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網上交友新時空 授課時間 月 日 累計課時 節一、學習目標:(1)了解常見虛擬事物,理解虛擬與現實的聯系及區別。 (2)了解網絡世界虛擬事物多,不可信,要謹慎網上交友。二、評價任務:1、建立友誼的方法有哪些?2、如何呵護友誼?3、處理沖突的基本策略是什么?三、教學設計:教學過程:1、提問,導入新課 (1)隨著技術的發展,網絡虛擬事物層出不窮,這些虛擬事物正越來越深入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什么是虛擬世界,它和現實事物的聯系和區別是什么? (2)學生思考,教師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提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學生探究、師生互動 (1)學生閱讀多媒體展現的幾個案例。學習討論,你交過網友嗎? (2)教師積極引導并提出問題:哪些網友要盡量避免接觸? (3)教師小結:要正確認識虛擬世界的利弊,慎重交網友。 (4)教師提問:作為小學生,需要在網絡上培養哪些道德和法律意識呢? (5)學生思考,并讓學生了解《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 (6)教師小結:網絡行為是現實行為的一種延伸,現實中要遵守的道德,網絡上也要遵守,要文明上網,謹慎交友。 3、課堂小結、后續活動 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網上交友多不可信,網上交友莫輕信。4、合作探究 知識模塊一 在網絡中交往 探究一:教材P55上面 探究與分享 吳凡為什么會有兩個不同的檔案? 答案提示:因為一個是現實生活中的吳凡;一個是網絡上的吳凡。虛擬世界中的吳凡更加開放活潑,網友眾多。 探究二:教材P55下面探究與分享 (1)網絡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接近嗎? (2)吳凡的網友消失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網上的交往可以當真嗎? 答案提示:(1)網絡并不一定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接近。因為網絡有時關閉了與他人溝通的心靈之門,人與人之間有時就像戴著面具一樣,它不能滿足我們真實的情感需要。 (2)原因很多,可能有不愿與吳凡進一步交往了,也可能網友出了什么事情,或者網友換號了;等等。 (3)不可以當真,因為網絡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出于自我保護的需要,我們盡可能不要當真。 知識模塊二 慎重結交網友 探究三:教材P56上面探究與分享 (1)你會把自己的照片放到網上嗎? (2)“線上朋友”可以變成“線下朋友”嗎?請說說你的 理由。 答案提示:(1)據實回答,會或不會。 (2)對于“線上朋友”變成“線下朋友”一定要慎重,我們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對于一些確實對自己學習、生活有幫助的“線上朋友”,我們可 以把他變成“線下朋友”。一般情況下,最好還是作為“線上朋友”為好。 探究四:教材P56下面探究與分享 (1)你如何看待這些回帖? (2)你的建議是什么? (3)請教父母、老 師,聽聽他們會給出怎樣的建議? 答案提示:(1)我認為這些回帖都有一定的道理。關于和網友見面的事情,一定要慎重。 (2)我的建議是委婉拒絕網友的見面請求。 (3)略。 探究五:教材P57下面探究與分享 網絡交往與現實交往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網絡交往和現實交往相比, 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主要表現在有利于無所顧忌的溝通,比較放松,舒緩壓力,消除煩惱等,但在情感交往方面又存在先天的不足。四、評價內容:1.隨著歷史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網絡交往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們離不開網絡交往的原因在于( )?①網絡交往豐富了人們的人生經驗 ②網絡交往改變了人們以往的交往方式 ③網絡交往有利也有弊 ④網絡交往擴大了人們交往的空間、領域和對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網絡可以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識的人連在一起,讓人們自由地宣泄內心的快樂、煩惱、孤獨、痛苦、舒緩壓力、拓展人際交往圈,這是因為網絡上的交往具有________特點( )?①虛擬性 ②平等性 ③自主性 ④真實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網絡交往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對網絡交往認識正確的是( )?A.網絡交往利大于弊,我們可以無節制地上網?B.網絡具有虛擬性,我們不必為自己的“網絡言行”負責?C.只有在網絡交往中才能發揮自己的特長?D.在網絡交往中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4.網絡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與人交往,建立友誼的平臺。它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識的人們拉到一起,相互交談、討論、傾訴、請教。有人認為:“網絡中交往太豐富了,它完全可以替代現實中的交往。”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五、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