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新知導入袁世凱上臺后,一再破壞責任內閣制,解散國民黨和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復辟帝制,為了維護共和制度,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又做了哪些斗爭呢?新知講解教學目標一:二次革命1、導火線:宋教仁遇刺案1912年,以宋教仁為首的國民黨在第一屆國會選舉中占據了明顯的優勢,使袁世凱大為驚恐。1913年春,準備北上組閣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遇刺身亡。經查,此案牽涉到袁世凱本人新知導入二次革命視頻新知講解2、背景:宋案”發生后,袁世凱遭到國內輿論的譴責。袁世凱下令以武力鎮壓國民黨,罷免江西、廣東、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3、時間:1913年4、過程:孫中山號召興師討袁,發起反袁的“二次革命”5、結果:由于國民黨力量渙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凱鎮壓下去。孫中山、黃興被迫流亡日本。新知講解思考討論:為什么這次革命稱為“二次革命”?并且短短兩個月就失敗了?這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反對袁世凱的獨裁專制和軍事進攻,保衛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裝斗爭,是辛亥革命的繼續,所以稱之為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1、國民黨力量渙散,內部不統一,行動不一致,獨立各省彼此觀望。2、北洋軍力量強大,帝國主義大力支持袁世凱。3、沒有組織和發動群眾是不能取勝的重要原因。新知講解教學目標二:袁世凱復辟帝制①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②下令解散國民黨③解散國會④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⑤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新知講解為了實現皇帝夢,袁世凱甚至不惜犧牲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以換取日本的支持。新知講解二十一條 ①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②進一步擴大日本在“南滿”和蒙古的權益③規定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他國④聘用日本人為顧問新知講解1915年末,袁世凱下令以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新知講解教學目標三:護國戰爭材料反映了孫中山對袁世凱稱帝的什么態度?袁世凱的倒行逆施,社會各界又作出怎樣的反應?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號召愛國豪杰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梁啟超和他的學生蔡鍔先后離開北京,前往南方籌劃討袁世凱事宜,1915年,蔡鍔等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新知講解孫中山:走向共和 視頻新知講解 蔡鍔 李烈鈞 新知講解①袁世凱為復辟帝制,而不惜出賣國家民族利益,違背民主共和的歷史發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國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懲罰,這是袁世凱復辟帝制迅速敗亡的根本原因。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眾的民主思想覺悟程度提高,使復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沒有長期生存的思想基礎。③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堅決反袁,以梁啟超為代表的立憲派由擁袁到反袁。全國人民支持護國運動。④北洋軍閥內部發生變化,袁世凱眾叛親離,帝國主義也改變了對袁世凱支持的態度。新知講解教學目標四:軍閥割據北洋:清朝末年對遼寧、河北、山東等北方沿海各省統稱為北洋。1895年,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編練“新建陸軍”,歸北洋大臣節制。1901年,袁世覬任北洋大臣,軍隊稱北洋軍。1912年,袁世覬就任臨時大總統,標志著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軍閥:擁兵自重,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軍人或軍人集團”,“擁有武裝部隊,并能控制政權的軍人或軍人集團新知講解段祺瑞張作霖陸廷榮馮國璋唐繼堯新知講解軍閥割據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區域 依靠的國家直系 馮國璋、曹錕 江蘇、江西、湖北 英、美皖系 段祺瑞 皖、浙、魯、閩 日奉系 張作霖 東北三省 日滇系 唐繼堯 云南、貴州 英、美桂系 陸榮廷 廣東、廣西 英、美晉系 閻錫山 山西 日新知講解新知講解軍閥割據的危害這些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大小軍閥連年混戰,致使大量土地荒蕪,耕地減少,人口銳減,軍費激增,人民苦不堪言。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混戰紛爭的動亂之中。農戶 1914-1918年 減少1500多萬戶耕地 1914-1918年 減少2600多萬畝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萬畝陸軍 1914-1919年 增加92萬多人軍費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萬元新知講解北洋軍閥割據的根源:一是由于中國社會的半封建性所決定的。是中國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經濟的必然產物。二是由于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所決定的。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導致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課堂總結這是獨裁與共和的較量,歷史的滾滾車輪必定是向前滾動的!違背歷史潮流的倒行逆施,終將以失敗而告終,遭到歷史的懲罰!板書設計課堂練習1、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后,公然背信棄義,一再破壞責任內閣,目的是為了:( B )A、實行民主政治B、建立獨裁統治C、逼清帝退位D、竊取勝利果實課堂練習2、“癸丘之役,文主之最力,所以失敗者,非袁氏兵力之強,實同黨人心之渙散。”孫中山所說的“癸丘之役”指的是( C )A.廣州黃花崗起義? B.武昌起義 ? C.二次革命? D.護國運動3、“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該材料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D )A.袁世凱就任正式大總統 B.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C.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會 D.袁世凱復辟帝制課堂練習4、辛亥革命后為反對袁世凱專權,革命黨人進行了一系列斗爭,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①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②在國會選舉中成為第一大黨 ③成功組織了國民黨的責任內閣 ④領導發動了“二次革命”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作業布置1、了解袁世凱獨裁、復辟經過及革命黨人的斗爭過程2、理解袁世凱復辟失敗及軍閥割據的原因3、完成《自主學習》本節的練習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1課《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教學設計課題 北洋政府的黑暗統治 單元 三 學科 歷史 年級 八學習 目標 知識與能力:了解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軍閥割據相關史實以及袁世凱的復辟帝制的經過 理解《中華民國約法》的內容及局限性過程與方法: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通過對袁世凱的復辟及獨裁,分析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強大和中國資產階級的軟弱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袁世凱的復辟帝制及獨裁統治,了解中國革命道路的曲折性 通過宋教仁、孫中山、黃興等的革命活動,學習革命者不屈不撓精神重點 袁世凱復辟帝制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反袁斗爭難點 袁世凱得以實現專制獨裁統治以及其迅速垮臺的原因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袁世凱上臺后,一再破環責任內閣制,解散國民黨和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復辟帝制,為了維護共和制度,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又做了哪些斗爭呢?本節課我們一起就這一問題進行學習。 聆聽 情境導入講授新課 教學目標一: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案閱讀教材50頁,讓學生講一講歷史事件宋教仁遇刺案: 背景:就任臨時大總統的袁世凱破壞責任內閣,實行獨裁統治 導火索:宋教仁組建國民黨在選舉中獲優勢 結果:袁派人刺死宋教仁二次革命宋案充分暴露了袁世凱獨裁專制的丑陋嘴臉,請同學們閱讀教材51頁第一節,結合《二次革命形勢示意圖》,了解二次革命的過程。背景:宋案”發生后,袁世凱遭到國內輿論的譴責。袁世凱下令以武力鎮壓國民黨,罷免江西、廣東、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時間:1913年過程;孫中山號召興師討袁,發起反袁的“二次革命”結果:由于國民黨力量渙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凱鎮壓下去。孫中山、黃興被迫流亡日本。 拓展:為什么這次革命稱為“二次革命”?為而且只有短短兩個月就失敗了?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為反對袁世凱的獨裁專制和軍事進攻,保衛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裝斗爭,是辛亥革命的繼續,所以稱之為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國民黨力量渙散,內部不統一,行動不一致,獨立各省彼此觀望。 北洋軍力量強大,帝國主義大力支持袁世凱。 沒有組織和發動群眾是不能取勝的重要原因。教學目標二:袁世凱復辟帝制袁世凱的獨裁統治①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 ②下令解散國民黨 ③解散國會 ④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 ⑤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 袁世凱鎮壓革命黨人以后,又實施了哪些獨裁措施?2、二十一條思考討論: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的原因是什么?內容是什么?原因:袁世凱為了實現做皇帝的迷夢,獲得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不惜犧牲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接收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內容;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特權,進一步擴大日本在南蠻和蒙古的權益,規定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借或割讓他國,聘用日本人為顧問等3、袁世凱稱帝至此,袁世凱想當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一場復辟帝制的鬧劇即將登場。 《袁世凱祭天》教學目標三:護國戰爭組織學生學習52--53頁第一節,思考:【材料展示】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國共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戮此民賊,以拯吾民。 ----孫中山《討袁宣言》問題:通過上述材料反映了孫中山對袁世凱稱帝的什么態度?袁世凱的倒行逆施,人們又作怎樣的反應?教師歸納:孫中山發表《討袁宣言》,號召愛國豪杰共同奮起,維護共和制度,梁啟超和他的學生蔡鍔先后離開北京,前往南方籌劃討討袁世凱事宜,1915年,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深入合作探討: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行徑為什么會失敗?(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 教師總結: ①袁世凱為復辟帝制,而不惜出賣國家民族利益,違背民主共和的歷史發展潮流,必然遭到全國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懲罰,這是袁世凱復辟帝制迅速敗亡的根本原因。 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人民群眾的民主思想覺悟程度提高,使復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沒有長期生存的思想基礎。 ③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堅決反袁,以梁啟超為代表的立憲派由擁袁到反袁。全國人民支持護國運動。 ④北洋軍閥內部發生變化,袁世凱眾叛親離,帝國主義也改變了對袁世凱支持的態度。教學目標四:軍閥割據軍閥割據狀態 完成下列表格派系 領導者 控制區域 直系 馮國璋 曹錕 江蘇、江西、湖北等 皖系 段祺瑞 北京政府,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 奉系 張作霖 東北 滇系 唐繼堯 云南、貴州 桂系 陸榮廷 廣東、廣西 2、軍閥割據的危害 【材料展示】軍閥混戰造成的一些后果。 農戶 1914-1918年 減少1500多萬戶 耕地 1914-1918年 減少2600多萬畝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多萬畝 陸軍 1914-1919年 增加92萬多人 軍費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萬元 思考討論; 軍閥割據的根源是什么?帶來哪些危害?根源:一是由于中國社會的半封建性所決定的。是中國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經濟的必然產物。二是由于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所決定的。帝國主義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導致軍閥割據局面的形成。危害:這些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大小軍閥連年混戰,致使大量土地荒蕪,耕地減少,人口銳減,軍費激增,人民苦不堪言。中國陷入了軍閥割據混戰紛爭的動亂之中。 歷史就是講故事 閱讀教材,合作探究 深入思考,課小組探討,然后歸納回答 學生閱讀教材,歸納填表 閱讀教材,概括回答 學生閱讀、討論后回答: 學生為主體,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探討、分享、歸納后回答 學生閱讀教材后表格呈現 小組深入思考討論 培養學生抽取、歸納能力 了解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培養學生透過史料分析問題的能力 了解基本史實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學習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課堂小結 本課就是獨裁與共和的較量,歷史的滾滾車輪必定是向前滾動的!違背歷史潮流的倒行逆施,終將以失敗而告終,遭到歷史的懲罰 板書 北 導火索洋 二次革命 經 過政 結 果府 對外:二十一條的 袁復辟黑 對內:復辟帝制暗 護國戰爭:《討袁檄文》 斗爭、袁死 統 割據狀態 治 軍閥割據 割據根源 割據危害 構建知識體系,系統化記憶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二次革命.mp4 第11課 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共26張PPT).ppt 第11課 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 教案.doc 走向共和——國父中山先生的演講.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