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體味文化高考頻度:★★★★☆ 難易程度:★★★☆☆魯迅是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用手中的筆鼓舞了無數青年人參加革命,用文字為良藥治療了許多中國人麻木的心靈。人們稱贊他的文章“偉大而又悲壯,能夠挑起民族脊梁,讓迷惘轉化為自信力,引導青年人走向光明”。這說明A.文化作為精神力量決定著社會的發展 B.文化作為精神力量對社會的發展具有深刻影響C.文化作為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D.文化作為精神力量是物質力量的反映【答案】B一、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從時間角度講,文化現象無時不在。回顧人類社會發展歷程,從原始部落的圖騰崇拜到現代社會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現象無時不在。從空間角度講,文化現象無處不在。環顧我們身邊的生活,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社區文化,還有不斷翻新的網絡文化等,文化現象無處不在,我們總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二、文化特色:不同區域,各有特色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無論身處繁華的都市、新興的鄉鎮,還是偏居邊遠、古樸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這些文化生活,無不呈現出各自特有的色彩。也就是說,不同地域的文化生活帶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呈現出不同的地域特色。三、正確理解文化的內涵(1)正確把握文化概念,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文化是一種精神活動。文化不是指人們從事的經濟活動、政治活動,而是除此之外的人們的全部精神活動。②文化包括人類所創造的全部精神產品。③文化有意識形態與非意識形態之分。意識形態文化具有鮮明的階級性,而非意識形態文化則不具有階級性。(2)廣義的“文化”指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3)狹義的“文化”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其實質是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四、正確理解文化的特點(1)從文化的實質來看,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文化具有意識形態文化和非意識形態文化之分。(2)從文化與人類社會的關系來看,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特有的現象,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3)從文化與人類個體的關系來看,文化是人的一種素養。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4)從物質載體與精神文化的關系來看,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也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一個時代的文化產品,往往是這個時代社會發展軌跡的反映。五、文化的作用(1)表現: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2)作用: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②文化對個人成長的作用表現為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對人的影響。先進、健康的文化是個人成長的催化劑,腐朽、落后的文化則可能會把人們引向歧途。【注意】從本質上看,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并不會自然而然地轉化為物質力量,必須通過實踐活動才能轉化為物質力量。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1)文化是人類的創造性活動人類是一種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生物,他們在滿足自身生存需要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被動地依賴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物質資料,還能夠通過認識自然規律并對自然物進行加工、改造以滿足更高層次的需要。(2)文化是人類群體性活動人是一種群體性、社會性的動物。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只有在群眾性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實現。(3)文化是人類的累積性活動人類的觀念、知識、技能、習慣不能遺傳,只能通過后天學習而形成。人類的文化,就是經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學習、模仿和創造,才得以不斷地發展,不斷地積累,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豐富多彩的文化。(4)文化是人類在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創造出來的任何社會的文化,都是同這個社會一樣長久的,是經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并且還在不斷地積累下去,這是一個連綿不絕的、永無止境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的任何一個階段、任何一個時期的文化,都是從前一個階段或時期繼承下來并學習其他民族文化而形成的新的文化。這種新的文化,不僅標志著這一歷史時期的文化水平,同時也標志著這一歷史時期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水平。因此,文化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個民族、國家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1.在都市,摩天大樓、城市雕塑、公園、游樂場、音樂廳、美術館、書店、體育館、電影院等,構成了繁華的文化景觀;在鄉鎮,人們利用農閑的時間、集市和民間傳統節日,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文化活動;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邊遠地區,文化生活更具特有的鄉土氣息。這說明①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②文化現象無處不在③不同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④文化現象無時不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修復文物是穿越古今,是與百年文物進行對話的一段特殊旅程。修復服務不僅是創造價值,也是我們民族性格和審美的塑造。這個體現了①一定的文化離不開一定的物質載體②人們在實踐中創造享用并發展文化③傳承傳統文化是文化創新根本動力④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3.“不讀書,窮者窮根難斷,富者富不長久?!睂τ诿褡宥?全民閱讀反映出全社會的總體文明程度。要努力構建“學習型社會”,切實地使廣大群眾的整體素質有質的飛躍。下列關于文化的作用和意義說法正確的是A.文化是一種重要的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B.文化能使一個國家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C.文化作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豐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4.漢字大體來源于兩個系統:一是刻畫系統,二是圖畫系統。以圖畫系統為主,刻畫系統為輔。這些原始文字屬于表意字范疇,所描繪的或者是具體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當中的場景,或者是生活當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材料說明①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②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③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④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5.明清以后,我國的一些地區每逢中秋月圓之際,常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活動,期盼“月圓人共圓”。這體現了①文化具有豐富的形式②文化具有非意識形態性質③文化活動蘊含著人們的精神追求④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活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1.A 【解析】材料中“在都市……在鄉村……”,地點豐富,說明文化現象無處不在,②入選;“更具特有的鄉土氣息”說明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①入選。3.B 【解析】文化在實質上是一種精神力量,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A錯誤;只有先進的、優秀的文化才能塑造人生,豐富人的精神世界,C錯誤;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D錯誤。答案為B。4.D 【解析】這些原始文字屬于表意字范疇,所描繪的或者是具體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中的場景,來源于人們的生活,這說明文化是人類所特有的,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的,①④說法正確;②③與題意不符。該題選D。5.D 【解析】①選項表述錯誤,材料表述的是文化的多樣性而不是說明其形式的豐富。②選項與題意無關。題目中,我國的一些地區每逢中秋月圓之際,常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活動,期盼“月圓人共圓”,體現了文化活動蘊含著人們的精神追求,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一定的物質活動,故③④選項入選。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