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家的意味 授課時間 月 日 累計課時 節一、學習目標:1.了解家庭的含義、家庭的功能、家庭的確立,明確家的豐富內涵。2.能夠領悟家的內涵,用實際行動表達孝敬之心。3.培養認同中華文化、熱愛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二、評價任務:1.培養學生認同中華文化,熱愛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2.能夠領悟家的內涵,用實際行動表達孝敬之心。3.了解家庭含義、家庭功能、家庭的確立,明確家的豐富內涵。情景導入多媒體播放歌曲《我想有個家》。師:同學們,聽了剛才的歌曲,你有何感想?學生回答。師:是呀,家里有我們溫暖的牽掛,有真情的關懷和守候,今天我們就“家意味著什么”這一話題展開學習——家的意味。(一)自主預習1.一般來說,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2.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我們的成長也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3.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4.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5.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__孝__”是重要的精神內涵。6.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二)合作探究知識模塊一 生命的居所探究一:教材P71運用你的經驗請合你的生活體驗,說說“家”是什么。答案提示:此問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家,如:家是地域,是住所,家是溫暖的避風港,家是心靈的港灣……探究二:教材P72相關鏈接及探究與分享(1)學生分享家庭關系確立的多種情形。[來源:學_科_網Z_X_X_K](2)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承擔著多種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分享你對下面這些家庭功能的認識。探究三:教材P73閱讀感悟(1)學生分享課本P73兩個故事。(2)思考感悟,從這兩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什么?答案提示:(1)略。(2)體會到了家不止是一所房子、某個地域、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知識模塊二 中國人的“家”探究四:教材P73探究與分享思考: 你從春運時人們擁擠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感受到怎樣的情感?你有這樣的經歷嗎?答案提示:我感受到人們對與親人團聚的期待,迫切想回家的焦急心情。探究五:教材P74探究與分享(1)收集我國傳統文化中廣為流傳的“家規”“家訓”。(2)分析這些“家規”“家訓”的內容,說說哪些內容應該繼承并發揚光大。答案提示:(1)可讓學生上網收集,并進行整理,如:孔子家訓“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諸葛亮的《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等等。 (2)古代“家規”“家訓”中的內容包含了許多積極因素,如提倡節儉,注重禮儀,勤勞善良等,這些內容都應繼承和發揚光大。探究六:教材P74相關鏈接,及P75方法技能(1)分享我國法律有關孝親敬長的法律規定。(2)學生分享P75“如何孝親敬長”,了解一些具體做法。(3)在今后的生活中,你打算如何來孝親敬長?答案提示:(3)愛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為父母分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學習上,努力學習,積極上進;等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分組分別展示自主預習的內容,此部分可以一組展示,另一組負責評價,學生展示完后,必須有一定時間強化記憶,鞏固基本知識點。2.合作探究部分,組與組之間展開競爭、評比。四、評價內容1.有這么一句古話:子不教,父之過。這句話說明家庭具有( )A.教育功能 B.撫育和贍養功能 C.人口生產功能 D.消費功能2.“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驚嚇的時候,我才不會害怕……”,你對“家”的理解是( )①家是我們溫馨的港灣 ②家是一個住所,只是我們居住吃飯的地方 ③家是我們情感的棲息地 ④家中有親人,家中有親情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回家給父母洗洗腳”。這里某校老師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老師這樣做的目的是( )[來源:學科網]A.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緩解學習壓力[來源:學*科*網Z*X*X*K]B.從小學會自立自強,爭做家庭小主人C.讓學生明白洗腳是孝敬父母的最佳方式[來源:學,科,網]D.體會父母辛苦,培養孝敬父母的美德4.“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下列語句不適合作為“好家規”的是( )A.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B.百善孝為先 C.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D.不學禮無以立5.中國的春運,可謂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景觀,而這個景觀的背后,流淌的卻是最有中國味的濃濃親情。(1)從春運時人們擁擠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3)在中國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你打算如何做到孝親敬長?答案提示:(1)略。(2)在中華文化中,家有著深厚的意味、豐富的內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3)①尊敬:尊敬雙親長輩,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教導。如有不同見解,不急于反駁,理性地與他們溝通。②傾聽:與雙親長輩保持親近、融洽的關系,傾聽他們的心聲。雙親長輩不在身邊時,要經常和他們保持聯系。③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動表達感恩之情。認真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是一種感恩;了解雙親長輩的喜好,體諒他們的辛勞,平日里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家人一起建設家庭,也是感恩。五、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