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年月日單元導學一、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同學們學習了時、分、秒的基礎上,并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經驗,有關年月日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在生活和學習中,有了形成較長時間觀念的基礎。本單元內容包括:年月日等時間單位和24時計時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二、學習目標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以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三、重難點提示:重點:時間單位年、月、日和24時計時法。難點:計算一天以內經過的時間。四、學習內容年、月、日 例1、例224小時計時法 例3制作活動日歷 五、學法提示1.關注生活經驗,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感受時間。2.創設自主建構知識的活動和思考空間。3.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鐘表模型等教具、學具的作用。六、學時安排建議教學6課時。認識年、月、日學習目標: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識,記住各月的天數。2.會判斷大、小月。3.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滲透科學的思想方法。重難點提示:重點:探究發現年、月、日之間的關系。難點:發現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斷方法。學情分析 導學過程學習過程 導學策略一、學前準備1.填空。 1時=( )分 1分=( )秒 1時=( )秒 240分=( )時 1分25秒=( )秒 82分=( )時( )分 2.回答下列問題: (1)時、分、秒都是什么單位? (2)關于時間單位你還知道哪些? (3)那么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想知道些什么? 3.導入新課 地球繞太陽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就是一年,月亮繞地球運轉一周經過的時間大約就是一個月,同時,地球自己也在旋轉,地球自己旋轉一周的時間就是一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二、探究新知1.認識年、月、日。 (1)以前我們用鐘、表來研究時、分、秒,那么年、月、日我們可以用什么來研究呢? (2)觀察課本中的年歷卡,看看這是哪一年的年歷? (3)分別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幾。 10月1日是什么節日?申奧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請同學們在年歷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紀念日,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別是星期幾。(5)合作探究。 觀察: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6)討論交流。 一年有 個月,有 天或 天。 1、3、5、7、8、10、12月有 天。 4、6、9、11有 天。 2 月有 天或 天。 (7)你們每人手中的年歷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這幾個月呢?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數都是30天? (8)認識大月、小月。通過同學們認真仔細地觀察,我們已經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這7個月都是31天,4、6、9、11這4個月都是30天,它們是不會發生變化的,我們把每月天數都是31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數都是30天的這幾個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個月的天數有變化呢? 從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數比大月、小月的天數要少,所以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 2.鞏固。 剛才我們在年歷上已經找到了爸爸、媽媽和自己的生日,現在請你們想一想,自己的生日是在大月還是在小月? 3.記住大月、小月。 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7個大月,4個小月和一個特殊月。那怎樣記住一年中的大、小月呢?教材上介紹了一種左拳記憶法,應該怎么數呢? (1)觀察左拳圖。 (2)學習相應部位所表示的每個月的天數。 (3)根據圖,全體一起記憶。 (4)指著自己左拳再次記憶。(5)再介紹一首兒歌,加強記憶。 七個大月心中裝,七前單數七后雙。 二月是個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三、課堂作業1.觀察今年的年歷。 (1)一、二、三月一共有( )天。 (2)六一兒童節是星期( )。 (3)四月份有( )個星期零( )天。 2.思維訓練 想一想:9月30日的后一天是幾月幾日?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檢查簽閱 認識平年、閏年學習目標:1.知道平年、閏年的知識,記住閏年的判斷方法。2.培養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的能力。3.培養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重難點提示:重點: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難點: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學情分析 導學過程學習過程 導學策略一、課前準備1.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那幾個月是小月? 2.請大月出生的同學舉左手,請小月出生的同學舉右手。 3.為什么有的同學不舉手?你的生日在哪月哪日? 二、探究新知1.認識平年、閏年。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每年中大月、小月的月份和天數都是固定不變的,只有二月的天數,有時是8天,有時是29天。當二月是28天時,這一年就是平年,當二月是29天時,這一年就是閏年。 2.計算全年天數。 (1)觀察2011年和2012年的年歷。 (2)計算2011年全年有多少天?看誰的算法簡便。 (3)想一想,2012年一年有多少天,為什么? (4)小結: 平年一年有 天,閏年一年有 天。 3.判斷平年、閏年。 (1)如果要知道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可以怎樣判斷呢?既不看全年天數,也不看二月份的天數,就能判斷出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你們相信嗎? (2)觀察1997—2008年各年份2月的月歷。(3)你發現了什么?閏年年份與4有什么關系呢?分組計算。 (4)交流結果。 計算結果有余數嗎? 從而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5)閱讀教材第79頁下邊的內容。 (6)明確什么是公歷年份。 (7)理解“一般”和“必須”。(8)為什么每4年就有一個閏年,為什么整百年的時候要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呢? 三、課堂作業1.平年1年有多少天?是多少個星期零幾天? 2.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小強是哪一月哪一日出生的? 3.中華人民共和國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 4.張華今年5月份滿10歲,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5.用下表制作今年1月份的月歷。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告訴同學們明年1月1日是星期幾。 (2)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制作月歷。 (3)展示制作結果。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檢查簽閱 24時計時法學習目標:1.知道24時計時法的意義,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2.珍惜時間。重難點提示:重點: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難點: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學情分析 導學過程學習過程 導學策略一、學前準備1.口答。 一年有幾個月?哪幾個月是大月?大月有多少天? 哪幾個月是小月?小月與多少天? 每年二月有多少天?閏年全年有多少天? 2.填空。 (1)90分=( )時( )分 (2)2時=( )分 (3)1998年是( )年,有( )天。 3.導入新課。 時針在鐘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時?1天有多少小時? 在一天的時間里,鐘表上時針正好走2圈,共24小時;也就是1日=24時。 二、探究新知1.觀察主題圖。 21:00是幾時?猜一猜,說明理由。說一說,你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計時方法。 2.理解24時計時法。 (1)鐘面演示。 1日里時針正好走兩圈,從夜里0時開始到中午12時,時針走1圈是12小時;從中午12時早走到夜里0時,時針又走1圈,也是12小時,一共是24小時,也就是1日=24時。通常我們把這種計時法叫做24時計時法。 (2)動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時。 3.操作感知。 把鐘撥到下午1時。用24時計時法表示應該是幾時? 再往下走,下午3時是幾時?下午5時是幾時? 如何用24時計時法表示這一時刻呢? 晚上11時是幾時? 晚上12時與第二天有什么關系? 三、課堂作業和平街新設一個郵筒,需要在郵筒上標出取信時間。已定每天取3次信,早上8時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時取一次信。請你標出每次取信的時間。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檢查簽閱 計算簡單的經過時間學習目標:1.初步學會計算一日以內經過的時間。2.能夠認識時間與時刻的區別。重難點提示:重點:計算一日以內經過的時間。難點:計算一日以內經過的時間。學情分析 導學過程學習過程 導學策略一、學前準備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時? (2)17時是下午幾時?22時40分是晚上幾時幾分? 2.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下面的時刻。 晚上11時是( )時 中午12時是( )時 上午8時是( )時 下午3時是( )時 二、探究新知1.創設談話情景。 (1)說說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觀察教師出示的車票上的時間,你發現了什么? 2.學習教材第84頁例3. (1)觀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還想了解哪些信息? 你能回答中途經過多長時間嗎? (3)怎樣來計算經過的時間呢?探究方法。 三、課堂練習1.教材第85頁練習十八的第3題。 2.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1)陽陽晚上9時睡覺,第二天早上6時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時。 (2)課外小組14:30開始活動,經過1小時20分結束,結束時間是( )時( )分。 3.一場排球賽,從19時30分開始,進行了155分鐘。比賽什么時候結束? 四、思維訓練教材第85頁練習十八的第4題。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檢查簽閱 制作活動日歷學習目標:1.進一步鞏固年、月、日的知識,并能靈活運用。2.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的有序性。3.增強動手實踐能力。重難點提示:重點:制作年歷的方法。難點:制作年歷的方法。學情分析 導學過程學習過程 導學策略一、學前準備1.調查。 (1)你都見過什么樣的日歷? (2)這些日歷都是怎樣做的? (3)你們想自己做一個活動日歷嗎? 2.制作一個活動日歷,需要有哪些步驟? 二、制作活動日歷分組合作。有困難可以請老師幫助指導。 三、展示與交流1.各組交流制作方法。 2.發現各組制作日歷的優點。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檢查簽閱 PAGE 7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