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點32 文化對人的影響(一)文化對人的影響的來源既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又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二)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表現⒈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階級、階層的人們,進行各種社會交往的方式,都帶有各自的文化印記。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響,有的取決于價值觀念,有的源于風俗習慣、文化程度等。人們交往方式的差異,見諸交往時使用的語言、符號、器物等,也見諸交際過程中的行為舉止。⒉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不同的文化環境、不同的知識素養、不同的價值觀念,都會影響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以及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影響人們在實踐中目標的確定和行為的選擇,影響不同的思維方式的形成。思維方式是人們在認識和實踐的過程中,在一定知識、觀念、情感和習慣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體現各種文化影響的思維方式,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反過來又影響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三)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⒈潛移默化。文化對人的影響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文化對人的影響也不都是消極被動、無目的地接受的。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響,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⒉深遠持久。文化對人的影響,無論表現在交往方式、思維方式上,還是表現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遠持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文化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業已形成的觀念,思維方式等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即文化對人的深遠持久的影響是相對的。▲“潛移默化”指每時每刻、不知不覺地受到文化的影響,是從文化對人的影響的過程來講的,強調無形性、非強制性。▲“深遠持久”指經年累月、難以抹去的文化影響,是從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結果來講的,強調持續性和穩定性。(四)優秀文化塑造人生⒈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⒉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引領人們前進的旗幟。而由此產生的精神力量,往往歷久不衰,激勵人們不斷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強調優秀的文化通過特定的環境或者一定形式的活動,使人的知識領域不斷拓寬、思想水平不斷提高。它側重點在人的主觀領域,強調人的主觀精神感受。▲“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側重力度,強調具體行動中文化轉化為人們行動的動力,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⒊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時期歷史的特點不同,人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的要求也不同。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物質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滿足,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發展關系: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生產力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歷史過程,人的全面發展也是逐步提高、永無休止的過程。社會發展能推動人的發展,但二者不具有完全一致性。人的發展對社會發展起作用,但不能說每個人、每次舉動都對社會的發展產生促進作用,只有那些健康發展的人和正確的行為,才能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綜合探究 聚焦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文化競爭力,概括的說就是各種文化因素在推動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中所產生的凝聚力、導向力、鼓舞力和推動力。⑴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⑵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考向一 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潛移默化深遠持久內涵文化對人的影響,一般不是有形的,強制的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長期性、穩定性,一時難以抹去表現第一,文化氛圍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人的思想和行為。第二,人們從事文化活動,會在不知不覺中或得到思想的啟示、精神的享受,或產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這些情感大多是發生于潛移默化的過程之中的第一,表現在交往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第二,表現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是各種文化因素交互影響的結果。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典例1】遼寧省營口市的腦癱患者李雅楠,從小喜歡讀書,直到今天仍念念不忘《魯濱孫漂流記》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兩本書;而她最欣賞的人,則是中國著名的殘疾人作家——張海迪。她立志要做一個像張海迪一樣對社會有用的人,以頑強的毅力用腳趾握筆,寫下3部小說和大量的散文。李雅楠的事跡說明①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②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③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旦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會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持久影響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旦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決定著人的終身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 【解析】材料中李雅楠的事跡說明,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同時說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旦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會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持久深遠的影響,故①②③符合題意;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旦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不容易改變,會產生持久影響但不能決定人的終身發展,故④錯誤;選A。考向二 優秀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的異同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重要內容強調優秀文化通過特定的環境或者一定形式的活動,使人的知識領域不斷拓寬,思想水平不斷提高。主要表現在人的主觀領域強調優秀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并在這一精神的作用下產生持久的行為表現,主要表現為改造世界的精神狀態側重點側重人的主觀領域,強調人的主觀精神感受側重具體行動中文化轉化為人們行動的動力,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舉例文學欣賞、聽音樂、繪畫賞析、閱讀美文、欣賞精美歌舞和電視劇,使人開闊視野,增加知識,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奧運精神鼓舞奧運健兒不斷創造輝煌,激勵著國人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生產和建設中相同點二者都離不開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都改造和影響人們的精神世界,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長。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迸發強大的精神力量,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激發人們更加自覺地接受健康向上的優秀文化,從而豐富精神世界,因此,二者具有統一性【典例2】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的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人均讀書最少的國家之一。“一個不讀書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一個不讀書的民族也是沒有前途的。”全民閱讀的意義在于①開闊人們的視野,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②促進傳統思想的繼承,引導人們遵守傳統道德③推動新傳媒的發展,加速舊傳媒的消失④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激勵人們創造美好生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文化塑造人生,多讀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書籍,能夠開闊人們的視野,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①④正確;②錯誤,對待傳統道德,要辯證地認識,不是全盤繼承和遵守;③錯誤,新傳媒的出現并不意味著舊傳媒的消失。故選C。考向三 優秀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1)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系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的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能得到改善;而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又越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示】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發展不是完全同步的,社會發展對人的發展的促進作用不是消極被動的,它對人的素質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是具體的、有條件的,關鍵在于個人能否把握社會發展所提供的條件和機會,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2)人的全面發展的表現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不同時期的歷史特點不同,人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的要求也不同。(3)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衣食住行用條件明顯改善。隨著物質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滿足,人們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滿足,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人民的熱切愿望,文化消費在生活消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典例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文化消費快速增長,文化消費領域出現了許多新現象、新情況:人們的文化消費正從過去的內向、封閉,向開放、交流、互動演變,從過去的求同、求穩,向求新、求變、求時尚演變,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中發揮著積極作用。這表明①社會發展推動人的全面發展②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就實現了社會發展③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④人越全面發展,就越能創造出更多的物質文化財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1.《人民的名義》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討論,并被認為是“近年來尺度最大的反腐劇”。年輕人交往的需要,直接推動了這部劇走紅。以至于有人說,不看《人民的名義》,已經沒法跟人聊天了。從達康書記的表情包到以各種人物搭檔偏好為分類的“粉絲團”,年輕人通過劇作細節的標簽化,分享和鞏固著自身的價值觀念。這種分享,甚至超越年齡層,成為年輕人與父母長輩、領導上司之間溝通的一個契機。這體現了①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②人的需要是推動社會文化發展的直接動力③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政治④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安徽省黃山市微州區西溪南村村委會辦公樓內有一家“正氣銀行”,借鑒銀行運作模式,統一印刷了“正氣存折”,儲蓄內容涉及門前三包、見義勇為、義務獻血、調解糾紛、扶貧幫困、文明家風、熱心公益事業和支持鎮村發展等志愿服務,并通過積分制換算成“正氣幣”。這一模式能發揮作用是因為A.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B.文化創新決定社會實踐的發展C.文化總能推動經濟的發展D.文化發展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3.“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出自《晏子春秋》;“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直到今天,這種“以民為本”的思想仍在影響著我們的認識,激動著我們的感情。這表明①優秀文化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②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③傳統文化對社會和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④文化發展與社會發展是同步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4.每當春節來臨之時,給長輩拜年,祈福長輩安康長壽;給晚輩贈壓歲錢,祝愿晚輩辟邪平安。中華年俗風習有著滿滿的人倫情感。但是現在的一些孩子,見人就要紅包、拿著紅包就數錢、嘟囔壓歲錢給得少。這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禮儀家教的缺失,功利對情感的腐蝕。要對此有所改變①必須重視家教家風對行為禮儀的塑造功能②必須全面回歸歷經千年而不變的年節傳統③必須徹底拋棄過于功利化的傳統習俗④必須重視傳統節日中蘊含的情感價值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5.2017年3月13日,“百萬大學生看武漢”活動啟動,百萬大學生借此機會免費參觀、游覽武漢多個著名景點。參加該活動,一方面可以了解更多人文歷史,另一方面可以培養自身的審美情趣。這表明①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②文化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決定性的作用③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④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6.美國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采用中國傳統方式培養女兒,要求每科成績必須拿到A,琴練不好就不準吃飯等。在她的嚴格要求下,兩個女兒舉止大方、彬彬有禮,門門功課皆“A”。姐姐14歲就進入世界音樂的圣殿——卡內基音樂大廳演奏,妹妹12歲就成為耶魯青年管弦樂隊的首席小提琴手。但在美國人看來,這種教育方式扼殺了孩子的個性,是殘忍的、不成功的。從文化生活角度看,這表明A.中國人與美國人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B.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方式C.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D.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7.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需要“共享文明”來保駕護航,“共享文明”的缺失必然會阻礙共享經濟健康發展。騎穩共享單車,需要我們樹立公共精神、維護公共利益,需要在全社會倡導“共享文明”。這是基于“共享文明”①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可靠保證 ②可以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③是正確認識世界的必要條件 ④影響人的實踐活動和思維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雞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雞能啼晨,古人稱之為“司晨”。不僅農人“雞鳴而起,日出而作”,國君也以“雞鳴”為時間節點安排作息。古人還曾以雞鳴勵志,最著名的當屬“聞雞起舞”這個典故了。這說明①傳統文化是民族生存發展的根基②文化影響人的實踐活動和思維活動③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④文化促進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國產動漫劇《那年那兔那些事兒》擯棄說教式的灌輸,采用“你懂的”的隱喻手法闡述歷史事件,贏得網友贊賞,迅速在網上“走紅”。于是,國內動漫界中,有一種愛國主義叫“幸福并感激著”;于是,越來越多的網生代青少年在現實中成為努力奮斗的“兔子軍”。由此,可以感悟到①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②文化對人的成長有巨大影響力,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完美的人③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能不斷豐富自身精神世界,培養健全人格④流行文化所產生的精神力量,能夠激勵人們戰勝各種困難,創造幸福生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儒學在17、18世紀的法國導致了“精神的革命”,“使得整個西方世界逐漸地再次朝向了東方,走向了民主”。伏爾泰竟將耶穌畫像改為孔子像,朝夕禮拜,更作詩贊美:“孔子,真理的解釋者,他使世人不惑,開發了人心……”材料表明 ①儒家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導地位 ②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 ③文化作為重要的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有巨大影響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1.2017年11月17日,在與受表彰的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代表合影時,發生了令人動容的一幕:看到93歲的黃旭華、82歲的黃大發站在代表們中間,習近平請他們坐到自己身旁。習近平這一舉動蘊含的文化意義在于①弘揚傳統道德,發揮其“主心骨”作用②注重典型示范引領,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③能讓人們無形的、自覺地得到思想的啟示④發揮道德模范選擇、傳遞、創造文化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下列能體現“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的有①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②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③忽如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④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3.2018年1月的“月全食血月+超級月亮+藍月”是難得一遇的三合一的天文奇觀。它是如何形成的呢?那些沒有讀過多少書的老人可能會想起“天狗吃月”的傳說,那些受過現代教育的中年人可能會講一段科普知識,而那些中小學生可能在優酷或其它軟件中尋找一段月食的形成動畫。這告訴我們①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②文化素養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認識活動③人們的文化活動往往帶有各自的時代印記④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工匠精神不是國外的專利品。中國五千年農耕社會精耕細作的文化傳統,以寧靜致遠的文化底蘊、格物致知的志業追求,通過商代的青銅器、漢代的玉雕漆器、唐代的彩陶絲織、宋代的木雕瓷器以及四大發明,展示了匠人執著追求、工于極致的精神專注,演繹了中國人淡定志業、執著自信的文化秉性。由此可見①世界各國的傳統文化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②精良的制造工藝取決于嚴謹認真的文化特質③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著追求卓越的精神基因④文化深刻影響著人們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會理解。”某地依托互聯網搭建的虛擬博物館,讓靜態文物“活”了起來,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其魅力,省時省錢省力,還能享受到氣動性極強的沉浸式體驗。這一做法體現的道理是A.發展文化產業,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B.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C.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D.大眾傳媒完全超越時空的局限,成為文化傳播的手段16.2018年1月2日,湖南省株洲市舉辦了“走向新時代”為主題的2018新年詩會。徐濤、薛飛等著名朗誦藝術家朗誦了食指的《相信未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艾青的《大堰河,我的母親》等名篇,以深沉的情感、飽滿的狀態、激昂的語調博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這主要是因為①經典詩詞是人的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②精選的優秀文化作品滿足了觀眾精神文化需求③新年詩會的內容與表現形式實現了有機統一④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17.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艱”與蘇東坡的“大江東去”、岳飛的“仰天長笑”,交織成文化中國不散的回聲。流淌在中華兒女文化血脈中的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密碼。生活在海外的中華兒女每逢中秋佳節,都會感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下列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①文化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②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③文化對人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④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歷史從不會憐惜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無論何時,奮斗始終是時代的底色。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我國大力弘揚創業文化,營造創業氛圍,越來越多的人樹立起奮斗精神,實現了個人的發展,也為我國發展注入持續的動力。這體現出①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和認識話動②優秀文化能夠激勵人們創造美好生活③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最好詮釋④不同時期人的全面發展有不同的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18年5月25日至7月10日,阿富汗國家寶藏在河南鄭州博物館展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9.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告訴記者:“在阿富汗國立博物館的大門前,立著一塊石碑,上面鐫刻著一句銘文,‘文化存,國家生’。一字一句都表現著我們無論如何都會保護我們文化遺產的決心!”對于“文化存,國家生”,以下理解正確的是①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促進國家、社會的發展③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關系國運興衰④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根本動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有觀眾這樣表達自己的觀感:“通過參觀這個展覽,我了解了阿富汗的歷史和文化,對阿富汗國家寶藏的顛沛窘境感同身受,也增強了保護中國國家寶藏的意識。”這體現文化生活的道理有①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和物質載體②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③人們接受健康文化的影響,是自發學習的過程④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018·天津文綜)近期,一檔別具匠心的電視節目《信中國》在央視熱播。節目中,一位位“信使”展讀革命先輩塵封已久的書信,仿佛把人們帶回到戰火紛飛的歲月。書信中袒露的一顆顆忠心赤膽讓人震撼,一段段感人故事令觀眾動容,激發起人們對革命先輩的無限敬仰之情。由此可見A.文化氛圍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C.大眾傳媒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主要途徑D.書信承載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史2.(2018·江蘇政治)有調查顯示,許多來華的外國人都喜歡上了中國。當被問及原因時,他們表示,不僅在于中國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還在于從中國文化中找到了“歸屬感”。有兩位外國歌手還根據自己行走中國的體驗,創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紅網絡。由此可見A.文化影響人的認識活動B.優秀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C.文化增強人的精神力量D.優秀文化提高人的審美素養3.(2018·江蘇政治)有調查顯示,許多來華的外國人都喜歡上了中國。當被問及原因時,他們表示,不僅在于中國的“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還在于從中國文化中找到了“歸屬感”。有兩位外國歌手還根據自己行走中國的體驗,創作了歌曲《I'm going to China》并走紅網絡。由此可見A.文化影響人的認識活動B.優秀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C.文化增強人的精神力量D.優秀文化提高人的審美素養4.(2016·浙江文綜)受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啟示,某縣政府和企業把“文化車間”建設提上議事日程并積極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政府和企業這樣做的理由有①“文化車間”建設能夠豐富職工的精神世界②“文化車間”建設會直接影響企業經濟效益③人們的精神產品源自物質載體④文化對人的影響離不開特定的文化環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16·江蘇政治)許多科學家在回憶成長經歷時,都會提起他們青少年時代讀過的《十萬個為什么》《趣味物理學》《物理學的進化》等科普作品,正是這些科普作品激發了他們對于科學探索的濃厚興趣、埋下了科學的種子。材料表明①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②優秀文化為人的成長提供精神食糧 ③文化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根本動力④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標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15·安徽文綜)回首三十多年來的神州大地,許多人遠離故鄉,漂泊打拼于異地他鄉,鄉愁何寄?鄉愁是不可泯滅的記憶,是揮之不去的鄉音繚繞,是故鄉的風土人情在靈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見①鄉愁的影響深遠持久 ②鄉愁增進了文化歸屬感 ③鄉愁是鄉土文化的標志 ④鄉愁是民族文化的靈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15·山東文綜)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里,我們讀出了其故鄉黃土地的厚重與粗獷;在莫言的《紅高粱》中,我們領略了其故鄉紅高粱的質樸與熱烈……故鄉是作家擺脫不了的存在。這說明A.文化對人的影響深遠持久 B.優秀文學作品對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C.不同地域的文化漸趨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8.(2015·浙江文綜)吸毒嚴重損害健康,危害社會,但在某些小圈子里卻被認為是一種時尚,夠酷夠嗨。個別“偶像”級演員也深陷其中,聚眾吸毒,令眾多粉絲失望不已,自己鋃鐺入獄追悔莫及。這告訴我們①文化影響人的交往方式與交往行為②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非常重要③對于文化環境的影響人是無能為力的④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15·重慶文綜)古人削桐為琴,納天地萬物之聲。琴音松沉曠遠,能讓人雪躁靜心;琴樂潔凈精微,能讓人感發心志,升華心靈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現了生命與自然的和諧,被錄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國太空飛船,向茫茫宇宙傳達人類智慧和文明。古琴音樂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②通過人們的自覺欣賞、主動接受,能轉化成人的精神力量③不受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能滿足人類共同的文化需要④《流水》成為人類文化符號的代表,增強了中華文化影響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17·江蘇政治)近年來,“詩和遠方”漸回公眾視野。當今科技發達,物質資源豐富,但隨著各類電子產品逐漸滲入人們的生活,很多人終日沉浸于網絡,漸行漸遠地偏離了心靈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仿佛是物質和技術構筑的叢林里的絲絲清風,給人們帶來了自然的氣息和心靈的撫慰,引起了無數人的精神共鳴。(1)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經典詩歌為什么能引起人們的精神共鳴。【參考答案與解析】【考點沖關】1.B 【解析】從達康書記的表情包到以各種人物搭檔偏好為分類的“粉絲團”,年輕人通過劇作細節的標簽化,分享和鞏固著自身的價值觀念。這種分享甚至超越年齡層,成為年輕人與父母長輩、領導上司之間溝通的一個契機。這體現了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①④適合題意。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動力,②是錯誤的;③材料沒有體現,排除;故本題選B。4.C 【解析】此題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和傳統文化的相關知識,考查考生解讀材料分析問題的能力。準確把握題意是解答此題的關鍵。面對禮儀家教的缺失,功利對情感的腐蝕,我們必須要重視家教家風對行為禮儀的塑造功能,重視傳統節日中蘊含的情感價值,故①④符合題意;對傳統文化要批判繼承,既不能“全面回歸”,也不能“徹底拋棄”,故②③錯誤。故選C。5.C 【解析】“參加該活動,一方面可以了解更多人文歷史,另一方面可以培養自身的審美情趣”,說明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故①③符合題意;②說法錯誤,文化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不起決定性作用,排除;④不符合題意,材料強調的是文化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不是深遠持久的影響,排除。故本題選C。6.C 【解析】不同的文化環境、不同的知識素養、不同的價值觀念,都會影響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以及認識的深度和廣度,影響人們在實踐中目標的確立和行為的選擇。中西方在教育培育孩子的方式上不同,對教育方式的認識不同,說明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和思維方式,故C符合題意,應選;A中的“完全不同”說法錯誤,排除;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7.C 【解析】共享經濟需要“共享文明”來保駕護航,說明“共享文明”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和思維方式,健康的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故選項②④符合題意;選項①說法錯誤,夸大了“共享文明”的作用,排除;選項③說法錯誤,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正確認識世界的必要條件,排除。故本題選C。8.B 【解析】①選項表述錯誤,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發展的根基。④選項表述錯誤,文化具有雙重性的作用。材料中對中國“雞文化”的表述表明了文化影響人的實踐活動和思維活動,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故②③入選。選B。11.C【解析】此題考查文化影響人的特點、道德引領的相關知識。習近平總書記主動請93歲的黃旭華和82歲的黃大發坐到自己身旁,充分表明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旭華、黃大發兩位兩人的尊重。這一舉動的文化意義在于注重典型示范引領,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能讓人們無形的、自覺地得到思想的啟示,②③正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應對世界范圍相互激蕩的各種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是馬克思主義,①說法錯誤;教育才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2.C 【解析】②體現的是文化對人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不選;③體現了意識的能動性,不選;①④體現了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入選。所以本題選C。13.C 【解析】沒有受過教育的和受過現代教育的人對于超級藍月的認識不同,說明文化素養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認識活動,②項符合題意;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文化素養不同,體現了人們的文化活動往往帶有各自的時代印記,③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①不合題意;優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④項觀點錯誤。選C。【點睛】文化對人影響的兩種表現。(1)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2)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可按照從微觀到宏觀、從具體到一般的思路來把握。從微觀上,它影響人們具體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即人的言行舉止;從宏觀上,它影響人們對整個世界的認識和改造。15.B 【解析】題目中,某地依托互聯網搭建的虛擬博物館,讓靜態文物“活”了起來,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其魅力,從而更好地讓人們享受到互動性極強的沉浸式體驗,這表明了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故B入選。A選項錯誤,發展文化事業,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材料沒體現人民群眾在文化創造中的作用,故C選項表述與題意無關。大眾傳媒憑借現代信息技術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而不是能夠完全超越時空局限,故D錯誤。故選B。【點睛】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1)文化事業是指以弘揚主旋律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及其產品,它不以賺錢為目的。文化產業是以賺錢為目的的文化活動及其產品。文化事業具有創造性和公益性,不以營利為目的;文化產業帶有消遣性、娛樂性、益智性和營利性。(2)它們的區別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生產目的不同(公共產品;商品);資本來源不同(國家或社會;企業);機構性質不同(事業機構;企業單位);運營機制不同(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調控方式不同(直接;間接)。(3)聯系:文化產業以文化事業為基礎;文化事業以文化產業為支撐。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都要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16.A 【解析】材料強調藝術家們在新年詩會上以深沉的情感、飽滿的狀態、激昂的語調朗誦了一些經典名篇,博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這主要是因為精選的優秀文化作品滿足了觀眾精神文化需求,新年詩會的內容與表現形式實現了有機統一,故②③正確;經典詩詞所蘊含的優秀文化是人的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故①錯誤;材料沒體現文化對人影響的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故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18.A 【解析】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我國大力弘揚創業文化,營造創業氛圍,越來越多的人樹立起奮斗精神,實現了個人的發展,也為我國發展注入持續的動力。這體現出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和認識話動,優秀文化塑造人生,激勵人們創造美好生活,①②適合題意;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③是不科學的;④材料沒有體現,排除;故本題選A。19.A【解析】“文化存,國家生”,折射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關系國運興衰,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①③項符合題意;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先進的文化促進國家、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阻礙國家、社會的發展,②項說法錯誤;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達的精神動力,但不是根本動力,④項說法錯誤;正確選項為A。20.A【解析】材料體現了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和物質載體,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①②項符合題意;人們接受健康文化的影響,往往是主動的、自覺的學習的過程,③項說法錯誤;材料體現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④項與題意不符;正確選項為A。【直通高考】1.A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信中國》展示的不僅是革命先輩塵封已久的書信,更是讓信仰形象站起,激發起人們對革命先輩的無限敬仰之情,這表明文化氛圍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A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B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C中“主要途徑”說法錯誤,排除;書信承載的歷史不一定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發展史,D說法過于絕對,排除。2.A 【解析】本題考查文化對人的影響。許多來華的外國人喜歡上中國,不僅是因為中國“生活便利”和“人民友好”,還因為從中國文化中找到了“歸屬感”,這表明不同的文化環境會影響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以及認識的深度和廣度,A符合題意。“優秀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文化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屬于文化塑造人生,B、C不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優秀文化提高人的審美素養,D不符合題意。5.A 【解析】“正是這些科普作品激發了他們對于科學探索的濃厚興趣、埋下了科學的種子”說明文化對人具有深遠的影響,①②正確;文化多樣性指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特點,與材料無關,③不選;材料沒有指出科學技術和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關系,④不選。6.A 【解析】本題宜用排除法。③錯誤,鄉愁是人對故鄉思念的體現,不是鄉土文化的標志。④夸大了鄉愁的作用,排除;故選A。7.A 【解析】“故鄉是作家擺脫不了的存在”說明文化創新要立足于社會實踐,同時說明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A符合題意;B、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不同地域的文化漸趨融合,又保留各自的特色,C說法不全面。8.A 【解析】材料中吸毒在某些小圈子卻被認為是時尚,說明文化影響人的交往方式與交往行為;材料中個別演員吸毒,自己鋃鐺入獄追悔莫及,說明要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①②正確。③錯誤,對于文化環境的影響,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而是可以積極主動地接受先進文化的影響,提高對不良文化的辨別和遠離。④與題意不符,排除。9.C 【解析】①錯誤,古琴音樂具有世界性不是因為其古老性,而是因為其民族性;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不是被動的,而是人們主動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②正確;③錯誤,音樂屬于文化范疇,受人類實踐水平的制約;④正確,《流水》屬于文化范疇,被錄入特制唱片可以擴大中華文化的影響力。10.【答案】經典詩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經典詩歌能使人獲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啟示,影響人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經典詩歌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