血液由c向a流動,則該血管靜脈,肺靜脈內流的是動脈血,錯誤;C、受傷后鮮紅的血液從b處噴涌而出,應馬上按壓a處止血,錯誤;D、抽血或者輸血時,要用橡皮管捆扎針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這主要是因為讓靜脈積血膨脹,便于尋找,正確。答案:D6.【解答】解:血液循環的途徑以及血液成分的變化如圖所示:即左動右靜。A、③是左心室流動脈血,A錯誤;B、⑤是右心房內的血液是靜脈血,B正確;C、體循環的路線是:③左心室→①主動脈→各級動脈→身體各部分的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C錯誤;D、②是肺動脈,連④右心室,D錯誤。答案:B。 7.【解答】解:A、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血液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進入血液。這樣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若M為肺,則a內流動的是靜脈血,b內流動的是動脈血,氧氣含量會增加。A正確。B、腎小球前后分別連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都流動脈血。若a表示入球小動脈,則b是出球小動脈,a、b內流動的都是動脈血,故b內流動的是靜脈血的說法錯誤。 B錯誤。C、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若M表示小腸,a代表的是小動脈,流動脈血,b代表的是靜脈,流靜脈血,血液流經小腸后血液中的營養物質會增加,所以,血管b中的營養物質和二氧化碳都會增加,C正確。D、反射弧包括五個結構: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是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如果該圖表示反射弧的一部分,且a表示傳入神經,b表示傳出神經,那么M是神經中樞,D正確。答案:B。8.【解答】解: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和組織內的氣體交換,通過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中的氧氣增多,二氧化碳減少,通過組織內的氣體交換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增多,氧氣減少,如腦、腎、小腸等。同時經過小腸時由于小腸的吸收功能葡萄糖會增多。圖中所示動脈中的氧氣含量少靜脈中的氧氣含量多,動脈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靜脈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少,葡萄糖動脈中的含量多靜脈中的含量少。由此可知圖示的器官為肺。答案:A。9.【解答】解:A、輸血時血型不合①紅細胞會凝集成團,阻塞血管,發生危險,因此輸血時應該以輸同型血為原則。A正確;B、②是血漿,主要成分是水,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B正確;C、③是白細胞,有細胞核。白細胞能吞噬發言部位的病菌,身體的某個部位發炎,白細胞的數量會大大增加。C錯誤;D、④是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D正確;答案:C。 10.【解答】解;從圖中可以看出①血管是從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動脈,③是由分支匯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靜脈,②血管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故而是毛細血管,故標號①、②、③分別是動脈、毛細血管、靜脈。答案:B。11.【解答】解:成年人體內的血量大致相當于本人體重的7%﹣8%.某些病人只是因為血液中缺少某些成分,可采用成分輸血,可選擇性地輸入血液中的紅細胞,避免浪費血液中的其他成分。答案:7%﹣8%;紅細胞 12.【解答】解:血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血管是運輸的管道,心臟是物質運輸的動力器官,血液則是物質運輸的載體。血液循環系統的功能是運輸物質,保護和調節體溫。答案:血管; 心臟 13.【解答】解:血液的組成包括血漿和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紅細胞富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它在氧濃度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與氧分離。高原地區同平原地區相比,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較少。平原上的人到了高原地區,身體會做相應的調節,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的含量會增加,從而增強血液的供氧能力,以滿足人體對氧的需要。答案:紅細胞; 氧 14.【解答】解:(1)當環境溫度較高時,如圖甲:血管膨脹,血流量增加,散失更多的熱量;天冷時,如圖乙: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散失的熱量也減少。(2)人體的產熱途徑主要以骨骼肌和內臟產熱為主,安靜時主要是內臟產熱,因此在游泳時主要由骨骼肌產生熱量。(3)人在進食后1小時,其體內血糖含量大幅度上升,此時機體主要通過胰島分泌的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穩定。答案:(1)甲;(2)骨骼肌;(3)胰島素。 15.【解答】解:(1)心臟是由心肌組成,在心臟的四個腔中肌肉壁厚薄不同,心房壁比心室比薄,左心室的壁最厚。(2)肺循環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肺循環過程中,血液流經肺泡處時要發生氣體交換,有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了含氧豐富的動脈血,由肺靜脈送回左心房。(3)小分子的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叫做吸收,小腸是吸收的主要場所,因為小腸長、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加大了吸收的面積,小腸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僅有一次上皮細胞構成,利于物質的吸收,圖中食物經過消化后,從B進入毛細血管的生理過程稱為吸收。C腎單位是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血液流經腎臟后血液中多余的水、尿素、尿素在腎臟形成尿液排出體外,所以,當血液流經C后,血液中尿素的含量明顯降低。(4)肺泡壁、小腸絨毛壁和腎單位的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組成,這樣的結構特點適于進行物質交換。答案:(1)④左心室(2)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⑧肺靜脈(3)吸收; 尿素(4)一。 16.【解答】解:(1)小魚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來獲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的實驗過程中,要用浸濕的棉絮,并經常滴加清水,將小魚的頭部的鰓蓋和軀干包裹起來,目的是保持小魚正常的呼吸。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時,判斷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依據是:從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動脈,由分支匯集而成的血管是靜脈,紅細胞單行通過的是毛細血管。圖中①是毛細血管,因紅細胞是單行通過的。這三種血管中血流速度從快到慢依次是②動脈>③靜脈>①毛細血管。(2)淀粉遇碘變藍色,麥芽糖遇碘不會變藍。1號試管加入的是饅頭碎屑,且與唾液充分混合,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全部變成了麥芽糖,遇碘不變藍。因此1號試管滴加碘液不變藍。該實驗中,兩只試管中的饅頭碎屑相同、液體量相同、水浴溫度都是37℃且時間相同的根本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3)同樣質量的食物,測定的能量數值與課本提供的數值差較大,于是又做了一次該實驗,發現兩次實驗得等到的能量值也不一樣,數值都比提供值偏小,其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燃燒不充分或熱量有損失。這個探究實驗只做一次,結果不可靠,應該多次測量(至少三次),取平均值。以減少實驗誤差。(4)看近處物體時,必須通過睫狀肌的收縮作用,使A晶狀體的凸度增加,使近處的物體像能夠落在視網膜(黃色)上,才能看的清楚。答案:(1)保證魚正常呼吸; 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②③①(2)不變藍;唾液消化了淀粉;控制單一變量(3)燃燒不充分或熱量有損失;重復(4)晶狀體; 視網膜17.【解答】解:(1)在心臟的四個腔中,①左心室的壁最厚,這是與其收縮輸送血液的距離最長相適應的,體現了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2)當心室射血時,心室收縮,房室瓣關閉,主動脈瓣開放,血液由心室流向動脈,此時心房舒張,血液由靜脈流向心房。(3)若在野外不慎被毒蛇咬傷,在撥打急救電話“120”后,為防止蛇毒隨血液經心臟擴散到全身,緊急處理時,應該用止血帶扎住傷口的近心端A處,才能防止血液流向心臟。答案:(1)①(2)關閉;動脈(3)120;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